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第469节

  男子一手持花,深情望向对面的少女,衣着鲜艳,打扮时髦。

  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国外非常重视鼻烟壶中的“内画壶”文化。

  收藏鼻烟壶,除了讲究物料本身的上佳品质外,还得注意其造型是否悦目、优美及匀称。

  有人比喻鼻烟壶的上方两边为美人肩,就是强调线条的优美,才具有迷人之处。

  一般来说,金银质的鼻烟壶存世量少,铜的相对多一些,且多以画珐琅的工艺形式出现,收藏价值较高;

  玉石类鼻烟壶的价值更因质地不同而千差万别,材料越稀少越珍贵;

  竹和角类鼻烟壶极为少见;

  牙雕鼻烟壶的市场价值居中;

  料壶和瓷壶最为常见,收藏价值不高。

  另外,工艺水准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鼻烟壶的收藏价值。

  比如漆器鼻烟壶的材质很普通,但因存世太少,而制作工艺又很精美,所以价值也相对较高。

  除去名家名款的因素,由于工艺的不同,相同材质制作的物件往往也有天壤之别,这在珐琅、套料和内画壶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铜胎画珐琅鼻烟壶制作难度很大,造价也很高。

  而套料壶的制作要使用多层烧结技术,让深浅不一的色料经过高温融合后极富层次感,从而产生凸雕的效果。

  内画鼻烟壶,即以特制变形的细笔,用技巧在壶的内壁上反画出纤细清晰的人物、山水等图案,若是名家制壶,其价值就更高。

  画珐琅技术自传入华夏后,在康、雍、干三朝得以发展,三朝作品在造型、釉色、纹饰、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乾隆年间的画珐琅器装饰趋向“稠密”、“细致”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

  如此件鼻烟壶,其小巧秀美,纹饰做工兼有中西方风格,为模仿西洋画风的作品。

  在场众人就算不是专家,也都算是内行人,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跟郑总那只烟壶一笔,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好精美的鼻烟壶,该死,鬼市居然藏着这种珍品,我居然没发现。”有人懊悔的喊道。

  “是啊,这么漂亮的鼻烟壶,应该是这个外地人胜出了吧?”

  “那可不好说,姓郑的耍无赖又不是第一次。”

  “那得看什么事吧?这人赌品还可以。”

  “呵呵,开玩笑,赌鬼有人品可言?”

  “真好看,可惜那东西不是我的,否则...”

  “否则怎么样?就算摆在你面前,你也不一定能认得出来。”

  确实是,这鼻烟壶虽然很精美,但实际上并不好辨认,很容易和民国时期的鼻烟壶混淆。

  虽然下面留了乾隆年制的款,但上当太多的人们没那么容易相信。

  “你们说这鼻烟壶值多少钱?能不能卖上大几万?”

  “不止吧,这么精美的鼻烟壶,还是御用,怎么不得几十万?”

  现在的几十万可是天价了,不像后世,有的人拿几十万不当钱。

  “我觉得也有几十万,太漂亮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鼻烟壶,当然,姓郑的那只也不差,但风格不一样。”

  “我还是觉得这个中西方结合的更漂亮。”

  “我觉得还是老祖宗的好。”

  “都是老祖宗的东西,只不过风格不一样罢了。”

  下面说什么的都有,只有那位郑总,眼睛直勾勾盯着高斌的鼻烟壶,满脸的不可置信。

  怎么会?这个市场竟然还有他不知道的珍宝?

  在这位郑总看来这就是背叛!赤果果的背叛,而且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被打了脸。

  输了!

  郑总脸色灰暗。

  宝贝的价值有目共睹,做不得假,姓郑的要是还想继续在市场作威作福,他就不能耍赖不认账。

  于是阴着脸道:

  “算你赢了,跟我来吧。”

  收起东西,高斌三人跟着郑总回到他的办公室,姑且算办公室吧。

  “正式介绍一下,我叫郑重,是郑家村在安阳的负责人,你们想做什么生意?”

  高斌开口道:

  “郑总,郑家村能提供什么,您比我清楚,我就一个要求,去实地考察一番,确认没问题之后,我会下一笔大单,100万起!”

  郑重愣了一下:

  “100万?”

  随即狐疑道:

  “你们从哪来,不介绍一下吗?”

  高斌神秘的笑了笑:

  “我身边这位美丽的女士姓黄,叫烟烟,你知道五脉吗?”

  郑重沉沉的点了点头:

  “五脉黄家,没想到是黄家大小姐驾到。”

  “所以不用担心我们拿不出钱,只要你的东西够硬。”

  郑重心里有数了,但是他说:

  “去郑家村考察的事需要族老同意,几位可能要在安阳待几天,放心,我来安排。”

  听到他们的来头,郑重也不敢怠慢,主动要求招待他们。

  “那就多谢郑总了,要是方便的话,麻烦带几件样品来给我们鉴赏一下。”

  “没问题,这都是小事。”

  ...

  回到酒店时,天光已经放亮,由于经历了赌斗这等熬心血的事情,高斌等人都不觉得困,反而有些亢奋。

  几人一合计,干脆出去吃点早餐,顺便领略下当地美食。

  中原之地早点最为丰盛,粉浆饭、扁粉菜、胡辣汤,当然也有豆腐脑之类在全国通用的早点。

  高斌和许愿都不是挑地方吃饭的人,而且很喜欢这种市井文化,对于街边小吃更是爱的不行。

  黄烟烟从小娇生惯养,很少吃这种路边摊,尤其大马路边上,人一过带起一片灰尘,这怎么吃?

  反倒木户加奈让高斌开了眼界,这霓虹小娘皮性格温婉不说,还不挑剔,对于路边摊充满向往。

  他们随便找了家人看起来不少的早餐店,门脸不大,感觉是那种当地人最爱的店,天天早上排队。

  当地人都站在店门口喝胡辣汤,要知道现在可是深秋了,凌晨在鬼市逛了一圈,身上寒气逼人,他们几个都没戴帽子和耳套,耳朵冻得发疼。

  这些当地人竟然端着碗站着门口喝汤,高斌打心眼里佩服他们。

  店前有几个窗口,每个窗口前都有7、8个人哆里哆嗦的排队。

  走过去,找了个看上去面相很朴实的大哥问了我情况,得知这里要先排队买票。

  胡辣汤有胡辣汤票,油饼儿有油饼票,总之要什么就买什么票,然后凭票再去其它各个窗口排队领餐。

  见他们是外地人,大哥不禁提醒:

  “这家的胡辣汤可辣啊,你们行不行?”

  开玩笑,男人不能说不行,许愿立马道:

  “当然行!我爱吃辣。”

  很快轮到大哥,他弯着腰冲里头喊道:

  “我们来两碗胡辣汤,一张油饼儿。”

  大哥后面的妇女,估计是大哥媳妇儿,跟着来了句:

  “他家的牛肉盒好吃,给我来一个吗,你在这儿排队,我进去占座儿。”

  大哥排队交钱,换了几张票,拿着票儿到胡辣汤窗口排队。

  紧接着轮到高斌他们:

  “四碗胡辣汤,四张油饼儿,四个牛肉盒子。”

  交钱领票,让许愿他们进去占座,高斌跟黄烟烟开始排队取餐。

  闻着前面的人手里油饼儿和牛肉盒子的香气,肚子已经开始饿了。

  窗口的女服务员右手收票,瞄一眼票,拿碗的同时用洪亮的嗓音唱出数量,左手使一支枣红色的长柄木勺从那缸口一般的大锅里往外舀汤。

  说是汤,其实浓稠的像羹。

  大锅里褐红色的稠汤被锅底的热气缓缓顶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泡,炸裂开后释放出一团团灼热的、夹杂着浓香的水汽,遇冷迅速变白,飘走。

  看着那鸭蛋粗细有成年人大半个胳膊长短的木勺上下舞动,高斌不由打量起黄烟烟的胳膊,也不知道这小细胳膊能不能拎动。

  可能是感觉到他的想法,黄烟烟不禁瞪了他一眼好像在说:瞧不起谁呢?

  大木勺舞动,四碗满满到碗沿儿的胡辣汤摆在了高斌面前的托盘上。

  小心地端起托盘转战油饼队,说实话,还需要点功夫,但凡手不稳的,都得撒一盘子。

  油饼儿是现炸现切,速度不如胡辣汤窗口快,排了有四五个人。

  排了一会儿高斌突然发觉自己有点傻,应该先把汤送进去再出来派。

  更何况他们有俩人,没必要都在这儿排着。

  于是跟黄烟烟招呼一声,自己先把胡辣汤送进去。

  没一会儿,黄烟烟端着油饼和牛肉盒子进来,开吃。

  正经的胡辣汤一定是羊骨汤底,加上很多种调料和中草药,辣椒粉和胡椒粉是少不了的,和香菇、木耳、海带。

首节 上一节 469/9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让你当检察官,你韩剧里当曹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