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83节
和平饭店的包间里,陈东脸上止不住的疲惫,从京城回来的他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
爷叔也知道陈东这段时间在各地接受采访,稍有闲下来的功夫,还要接待各地过来“取经”的领导,一刻也没闲过。
“侬这么累,直接回家不好吗?非得先到这里来?”
陈东偏头笑道:“过来看看,就放心了,宝臣地产的改组效果怎么样?”
“目前没看出来什么,不过还是不能放松警惕,你出让百分之十的股份给冯伦他们,万一他们有什么坏心思,你的公司分分钟就不是你的了。”爷叔说道。
陈东不在意道:“他们可以试试,再说了,以我现在的股份照样是最大的股东,我一直认为这些人都是人中之龙,人品不谈能力绝对有的,等公司做大了他们有了新的追求,大家好聚好散也没什么,说不定我还能帮他们一手。”
“但是他们要是想要与我为敌,那他们以后就看不到这么壮丽的黄浦江了。”
陈东的声音沉稳有力,他的实力毋庸置疑,这话并非吹嘘。
在这里,只要是他想,几乎所有人都会配合他。
爷叔说道:“我老了,人一老就想得多,侬不要见怪。”
陈东看着爷叔的眼睛,情感真挚道:“没有爷叔就没有我的现在,爷叔这样说就是在打我脸了。”
说完,陈东笑了一声,爷叔摇头跟着笑起来。
“以后只要你不犯什么大错,没有人敢动你。”爷叔感叹道:“原本只是买认购证,没想到能牵扯出这样一大摊子事,竟然能恰好和南边的讲话打起了配合,真不知道你的脑袋怎么长的。”
陈东没说话,灵光一闪罢了。
像他以前说过的,愚者一得。
二月过去,三月到来。
3月2日,第一次认购证摇号,陈东的一百万本认购证中签十五万本,一本中签的认购证可以购买三百股一百元面值的股票。
在陈珍的带领下的宝珍舰队在上海股市高歌猛进,整个上海股市在宝珍证券入场之后,很快就进入暴涨阶段。
6日,第一份正式总结之前的讲话的文章,从根本上肯定了股市的发展,利好消息不断。
上海豫园、兰溪凤凰、众城实业等股票一经上市,便如同飞驰的骏马一路突发猛进,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价翻几倍都算是垃圾股了。
像众城实业,三月份刚开始一元面值,到了六月直接暴涨到二百多元,回报率高达两百倍。
上海豫园从开年的一元面值蹿升到108元,回报率一百多倍,而这就是92年的第一次摇号之后,整个股市真实情况一角。
看到股票这么挣钱,而且认购证中签率竟然这么高,原本三十元一本的认购证三月当月就涨到了一千元一本。
因为这次认购证全年有效,后面还有三次摇号的机会,以现在股价来看,是绝对不会亏的。
6月3日第二次摇号,陈东的一百万本认购证中签五十多万本,中签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随着热度不断高涨,黑市上的认购证价格一路被炒到了一万元一本的巅峰。
股市如此繁荣,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5月21日那天,股市全面放开股价正是原因之一。
从那天开始,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比前一天涨幅达到104.27%。
上证指数从当天616点飙升到1265点,三天后冲到了1420点,这也是上证指数第一次破千。
麻袋装钱成了上海股民的共识。
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借助地理优势,纷纷涌入股市,手中多年积攒的积蓄全部洒向股市。
这再次带动了股市的发展,五只上市的新股面值飙升250倍以上。
以至于传起来一个俗语:要嫁就嫁上海人。
六月摇号之后,陈东已经从之前的忙碌中抽身出来,在股市的红利中,陈东获利超过十亿。
原本的一千万购买费用,在巨大的利润下,显得那么的不起眼。
六月十二日,印花税税率突然宣布调高至千分之三,但是人们已经被炒股的暴利冲昏了头脑,整个股市依旧是欣欣向荣的样子,没人意识到不对。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醒的人是少数。
在宝珠金融大厦的宝珍证券公司里,陈东不容质疑的第一次下达了三月以来的第一个命令:开始退场。
“为什么?”陈珍惊讶不已,她不明白为什么要在这么好的条件下退场,然而嘴上这么问,她的心里已经开始考虑到底是因为什么,会让宝总下达这样的命令。
她知道,所有人都知道,宝总没错过。
所以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被她忽略了。
“跟着爷叔学了这么久,只有这个水平吗?”陈东毫不客气的质疑她的水准。
“是印花税?”陈珍并没有生气,在炒股上她对宝总和爷叔从来不会有质疑,她清楚的知道爷叔和宝总的水平是她此生都难以追上的。
爷叔的炒股技术走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路线,至于宝总完全是平地起惊雷的艺术,每次的做法都会让人有疑虑,然而最后宝总的决定一定是对的。
这是无数次的胜利积攒出来的威势。
“还不算蠢到家。”陈东坐在沙发上云淡风轻的说道。
陈珍横他一眼道:“我之前也想过这个政策会对股市有一定的冲击,但是目前来看,股民并没有被吓到,所以我觉得没必要这么紧张”
陈东的脸上看出不他在想什么,他对陈珍耐心的说道:“股市就是战场,战场作战要料敌于先,现在看不出什么只是因为市场的惯性,这是之前积攒的利好消息一次性释放出来的结果,你要是现在不抽身,抱着庆幸,那股市会教你做人的。”
陈东指着太阳穴说道:“记住,股市挣钱打的就是信息差,千万不要像现在的市民一样,在最高点进入,最低点卖出,这是最愚蠢的,一个人愚蠢不要紧,但是你不是一个人。”
他指了指外面在电脑前操作股票的员工道:“你要对整个公司负责。”
陈珍深吸一口气,道:“我明白了。”
“去吧。”陈东扬起下巴,接着站起身道:“我还要去宝马汽车厂看看,再有两个月宝马的第一辆汽车就要正式亮相了。”
第117章 燃起来了!!!
对宝马汽车的研发,陈东插不上什么手。
他能做的就是砸钱,从经济衰退的日本往这边源源不断的挖墙脚。
毕竟现在日本整体经济开始衰退,资金外流已成定局。
之前林太在台岛股市跌落谷底之后抄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如今已经渐渐回升。
陈东偶尔提点林太几次,便让林太的资金蹿升。
林太现在恨不得把所有钱交给陈东操作,那收益和其他人帮他打理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的。
但是很可惜,陈东现在穷的就剩下钱了。
因为资金撤退,日本出现了很多破产或者失业者,这其中很多人都因为炒股炒房倾家荡产,里面不乏一些技术大牛。
陈东与日产的人合作,解决了他们的债务问题,给他们签了近乎卖身契一样的合同,买走了他们接下来的十年时间。
汽车厂这边原本基于苏联引进的生产线,结合一汽的技术合作已经造出了原型车,但是因为陈东引进了日产的发动机技术,周跃东与技术小组讨论后向陈东提议,第一辆车或许还有提升空间。
尽管陈东并不是处女座,但他还是希望宝马第一辆车能够尽可能做到最好。
从苏联回来之后,他扩建了之前建立的发动机研究所。
原本研究所的主要人员都是用“卖身契”挖过来的日本技术人员,老大哥解体后,很多生活不下去的高技术人才在苏尔科夫的推荐下,过来投奔他,研究所的规模在私人企业中独树一帜,甚至能与国家级别的比一比。
因为陈东在国外攫取了大量财富后,怎么花就成了一个问题,所以顺手给浙、苏、沪的几个大学捐了图书馆和教学楼,很多教授现在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来研究所兼职,这对宝马的发展再次注入了一阵强心剂。
因为教授们不是一个人过来的,还有他们的学生。
再过几年大学停止包分配后,陈东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现在这几所大学的学生和教授们除了自己的研究任务,还有一个陈东特意提醒过的小任务,就是偷师。
把日本技术人员掌握的先进技术学过来,虽然有些不地道,但是陈东至少让这些人免于因为破产而妻离子散,甚至失去生命。
某种方面讲,陈东觉得自己也是个大善人来着。
发动机方面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外观方面陈东倒是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反正向日后的汽车造型看齐就行。
面对这么舍得给钱的老板,整个宝马从管理人员到技术工人都纷纷干劲十足,宝马汽车的设计也不断地完善。
春节的时候,陈东的父母已经去过了汪小姐的家里,因为陈东现在的地位和汪小姐的工作问题,最终没有直接定下两人的婚期,只是给了一个大概的时间。
在这方面,阿宝的父母比汪小姐的父母还要着急,因为过完年陈东就三十七岁了,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陈东奔四了还是孑然一身。
不过他们的意见在陈东面前除了让陈东烦一会儿,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
因为陈东已经打定主意不会结婚了。
让两家人见面不过是安一下汪小姐父母的心罢了。
7月25日,第三次摇号,陈东的认购证中签数量依旧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上下。
8月7日,距离第四次上海认购证抽签还有三天的时候,鹏城也开始了自己的认购证发行。
因为上海认购证珠玉在前,很多人都意识到这又是一次发财的机会,自鹏城宣布九号开始发售认购证开始,整个中国的投资者纷纷涌向鹏城。
很多人挤在火车上,黑色皮包里除了成捆的人民币,还有上百张身份证。
因为这次的鹏城认购证规定必须凭身份证才能买一张认购证,而且限制每人每次最多凭五张身份证购买五张认购证。
这是陈珍工作了多年的城市,考虑到上海认购证的火爆,陈珍计划前往鹏城,却遭到了陈东的制止。
和平饭店里,陈珍的热情被打击之后,脸上明显有些不高兴,说道:“六月的印花税是我考虑不周,但是就算现在的股市没有之前景气,买了股票也是赚的,更何况黑市的认购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鹏城的肯定也不差,中签率3.6%,比上海认购证发售时公布的中签率还要高一半,我们买来做二级市场也不错啊。”
在陈东的命令下,宝珍证券躲过了六月到七月的股市动荡,成功的完成了高点套现。
这一点,陈珍确实是无法否认的。
但是现在得到鹏城认购证即将发售的消息,原本滞留在上海的资金仿佛嗅到了新的猎物,纷纷流向鹏城。
陈珍自然也不想落后。
陈东看向爷叔,道:“爷叔觉得呢?”
爷叔对陈东现在的眼神有些反感,因为现在的陈东越来越喜欢用这种考校的目光问他问题了。
这并不是不尊重爷叔。
只是陈东想看看爷叔的极限在哪里。
爷叔没好气道:“鹏城的事情我怎么知道,你不看好就说出你的理由,让陈珍死了这条心就行了,打趣我一个爷老头子有意思嘛?”
陈东嘿嘿笑道:“我是真心想知道爷叔的看法,看看我们两个有没有默契。”
爷叔眼神一凝,道:“你先说。”
陈东在房间中踱步到床边,问道:“如果一个东西所有人都知道可以发财了,那么这个东西最后会有什么结果?”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