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第539节
“对此,我多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合并不收购。这在很多人看起来是一种谈判话术,我陈平江是在压价。深夜有感,遂写了这么一篇博文来阐述我的观点,高德并非不能收购Uber,而是不愿意。”
“这也是我的最后一次回应,以后不会在任何公开或私下场合谈论此事。”
“我看过多个财经媒体又或者自媒体博主谈论此事,说的条条是道,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起码在我看来,高德是需要Uber这样一个好对手的。我实在不觉得高德如果垄断市场对于改进服务质量会有什么帮助,同样不认为对于提高高德的技术水平有任何帮助。”
“个人是希望高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不至于成为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眼中钉肉中刺。”
……
说是长博文,但文章写到一半戛然而止,颇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这也是第一次陈平江将商业上的那点事,以及自己的心迹表露出来,放在互联网上。
最恼火的自然是uber的股东们。
咱家这么便宜,恨不得买一赠五,你都看不上,过分不过份啊?
用户们对陈平江的言论也褒贬不一。
有小部分人认为陈平江的言论是在作秀,资本有其内在的驱动力,都是奔着垄断去的。
一旦高德吞下uber,其他暂且不说,高德旗下的滴滴打车就能堂而皇之的减少用户优惠,少搞活动,甚至压榨司机,快速实现盈利。
多么一块诱人的蛋糕,人们不相信陈平江和高德能忍得住,但之所以不这么做,不是因为不能,只是害怕监管的铁拳。
评论里暗讽陈平江“假清高”“装”。
被陈平江救过一命的红衣教主周鸿祎平时也是个爱玩微博的主儿,上次乌镇峰会还惹出过麻烦。
看到陈平江如此被人误解,顿时坐不住,亲自上阵洋洋洒洒的写了几百字来反驳小黑子们。
“Uber投资人按捺不住的消息我早就知道了,答案也简单——Uber中国有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现有市场格局,乃至双方融资规模等情况来说,Uber中国,只有两条路:投降或战死。”
“但是高德愿意在这时候把Uber中国收过来么?目前,高德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覆盖了全国400多座城市,日处理订单4月便超过1000万单,目前日均订单1600万,更重要的是,400座城市里有200座城市已经盈利,高德整体盈利也指日可待。”
“目前高德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但对它而言,合并Uber中国,也没有什么必要——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团购大战的时候,人人购需要合并拉手、窝窝团么?根本不需要,等到战争结束,用户自然是自己的。彼时人人购超过了50%的市场份额,而高德占据了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对于高德而言,Uber中国的存在,在监管层面,更是好事,高德并不需要发力,便可以守住市场,假以时日,Uber中国日益式微。”
“只要高德不开口合并Uber中国,Uber中国要么等死,要么战死。高德所需要的,仅仅是时间。”
正反方吵的不可开交。
但不可否认的是,起码在用户层面,大家是希望看见多个企业共同竞争的,一家独大对于消费者百分百不会是什么好事。
淘宝京东的对垒促进了国内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用户更多的利益。
但如果世界上只有淘宝,用户连选择的权利都没了。
有人说各地不还是有一堆网约车公司吗?
但毕竟那些都是体谅非常小的公司,仅仅在一座或者几座城市有业务。
“要么等死,要么战死!”
柳真看见这话的时候,虽然极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周鸿祎说的是对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股东们才急不可耐。
商业竞争终究不是真正的战场。
在真正的战场上,军人为了家国为了荣誉宁战死不投降。
但在商业竞争里,股东们讲究的是利益,战死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事情,反而意味着满盘皆输;投降也从来不是丢脸的事情,因为至少保存了部分战力。
…………
在纷纷扰扰之中,时间悄然来到九月,盛夏刚刚过去,酷暑却未消退。
陈平江中午在家里打盹休息,儿子陈逸飞趴在他肚皮上用懵懂的眼睛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世界。
突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将陈平江从半梦半醒之间吵醒。
拿过手机,看了眼来电显示,陈平江才按下接听键,左手还在逗弄着儿子。
电话是程维打来的。
刚一接通,陈平江就听到了对方有些仓促的声音:“陈董,事情有变,就在刚刚,贾老板掌舵的乐视投资了易到用车,成为其控股股东,交易完成后,乐视汽车获得易到用车70%的股权。”
听到这个消息后,陈平江皱眉,这个老贾怎么哪里都有他?
更让陈平江无语的是,这件事情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
毕竟商界那么多事情,上辈子陈平江也未必事事都能关注。
他在心里盘算了下。
这意味着,乐视汽车在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车联网、充电策略、售后服务、汽车共享及社会化运营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将更为完善。
事到如今,即便是陈平江也不得不承认贾老板有几把刷子。
人品怎样早有盖棺定论,但这眼光和手段的确不错。
而且无论是购买乐视电视、乐视手机乃至后来的FF法拉第,产品力上都无可指摘,甚至设计方案放在若干年后仍然不会被淘汰。
可惜就可惜在这个人有时候想的太远太多。
放下手机后,陈平江嘴角露出玩味的笑意。
贾老板在这个时候拿下易到用车,仅仅是巧合吗?
只怕未必。
或许Uber中国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蝴蝶翅膀煽动之下,历史进程也要被改变,滴滴没拿下高德,或许反过来成就易到用车?
第578章 稳坐钓鱼台
以前陈平江不懂贾老板为何会翻车,现在算是明白了。
就乐视那点利润,如果不是靠股价撑着,已经倒闭八百回了。哪里还有钱让贾老板又是做手机、做汽车,到处玩并购的。
新闻视频里,按照易到和乐视的官方说法,“这一联姻主要是为了共同布局汽车共享与社会化运营领域”。
而贾老板是这样表述的:“乐视已在技术、业务、资源、营销、资本方面全面开放汽车生态,对易到的战略投资,将补足这一生态闭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实际上,从资本概念来看,乐视也造了一个新的大汽车概念,直接在移动出行领域成为与uber、高德三国杀态势,估计乐视的股价又将攀升一大截,届时这抛出去的几亿美金立马就回来了。
“啧啧,7亿美金并购70%的股分,好大的手笔。至于里面提到的什么生态圈和互联网+都是噱头,本质不过是为了提高股价。贾老板没有阿里的命,却想做下一个阿里。”
高德京城总部,大家齐聚一堂商讨乐视并购易到用车可能会给出行行业带来的新变化新格局。
“既然他贾老板这么想入局,干嘛不直接买Uber呢?一个想买一个想卖,不是刚刚好吗?”
陈平江笑着摇头:“这才是他聪明的地方啊。在很多人看来,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品牌影响力,Uber都胜过易到,但偏偏乐视偏偏选择了易到而舍弃了Uber。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我估计还是他觉得Uber股东太多,不好掌控吧。何况Uber中国估值70-80亿元,他那点钱也不够控股。”
说着陈平江话音一转:“但如果说,借着易到用车的壳子合并掉Uber中国,无疑又是一次蛇吞象的经典案例。毕竟如果去买Uber,价格可能谈不拢,但如果是合并的话,想象力就大了许多,Uber股东们也大多会同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
uber中国现在这个死样子,要价高了,贾老板买不起也肯定不会买。要价低了,股东盘算一下亏太多也不愿意。
既然这样,如果将易到用车和Uber中国合并,似乎是个不错的方案。
至少在大众视线来看,现如今的乐视还是明星企业,是信得过的。合并后的新企业和uber斩断联系,少了许多羁绊,更加能够轻装上阵。贾老板也不需要再另外付钱,换股就行。
合并后的新集团,市场份额接近10%,再努努力做到20%就有上市的希望。
届时,股东们还能赚一笔。
合并,然后谋求上市是具有想象空间的。
只是可惜,账不是这么算的。
做为过年人,陈平江已经看穿了。
并购易到用车后,贾老板那本就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更加糜烂不堪。
也是一切下坡路的开始。
程维道:“行业第二和行业第四合并,对我们根本造不成什么影响。对手不太行,我们也太强,即便我们现在停下脚步让他们追,他们都未必能够追得上。”
陈平江没有埋怨程维的骄傲,而是肯定的点点头。
毕竟滴滴当初被下架了18个月,面对各路对手的疯狂围攻,最后光明顶也没有失守,仅仅丧失10个点的市占率,对手就再难以存进。
程维自然是底气说这个话的,何况现在滴滴的背后还站着高德。
大势已成,何况在技术层面都不是一个维度的。
在过去两年,高德与数千家租赁公司、上百家司机服务公司、以及几十家金融保险公司合作,这些合作伙伴覆盖了租车、保险、能源、维保、司机培训领域,建立了一套服务上百万司机的网约车生态。
这套生态专门服务于司机的每个方面,从注册、租车、履约到安全监管,高德对非私家车司机拥有非常高的掌控力,对业务的分类也相对齐全,从2C到2B都做到了闭环管理。
相比之下,其他平台都不具备高德完整的司机服务,用户可能会因为一时的价格选择其他平台,但在高德的生态中,司机想要脱离平台的转换成本远高于用户。
在算法上,高德旗下产品更是恐怖。
每一辆车,每一次行驶路线都是高德的传感器,为高德的算法提供了数据支持。结合高德地图后,海量的数据这不就来了?
运用数据去赋能业务,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打造一套完整的出行解决方案,才是网约车行业深度竞争的根本。
这一点,陈平江敢说全球没有第二家能做到。
护城河挖的很深,导致除非高德自己内部死亡,否则绝对不会被对手赶上的地步。
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这四点,高德是手拿把掐。
当对手明明知道你的秘密,却没办法进行模仿的时候,你就拥有了这种结构性竞争优势,那才是一家企业真正无法被取代的护城河。
………………
剧情的推进果然不出陈平江所料,仅仅在半个月后,易到用车和Uber中国就火速达成一致。
双方通过复杂的股权置换,易到用车和Uber中国合并。
uber全球彻底斩断了和中国市场的联系,将资源送到贾老板怀里。
合并之后的具体持股份额,外界并不清楚。但贾老板的确笑到了最后,踢走了柳真,出任集团董事长。
从哪来到哪去。
上一篇:从神秘复苏开始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影视世界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