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16节
闫阜贵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想着得个感冒为什么要放弃治疗,得感冒不是在家硬挺吗,为什么要去治疗,喝个姜汤不就行了吗。
直到他回家喝粥,看着儿子们为了一口粥争辩不停的时候,他终于恍然大悟,得个感冒都放弃治疗,那要是得个大病,这群兔崽子还不任我自生自灭啊。
刘华的这句话就像一个梦魇,在闫阜贵的心头挥之不去,正好这几天有点降温,老闫头重感冒,大病一场。
就算躺在家里病病怏怏的,他也舍不得去医院打吊针,让老伴儿熬了点姜汤,发一身汗,硬挺着好了。
闫阜贵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究竟是相信自己的孩子,从此以后对他们大方一点,还是不能相信这些小兔崽子,自己多攒点钱,以后自己养老。
刘华把安全生产意见书交给李怀德,这家伙在办公室里看了一个上午,看到好的地方就用巴掌拍桌子,巴掌都拍肿了。
下午一上班,李怀德就让木工的人做牌子,宣传科的人写牌子,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全厂实行。
当然了,按照规矩他还是知会了一下杨厂长,但是含糊其辞,只是说让车间配合宣传科挂一些宣传的牌子,保证不会影响生产。
杨厂长也无所谓,他知道工人们其实最讨厌是就是面子工程,宣传牌有的时候反而会引起工人们的反感。
李厂长发动自己的人,一夜之间就把厂里的各个车间、仓库和危险地点挂上了警示牌,还有各种安全说明。
第二天,工人们一上班,进了车间,就看到各个地方用醒目的牌子进行了危险标识,提醒大家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这么干就对了。”
工人纷纷交头接耳,但是无疑对于这种标识他们还是很高兴的,这年头哪个工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能够安全回家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坚持。
杨厂长也接到了通知,跑到车间来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知道李怀德又赢了他一局,这是是实实在在的功劳,拿到哪去也没人会否认。
让杨厂长没想到的是,今天竟然有人来参观,是从部里直接下来的,虽然不是最高领导,但是也是实权人物。
领导来事先没打招呼,直到厂门口保卫科报告,杨厂长才知道,火急火燎的下楼,领导已经到了办公楼前面了。
“王主任,您怎么来了。”杨厂长有些尴尬都笑起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们这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就是要打你的突袭。”王主任笑着说:“就是要看看你们没有准备的样子,要随时准备着,那才叫准备。”
王主任抬头就看到楼梯口挂着个木头牌子,用红油漆写着:靠右行走,上下楼小心,不得追逐跑闹。
王主任指着牌子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杨厂长张口结舌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脑子里在非常快速的转动着,想着用一个合适的借口回答。
李怀德站出来说道:“王主任,这项工作是我主抓的,刚刚才开始,主要是生产安全方面的宣传,现在只是试验。”
“就挂几个牌牌就有用吗?”
李怀德可是成竹在胸啊,刘华给他的建议书上面可不止挂警示牌这一点,还有后续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安全教育等等。
“不止挂牌。”李怀德介绍道:“后续还会配备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力争把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骨子里,把每一年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最好零伤亡。”
王主任很满意的点点头,什么叫做工人当家做主,这就是最典型的范例。
求月票,求收藏
第33章 嘴角压不住
王主任抬腿就往车间走去:“我要去看看你们的安全宣传工作做的怎么样,要是不让我满意,李怀德,我就要严厉的批评你。”
“领导批评我,那是对我的爱护。”李怀德笑眯眯地说:“我们这个宣传工作昨天刚开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正需要领导批评指正,任何一句批评,都是对我们的督促。”
王主任走到车间门口,就看到门口的一张大牌子,把本车间可能遇到的危险罗列其上,很详尽,并且列举了救援的过程。
王主任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再进到车间,很多地方都有牌子,列举那个地方会有哪些危险,都是红字标识,非常的惹人注目。
出了这个车间,又进到其他的车间,不同的车间有不同的警示,危险源、危害程度还有救护过程都是非常的详细。
“你们这个警示牌做得非常好啊,看得清清楚楚,有什么危险一目了然。”王主任满意的说道:“不过现在这还只是表面工作,要把安全生产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后续你刚刚说的那些事情一定要跟进。”
李怀德赶紧表态:“这次只是一次尝试,接下来,在咱们厂委会上我们会认真讨论一下接下来的实施细节,力争把工作做到实处。”
“没错,这才是工作的态度。”
王主任的肯定让李怀德精神振奋,虽然他的老丈人位高权重,但是在轧钢厂厂长这个问题上也不能一言以决之,所以就要把支持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这不就争取了一个吗。
视察了一早上的车间,杨厂长让傻柱做了一桌好菜,试图挽回一下自己颓废的局面。
尽管中午的时候,这位王主任吃的非常尽兴,但是下午开会的时候,王主任还是点名批评了杨厂长。
“老杨,今年你们的工作并不理想啊,年初的时候定下了增产三成的目标,如今大半年已经过去了,你们的产量才增加了一成左右。剩下四个月想要增产两成,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王主任叹气摇摇头:“你的这种工作状态让领导很无奈。”
李怀德压不住的嘴角都快翘上天了,实在太开心了,老杨这次拍马屁拍马蹄子上了,以为一顿饭就能讨好领导,这也太廉价了。
等王主任走了以后,李怀德就召开了全厂领导层的会议,讨论关于安全生产教育的后续工作。
杨厂长脑子有点发懵,听到李怀德要采购一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当时就举手反对。
李怀德乐坏了,这不是把把柄送到自己手上了吗。
杨厂长也很快就反应过来,找借口说道:“那什么,我这会儿头有点疼,恍惚了,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的事情我是同意的,我请个假,今天的会议我就不参加了,最后给我一份纪要就行了。”
虽然他解释的快,但是李怀德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打击他威信的大好机会,一直苦于无法插手生产方面的事情,这不就是瞌睡来枕头了吗?
李怀德的亲信,事后在厂里大肆宣传,说杨厂长为了节约开支,反对为工人提供安全防护用品。
但是杨厂长为了拍上级马屁,用了满满一桌,七碗八碟的好菜来请上级吃饭,为自己捞好处。
工人那是群情激愤啊,再加上平时傻柱有点口无遮拦,经常说厂长喝工人的血之类的话,更加佐证了李怀德散布的谣言。
自此杨厂长在厂子里的威信更是一落千丈,除了几个死忠,其余人看他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刘华经过几天的学习之后,开始着手绘制双头驴的图纸,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相当量都计算,每天除了去车间例行维护,其余时间就在办公室画图,刚开始马玉山他们还习以为常,后来看他一画就是好几天,每天计算的稿纸也有好多,那就相当好奇了。
马玉山好奇的问:“刘儿,你这两天画什么了?”
“师傅,我在设计一款新机器。”刘华笑了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不画这些图纸不知道,原来这么困难,这两天我计算的结果已经被我推翻了三次了。”
“小子,你行啊。”马玉山竖起大拇指:“你师傅我工作十几年了,都是缝缝补补,设计新机器,那是压根儿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你竟然有这样的野心。”
“嗨,玩呗,万一成功了。”
马玉山走过来:“让我瞧瞧,你师傅我虽然没有设计过新机器,但是看图纸还是有一手的。”
拿起桌子上图纸,马玉山皱着眉头看了五分钟:“你这好像不是机床吧?”
张晓丽笑着说:“这事新鲜了,不是机床图纸,你竟然看了五分钟才看出来,你这看图纸有一手,水分挺大啊。”
马玉山挠挠头:“这事儿不赖我,没见过这机器啊,用在什么上面的。”
张晓丽拿过图纸,还不忘嘲讽两句:“就你这还老维护了,连什么图纸都看不明白。”
张晓丽看了两分钟就缴械投降:“我也看不明白,但是我可以肯定,和咱们厂的产品没有关系。”
刘华笑着说:“这是磕头机,跟咱们不是一个行业。”
“胡说八道什么?”马玉山没好气的说:“都是新社会了,早就不提倡磕头了,你还造个机器磕头,开历史的倒车啊。”
刘华是捧腹大笑,真是有创意啊,专门找个机器磕头,几十年后有人会造个机器敲木鱼积累功德,也没有造机器专门磕头啊。
“师傅,这玩意儿是石油行业用来开采石油的,英国人一开始看他比较像驴头,于是叫他驴头机。后来有人觉得他的开采动作像是磕头,又有人叫磕头机。”
马玉山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说:“我就说嘛。你怎么也不可能造出这么一个封建的机器安全,不过你设计这个有什么用,不是说早就有了吗。”
张晓丽摇摇头:“你这师傅怎么教徒弟的,早就有了,就不能设计吗?就不能改良吗?”
求月票,求收藏
第34章 认怂
“那你这个磕头机和以前的磕头机有什么区别。”
刘华拿着图纸开始讲解:“以往的游梁式抽油机是单头的,我这个是双头的一次性可以控制两个油井,这样不止可以减少成本,还能增加产量,最重要的是,能耗也降低了,我现在估计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左右。”
到底是初学乍练,刘华的设计还有很多冗余,不能和成熟的产品相比,他现在就是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有一套,小子。”马玉山激动的一拍刘华的肩膀:“这可是大事儿啊,要跟领导汇报一下,赶紧那你这个磕头机制造出来,到时候大庆用咱们的磕头机采油,多光荣的事情啊。”
刘华摇摇头:“不行,目前这个设计还没有达到预定目标。”
“还没达到预订目标。”马玉山诧异的说:“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在我最初计算的模型当中,应该可以节能百分之三十的。”刘华摇摇头:“现在看来,这个设计当中还有冗余的结构,浪费了动力,需要进行优化,要不然不可能只节能百分之十。”
马玉山想了想:“先造一个成品出来吧,光看图纸不够直观,等成品出来以后,试运行一下,就能察觉出多余的结构是那一块了。”
不等刘华说话,马玉山就激动的说:“你等着,我去找李怀德,这事儿他一准支持。”
刘华笑了笑,小声的说:“师傅,你这是彻底倒向李厂长了。”
“不能说彻底倒向。”马玉山摇摇头:“蛇无头不行,但至少我们要挑个好头吧,跟着李怀德至少不像跟着姓杨那么憋屈。”
“行了,你在这等着吧,我去找李怀德。”马玉山大包大揽的说:“设备办公室现在是我负责,上面都事儿还轮不到你操心,这个磕头机要是真树立在大庆油田了,你小子以后就稳如泰山了。”
李怀德在办公室里一个人开心,听到敲门声之后,定定心神:“进来。”
看见是马玉山,于是很严肃的问道:“老马,你这是有什么事儿吗,是不是设备又出什么问题了,需要采购零件。”
“不是,这次绝对是大好事。”马玉山面带小一点说:“我徒弟,就是刘华,设计了一款新机器。”
李怀德直接吃了一惊,站起来大声问道:“什么机器,哪方面的?”
“磕头机。”
李怀德一头雾水:“什么磕头机,封建迷信啊?”
“不是。”马玉山立马解释道:“是油田上的采油机,因为采油时的动作像是磕头,所以被人叫做磕头机。”
“油田上用的。”
李怀德有点喜出望外了,要说这两年哪家企业风头正劲,除了大庆油田,恐怕还没有哪一家敢说自己在风口浪尖上。
这要是在自己的主持下,生产出一款新的产品,能够在大庆油田的建设当中起到崭新的作用,那自己这个厂长的位置估计十拿九稳了。
李怀德急促的问道:“这款产品和以往的采油机有什么不同?”
“据刘华所说,一次性可以对两口油井进行开采,并且节能百分之十,而且这只是初步的效果,进行优化之后,可以节能百分之三十。”
李怀德心情激动的直拍桌子,但是他忘了自己的手还没有消肿,疼得他龇牙咧嘴的。
“现在要我干嘛?”李怀德直接问道:“我绝对支持这孩子,有什么需要一路绿灯,争取在国庆之前把这个磕头机造出来。”
“图纸只是图纸,我们想造个成品出来进行实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