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228节
不管此文章是否有高深的文学意义,至少进行普及之后,完全能够承担教人向善的任务。
相比起用各类不一的启蒙文章,荼毒大宋学子的思想,这篇文章的灵魂一定是更契合大宋,更契合官家的想法的。
再往后看。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句中每句话,都是取材自典范,其中包括了过往各类文学、史、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全而精不说,核心理念贯穿始终,完全阐释了儒学思想核心中的“仁,义,诚,敬,孝。”
不仅包含各种常识、和典故,还将其中的做人做事之道理用精简的三字来进行进一步阐述。
从头至尾的格式都一成不变,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文风朴实通俗,简单易记。
主事也是进士出身,记忆力自然不俗,但是第一次看完这篇文章,就记住了大半,他立刻意识到了这篇文章的恐怖之处。
那就是好记!
宛若乡谣一般,无需主事这样的聪明人,但凡是个头脑正常的普通人,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全掌握。
而且这其中又有很多是出自典籍,在之后的教学中,又可以两相对照,简直是天才一般的文章!
而且有了这篇文章,从学童开始,就能知晓儒学的传承!
不!
不只是儒学的传承,整个华夏的兴衰也都在其中了。
唯独令主事有些不满的是,在之后的“炎宋兴,受周禅”部分,貌似有些不够对仗,仿佛是原本一个完整的苹果,被突然咬去了一小块。
不过这并不重要,瑕不掩瑜,这就是瑕不掩瑜。
“好文章!瀚宇!你这是为我大宋的文教找到了一位大贤啊!快!”主事此时精神异常振奋,拉着盛纮的手说道:“快帮我引荐这位大贤!我要为官家举荐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偏居扬州呢!他应当在东京!在汴梁,为我大宋奠定盛世之基!”
盛纮此时心中虽然早有预料,主事会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但他很明显还是比主事少想了一层。
盛纮瞒着陈东来递交文章,他是在第二层。
但是主事立即意识到,写出这篇文章的人才是真正的宝藏,可以说,主事是在第三层。
不然人家能当主事呢?
盛纮尴尬不已,因为此文章据陈东所说,是他的老师所作,可是陈东现在压根不记得自己老师在哪儿了,连名字都不记得了。
这该怎么说呢?
盛纮突然灵机一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主事!请听我一言,您觉得这篇文章如何?可能为我扬州立下大功?”
主事不屑的瞥了盛纮一眼道:“你盛瀚宇也是进士出身,难道看不出来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吗?我今日就敢夸下海口,这《三字经》必将成为我儒学启蒙的震山之作!”
此话一出,盛纮顿时汗流如雨,这不是害怕,而是激动。
这样的一篇文章,这样的一个贤人,如今他的弟子正在自己家中,那等以后此人出山,盛家难道不会因为救陈东于困境,而被另眼相看吗?
就算此人不会出山,那么这个被那位高人培养出来的陈东,以后也定然不会是寂寂无名之人。
到时候,盛家的兴旺必然可以因此而受益!
在他这样想着的时候,主事不依不饶的要去见这文章的作何。
盛纮连忙说道:“其实此文章是偶然所得,这文章背后的贤人似乎并无出山之意,这篇文章若是有用,主事大人便尽管在扬州实施,这恐怕也是那位贤人的真意。”
主事慨然而叹道:“也是!这样的高人所思所想,必然不是我们能揣度的,这篇文章先放在我这里,如今已经是年末了,等新学子入学的时候,我再将这篇文章下达。”
主事说这话的稍微有些不自然,他自以为掩饰的极好。
但是盛纮也是人精,立刻发现了主事的目的。
想来,他是想独占这份功劳了。
但是盛纮没有多说什么。
盛宅,堂屋。
盛长柏突然被叫过来,只见他仪表堂堂,干脆利落的行礼。
随后,便不解的问道:“父亲唤我前来,可是有什么事要说?”
盛长柏扬了扬眉毛,道:“如若无事发生,孩儿便回去读书了。”
“不急不急!”盛纮大笑,指着旁边一个英俊却瘦弱的男孩说道:“为父之前一直说过要给你找一个书童,如今确是找到了。”
“哦。”盛长柏不咸不淡的回应了一声,毕竟这是之前父母就说好的事情,也是现在的惯例,尽管他并不觉得有这个必要,但是既然已经找来了,那就将就着用吧。
盛长柏走到书童跟前,居高临下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陈东此时已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裳,虽然并非锦衣绣袄,上面还带着两三个补丁,但是却已经足以使洗干净身体的陈东,展现出他英俊的面孔与气质了。
男人对帅哥是有排斥的,所以陈东也并不介意盛长柏的敌对。
因为他长得没有自己帅。
这是陈东在洗澡的时候,以水面为镜看到的。
这是他第一重视的地方。
毕竟万一系统跟他开个玩笑,给他整成一个丑陋的面相,那考取状元的难度就要直线上升了!
而眼前的盛长柏虽然长得不错,但是和陈东比起来,那可就逊色多了。
陈东不卑不亢的拱手,笑道:“在下陈东,见过盛公子。”
“什么公子不公子的,既然父亲选了你做我的书童,那你以后就跟着我,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影响我读书。”盛长柏虽然年纪不大,放在后世也就是一个大学新生。
但是在这个年代,他的年龄已经不小了。
陈东双臂自然垂下,平静的眼睛看着对方,说道:“这是当然,既然为书童,自然是以公子的学业为重。”
盛长柏对陈东的气质非常认可,便多说了几句:“从前父亲也给我找过书童,但是都没有在我的院子里呆长,为什么?因为我的院子里也有其他仆人,在我眼中,不管是谁,都会一视同仁,而之前的几个书童,都是想凭借书童的身份欺负别人,我得提前告诉你,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不管,在我的院子里,这样肯定是行不通的。”
陈东对盛长柏这番带有警告的话,不仅不觉得冒犯,反而觉得这孩子不错。
因为在古代,很多人都是把奴仆当物件的。
既然是物件,那自然是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有的仆人仗着主子的喜欢,傲下媚上,简直不要太常见。
但是在盛长柏这里,似乎有一点儿现代那种人人平等的思想基础了。
当然,也只是一点。
毕竟盛长柏肯定是把自己摆在这些人之外的。
陈东听完这番话,正要回应呢,盛纮却抢先开口道:“柏哥儿不必担心,陈东是我亲自为你挑选的书童,他的品行,为父是把过关的,你不用担心会对你的学业造成影响,不过为父需要提前告诉你,陈东和以往的书胡同是不一样的,你不可以把他当做一般的仆人来看待。”
盛长柏面露疑惑。
好在盛纮没有让他多等,便继续说道:“陈东是有才学的人,而且人家也是读过书的,你完全可以把他当成你的同学来看待。”
此话一出,盛长柏反而更疑惑了。
便要开口询问。
可是盛纮却挥挥手,道:“你们两个年纪相仿,多说说话便熟悉了,自去自去。”
两个孩子被赶了出去。
他们俩走出门,盛长柏便忍不住看去,却发现陈东也在打量着他。
“回去再说。”盛长柏主动开口道。
他亲自带着陈东来到自己的院子,此时院子里只有一个老妈子,见陈东和盛长柏进来,便主动问候:“柏哥儿回来了,大娘子方才差人送来了喜事坊的梅花糕,柏哥儿可要尝尝。”
盛长柏点点头,道:“好,你等会儿让厨房的人再做几道小菜送过来。”
接着,盛长柏介绍道:“这是我院子里伺候的陈嬷嬷,这位是父亲为我找来的书童陈东,你们两个倒是一个姓的,不知道是不是本家呢?”
陈嬷嬷看到陈东英俊潇洒,穿着却仿佛是仆人的装扮,还以为是某个寒门学子呢,却没想到竟然是盛长柏的新书童,她一时有些惊讶。
不过面上却笑着问道:“我是父县陈,却不知是否和你有旧。”
陈东并没有说什么失忆的事情,只说道:“小子没有那个荣幸,与嬷嬷出身并不不同。”
“哦,也好,只要进了柏哥儿的院子,就是自己人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问我。”
第一天做书童,陈东所遇到的同事,还算不错。
当然,这仅仅可能单纯因为,盛长柏本身就是一个好古礼的人,从他先前的话语来看,这样的正人君子,培养出什么刁奴的可能性也不大。
物以类聚,近朱者赤,有盛长柏这样的主子,下面的人自然也会识相一些。
第257章 早春
穿过白色大理石地砖铺就的小路,陈东随盛长柏一起走进青砖碧瓦的屋子。
“怎么了?”盛长柏回过头,见陈东打量着屋内,整理着衣服下摆问道。
陈东笑着说:“房间挺大的。”
盛长柏笑道:“祖父为盛家留下了这偌大的院子,在扬州并不常见,我也时常跟父亲说,是否有些逾距了,不过家父说此处房屋是祖父多年积攒下来的,别人有本事自己去挣。”
接着,他扬手说道:“你与以往的书童确实不一样。”
陈东并不奇怪,问道:“何处不同?”
盛长柏说话间,门外传来陈嬷嬷的声音。
待盛长柏出声,陈嬷嬷带着两个女使进来,陈嬷嬷自端着点心,两个女使提着漆金的水壶帮着煮茶。
盛长柏自然的请陈东坐下,陈嬷嬷深深的看了陈东一眼,惊奇此人名为书童,竟能被公子安排与之同席而坐。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