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82节

  巫医生又讲了几句,之后撂下电话,双手交叉放在脑袋下面,在身边的躺椅上躺下道:“不用猜了,你是对的,就是宝总买的。”

  梁唯有些惊讶道:“他自己承认的?”

  “对。”巫医生淡定的说道:“之前我给的推断也不对,这个宝总一次就买了一百万本认购证,大手笔啊。”

  “那我们马上跟进?”梁唯问道。

  “不必了。”巫医生摆摆手。

  梁唯惊讶的看着巫医生,问道:“为什么?巫医生你不要对宝总有什么偏见,这几年下来,他从来没做过赔本的生意。”

  “那这次你就可以见到了。”巫医生笑着伸出食指虚点,意有所指的说道:“电视上现在就在播阿宝的新闻,你看了就知道了,看看什么叫年轻气盛。”

  巫医生摇着头,唏嘘的道:“真是不把钱当钱啊。”

  巫医生觉得阿宝真是够蠢,费尽心思挣了钱,最后却要撒出去。

  只能说,年轻人就是好面子,估计是被那些所谓的机构吹捧了两句,就头晕脑胀的掏了钱吧。

  巫医生信奉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的智商配不上他的财富,那么他的财富迟早会重新流回社会。

  楼上的会议室里就有电视机,梁唯心中带着疑惑走上楼,打开电视调到上海本地电视台。

  此时正是十二点刚过五分,上面播放着上午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央正是阿宝那张上海人都熟悉了的英俊面孔。

  梁唯忍不住想起巫医生年轻的时候,那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可惜巫医生生不逢时,他已经太老了。

  1月31日,上海著名企业家阿宝在宝珠金融大厦世纪厅召开个人新闻发布会。

  在受邀记者的见证下宣布,他购得了价值一千万的认购证,同时捐赠一千万元人民币给予妇女的联合会,专门用于无法上学的贫困女学生和需要生活保障的妇女。

  此言一出,整个上海市哗然。

  一个企业家赚到了钱,还能再交出来的?

  别说市民们了,即便是上海的很多经理、领导都不理解,但是电视上却明明白白显示着这位上海人自己的大企业家的胸怀。

  上午九点,陈东看着发布会现场围绕的记者们、领导们,心里十分平静,这一步在他看来是一个必然。

  作为熟知历史的穿越者,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巨额财富的指数级增长。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不说几十年后的事情,只说现在,就有不知道多少封举报信飞向各地机关,希望能严查他。

  仇富的情绪和前几十年积攒的体制惯性,都让阿宝这个名字在某些人眼中非常刺眼。

  当然了,这次的操作不过是凑巧为自己购买认购证打个掩护。

  下这个决定之前,他觉得这样有些功利。

  但是最后一想,等认购证变成发财证之后,这样反倒可以给如今思想有些混乱的社会树立一个好人有好报的基本价值观。

  除此之外,也能让民众对资本家或者企业家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陈东在上一世看过很多好人没好报的事情。

  比如哨兵。

  但是他还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好人多一些。

  而且他也希望他可以改变一下这个世道。

  现在的他,已经有些能力说出改变世道这句话了。

  陈东讲话时,周围不断地有人拍照录影,他现在已经能够习惯闪光灯对眼睛的伤害了。

  在和记者们讲明了这次购买认购证的行为和捐款的具体数额后,陈东示意记者们可以提问了。

  “宝总,认购证现在在上海很多人都在讨论,有人说定价……”被陈东点到站起来的记者有些年轻,提问时有些语无伦次,表达不出重点。

  陈东笑着提示:“这位年轻的记者朋友,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提问,问题尽量精简一些可以吗?”

  “哦,好。”

  年轻记者稍微有些尴尬,但是看到宝总鼓励的看着自己,并没有责怪的意思,他马上调整好心态,问道:“请问宝总为什么购买认购证?只有刚才说的支持和看好上海股市的发展吗?”

  陈东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事实上,我觉得商业银行和三大券商这次推出的认购证对于以前买股票难或者有价无市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并且大家知道我是咱们本地弄堂里长大的孩子,当然希望上海的股市越来越好。”

  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陈东也觉得似乎有点太废话了,补充道:“这次的认购证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刚刚回到上海,听说这次认购证销售所得款项全部会捐给上海的儿童慈善基金,所以我就约见了商业银行的秦行长提出购买,我想这认购证既可以在中签后购买股票,又能支援上海的儿童福利,一举两得的好事为什么不做呢?”

  总算听到一点能写稿的东西,年轻记者顺从的说了句谢谢坐下。

  之后不断有记者被陈东点到,起身提问:

  “宝总购买认购证和向上海的联合会捐款有什么联系吗?”

  “因为在得知这次款项专门用于儿童时,我想既然要回馈社会,那就先从弱势群体出发,儿童那边有三大券商和商业银行的注意,那么妇女会这边我就自己掏钱吧,好事成双嘛。”陈东说话时一直保持着温暖的笑容,笑声浑厚而饱满,富有非常的感染力。

  “宝总刚才的回答是不是意味着宝总接下来还会持续关注国内的慈善事业?”

  “是的。”陈东简要的回答道。

  “宝总的慈善事业是否只局限在上海呢?”这个记者是一位女性,她探究的看向陈东,作为一家专门的女性报纸,她们的很多文章都非常有针对性,现在这种针对性也蔓延在了提问上。

  “当然不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之后才是一个上海人,只是我毕竟在上海呆着,很多事情也要从上海开始,再向其他地方蔓延。”

  ……

  回答完记者的提问后,这里原本还有一段联合会主动提出的感谢环节,让那些已经得到帮助的一部分生活困难的女人当着大家的面感谢宝总。

  但是陈东非常不喜欢这个环节,也就没同意。

  结束了发布会,中午的新闻加急报到了这件事情。

  很多人对宝总的评价都非常正面,认为可算见到一个又有钱又有良心的资本家了。

  或许以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若是不干点儿非法的勾当,很少能够从一清二白的状态富起来。

  良心与钱不可兼得。

  但是现在宝总的存在成了对这些想法的一个有力的反击。

  就像高山下的花环里说的,“我哪怕就只看到了这一个,我总算是看到了。”

第116章 摇号!上证破千!

  上海阿宝的名头,在2月1日这天开始在上海各大报纸的头版重复出现,他的名字在这之后真正达到顶峰。

  消息沿着春风,一路从上海吹到了南方。

  这是建国以后,第二次出现大陆商人的巨额捐赠,并且是一次性捐出两千万现金。

  这是报纸为了噱头这么说的,其中一千万是以购买认购证的方式支援慈善事业的,实际上这一千万本不应该算进捐赠里,但是没有人纠结这一点。

  一千万和两千万有区别吗?

  反正我都没有。

  这是市民们的心态,对他们来说,一千万和两千万的冲击还真是差不多的,要有对比起码也要一千万和一亿才行。

  在人均几百元的工资下,这样的数额带来的冲击是以后的人无法想象的。

  “这个小伙子很不错嘛,上次去苏联是不是就是他?”

  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一个老人笑呵呵的点着烟问道。

  旁边的卫兵说:“为了您的身体,请不要抽烟。”

  “莫要烦,回答我的问题噻。”老人没理卫士,问对面的中年人。

  中年人已经看过报纸,那个肆意张扬的年轻人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宝总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们的正确。

  先带后。

  虽然现在看来,除了宝总,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他说道:“是他,之前正是他提前告诉了我们老大哥可能要不行了,而且给出的时间一分一秒都不差。”

  老人笑呵呵的说道:“你看嘛,高手在民间,我们要多听取下面的高人指点,聊斋上不是就有这样的故事嘛,不要故步自封,这样的行为不就是说明我们做对了吗?”

  中年人点点头道:“我们的新闻频道今天晚上就会转载这则新闻,明天各地方报纸也会跟进。”

  老人右手挥散烟雾说:“不只是这里,这样的人应该多给予重视,既懂怎么搞市场又能心里想着老百姓,不只是你们的媒体,京城也要跟进。”

  中年人连连点头。

  在这轰动性的消息爆发之后,上海大户传出来的,把认购证数量控制在两百万份,将认购证的成本摊到股票中是一定超值的消息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人家宝总都说了,是去做慈善了,想骗我们?

  阿拉不傻的!

  除了这部分人,还有一小部分市民因为宝总的慈善举动,觉得三十块钱无伤大雅,反倒热血上头买了一两本。

  在认购证第一次摇号之后,这些人发现手里原本当做收藏的认购证变成了香饽饽,转手一卖便是千把块钱,他们心里纷纷感激宝总给了他们一个发财的机会。

  而那些嘲讽宝总钱多的没地放、傻大款的人则是真正傻了眼。

  不是说做慈善吗?

  怎么还是doller?!

  时间来到二月,整个中国因为宝总开始沸腾,无论是地方媒体还是中央电视台,到处都有宝总的报道。

  宝总的脸在中国大地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章。

  随着事件蔓延,香港的媒体也开始转载宝总的事迹。

  【大陆富豪捐款上千万!大陆富豪的红色基因!】

  当然,这是以港岛左派报纸为主的宣传。

  在国外为了关贸开会的中国的代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第二天的会议上用这件事作为开头,向与会的各国代表说道:

  “各位怀疑我国的市场,我想现在风靡全国的阿宝可以给各位一个参考,阿宝就是一名非常典型的中国商人,同时也是现在的政策培养出来的真正的企业家,如果说我们的市场和你们的市场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我们市场培养出来的企业家,会更加心向人民。”

  “中国有句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长篇大论之后,阿宝这个名字开始在中国之外流传开,尽管只是在一个小圈子里。

首节 上一节 82/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