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12节

  敲敲自己的脑门儿,刘华冲着孙主任摆摆手:“出去抽根烟吧,我得想个办法让徐厂长能够好糊弄过关啊。”

  俩人蹲在实验室门口,你一根我一根的抽起来,大概消灭了半包烟,孙主任摇摇晃晃都站起来:“不行了,我有点儿晕,脑子里面啥都想不起来,你有招儿吗?”

  刘华把烟头碾灭,不确定的说道:“好像有招儿,但是又没抓住,我似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但是,怎么说来着,就是还没有具象化,你再容我点儿功夫啊。”

第250章 傻瓜

  “您慢慢想吧,我是不成了。”孙主任摇摇头:“我得去喝口水,嗓子眼儿都冒烟儿了。”

  孙主任回到办公室,猛灌两口茶水,解了他的燃嗓之急,同时帮着刘华把茶杯给端了出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人家能够成为厂办的主任,就这会来活儿的劲头儿,他不当主任,谁当主任。

  “你们这儿茶叶不错。”孙主任恭维道:“虽然是龙井,而且我还是南方人,但我没喝过这么好的龙井。”

  刘华笑了笑:“这是宝钢送我的茶叶,我把嗓子讲冒烟儿了,他们才送我这一斤好茶叶。”

  “宝钢啊,那就说得过去了,咱们海鸥厂跟宝钢都没法儿比。”孙主任笑着说:“我记得我看过一本书,老早以前喝茶,唐朝的时候加生姜花椒什么香料之后煮茶还讲究个君臣佐伍,后来到了宋朝,把茶叶碾成末叫煎茶,传到了小东洋,现在叫抹茶,咱们到了明朝的时候,发明了炒茶,直接冲泡就得了,那些士大夫还给泡茶起了若干规矩。”

  孙主任最后笑了笑:“可惜啊,抓一把茶叶,用热水一冲,这是咱老百姓最简单的冲泡方式,傻瓜都能做,茶叶这才能大规模推广。”

  刘华陡然间抓住了灵感:“没错,傻瓜。”

  “什么傻瓜?”孙主任不解的说道:“是,我说的是傻瓜都能冲泡现在的茶叶,反正不讲究。”

  “我说的是傻瓜式相机。”刘华笑着说:“就是一个相机,放到傻子手里,只要能对准人,会按按钮,就能拍照片。”

  “这不扯的吗?”孙主任摇摇头:“拍照片你得会对光,得会聚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咱把技术活替他干了呀。”刘华笑着说:“对焦啊,聚光啊,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仪器来完成。我们把这些东西技术活干了,剩下的活只要拿着相机,对准他要拍的东西,按一下按钮就行了。”

  “好像很有道理啊。”

  刘华成竹在胸的说:“你们做产品的得会分析市场,会分析整个市场的大环境,未来咱们国家会越来越富裕,这点你不会反驳吧?”

  孙主任点点头:“那肯定不会,就这形势,将来肯定一天一个样儿,我现在干劲十足。”

  “人吃饱喝足了,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就需要精神需求了,那大家就会出去玩儿。”刘华直接说:“出去旅游最重要的干嘛?拍照片儿啊,不拍个照片儿怎么能证明我到这里玩儿过呢?”

  “没错。”孙主任继续点点头:“可是现在拍照片儿得花钱,请景点多拍照师傅拍,只能在固定的地方拍。”

  “不尽兴啊。”刘华补充道:“咱们要是把这种傻瓜式相机做出来,而且卖的价格很低,到时候出去玩儿的时候,咬咬牙,花个一两个月工资买一台,多备点儿胶卷儿,到时候想在哪儿拍就在哪儿拍,那多舒服啊。”

  “一两个月工资就能买一台相机。”孙主任直嘬牙花子:“也太便宜了吧,价格压缩到这种地步的话,我们赚不到什么钱的。”

  “你先听我说完。”刘华摆摆手:“我就问你,怎么价格这么低了,会有多少人买傻瓜相机?”

  “那太多了,成千上万。别的不说,就我们魔都那地儿,臭美的人太多了,买个相机放在家里面,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留住自己青春的纪念。”孙主任扒扒手指头:“恐怕在魔都就能卖出几十万台去。”

  刘华一拍孙主任肩膀:“对呀,几十万相机,你想想那是多大的市场。”

  “再大的市场不赚钱他也没用啊,我们海鸥厂想活下去得要钱呐。”孙主任为难的说道:“光靠市场占有率,那我给员工发工资的时候发什么?”

  刘华叹口气:“你怎么就转不过来弯儿呢?相机哪怕亏一点都无所谓。”

  “说的轻巧,亏一点,那员工们吃糠喝稀还是喝西北风?”

  刘华笑着问道:“有了照相机,他得买胶卷吧,一个臭美的人,一年用个十卷儿八卷的胶卷不为过吧?”

  孙主任倒吸一口凉气:“你的意思是堤内损失堤外补,相机我们可以赔着钱往外卖,但是把相机卖出去,人家需要买胶卷,我们从胶卷上赚钱。”

  “这不就是了。”刘华点点头:“这买相机,他需要咬咬牙,买胶卷儿,他还需要咬咬牙吗,你哪怕每个胶卷儿多赚一块钱,那也只不过是多考虑一分钟的问题啊。”

  “刘工,不对,刘财神。”孙主任语无伦次的说道:“你就是赵公明,你就是比干呐。”

  “滚蛋,你怎么不说我是圣婴大王了。”

  “红孩儿?”

  刘华点点头:“不是善财童子吗?”

  孙主任摇摇头:“年纪太大了,人家那是圣婴大王,小孩儿。”

  孙主任已经完全兴奋起来了。刘华送给他们一条康庄大道,就这一个办法,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海鸥厂能吃的盆满钵满。

  孙主任已经等不及了,赶紧回办公室:“刘工,用你们办公室的电话给我们驻京办打个电话啊。”

  过了一会儿,孙主任冲出来说道:“我已经让人订了最近一班的飞机回去,你那个数码相机我也带回去,你的点子我也带回去,别的我不敢保证,绝对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我也不要求皆大欢喜。”刘华似笑非笑的说:“就是明年的科研经费能不能再宽裕一点?”

  孙主任想了想:“这我不敢给您保证,但是只要我们这个傻瓜摄像机能上市,我绝对会尽最大努力帮你争取经费。”

  “画大饼啊。”

  孙主任摇摇头:“绝对不是画大饼,你这是怀疑我老孙的人品问题啊,我给你个保证,明年的经费绝对不会低于今年这个数。”

  孙主任急匆匆的带着原形机和点子回去了,他太想进步了,数码相机这个成绩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但是傻瓜相机那就不同了,他也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敏锐的感觉到这绝对是一个能赚大钱的点子,搞不好他老孙的位置向上升的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第251章 识趣一点

  老孙火急火的都赶回海鸥,许厂长他们看着数码相机原型机的眼神和老孙是一样一样的。

  老孙乐不可支的说:“哎,我当初看这个数码相机也是你们这个样子,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去,谁跟你一家人。”许厂长恼怒的说道:“去年加今年,将近一百万都投入,你们就给我搞了个这个,有啥用,二十张照片,够谁拍的,我孙女坐个旋转木马也不止要拍这几张照片啊。”

  孙主任却高屋建瓴都说道:“你们啊,都想差了,我们不止不能嫌弃,还要生产出来,亏本也要生产,这可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投入商业运营的数码相机,对外那是名声,对内,那是咱们取得的成绩。”

  许厂长震惊了,目瞪口呆的看着老孙:“老孙,你开窍了,你要是早能有这个觉悟的话,那可不止办公室主任啊,副厂长也说不定啊。”

  另一位副厂长点点头,但是为难的说道:“如果要名声,那就不可能只生产一台,最起码小几百台或者上千台,要不然怎么能叫商业运营,这么多数码相机,亏了钱我们怎么跟上面交代?”

  其余人也都点点头,他们可是要上交利润的,亏了钱那就有的解释了,弄不好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就到头了。

  岂料孙主任直接竖起大拇指:“这就看出人家刘教授仗义了,人家也知道,我们要是亏了钱,跟上面解释很困难,所以给咱们想了一个招财进宝的好点子。”

  众人眼前一亮,许厂长急切的问道:“什么好点子啊?你展开来详细说一说。”

  于是,孙主任把傻瓜相机的原理说了一遍,海鸥厂的总工程师点点头:“其实这些年我也有这个想法,把相机的操作简单化,技术上面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限制了。”

  孙主任一拍桌子:“那就好,我们直接把这个相机卖成白菜的价,普通人咬咬牙,一两个月工资可以买一台的那种。”

  许厂长摇摇头:“那咱血亏呀。”

  “我当时跟你是一样的反应。”孙主任笑着说:“我就问你,这个价格照样机能卖出去多少。”

  “那多了去了,不过得赔的我们的裤衩子都得当了。”

  孙主任点点头:“既然这么多买这人买这个相机,那需不需要胶卷,这么便宜的相机,一年拍个十卷儿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许厂长立马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说咱不指着相机赚钱,咱从胶卷上面挣钱?”

  “对呀,刘教授有句话说的好,这相机咬咬牙买了,买个胶卷儿总不会咬咬牙吧,顶多思考一两分钟,而且我想啊,这要是小年轻拍照片儿,一年十卷恐怕都打不住吧?”

  许厂长高兴的一拍桌子:“我们家二小子要是有这个相机,别说一年十卷,一个月十卷都不一定够他用的,就他那爱玩的性子,一个月最起码有一半工资得扔进去买胶卷。”

  其余人也竖起大拇指:“刘教授真仗义,这点子太棒了,这要是办成了,那可是日进斗金的买卖。”

  许厂长看向总工:“老王,这个傻瓜式相机,你们什么时候能拿出产品来?”

  总工程师直截了当都说道:“给我两个月的时间,不仅仅是成品,我还能把成本给压缩下来。”

  许厂长高兴的点点头:“那我有个提议,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跟上级申请,扩建咱们的胶卷厂,以后是吃肉还是喝汤,全指着胶卷儿了。”

  “同意。”

  全体人员一致同意,许厂长当即就让孙主任开始起草申请报告,同时高兴的说:“哎呀,这个刘教授啊,这给他们投资真是一点儿错都没有,人家是真为我们着想啊,老孙,咱们是不是该送点儿土特产什么的,表示一下感谢。”

  老孙点点头:“确实应该表示一下感谢,不过人家刘教授也说了,希望明年在赞助科研资金这方面能稍微宽裕一点儿。”

  另一个副厂长笑着说:“这事儿我看可以商量,只要咱们今年能做出成绩来,明年这个事儿都好说,今年的上缴的利润只要增多了,明年我们跟上级扯皮的时候也有胆气是不是?”

  许厂长乐呵的说:“还有这个数码相机也要尽快生产,我要拿着样机去跟上级部门争一争,当初可有人警告我,别好高骛远,还说这种高科技不是咱们现阶段能拿出来的,我就把相机拍他脸上,让他看看这高科技我们有没有拿下。”

  海鸥S001型数码相机一共生产了一千五百台,只有五百台是在国内发售的,其余一千台运到了海外。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种相机一经发售,立刻风靡整个摄影行业,虽然硬件条件还不是那么如人意,而且价格也非常高昂,尤其是在国外,更是国内价格的十几倍。

  但是一经面试以后,立刻被抢购一空,海鸥厂出了大名了,新闻上都有了许厂长一分钟的采访视频。

  海鸥厂也受到了好几个上级部门的表扬,几位领导的前途,那是一片光明,毕竟以后哪怕数码相机时代到来。提起第一台数码相机,那也是海鸥。

  投桃报李,他们用自己的私房钱买了一些土特产,送给刘华和李教授,想推辞不要都不成,来负责送礼的孙主任那热情的让人根本没有办法招架。

  “您就收了吧,这是我们私房钱买的。”孙主任笑着说:“而且我也只有这一个机会给您送礼,我的调令也下来了,要到市里相关部门去上班,以后海鸥厂的事儿我也管不到了。”

  “哎。”老孙叹口气:“以前呢,我们就觉得我要想有大发展,就得跳出海鸥厂,可是我现在反而舍不得走了,海鸥厂持续投资这个数码相机项目,将来肯定大有发展了,我要是赖在海鸥厂几年,说不定会有更光明的前途。”

  “那您就推辞了。”

  孙主任摇摇头:“不可能的,我这个位置有人给盯上了,我不走,人家怎么能分润一些功劳,做人得有自知之明啊,我清楚的很,胳膊拧不过大腿,既然没办法反抗,还不如识趣一点儿呢。”

第252章 自当雅量

  随同这些这些土特产一起送过来的,还有十个傻瓜相机,另外还有一百五十卷胶卷。

  “刘教授,这是按照您的意见,我们新生产出来的傻瓜式相机。”孙主任笑着说:“操作极其简单,只要对准你想要拍的东西,自动聚焦,自动对光,您只要按一下按钮就成了,另外一百五十卷胶卷,您随便拍,想怎么拍怎么拍,要是胶卷儿不够,跟我们驻京办打个电话,我们给您送过来。”

  “那倒不至于。”刘华笑着说:“买胶卷的钱我还是有的,另外这个名字不能叫傻瓜式相机,咱们国人讲究一个好意头,你叫傻瓜相机,别人还以为是傻瓜用的呢。”

  “我们也有这方面的顾虑,但是一时之间,还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新名词。”

  刘华想了想:“智能化相机,相机智能操作,您只需要按按按钮就行了,听起来也好听一点,而且觉得特别高科技。”

  孙主任激动的一拍大腿:“太对了,这名字一听上去就是高科技,而且用的人还不会觉得尴尬,刘教授,您解决我们的大问题了。”

  孙主任很快就走了,他要赶紧履新,好把这个职位腾出来,给即将要来到的人。

  刘华提着土特产回家,院里的人已经见怪不怪了,连续十来年都有人送礼,想嫉妒那也嫉妒不起来,不是没人举报,但是最后查下来都不了了之,说下来都是个人行为,这人情往来还不许吗?

  八三年中,新的运十已经组建的差不多了,在报请上级批准以后,准备进行新一轮的试飞。

  所有设计组的成员,又都赶赴魔都大机场,这次试飞还在这个地方。

  马先生真的是捏了一把汗了,看着飞机在天上飞了二十多分钟,做了几个动作以后才缓缓降落。

  刘华站在马先生身边,明显感觉到马先生把身体的一部分依靠在自己身上,随着飞机降落以后,这才稍微扶着刘华站稳。

  试飞员上来给马先生敬了一个礼,然后就汇报起自己的飞行感受,相比于上一次,这次多是溢美之词。

首节 上一节 112/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