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万千,从任家镇开始 第24节
“哇~!这里可以看到外面!”
“这床好小,不知道晚上睡觉会不会掉下来,但摇摇晃晃应该会很舒服。”
不过很快,等上船之后,大家就被眼前新奇的事物所吸引。
第二层甲板的一间船舱,总共四张床,刚好他们师徒四人。
将行李扔到一边,秋生扒着窗户兴奋的向外看,文才则是在试床舒不舒服。
“没见过世面。”
九叔轻哼一声,找了张靠窗的床,悠闲的躺下。
“这张是我!”
“那我要这张!”
见状,文才、秋生连忙各自抢了一张床。
最后只剩一张靠门的,一脸坏笑的看着李昆山。
李昆山笑笑没和他们争,将自己的东西放好。
呜~呜呜~!
中午十二点,随着低沉的汽笛声响起,鲼鱼号准时起锚。
“呕~!”
刚开船不到两个小时,随着远离陆地,摆晃渐渐严重。之前还一脸兴奋的文才,忽然脸色煞白,趴在床边呕吐起来。
晕船了。
“咱们去甲板逛逛。”
文才难受的死去活来,剩余三人却是一点事也没有。
看了一眼文才,死不了,便开心的出去玩了。
“一群没良心的……呕~!”
看着关上的舱门,文才伸伸手,一句话没说完,又抱着痰盂使劲吐起来。
不但把中午吃的干粮,早上吃的面,就连昨晚的东西都吐了出来。
最后实在没东西可吐,只剩下一些绿色的胆汁往外硬挤。
“哇~!这是什么味,你不会拉床上了吧。”
三人晚上才回来,一开门刺鼻的味道差点把秋生顶回去。
再看文才,整个人趴在床边,软趴趴和章鱼一样。
“给你带了吃的,看来你是吃不了了。”
秋生说一句,接着坐在床边,自己拿着点心吃起来。
李昆山开门散味,走过去看看文才,不禁撇嘴,整个人都快腌入味了。
九叔摇摇头,给文才喂了点水。
到了夜晚,船摇晃越发厉害。
“呕~!”
文才趴在床边,又是一阵阵干呕。
姑且不提味道,这声音也吵得人无法睡觉。
“真是麻烦。”
九叔从床上下来,打开包袱,掏出黄纸和朱笔。
为了防止火灾,船舱里没有蜡烛之类。至于电灯,那是豪华巨轮的配置。
只听沙沙的声音,九叔摸黑画了一张符,走到文才跟前,啪的一声贴在他的额头。
“呕,唉?好像不想吐了。”
文才一怔,摸摸额头上的符纸,面露高兴。
“哇,师父你这是什么符,连晕船都能治!”
秋生翻身坐起来,一脸诧异。
李昆山也是意外,符咒除了抓鬼抓僵尸,难道真的能治病?
“静心符,心不定所以才会晕船。”
九叔轻哼一声,转身睡觉。
“静心?”
秋生挠挠头,不太明白。
李昆山若有所思,总觉得没这么简单。
“我好像有点饿了,有没有热水啊。”
不想吐了,文才坐起来,询问一句。
“什么时候了还有热水。”
没人理会,都转身睡觉。
文才只能自己爬起来,摸黑啃了一块干粮。
不知道是符起了作用,还是心理作用,第二天将符揭去,文才也不再晕船。
“哇~!大海好蓝啊!”
清晨,跟着大家来到甲板,望着蔚蓝的海面,兴奋的手舞足蹈。
从福建到江苏,这艘船要走五天四夜,这趟旅程才刚开始而已。
“去吃早点吧。”
李昆山伸个懒腰,招呼大家一声。
第23章 皆是有佛缘之人
开船后的第三天,鲼鱼号驶入浙江港口,有客上下,停泊四个小时。
前往江苏的乘客仍旧留在船上,等待开船就是。
这本就是一艘外国淘汰的老旧轮船,船舱狭小,没事时候,大家都在甲板活动放松。
“真是无聊。”
“是啊,快点到就好了。”
趴在船舷栏杆上,望着不远处的陆地,秋生和文才一脸无精打采。
船上不但地方小,而且没什么娱乐,新鲜劲一过,这才两三天,两人便已经不耐烦。
李昆山倒是还好,毕竟两世为人,有时候虽也调皮,但远比秋生、文才沉得住气。只是船上地方狭窄,可惜没法练功,虚度几天光阴。
至于九叔,不知哪里弄来一副太阳镜,和画报上洋人一样,悠哉的享受日光浴。
“哎呦~哎呦~!”
距离起锚时间还有两三个小时,不远处甲板上人群忽然一阵骚动。
“有热闹!”
“过去看看!”
秋生、文才登时眼睛亮起,拉着李昆山便跑过去。
挤到人群里面,只见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的青年倒在甲板,正捂着肚子打滚哀嚎。
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众人围着却没一个上前。
“阿弥陀佛。”
眼看青年疼的汗都下来了,随着一声佛号响起,只见一名穿着粗布僧衣,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出来。
径直走到青年跟前,将其扶起,一番诊视之后,询问一句。
“施主可是腹痛如绞?”
“是,是肚子疼。”
青年强人疼痛,应了声。
老和尚微微点头,接着又说道。
“依老衲看,施主这并非新症,而是旧疾。”
“大师英明,是十多年的老毛病了。”
“呵呵,不妨事不妨事。”
老和尚笑笑,从怀里掏出一副膏药。
“老衲这有一副药,专治各种痛症,不但立时见效,而且保管除根。”
说完之后,老和尚将膏药热了热,啪的一声糊在青年肚脐上,然后又是揉搓按摩帮着化开药力。
“咦?不疼了!”
不到一分钟,刚才还疼的死去活来的青年,竟真的好了。
站起来连蹦带跳,一点异样也没有。
“多谢大师!”
青年满脸高兴,连忙向老和尚道谢。
“您这可是救了我的命了!”
“我佛慈悲,普度众生,算不得什么。”
“大师,这药多少钱,我给您。”
“既然是普度众生,又谈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