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29节

  最让刘华得意的是一身将校呢改的大衣,这东西可不好弄,前面老刘曾经说过,他的一位同事好容易搞了一身,结果让儿子给弄丢了,皮带都抽断了一根。

  大院门口,闫阜贵像个店小二一样,在门口来回溜达着,不过这也合理,电视剧里面闫阜贵的扮演者李光复老师,他还演过天下第一楼里面的常贵。

  那是个堂头,是店小二里面的翘楚,除了这股扣门劲儿,闫阜贵跟那个常贵的简直一模一样。

  闫阜贵瞧见这大包小包的就两眼放光,老远就迎了上来:“华子,你这是从你爸妈那回来?”

  “是啊。”

  闫阜贵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都盯着小拖车里的麻袋,心想这么大个麻袋,里面装的什么好东西,我要是主动帮他提,不知道能不能分润一点儿。

  “华子,你爹妈还真疼你啊。”闫阜贵恭维的说道:“回家一趟,让你带回这么多好东西。”

  “您的鼻子可真尖,有袋子裹着了,您就能看出是好东西,备不住里面是大白菜呢。”

  闫阜贵指着刘华笑了笑:“跟三大爷打镲,方方正正的能是大白菜吗,三大爷帮你拿进去。”

  刘华一把扛起麻包,一只手拎着自行车:“劳驾,三大爷,您帮我把这小拖车给拎进来就成。”

  闫阜贵自然从善如流,等到了刘华的屋里面,他眼巴巴的瞅着麻包,从心底里希望刘华能够慷慨解囊,分润他一二。

  刘华只是掏出了一包烟,散了一根给闫阜贵,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华子,你这就抠了点儿吧,好歹帮你忙,这么重的车给推进来。”闫阜贵拿着一根烟卷可怜巴巴的说:“你就散了一根烟啊。”

  刘华笑了笑:“三大爷,有一词儿专门形容你的,有眼无珠,还就一根烟,我就这么跟你说,如果没有我,你有生之年你都抽不到这根烟。”

  “你就算是大前门、华子,三大爷,我又不是买不起。”闫阜贵撇撇嘴说道:“我是舍不得,我要狠狠心的话,不也能抽吗?”

  “开眼吧您嘞。”

  刘华把烟盒子在闫富贵面前晃了晃,外面白皮儿的,没有其他装饰,只有卷烟编号。

  闫阜贵眼睛都瞪大了,不敢置信的问道:“这烟莫非就是传说中内部专供的烟?”

  “总算您还知道点儿小道消息。”刘华笑了笑:“我就问你,没有我的话,有生之年您抽得上这样的烟吗?”

  闫阜贵没有计较这句冒犯之言,而是用贪婪的眼神看着那个大麻包,如果他没有看错的话,那你面有很多方方正正的盒子就是香烟。

  “那、那、那、那包里都、都是这烟?”

  “好好的,怎么还结巴上了?”刘华打趣的说:“这要改不回来,你以后可别当老师了,误人子弟。”

  闫阜贵一着急,扇了自己一个嘴巴子,倒是把刘华给吓了一跳,闫阜贵是个狠人啊,竟然敢朝自己下手。

  刘华当着闫阜贵的面儿打开麻包,先拿出了那件呢绒的大衣,抖落抖落挂到衣服架上。

  闫阜贵羡慕的说:“好料子。”

  “多新鲜啊。”刘华骄傲的说:“这衣服是一般人能穿的吗?”

  接着刘华又从麻袋里拿出来几瓶茅台,还有一些土特产,把闫阜贵羡慕的就差要流口水了。

  同时闫阜贵心里也有了计较,能拿出这些东西来,尤其是刚刚那一包内部专供的香烟,那绝对不是一般人。

  说句不好听的,别说他闫阜贵,就是他闫阜贵的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没点运道,这辈子也别想碰这种烟一下。

  那么背景就不是大家所想象都那样,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只是一个普通公安的家庭。

  很明显,这不是一个普通公安的社交圈子,背景是他无法想象的,那么闫阜贵就不禁泛起了嘀咕,他闫阜贵是个小人物,要是能抱上这么一个粗大腿,那以后就不用愁了,估摸着升个年级主任,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他还没说了,刘华就抢先说道:“闫老师,看你的眼珠子滴溜溜乱转,想的有点儿多呀。”

  闫阜贵讪笑着说道:“啥想的有点儿多呀,我压根儿就没想什么,我这不是觉得你华子了不起吗?连这么稀罕的东西都能搞得到。”

  “别想太多。”刘华笑着摇摇头:“有的时候啊,规划的太长远,反而不如你每天在门口薅几根葱、拽几头蒜来的实际,至少比较脚踏实地,好高骛远可要不得。”

  话已至此,闫阜贵也只能尴尬的退出刘华的屋子,他可不是个不识趣的人。

  求月票,求收藏

第60章 摇头

  闫阜贵倒是没有把刘华的背景在院子里面大肆宣扬,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符合他做人的一贯准则。

  刘华把香烟扔到自己的空间里,但是茅台酒则放到房间里的暗格中好好收藏,这可是他挖空心思,偷偷掏出来的。

  是人总会有一点小秘密,有个隐秘的暗格,满足了很多男孩子的猎奇心理,又有多少男孩子希望自己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基地,就像超级英雄一样。

  上班以后,刘华背着工具包,准备照例跟着马玉山到车间里面转一圈。

  “华仔,你跟我后面学了将近两个多月了。”马玉山叫住他:“你的学习进度远远超过我的预估,严格来说,你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我把第三车间分配给你,有什么搞不懂的可以来找我。”

  背着工具包来到自己的根据地,刘华笑着跟每一位工人师傅打招呼:“你好,以后就是我负责第三车间的维护了,有事您招呼一声。”

  第三车间的主任把刘华给拉进办公室喝水,他第三车间就要想能够顺利生产,一定要跟技术人员打好交道。

  跟车间主任聊了几句以后,刘华就背着包在车间里闲逛,只要发现有点小问题的,都会提前帮忙解决了。

  第三车间主任对于刘华的工作态度满意的不得了,不愧是马玉山一手带出来的徒弟,虽然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荣誉,但是工作起来不骄不躁。

  转转悠悠,刘华就来到这个车间的C位,这地方属于无拥有无上荣光的八级工易中海,全车间最稳定、最新的机床归他操作。

  旁边一台床子是秦淮茹在操作,按照道理说,秦淮茹还处在学徒期,哪有资格上机床操作。

  但是人家继承的老公的工位和工龄,再加上易中海的热情帮忙,而车间里确实也多这么一台机床,还就是贾东旭以前操作的那一台,于是刚刚进场月余的秦淮茹,就已经能够实操了。

  这让车间里面其他的学徒工眼热不已,他们还跟在师傅后面搓毛刺、搬工件儿,想要摸一摸机床,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但是没办法呀,三车间唯一的八级工就是易中海,当他们提出也想要一个机床的时候,他们的师傅就会毫不犹豫的训斥一顿。

  “你当你是什么?你当你是秦淮茹啊?你师父我不是易中海,我没有那个能力让你还是个小学徒就上机床的操作,等你师傅我什么时候成为八级工了,我再帮你试试。”

  话语中带着三分无奈,三分嘲讽,还有四分是戏谑。

  刘华笑着对易中海点点头,易中海还之以笑容,内心当中其实乐开花了。

  刘华还愿意对他笑,这就说明他们之间的疙瘩已经解开了,那么他就可以放手的去施展自己的养老计划。

  但是只能说易中海想多了,他活了四五十年,大概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容,这个笑容只是礼貌性的而已。

  对着易中海笑过以后,刘华看了看旁边的秦淮茹,她正在一旁的机床上给一个短管车倒角。

  看上去动作娴熟无比,刘华倒是没有僭越的去检查产品,那不是他的工作内容,他只负责设备。

  秦淮茹看上去动作娴熟、技术过硬,但其实这是易中海拔苗助长的计划,现在可没有数控机床。

  所有的生产设备都是手动或者半自动的,很考验操作者的基本功,易中海只教了他一种基本功就让她实操,这样会容易造成秦淮茹基本功不足,对她以后考级可没有任何的帮助。

  就在刘华观察的同时,易中海在小心的观察着刘华,他生怕刘华给他捣乱,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刘华跟秦淮茹又没有什么交情,没有这个义务去提醒一个不相干的人,不是有个笑话,一个老太太活了一百岁,依然手脚利索,她长寿的秘诀就是不管闲事儿。

  看了一会儿,秦淮茹的动作麻利,跟她洗衣服有的一拼,不时的还拿起测量工具测量一下,机床加工的基本要求还是很明确的。

  刘华转身离开,但是走的时候,刘华不自觉的摇摇头,他是为秦淮茹可惜,又一个被易中海拿捏住的人,可怜的人。

  易中海没看到,但是秦淮茹看到了,暗自揣测,为什么走的时候,刘华要摇头了,他看出什么来了吗。

  就这么走神的一小会儿,手上摇机床的动作就大了,一个短管的倒角就废了。

  易中海听着声音不对,回头看见秦淮茹还在走神,立刻开口教训:“淮茹啊,告诉你多少次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你要吸取你们家东旭的教训啊,咱厂里边现在正在搞安全生产教育,每一个字你都要记到心里。”

  秦淮茹点点头,但是在她脑海里,却一直在回想刚刚刘华为什么要摇头,而且是看完自己操作以后摇的头。

  他究竟是看出什么来了,还是摇头对自己表达可怜的意思,就好像一个魔咒一样,摇头这个动作一直萦绕在秦淮茹的心头。

  刘华第一次认真的逛整个第三车间,在第三车间的一个小隔间里,发现了几台机床,上面已经落满了灰。

  “主任,你们那个小房间里面放了三台机床,上面都已经落满了灰。”刘华好奇的问道:“为什么不拖出来,让那些新员工上手试试?”

  “那些基上都已经是坏了,没办法修理的。”主任摇摇头:“这年头,谁也不敢这么浪费,三台机床让它在那儿落灰呀,要真有三台好机床的话,我的生产任务能轻松很多。”

  “那既然是坏机床,为什么不送去废品仓库呢?”

  “你师傅交代的放在这里,一旦外面有机床坏了,需要更换零件,就到那上面看看能不能拆个备用零件下来。”

  “那就是随便我怎么捣鼓都可以了。”刘华笑着说:“我去试试能不能把它修好,修不好我也可以积累经验。”

  三车间主任点点头:“随便你怎么弄,只要注意安全就行。”

  求月票,求收藏

第61章 系统玩不起

  这是刘华一直以来想干的事儿,虽然他不是相关专业的,但是跟机床打交道可不少,维修、改良机床不能说是小菜一碟,但至少有外挂做后盾,刘华还是有信心让国产的机床踏上一个新台阶的。

  回办公室拿了一些白纸,还到后勤领了一些必须物品,比如油毡,柴油、机油等等。

  刘华一脑袋就扎到了那个小房间,拆零件、绘图纸,清洗零部件,不到半天的功夫,机床已经拆的七七八八了。

  马玉山早上把各车间转了一遍,下午不放心自己徒弟,特地来到第三车间,却看不见刘华。

  打听之后才知道刘华在小屋子里,一进来看见油毡上摆满了零件,刘华正在用柴油清洗那些油污严重的零件。

  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刘华都没有发现师傅,马玉山蹲到他旁边:“你小子挺有野心啊,你不要告诉我你打算把这几台床子给修好。”

  “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呗。”刘华无所谓的笑了笑:“反正已经修不好了,大不了我当做积累经验了。”

  既然孩子都这么看得开,马玉山自然由着他去做,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好机会,把整个机床拆解再安装起来,对于机床维修来说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李怀德都听说刘华在这边维修机床,过来看过两回,甚至还提出表扬,说了两句场面话。

  什么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学习啊,鼓励科技人员都向刘华学习,不要怕犯错误,厂里废旧机床多的是,可以放开手脚,大着胆子去闯。

  李怀德自从上任厂长以来,新官上任三把,第一把火就是狠抓安全生产,目前初见成效,第二把火,第三把火,还没有烧起来。

  经常有人说,打出去的拳头没有威力,一直蓄力的拳头才有威力。

  因为另外两把火还没有烧,导致厂里面大大小小的领导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生怕后面两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刘华不关心这个,他每天上班按时按点的巡查完车间以后,就摆弄那几台破旧机床,花费了一周时间,把整个机床的图纸给扒了出来。

  每天回家,刘华就拿着图纸开始琢磨,到底怎么修,怎么改良才会让机床增加效率。

  凭着刘华的专业素养,他对机床的改进,能够增加百分之十左右的效率,但是很明显,刘华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他二世为人,身负着上一辈子的知识,结果却只能得出这样一个差强人意的结果。

  也幸好他有外挂,在技术宅系统里面找寻了一下,刘华就忍不住要给这个系统打差评了。

  区区一个机床的设计知识,他竟然分为半自动机床,全自动数控机床和3D打印三个部分,半自动的要三百积分,全自动的要八百积分,3D打印的更是达到一千五。

  刘华不禁开始碎碎念:是不是玩儿不起,还分三个部分,让别的系统看到了,还以为咱们兑换不起了。

首节 上一节 29/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