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19节
刘华把当年半导体厂送给他的录音机拿了出来,显摆的说:“当年这个卡带式录音机生产成功以后,编号零零一被他们厂放进荣誉陈列室了,编号零零二就送给我了。”
“嚯,这可太有纪念意义了。”崔建小心的抚摸着:“您这录音机看上去还很新啊?”
“用的小心,而且当年我还买了另外一台。”刘华乐呵呵的解释:“我当年跟我媳妇儿说,我的这个东西太具有纪念意义了,几十年以后能卖个大价钱,于是我媳妇儿就买了一台新的,这一台就当做珍藏给收起来了。”
“我是没钱,我要有钱的话,我指定想把这一台给买下来。”
刘华摇摇头:“就是你有钱,我也不想卖。”
两个人随便聊了一会儿,崔建就提出告辞,主要是今天晚上他还有个商演,现在应该叫走穴,这就是他们这些演艺圈的人捞外快的方式。
但是他心里一直记挂着这台录音机,后来他又问过好多次,但是刘华一直没有开松口。
二三十年以后,崔健有一回上电视节目,一不小心把这事儿给说漏嘴了,于是很多藏家通过调查以后,纷纷登门想求刘华转让这台录音机,这时候,刘华早就功成名就了,地位之高不是这些人可以想象的。
所以即使有人开出了大几百万的价钱,刘华那也是不屑一顾,那时候,刘华的身家足以用钱把这些人给砸死。
休息了两天,刘华精神抖擞的去上班,在办公室遇到李教授,他笑着对刘华说:“老刘,你现在有点儿不务正业的意思了,当初借调你到华清大学来,是教学生的半导体计算机的,你看你来的这几年,从事跟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少之又少啊,除了一个超级计算机,一个个人计算机,其他哪个工作跟计算机搭边。”
“你不能这么说,咱这是半导体专业。”刘华掰起手指头:“飞机上的航电难道不属于半导体,数码相机难道不是,还有雷达,那不也是吗?”
“要不你就直接把关系转到华清大学来吧?”李教授很认真的建议道:“到时候让你负责整个半导体专业的工作,不局限于计算机了。”
刘华摇摇头:“还是算了吧,我都想从体制内跳出去了。”
李教授脸色一变:“不是,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不会是想去下海吧?你是研究型的人才,你去做买卖,这不是浪费你的天赋吗?”
“研究?”刘华耸耸肩:“看看咱们现在一年能有多少经费,能够研究什么东西,我预估未来几年咱们的经费还会更困难,我还不如跳出去做点生意,筹点钱自己研究呢。”
“停。”李教授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把这么危险的想法,赶紧从脑子里面剔除出去吧。”
第267章 思想工作
刘华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拿起笔记本开始备课,作为这方面的大拿,他备课纯属是多此一举,因为整个教科书都是他领衔主编的。
之所以还是要备课,就是为了进一步更新教科书,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太快了。摩尔定律每十八个月到两年,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增加一倍。
上一辈子,刘华也是看过半导体专业的教科书,上面的内容竟然可能是十几年前的,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还能有个好。
所以,刘华想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教科书要及时更新,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科研负责的一种态度。
李教授从办公室里出来,径直往自己的实验室走,到了实验室开始做实验的时候。
以往轻车熟路的操作,突然间就变得陌生了,连续几次尝试都失败,他扔下手里的活儿,走到实验室外,找了个角落坐下。然后点了一根烟,深深的吸了一口。
“刘华这家伙不会真想辞职吧?”李教授自言自语的说道:“那这跟逃兵有什么区别?”
“不行,坚决不能让这个家伙辞职。他要走了,我们科研力量就少了一大块了。”
“可是他说的也有道理,现在经费这么少,他还不如自己出去搞点经费,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嘛,这是人家的自由,人家的初衷也是为了科学的研究,为了国家的发展。”
“我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呢?民营企业能研究出什么来?”
“我想这么多干嘛,我应该坚决劝阻他辞职,坚决不能让他去下海。”
“我该怎么劝呢?我又不是那个耍嘴皮子的人,这不活活叫人急死吗。”
抽了三四根烟,李教授蓦然站起身来,回到实验室,拿起桌上的电话,直接给科学部和华新大学的校长各打了一个电话。
他把刘华刚刚想辞职的念头说了一遍,科学部领导和华清大学的校长都着急了,刘华现在可谓是半导体专业的中流砥柱也是科学部出成绩最多的工程师。
他要是离职了,好些要紧的工作可没有人接手,所以这件事必须严肃以待。
当天下午,副校长就来到了半导体专业,跟刘华在办公室里谈了一个多小时,从他出办公室以后的神色来看,结果应该并不是他所期望的。
第二天,刘华被科学部派车叫回去了,两个擅长做思想工作的主任,轮番给刘华做思想工作。
“刘工,听说您想辞职,想下海。”
刘华点点头:“有这个想法,怎么李主任、赵主任这是准备来劝我的”
“不是来劝您的,是给您分析利弊。”李主任语重心长都说:“您不要看到现在外面的一些现象就觉得下海肯定能赚到很多钱,还有很多人赔的底儿掉的。”
赵主任点点头:“没错,钱是个好东西,谁都喜欢,但这不应该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追求啊,科研工作者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铜臭。”
刘华笑了笑:“赵主任,你就不适合去劝导别人,科研工作者确实应该追求真理,但是科研工作者还没有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科研工作者也是有妻儿老小的,科研工作者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也会有个三灾六病,总会有需要钱的时候,就算科研本身也是要消耗经费的,我可以不追求它,但是我不能不需求它。”
李主任赶紧打圆场:“老赵的话确实有失偏颇,但是他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您现在也算是功成名就,在整个科研历史那也是留下大名的,您不能为了追求金钱就贸然放弃自己的科研生命啊。”
“谁说我要放弃了?”刘华无奈的说:“你们找我谈心之前要了解清楚呀,你们得了解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才能下结论,你们今天可是有点贸然了。”
李主任笑嘻嘻的招呼刘华:“那咱们今天就深入的聊一聊,老赵给刘华同志泡杯好茶,咱今天聊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聊的深了,准备两个暖水瓶。”
刘华笑了笑:“那再多拿点儿茶叶,我怕泡到最后一点儿味儿都没有了。”
“这你就放心吧,到了我们这儿,还能少了你的茶叶。”
仨人一人端着一个茶缸子,刘华先滋溜了一口:“你们有点太过小题大做了,我暂时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
“不,一点儿都不小题大做。”赵主任严肃的说:“以你刘华同志今时今日的地位,你想离开这个科研岗位,那就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你有什么困难,请讲出来,我们来解决,我们解决不了的,组织会帮你解决。”
“困难?”刘华无奈的点点头:“困难是一大堆,我也相信组织解决困难的决心。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不足,你们能解决吗?组织能解决吗?”
“这话你就说错了,组织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李主任语重心长的说道:“每一年,国家的预算当中科研经费的数额都是在上升的。”
“没错,今年的拨款比去年整整多了十亿还多。”赵主任感慨的说:“十亿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额,对于普通人来讲,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刘华反问道:“十亿确实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分摊到全国上下这么多科研机构和项目当中又能有多少呢?”
接着他叹口气:“咱再说句题外话,从金融的角度来讲,这个涨幅还抵不上通货膨胀的速率,不是我叫苦,是实在是真的不够。”
“这个时候,咱们就得发挥艰苦朴素的精神了。”李主任无奈的说:“想当年咱们搞两弹一星的时候,那比现在要艰苦的多呀,甚至最困难的时候,科研人员连吃都吃不饱,咱们不一样勒紧裤腰带,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刘华赞同的说道:“这我承认,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这个想法其实也是为了科研而服务的,穷则变通嘛,总会有路的。”
赵主任着急的说:“你都要离开科研岗位了?你还怎么变通啊?”
第268章 兼容并包
刘华摇摇头:“你们两个人到现在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我之所以要下海,就是为了赚钱,我赚钱不是为了我个人的享受,我是为了筹集资金来进行科研。”
李主任挠挠头:“我怎么听着有点儿匪夷所思呀?民营经济能赚多少钱?支撑科研恐怕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罢了。”
“你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刘华摇摇头:“你不能因为民营企业现在弱小,做的都是些针头线脑的生意,你就觉得他一直会弱小,你要知道咱们有很多企国营企业当初不也就是一个作坊,现在不一样成了大厂了。”
李主任和周主任同时用一种看弱智的眼光看着刘华,他们理所当然认为这件事情怎么可能,民营企业发展大了,这压根儿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刘华就意识到了,跟这两个人讲这些话是讲不通的,他们压根儿瞧不起民营企业,更不相信上面会允许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于是刘华摆摆手:“您二位不要跟我在这儿磨牙了,我暂时也只是有个想法而已,并不一定会实施,但是如果我真要实施的话,你们劝也劝不住。”
这次谈话以不欢而散而结束,第二天刘华又被领导给请了过去,这次他跟谈话的人级别更高。
双方谈了将近一个小时,领导乐呵呵的把刘华送出办公室:“行啊,只希望你不忘初心就好了。”
“如果我真的下海做买卖,那肯定不是为了享受生活。”刘华笑着说:“国家之前给我奖励了那么多钱,足够我享受生活好几辈子了,如果仅仅是为了享受的话,那我现在可以什么都不做了。”
“是啊,我是相信你的,但是这条路千难万难。”领导咬咬牙说道:“到时候如果你想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的话,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便利了。”
刘华哈哈大笑:“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领导哈哈大笑,等刘华走了以后,李主任和赵主任同时找到领导,赵主任不解的问:“领导啊,您就这么让他辞职吗?”
“有什么不可以吗?”领导反问道:“人家现在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我们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说到底也是增加我们国家的科研力量,有什么不可以的,他又不是出国。”
“可那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怎么了?在未来,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领导拿出一份文件,交给李主任:“小李啊,这个任务交给你,你帮刘华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一下专利,属于他个人的专利,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到时候问刘华要就行了,他可是大财主。”
李主任翻阅了一下,没怎么看得懂:“什么专利啊?”
“一种全新的制冷剂。”
“不是有氟利昂吗?”赵主任嘟囔着说:“何必多此一举呢?”
“你是咱们科学部的人吗?”领导纳闷的问:“有更好的制冷剂为什么不去研究,有了一个产品以后,难道就不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吗,科学还怎么进步,你难道不知道氟利昂现在在西方已经被反对成什么样子了吗,那是会破坏大气层的。”
此时,李主任和赵主任的前途就已经定了下来,一个还有未来,另一个可能就要调到养老的岗位上去了。
刘华要辞职的消息不胫而走,这种事情是隐瞒不住的,虽然刘华现在目前为止还没有要辞职的举动,但是已经有一大群人上门开始挖角了。
按照刘华上一辈子历史的发展进程,从今年开始,将会有一大批科技企业在以前的宦官村成立。
但是这一辈子,刘华因为在半导体的贡献颇多,等于是加快了发展的进程,所以从去年开始,就有一些日后耳熟能详的公司就建立了。
本来有很多公司,他们第一个产品就是汉卡,因为按照一般的历史发展进程。那时候进口进来的电脑是英文显示,普通人使用不方便,所以制作了汉卡这个产品。
但是这辈子刘华发布的红旗操作系统,本来就是中文的,直接切断了汉卡的市场。
所以很多刚刚成立的公计算机公司都在积极研发他们的新产品,虽然这些人也都是程序员或者是工程师出身,但是跟刘华比起来,他们就欠缺一些含金量。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超级计算机的总师、个人计算机发明者刘华,这位大牛人想要从体制内跳出来。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吗,有这样一位大牛,如果帮助自己的话,那自己以后的发展妥妥的一马平川。
于是很多人开始挖门盗洞打听刘华的这住址,还有些人干脆守在华清大学门口。
不是他们不想进去找,而是门岗压根儿不放行、不通报,首先大学不是可以让他们随便进的,其次,华清大学的领导层也都知道,这些人是来挖墙角的,于是特意叮嘱了,不允许给他们介绍刘华,更不允许给他们通报。
有本事的人就能打到刘华家的住址,提着点心上门拜访,比如这位在刘华家门口偶遇的这位柳老板。
他的国际想公司刚成立没多久,一直致力于计算机硬件的开发,虽然柳老板本身就是技术员出身,但是他自己做了一下评估,认清了现实,他和刘华之间的差距天壤之别。
“刘教授,鄙人柳川志。”柳老板笑容可掬的自我介绍:“我是新成立没多久的国际想公司的总经理,我们公司一直也致力于发展计算机硬件。”
刘华点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个人,这个人用那句诗形容就是最好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刘华笑了笑:“挺有办法的,能打听到我家的地住址,行了,既然来了那就进来坐吧。”
柳川志一脸荣幸的走进刘华家的四合院儿,然后连连赞叹:“真不错啊,传统与现代兼容并包,刘教授,好品味。”
第269章 求贤若渴
“坐吧。”
刘华没把他领进屋子里,两人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沏好一壶茶,给柳川志倒了一杯。
“你找我有什么事?”
柳川志先奉上礼物:“一点心意,还望笑纳。”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