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第489节

  多一个研发中心,也不过多发些人的工资而已,热试车中心还是只有一个。

  热试车中心也不是拍拍脑子就决定的。

  如果租用别人的试车台,即使是冷试这样非常常规的实验,成本都是以百万元计算,更何况热试动不动就需要几百万的成本。

  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热试车中心,好处良多,以后还可以租借给其他火箭公司,可谓是一举两得。

  京城和安西除了研发中心,别的啥也没有。

  其他的生产制造试验环节全部都在外省市。

  就比如湖州周围的航天制造业很发达,毗邻沪上,更容易起到示范效应。

  从运载火箭的整个产业链来说,除了上游的技术材料和火箭之外,中游会涉及一些装配设施的工作。目前在京城不太具备那些条件,尤其是涉及量产,京城现在不允许类似的生产企业存在。

  何况,目前航天公司还在筹措阶段,一旦正式立项,消息只要放出去。

  你瞅着吧,各地的国资和地方政府估计都得眼巴巴的来找陈平江。

  土地白给,税收减免不谈,估计低息贷款还得安排上。

  换个企业估计没这个待遇,但是陈平江是块金字招牌,盯着他的人太多了。

  沪上在华芯晶圆厂上吃的盆满钵满,东江背靠着人人网和橘子科技,都快吃吐了。

  其他省市可不眼红吗?

  “只是可惜了,这次不能带外资一起玩了。”航天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外资统统靠边,最终公司的股东里肯定有XX市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XX市高新区投资基金、XX市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等国字号。

  “陈董,我们非常愿意投入您的麾下,只是我们签署过保密协议,脱密需要两年。”彭小波和何光辉已经动心了。

  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他们从陈平江身上看到了国产民营航天的希望。

  在现在的单位里,他们很多时候也感觉有力使不上,且公家单位臃肿散漫是避不可免的。

  有个好平台,谁不愿意跳出来,看看外面的风景。

  换成一般的小企业来挖人,他们肯定要犯怵,但陈平江已经展示出了自己的决心,再多考虑一分钟,他俩都怀疑要被PASS掉。

  陈平江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后顾之忧我已经帮你们解决了,你们去原单位办离职即可,没人会拦着你们的。另外我需要你们尽快研发中心的团队补齐,缺少的人就地从周围几个研究所或者设计院挖吧。”

  彭小波啧啧嘴,这位陈总真是手眼通天啊。

  不过想想也是,老李是他的同学,现在更是航天局领导的专职秘书,如果没有领导的首肯,老李怎么会从中牵线搭桥?

  至于会不会给国家队挖塌方,彭小波一点也不担心。

  

  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员工总和高达40万,按照陈平江要求的百人来配置研发团队,这点人数对于国家队而言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聊完了待遇问题后,彭小波两人拍着胸脯道:“陈总您放心,我会一个一个找体制内的朋友面谈,只选好的优秀的,在最短时间内把研发中心的框架搭建起来。”

  陈平江点点头,指了指身旁的徐锐:“他叫徐锐,是我的私人秘书,未来半个月他都会驻扎在京城,负责注册公司、筹备总部和前期招人的相关工作,过两天我会派过来财务和HRD。”

  交待完这些之后,陈平江就率先离开了咖啡厅,留下神色激动的徐锐。

  大老板交代下的活儿虽然很小,但代表了某种程度的认可,也算是得了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可得把事情做好了。

  “彭工何工,那我们宜早不宜迟,先陪你们回去办理离职手续?陈总交代过,只要你们打了离职报告,那边就会放人的。”

  ……

  陈平江当天就离开了京城,前往安西,打算寻找张小平,也就是那位现居安西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副主任设计师。

  张小平或许不是安西航天动力研究所最牛逼的人才,但一定是眼下最适合陈平江的。

  毕竟这位是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

  在老李给的那张纸条上,陈平江还看到了一个让他感兴趣的名字——王建蒙。

  这位可是大牛啊!

  其曾是东大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后来担任蓝箭航天的董事长,曾参加组织过多种型号火箭、卫星的发射任务,在这一领域有着近40年的工作经验,现在更是为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公司副总裁。

  在火箭、卫星发射任务中组织指挥、计划协调,参加组织过多种型号火箭、卫星以及外国卫星发射任务。

  经验值直接拉满。

  这位一旦进来,发射经验不足的短板直接被填平。

第513章 国内版“星链计划”,6G启动!

  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是陈平江一直以来信奉的创业准则。

  商业航天属于正儿八经的高精尖,陈平江最多抓个总,不可能有精力一步步的跟着,所以搭建个银河战舰就很重要了。

  研究液体火箭的,研究发动机的,负责发射的,负责发动机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个重量型人物坐镇。

  陈平江在国内跑了足足半个月,在敲定了相关人物的招揽程序。

  也就是航天局给他行了不少方便,再加上自己本身是块金字招牌,才能顺丰顺遂。短短时间就将大框架给拉了起来。

  陈平江前脚刚回到东江,后脚就被林斌给堵在了办公室。

  “呵呵,陈董,我看你脸色可不太好,这段时间累坏了吧?”林斌算是集团的老资格,来到陈平江办公室没什么拘束的。

  陈平江无奈的点点头:“差不多在外面跑了一个月,开不完的会,见不完的人。”

  商业航天这个项目,陈平江本来就没瞒着自己人,林斌也是知道点的。

  “听到陈董你要搞这个项目,我第一反应是震惊,第二反应是钦佩,第三反应是机会。”林斌笑眯眯道:“陈董您听说过铱星计划吗?”

  “没有。”

  林斌一拍大腿:“可惜老周有事出差了,否则他当面向你介绍最好。老周以前不是在摩托罗拉干过吗?早在上个世界,摩托罗拉就提出了这个铱星计划,意图通过发射77颗低轨小卫星,实现全球通信。可惜,铱星系统1998年底投入运营,因为成本过高,2000年就宣告破产了。铱星系统的失败,是因为它过于超前,早于市场的需求,本身是没问题的,特别现在SpaceX又正在捣鼓星链,这就让我们橘子科技内部蠢蠢欲动。”

  “我们虽然是一家终端公司,可这么多年在通信这块也不曾落下,之前是和华为合作,但自研也一直在努力。听说您在筹备商业航天的事儿之后,我就想着卫星公司咱们能否拿下。现在国家政策放开,我和老周一直判断,基于微小卫星的低轨卫星通信,是通信和航天必然要走的路。我们完全可以成立一家卫星通讯公司,致力于提供车载级、消费级的低轨卫星(LEO)星座。”

  “对比地面架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可以不受地形影响,在偏远农村、沙漠、海洋等地有显著优势。到了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端的发展,卫星互联网有了用武之地。但当下的难点是,卫星轨道频率紧缺。国际电联采用“先到先得”的原则,全世界政府和商业公司都想争夺轨道价值高的卫星无线电频率资源。”

  “最关键在于4G我们没赶上,5G是在和华为合作,6G我们想要闯一闯,提前布局,正是现在。”

  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联接世界。通过将卫星通信整合到6G移动通信,实现全球无缝覆盖,网络信号能够抵达任何一个偏远的乡村。

  林斌介绍完之后,默默饮了口茶,然后等待对面的陈平江皱眉思索。

  陈平江这段时间一直把精力放在航天火箭上,对卫星这块了解倒是真不多。他毕竟还是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在林斌倒是提醒了他。

  对啊!

  根据SpaceX的计划,未来星链卫星的数量可达12000颗!

  整个近地轨道才能容纳多少颗?

  卫星在每秒7.9公里的飞行速度下,就要要求卫星之间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按照国际标准规定,通常要求卫星之间的安全距离为50公里。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同一个高度和倾角的轨道上,仅能运行大约900颗卫星。

  目前,卫星的轨道资源遵循的是先到先得的原则。比如SpaceX在获得了某一轨道面之后,就有权力要求后续的卫星进行安全距离规避。当SpaceX在这个轨道面上有足够多自己卫星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占据了这个轨道面。

  除了轨道资源,还有通信频率资源。优质频率资源的缺失也将限制通信带宽,使得通信卫星实际效能受到严重影响。据悉,目前较低频率的 L、S、C频段资源几乎殆尽,Ku、Ka频段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主要使用的频段,目前巨头们已提前布局 Q/V频段。

  “看来还是时不我待啊。”陈平江心累。

  马部长的确是个非比寻常的对手,对方在商业航天和卫星通讯的布局太早太深入,又有NASA的鼎力支持,跑的太远了,想要去追,何其难也。

  在国内互联网乃至其他领域,他都可以靠着先知先觉的有利条件叱咤风云,从来只有别人追赶他的份儿,但这一次轮到他追人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

  原本陈平江是打算将卫星公司放在商业航天这块的,但林斌一番话显然打动了他。

  橘子科技的确对卫星有着天然的需求!

  思考了差不多5分钟后,陈平江终于轻轻点头:“原则上我是同意了,但卫星公司具体谁持股以及占比多少,还要多方协商洽谈。我是建议,橘子科技只在其中占个股份,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如何研发卫星上,而应该关注卫星通讯技术和太空宽带计划。”

  说白了,就是着重于研究6G!

  太空宽带计划旨在利用太空卫星网络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并全球范围内覆盖,其传输速度高达100Gbps以上,远超传统通信网络的极限。

  此外,还可以通过低轨卫星直连手机,实现空天地一体的通信网络。

  听到陈平江大致同意了这份申请,林斌也是松了口气,却也有点不好意思,这也算是从兄弟集团嘴里刨食吃了。

  只是他也没辙。

  4G,橘子科技起步太晚,5G研发也比不上华为,6G必须得翻身。

  在陈平江原本的计划里,卫星这块业务是应当丢给商业航天公司的。

  火箭发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卫星终端生意!

  目前,全球的卫星发射市场每年大约保持在50亿美元上下。

  卫星的造价高昂,且发射成本不菲。

  复盘Space X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它的成功是站在巨人NASA的肩膀上。根据2012年Space X公布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在其已掌控10亿美元营收中,大约有50%来自NASA的开发和发射合同。

  现在捋一捋其中的关系。

  这段时间陈平江主要筹备的商业航天火箭公司,做出来的火箭产品无非是帮军方、高校、企业或者其他国家发射卫星。除此之外,还可以带上太空旅游。

  所谓的太空旅游,是指民营火箭企业提供火箭发射服务,搭载旅客进入地球亚轨道,这一高度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能够让旅客体验几分钟的失重感,并在黑暗的宇宙上空鸟瞰地球。

  目前,维珍银河、蓝色起源等国外民营火箭企业都已经探索这一新兴旅游市场,每张门票收费在20万至30万美元不等。

  真要论挣钱,玩火箭比互联网差多了。

  陈平江随手研发一块游戏,可能一年的利润都能超过火箭公司十年的利润之和了。

  

  卫星公司很好理解,说白了就是研发制造不同类型卫星的。卫星分为军用、气象、资源、导航等多种型号。

  其中星链玩的是通讯,但是它还不属于6G。一旦星链完成组网,届时Space X将不仅是火箭发射公司,同时亦是一家宽带卫星互联网运营商。

  陈平江原本打算将卫星公司放在航天集团旗下,引入国资。

  但现在林斌提出想让橘子科技入股,那就意味着股权要重新架构,且卫星公司的研发侧重也要略作调整。

  陈平江本人所持股份以及橘子科技之外,剩下轮到谁呢?

  …………

  五月底,不知道从哪吹出来一股邪风,几条关于陈平江动态的新闻爬上了热搜榜。

  《知情人士透露陈平江正在筹备商业航天相关公司》

首节 上一节 489/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神秘复苏开始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影视世界最后的赢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