港娱:功夫之王 第819节
“带了!”
杨叶从关芝琳的钱包里拿了两张红牛塞给谢苗,笑着说道:“给你包个红包,这声爷爷不能白叫!”
李联杰示意谢苗收下,谢苗收了,又道:“谢谢杨爷爷!”
“哈哈哈!”关芝琳又笑了起来。
杨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说你这笑点也太低了。
杨叶看着小谢苗,忽然想到这孩子后来的路。
谢苗九岁出道,因为在《新少林五祖》和《给爸爸的信》里演李联杰的儿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称做“李联杰接班人”。
王京觉得这小子不错,准备和他签长约。
这样一来,谢苗就面临一个问题,是继续拍戏,还是回去上学。
谢苗的妈妈就这个问题,在《赌神2》的庆功宴上请教了周闰发:“发哥,谢苗和王晶导演的签约马上到期,你看他是继续拍电影好还是回去上学好?”
周闰发想了一阵,掏出五千块钱塞给谢苗的妈妈,告诉她:“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还是多读书吧,拍戏什么时候都来得及。”
王胖子在一旁急得直跳脚:“出名要趁早!当然是继续拍戏,多拍几部!功课过后请家教一样能补!”
最终,谢苗的妈妈考虑再三,听了周闰发的建议,带着十一岁的谢苗回了京城。
于是,谢苗褪去了明星光环,成了一个普通小孩,继续读书。
等他大学毕业,再想出来演戏,已经没他的位置了。
经过反复努力,才在网络电影上探出了一条小路。
在杨叶看来,周闰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王京的观点是对的。
红这种事,是非常玄学的,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即便是杨叶这样的穿越者,在捧人的时候,也倾向于捧原时空那种大红大紫过的,这样试错成本低。
谢苗好不容易红了,就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多捞钱,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至于读书,只要有钱,一边拍戏,一边请人补课,也不会耽误什么。
杨叶决定给谢苗一个机会,让他继续拍戏,便问道:“你妈妈呢?”
“我妈妈今天没来!”
杨叶便对李联杰道:“阿杰,回头你跟他妈妈说一声,我想请小谢苗拍戏!”
李联杰眼前一亮:“这是好事啊,拍什么戏呢?”
杨叶道:“亚视的《包青天》不是非常火嘛,现在打算趁热打铁,拍一部《少年包青天》。
讲的是少年包拯上京考科举,发生的一些离奇事件,以破案为主。
小谢苗的身手这么好,我觉得他可以演小展昭。”
第675章 我们说了算
金像奖过后,杨叶召集钟景辉、陈淑芬、刘小庆、陈自强、郑东汉等一众集团高层开了个会。
进入九十年代后,电视台成为热门行业,很多人都在投资电视台。
香港这边除了无线和亚视之外,又发放了一张有线电视的牌照,新的九龙仓电视台已经在1993年成立。
台湾本土的中视、华视、台视分别代表了党政军三股势力,垄断了台湾电视领域几十年,现在终于松动了。
台湾在1993年颁布《有线电视法》,开放登记,过去的那些第四台全部宣布合法。
一时之间,一共有610家电视台取得临时牌照。
一个岛有六百多家电视台,真算是人间奇闻了。
随后,台湾将电视经营区域划分为51区,规定每个区只允许5家电视台存在。
为了生存,许多电视台开始出售、合并。
与此同时,国际电视台也开始进驻台湾。
华纳旗下的ESPN抢先登陆台湾,随后,CNN等频道纷纷登台。
在杨叶的授意下,胡因梦启动她在台湾的关系网,星空卫视正式在台湾落地,成为合法的电视台。
无线也在台湾落地,成立了一家新的电视台TVBS。
台湾的一些企业开始投资电视台,东森电视台、年代电视台、三立电视台很快就会出现。
杨叶接受了统一集团的入股,统一成为星空卫视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0%。
作为交换,杨叶也入股了统一集团,持股15%。
自此,杨叶以入股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的食品行业,他要开始往韩国卖泡菜了。
无线还搞了一个卫星频道,叫做星河卫视。
TVBS面向台湾,星河卫视面向东南亚,播放无线台的电视节目,等于是和星空卫视展开了正面竞争。
此后几年,还有很多中国人跑到香港经营电视台,比如凤凰卫视,阳光卫视等。
一些大的传媒集团,比如美亚娱乐等也陆续成立。
在大陆,从央视到各大省台也纷纷成立卫星电视台,一代传奇电视人欧阳常林成为芒果台的台长。
在未来的几年,电视领域将迎来白热化的竞争。
杨叶开的这个会,主要就是针对这种情况。
杨叶开会,主要讨论两件事。
第一是制播分离;第二是开辟一个音乐卫视频道和一个电影频道。
……
会议上,利致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大陆、台湾、香港各地关于电视领域的变化。
随后,杨叶开门见山地说道:“毫无疑问,未来数年,我们在电视领域将面临巨大的竞争。
而且,由于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节目的丰富,我们在电影行业也将迎来电视的巨大挑战。
所以,我们对电视台的改革,也就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了。”
随后,杨叶公布他关于制播分离的方案。
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办法,台湾那边的老三台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搞制播分离了。
香港一直不搞,是因为就这点地方,没什么必要。
而且不搞的话,还容易控制艺人。
无线那边,艺人和电视台都是一体的。
亚视开放一点,艺人另外签一个经纪公司,要拍剧的时候从经纪公司请人,电视台本身并不能控制艺人。
但和无线那边的区别也并不是很大,艺人不过换一家公司控制罢了。
后来星空卫视成立之后,除了自己搞综艺节目,电视剧都是直接放亚视的,将广东话重新配音成普通话,完事。
现在的制播分离改革,就是更进一步,拿掉亚视拍电视剧的业务,另外成立一家电视制作公司。
自此,电视台、艺人经纪公司、电视制作公司分割成三块。
虽然隶属于同一家集团公司,却彼此独立。
电视制作公司的性质类似于电影公司,都从艺人经纪公司请人。
杨叶阐述了这么干的目的:
“受到特效大片的冲击,电影投资人变得谨慎,东南亚各国的电影政策缩紧等因素,港片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将会在几年之内大幅减产。
与此同时,整个亚洲都将迎来电视行业的崛起,所以我们必须做出战略调整。
将我们掌握的艺人资源转往电视领域,以后集团将减少电影的拍摄,而加大电视剧的投入。
新的电视制作公司并非只服务亚视和星空两家电视台,它是独立的,制作的剧集将卖给所有电视台。
星空和亚视想要播放权,将和其他电视台一样,需要竞标!”
很明显,杨叶要搞的制播分离,和台湾老三台不太一样。
老三台虽然在八十年代就搞了制播分离,但他们制作公司和电视台是一对一的。
比如中视,它家的节目都是一家叫做翰欣影视制作公司制作的。
这样其实是脱裤子放屁,本质上没有区别。
但杨叶搞出来的电视制作公司,和电视台是完全独立的,它只对总部负责。
老子制作的节目可以不卖给你,而如果他们制作的节目太烂的话,电视台也可以拒买。
亚视的台长陈淑芬问道:“那如果无线要买呢?”
杨叶道:“只要它肯出钱,一视同仁。”
在杨叶的规划下,亚视和星空卫视将成为两个平台,亚视主要服务粤语区,星空卫视面向整个亚太地区。
白杨电影公司、电视公司都是电视台的服务商,为电视台提供节目内容。
而且他们只是最大的两家,亚视和星空同时也接受其他影视公司制作的节目。
简而言之,亚视和星空就相当于千禧年之后的视频网站,或者说,他们是视频网站的前身。
等到十年后,到了视频网站的时代,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内容就会转移过去。
杨叶之前大肆收购新艺城,邵氏等公司的电影版权,说是为了VCD业务,但只是用来过渡。
最终,这些都会成为视频网站的内容。
这家视频网站一开出来,就会因为拥有海量的版权,瞬间成为一个巨无霸,任何人都无法撼动。
当然,杨叶的这些打算,其他人并不知道,他也没必要多说。
整个集团公司都是杨叶的一言堂,杨叶虽然极少插手各大公司的日常事务,但一旦做出决定,大家只需要执行就行了,因为他总是对的。
新的白杨电视制作公司,杨叶找来了徐小明作为掌舵人。
1973年,杨叶来到香港的时候,徐小明也正式加入丽视。
后来很多厉害的电视剧都出自他手,最著名的就是《大地恩情》系列,之后还有《霍元甲》、《陈真》等,是一个资深的电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