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13节

  总的来说,就是比现有的伊尔系列或者三叉戟系列要舒服好多,马先生这才长出一口气。

  技术人员经过一系列检测以后,汇报了很多好消息,从目前到手的数据,这架飞机应该是过关了。

  马先生带头鼓掌,然后冲着各位设计人员鞠躬:“谢谢,谢谢各位的奉献,这才有咱们大飞机的横空出世。”

  老人家的爱热烈而执着,他为了咱们国家第一个大飞机事业那真的是奉献了一生,在另一个时空,咱们的支线客机还有C919,那都是老人家给打的基础。

  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测试,运十决定进行首飞,这次可不是飞在空中做几个动作就可以的,而是直接从魔都飞到青藏高原,然后不加油都再飞回来。

  长途飞行的那天,只有总师和几个副总师在塔台里坐着,其余人只能在机库里候着,等飞机回来进行体检。

  刘华被马先生点名陪着他等在塔台,飞行员在飞机上做了什么操作,都能从无线电里听的一清二楚。

  马先生在等候的过程中小声的跟刘华说:“之前要开的会,经过我的据理力争,往后拖延了一段时间,正好这次咱们试飞结束,你陪我去京城开会。”

  “好啊。”刘华笑着说:“咱们这次试飞成功,带着这个好消息去参加会议,您老可以放开了怼。”

  “参加这种会议怎么样能用怼这个词?”马先生笑了笑说道:“到时候咱们分一下工,我来讲咱们大飞机国产化的优势和前途,你来讲大老美的阴谋论,咱们双管齐下,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怼的哑口无言。”

  “您还不是怼吗?”

  马先生促狭的说:“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到时候不能这么说。”

  刘华点点头,这就是辛其物所说的两国舌战,自当雅量,于是他微笑着说:“那您放心,我到时候一定会注意措辞的,绝不会咄咄逼人。”

  经历了五个多小时的飞行,运十在高原上降落,经过当地地勤的检测,确认没有问题了,运十再次起飞,飞回魔都。

  又是五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平安的落地,技术人员一窝蜂的冲进飞机,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测。

  结果自然是好的,这个结果令马先生非常欣慰,他摆摆手:“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地了,马上我要去京城参加会议,剩余的所有测试由你们几位副总师负责,希望等我回来的时候,能够有更加好的消息。”

  “马先生,您放心吧,您对咱们运十还没有信心吗?”

  刘华先一步飞回京城,马先生给他开了一封介绍信,他要到航空部门去查询一些资料,写一些要点,到时候好应对别人的责难。

  刘华写稿的时候,马先生也来到了京城,会议还有两天召开,马先生想和相关方面的负责人先沟通一下。

  等到开会的前一天,刘华去拜访马先生,想和他沟通一下明天开会的流程,只看见马先生的面色不大好。

  “我和相关方面负责人事先沟通了一下。”马先生摇摇头说道:“没有什么进展,他们也很为难,底下的人众说纷纭,咱们本土派不占优势啊。”

  刘华笑了笑:“没关系,我们现在要求其次,不是说完全阻止麦道飞机进来,而是要保留咱们这个项目,谈判吗,不就是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双方在妥协中达成一致。”

  刘华这时候话锋一转:“想要做成一件事很难,但是想要败坏一件事却很容易,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妥协的话,那我不妨彻底把桌子给掀了,不就是麦道和波音吗,我把空客再引进来,看他们还嚣张不嚣张?”

  “哈哈哈哈。”马先生开怀大笑:“还是你这个年轻人有想法呀,看来我这次开会带你是带对了,明天你就对这些人火力全开,万事有我给你兜底,我还就不信了,我们的运十就立不起来。”

  刘华抱拳拱手:“末将谨遵将令。”

第253章 火力全开

  这是一次闭门的会议,会议上面说了什么,一旦最后行成决议以后,所有的内容都是不对外公布的,而且可能会保密很久。

  刘华随着马先生走进会议室,还没有坐下,就有人来打招呼:“刘华,今天你也来参加会议吗?我记得你不是研究炼钢设备的吗?怎么会来参加这场航空部门的高规格会议?”

  刘华看着自然熟的这位,心里面就泛起了嘀咕,他好像不认识这位呀,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这不是当年爷爷带他参加聚会的时候,某一位老前辈身后的学生吗。

  刘华想起来了,当初还给他们出过主意,怎么加工螺旋桨和喷嘴的。

  “想起来了。”这位笑着说:“当年我只是老师身后的一个小学生,不起眼,你想不起来也不奇怪,那时候的你让人印象深刻,才那么点儿大,就能出这么好的主意,用失蜡法来进行的铸造,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采用这个工艺,所以想不记得你都难。”

  刘华尴尬的说:“我是记得好像见过你,但还记不得你的名字。”

  “很正常,我叫王顺和,和臭豆腐就差一个字,你这么记就印象深刻了。”王顺和笑着说:“你还没说呢,今天你又怎么来参加这个会议了,这可是运十大飞机的研讨会,跟你们扎钢厂应该八竿子打不着吧?”

  “我都从轧钢厂出来好几年了,被调到科学部,现在在华清大学做半导体专业的老师。”刘华笑了笑说道:“今晚还是咱们运势大飞机的航电设计人员。”

  王顺和纳闷的说:“你的专业不是炼钢和机械吗?怎么又去了半导体专业了?”

  刘华笑着说:“阴差阳错的事情。原本只是当个兴趣爱好的,没想到在半导体方面还干出了一丁点儿成绩。”

  “行啊,当年就知道你小子有本事,没想到本事这么大。”王顺和羡慕的说:“你今天是跟马先生过来的,那你要小心了,今天有不少人准备对马先生发难,你也知道运十当初诞生的初衷有点不大好,不少人憋着一口气要把他搞黄。”

  刘华笑着说:“放心吧,准备的十分充足,待会儿我火力全开,一定要把这些人说的哑口无言。”

  大会开始马先生坐在C位,今天这个位置可不大好坐,待会儿,这就是众人集火的中心,刘华没有坐到马先生身边,他身边坐的都是一群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刘华还不够这个资格。

  当大会正式开始了以后,领导说出了大家各抒己见这话之后,很多人就蠢蠢欲动起来。

  “老马,不是我反对你,而是我反对这个项目。”马先生旁边的一个头发花白的专家说道:“你也知道,这个项目成立的背景是由某一小撮人提出来的,是别有用心的,所以从成立之初就是个错误。”

  马先生慢条斯理的说:“怎么会是个错误呢?这个运十大飞机切切实实增强了我国民用航空的实力,具体问题你得具体分析啊。”

  “我知道,但是现阶段我们正在反思过去的错误,错误的项目就让之灰飞烟灭就好了,我们可以另外再开展项目。”

  刘华举起手,那位老专家饶有兴致的点点头:“这位小同志,你有什么话要说?”

  “老先生,您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啊,那您和那一小撮人有什么区别?”刘华笑着问道:“这就好像京杭大运河一样,我们反对隋炀帝这个人,因为他暴虐、刚愎自用。但是我们不反对京杭大运河,因为这条运河确确实实加强了南北之间的沟通,就像马先生刚刚说的那样,具体问题你得具体分析,对于有错误的你要改正,对于没有错误的,我们要加强。”

  刚刚这个反对的其实是最低级的,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但是因为处在这个时期,所以他们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刘华这句话直击七寸,让老先生哑口无言,京杭大运河的事情,历史都给予了最后的盖棺定论,是不容置疑的。

  马先生冲着刘华点点头,他的发言非常的犀利,也非常的有道理,为运十项目扳回了一局。

  这时候领导也开口说道:“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运十项目,就不要攀扯其他的,可以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等等。来探讨一下运十大飞机有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性?”

  马先生拿过话筒说道:“首先我要跟大家通报一个好消息,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当中,我们运十飞机已经进行了十几次的试飞,甚至在我们来之前,运十飞机已经从魔都飞往青藏高原,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再接着飞回来。所有的一切表现都是非常良好,我们解决了几乎所有的问题,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放弃?”

  魔都设计所保密做的非常不错,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人只知道一年多以前大飞机失败了,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往往没有想到,一年多以后,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快点有点超出他们的想象。

  这时候,有人站出来说道:“我们国家的民用航空刚刚起步,你就要配套一个庞大的计划来研究自己的大飞机,现在还不知道我国民办公室上有多大。我们这么坐自己的大飞机,将来是否会入不敷出,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我们是要大力发展经济的,从经济角度来讲,一个入不敷出的市场是否能支撑一个大飞机的项目?”

  马先生刚准备回答,又是刘华举手又站起来:“我不知道这位先生的尊姓大名吗?但是我知道您不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件事物。”

  “我国的民用航空业确实是刚刚起步。国内能坐的起飞机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但是我们把时间拉长,二十年之后,我们能坐得起飞机的人又有多大的规模?”

  刘华拿起一张纸:“这是我前几天从国家航空部门拿到的数据,七年之前,全国只有一百四十万人乘坐飞机,而到了去年,已经达到了四百五十万人,七年时间翻了三倍,而未来我们的发展速度会更快,请你预估一下未来会有多大的市场?”

第254章 辩

  这时候,会场爆发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现场不乏有很多人精通数学,通过数学公式的计算,已经能得到未来到两千年左右,国内乘坐民用航空的人次不会低于五千万。

  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存在,支撑一个运十大型飞机项目绰绰有余,就是有一部分反对派就偃旗息鼓了。

  这时候真正的高端派站出来了,他们是支持麦道公司进入国内的,并且他们给这种买办的思想披上了一层忧国忧民的皮。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十年,飞行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你们这运十作了一架新飞机,没有经历过检验,所以我的意见是为了咱们国家航空的安全,还是使用麦道的飞机比较合适。”

  最后他还补充了一句:“咱们国家的航空业初生,还经不起大的磨难,我不反对发展大飞机,但是缓一缓的好,现阶段,民用航空业以麦道飞机为主,国产大飞机为辅。”

  大奸似忠,大伪似真。

  “您的考虑确实比较全面。”刘华顺着话锋说道:“咱们的飞机确实还没有经过检时间的检测,我们也不反对引入麦道的飞机,但不应该分主次,就算有主,那也不是麦道。”

  “你这个小同志考虑问题还不是很全面,要想我们国家的民用航空业能够蓬勃发展,安全是第一位的,那必然使用的主要机型是一款经历过检验的。”

  马先生微笑着端起茶杯,他本来预料的今天会有一场唇枪舌剑,没想到刘华见招拆招已经打翻了两派,索性他今天把舞台全部让给刘华,让他充分发挥。

  刘华站来说道:“那我来问你几个问题吧。”

  “你问。”

  刘华笑着说:“您您知道是基于什么原因,大老美愿意让麦道公司和我们进行合作吗?”

  有人知道但是不回答,有人压根不知道,所以左右打听。

  刘华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目前,大老美正在和大毛熊进行角力,大老美甚至被压下一头,所以他们需要朋友,基于各种原因,咱们成为他们拉拢的对象,这才是促成这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刘华接着问道:“你能否肯定,一旦大老美重新占到上风以后,他还会拉拢咱们吗?麦道还会这么热情的和我们合作吗?”

  “可是麦道公司是要和我们要签订合同的。”

  “合同。”刘华笑着耸耸肩膀:“众所周知,合同这个东西是商业法律框架下的,而商业法律并不是一个国家最高等级的法律,至少在大老美就有很多原因可以一票否决这样的合同。”

  “国家合作,岂能儿戏?”

  刘华摇摇头:“请你注意这一点,人家出面的仅仅是一个麦道公司而已,而且我看过你们谈判的记录,麦道公司一旦违约,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只是一点点的金钱而已。”

  说到这里,刘华笑着说:“当然,我知道我所说的这一点点钱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麦道公司来讲,他们赔的起。”

  对方不说话了,刘华穷追猛打:“你知道为什么提出合作的是麦道公司,而且是主动要求和咱们合作嘛?”

  到现场就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是刘华能够回答:“是因为麦道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如今在波音的压榨下日渐萎缩,所以他们想要跟咱们合作,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那不更好。”对方正好抓住机会:“我们作为对方的救命稻草,岂不是可以提出更多的要求。而麦道公司为了能够存活下去,他会更加看重这次合作。”

  刘华依然摇摇头:“你没搞懂一个原因,为什麦道公司的业务会日渐萎缩,当然有其技术不行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波音咄咄逼人。”

  这就成了刘华一个人表演的舞台,他直接说道:“我估计你也不知道为什么波音会如此的强势?”

  马先生放下茶杯:“小刘,你给我讲讲为什么波音会这么强势?”

  “因为波音并不仅仅是一家民用航空公司。他同时还是一家军火公司,他是复合体。”刘华很严肃的说:“现在美国的主战飞机基本上就是波音提供的,还有导弹也是如此。”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的时候波音抢占民用市场的时候,并不是使用自己的价格优势、技术优势,跟有些公司比起来比如空客,波音有着屁的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

  刘华很不屑的说:“波音用的是大老美的霸权来抢占市场份额的。”

  对方不解的问道:“这又能说明什么?”

  “就能说明很多东西,在资本主义国家做什么生意最赚钱?”

  刘华自问自答:“垄断的生意最赚钱,波音要想搞垄断,麦道就是个迈不过去的槛,所以麦道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马先生满意的点点头:“或者破产消失,或者成为波音的一部分。”

  “没错。”刘华再次问道:“当麦道公司遭遇到这些事以后,请问咱们的合作还能继续吗?”

  “可这跟你们运十有没有多大关系啊?”

  叹口气,刘华摇摇头:“看样子你不了解工业,更不了解现在工业发展速度,当一个工业产品陷入停滞三到五年,想要再次恢复,你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以前的十倍甚至数十倍。”

  刘华最后做了个总结:“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和麦道合作,但是绝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投在上面,甚至大部分精力都不能投在上面,麦道公司的变数实在太大,而且大老美也不值得信任。”

  领导笑着说:“这场讨论真是大开我的眼界了,刘华同志讲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细节啊,不过我觉得很有道理,下面同志们畅所欲言,看看你们这是哪边?”

  刘华那洋洋洒洒的一段话可不是白讲的,现在支持他的人那是多了起来,把引进派压的有点喘不过气。

  马先生不动声色的冲着刘华竖起一根大拇指,好小子,这回带你来算是带对了,马先生还没开口了,小儿辈就已经破敌了。

第255章 是蠢还是坏

首节 上一节 113/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