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第468节
据统计乾隆曾写过上百首关于如意的诗。
而有一些得意之作还题写在如意上,这把如意就是其中之一而能够为皇帝抄写御题诗的基本只有和珅一人有此殊荣。
关于乾隆专宠和珅的原因,史书中有这样一段特殊的记载——在雍正帝执政期间,有一个妃子长得十分美丽。
那时乾隆是个年仅20岁的皇子,一次因事进宫从这个妃子身边经过。
这个妃子正对着镜子梳头发,乾隆忽的从后面将她的头抱住,用双手捂住她的两眼,这个妃子不知道是乾隆一时惊慌,向后拍打正打在乾隆的额头上,还留下了一个小伤痕。
皇上知道此事后,说这个妃子调戏皇子,下旨将妃子刺死。
乾隆闻讯赶到,妃子已经死去,乾隆大声哭道:是我害了你,说完咬破自己的指头滴一滴血在妃子的脖子上,说我今生无力救你,来生愿以红痣相认。
乾隆登基后这件事渐渐淡忘了,这一年和珅在栾贻当差役,乾隆出行的路上做事干练的和珅引起乾隆的注意。
乾隆偶然中发现,和珅脖子上有一颗鲜红的痣。
乾隆想到死去的妃子,对和珅加以重用,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跻身大清帝国权力的最高层,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此时他还只有26岁。
和珅能成为乾隆身边的红人,还因为他办事干练。
他知道乾隆皇帝偏爱如意,就四处搜罗如意献给皇帝博取欢心,在乾隆60寿辰时和和珅授意大臣们集体进献了一套60件带金蕾丝万年如意。
这套如意用金丝编织而成,并镶嵌珠宝,上面还有干支年号。
60件如意恰好代表一甲子,也就是60年,这套如意构思巧妙寓意吉祥。
在这幅乾隆雪景行乐图中,乾隆一家人正在花园赏雪,乾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
兴致勃勃地看着皇子们玩耍,他手里就握着一把精美的如意。
乾隆自称自己是十全老人,也是少有的一位长寿皇帝。
乾隆一生事事如意,他喜欢收藏如意,把玩如意,也在情理之中。
但乾隆或许想不到,他儿子嘉庆却成为华夏历史上唯一颁旨禁止上供如意的皇帝。
在皇位坐满了60年的乾隆,宣布将皇位禅让给了他的第15子嘉庆。
84岁的乾隆虽然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任然以训政的名义继续大权在握掌控朝政。
嘉庆皇帝即位之初,他的老师朱珪担任两广总督。
这是乾隆有意将其召进京城受益大学士之职。
嘉庆皇帝闻知此事,写了首诗表示祝贺。
和珅得知此事,感到这是对自己的极大威胁。
他拿着嘉庆写的诗向乾隆告状,指责嘉庆小皇帝抢夺隆恩。
乾隆大怒问身边的大臣该如何治嘉庆的罪。
大臣们跪下说道:圣主勿过。
意思是说嘉庆没说过分的话,乾隆才没有下旨处罚嘉庆。
但随后和珅就找了个借口,鼓动乾隆把朱圭由两广总督降为安徽巡抚。
这件事让嘉庆对和珅恨之入骨,直到乾隆死后嘉庆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将和珅斩草除根,并把和珅的家产抄个一干二净。
如果单看玉如意本身,价值远没有鼻烟壶那么大,但要是加上这段历史,价值倍增。
这柄白玉赶珠云龙纹题诗如意,玉料厚重,亮白温润,浮雕五爪祥龙,并镌以御制诗文,尽显帝权天威,诚玉如意之冠,难出其右。
“朋友们,这柄如意,就是和珅送给嘉庆皇帝的那柄玉如意,上面还有他亲自抄嘉庆送给他《题玉如意》。”
场下一片哗然,随即响起惊叹声,如果是真的,那这柄玉如意可太值钱了。
这时,高斌默默上前问道:
“不知道我能否鉴赏一番?”
“当然,随便看。”郑总大大方方的让开身位。
高斌和许愿立马凑上去,如意很漂亮,尤其在灯光下,一道流彩从身上滑过。
两人对视,纷纷摇头,这么看似乎很真,可跟之前一样,高斌压根儿不愿意相信这个人,他能有真货?
“怎么样?是真的吧?”郑总得意的看着他。
高斌没有接话,而是让许愿上阵,这第一轮必须拿下!
黄烟烟的东西既然不保准,那么只能让许愿出马。
“郑总,看看我这件吧。”
许愿将一只布满油黄色污渍的玉碗摆在台面。
“郑总,请上眼!”
台下,离擂台最近的一圈人像乌龟似的伸长脖子,试图离玉碗更近一些。
高斌站在不远处也跟着打量,仅一眼就断定,这是一只“乾隆玉碗”。
极为优美的纹理,极其精致的做工,呈现出自然奔放、热情活泼的艺术效果。
就仿佛是一幅油画,美得动人心魄。
唯一可惜的是这玉碗不知道怎么保存的,竟然这么脏,简直暴殄天物。
放到20年后,“乾隆玉碗”的收藏价值也非常高,属于绝世宝物。
温润的玉材均不作任何人为沁色,规整的器形端庄雅致,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的审美趣味,是当时汉白玉碗的杰作。
而且这只碗出自大师之手,其纹理极其优雅大气,是皇室御用之物象征。
清乾隆玉器之所以深受市场热捧是有历史根源的,在各种古玉里,乾隆玉器的质量是很高的。
乾隆时期,清军在西域大举用兵,重又打通了丝绸之路,使新疆和田玉料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内地玉雕技术和工艺迅速发展,乾隆时期也成为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昌盛时代。
在拍卖市场中,乾隆宫廷玉器尤其是白玉拍品表现非常火爆.
许愿找到的这只孝粉玉碗是乾隆年间的一种玉碗,底部刻着篆字,上书“乾隆年制”,后有有人误念成“乾隆孝粉”,因名字通俗易解而流传。
“这是乾隆玉碗?”郑总磨挲着下巴道。
“郑总好眼力啊。”
“但我看不真呐。”
许愿轻轻一笑,让人拿了个湿毛巾将碗身擦了擦,顿时呈现的是玻璃光泽,颜色自然通透,透明度高,非常耐看。
如果是仿制品,光泽没有那么通透,颜色没有那么正,透明度一般,不耐看。
随后,许愿用手指头轻敲玉碗,清脆悦耳之音,而不是那种沉闷缓慢的声音,是真是假一听便知。
“郑总?不用我多说了吧?”许愿从郑总努了努嘴。
这玉碗看着确实不假,郑总动了动嘴皮子,想说些什么,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那这价格...”
高斌这时开口了:
“郑总,您这玉如意确定是和珅送给嘉庆的吗?”
郑总瞪了下眼:
“这还能有假?”
“我刚认真想了下,和珅送给嘉庆的玉如意似乎是青玉,而你这是白玉。”
“什么?”郑总愕然。
“和珅送嘉庆玉如意,是为了效仿自己当年与乾隆的玉如意之情,无论款式,制式,几乎一模一样,除了抄的诗不一样。”
高斌的声音很大,围观看热闹的群众都能听到,而且他这番话虽然没有佐证,可听起来合情合理,不少人都开始点头附和。
“这...”姓郑的开始含糊了。
事实上高斌自己也没把握,纯粹信口雌黄,但问题是这个姓郑的是个半吊子,忽悠起来根本不费事儿。
“郑总,我猜测这玉是古玉,但上面的古诗缺不一定是当年所作!”
高斌这引导舆论的能耐简直炉火纯青,三言两语,不仅把姓郑的给弄含糊了,就连台下观众也信以为真!
第297章 翻脸
“你小子不要信口开河,这是真品无疑!”
“如何证明呢?”高斌质问。
他观察过,这上面并没有款,谁能证明这玉如意跟和珅有关?就算做工和纹饰怎么看都像宫庭之物。
但没有证据就是没有证据,高斌非说它是假的也没毛病。
如果是真的,还能跟许愿的乾隆玉碗拼一拼,毕竟具备历史意义嘛。
可现在,郑总自己都含糊了,这还用比吗?
接下来,他又拿出了另外一件玉器——玉佛手。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珍品无疑,应该出自清朝某位妃子陵墓,价值不低,但远没有玉如意那么邪乎。
这一件跟黄烟烟挑选的砚台半斤八两,勉强打了个平。
最后到了那件鼻烟壶,这东西的价值之前也说过了,不多赘述,只要高斌能拿出价值差不多的古物,就足以赢得这场赌斗。
现在全场人的焦点都在高斌身上,都在猜测他会拿出一件什么样的宝贝。
那位郑总更是死死盯着高斌,作为一名赌徒,现在就相当于等待对方掀开最后一张牌,是赢是输,全在一瞬之间!
“这是?”
当高斌掀开锦盒的时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他小心翼翼的将一只鼻烟壶放到了台面上。
“郑老板,看看我这只鼻烟壶,比你那只如何?”
跟郑总那只烟壶不同,此烟壶为铜胎,小圆口、束颈、扁腹、椭圆形圈足,两腹以画珐琅装饰,通体铜鎏金錾刻花纹。
花盖下内连一匙勺,鼻烟壶颈部及肩侧均錾刻缠枝花纹,枝叶蔓蔓,精致细腻,壶底阴刻书写“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腹部两面椭圆形开光,内通景描绘西洋人物,一面绘少女半身像,另一绘绅士半身像,两腹所绘内容当为连贯画面。
少女长发高挽,衣裙华美,携花侧身而立,其容貌俊俏,安静闲适;
上一篇:让你当检察官,你韩剧里当曹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