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52节

  许大茂骄傲的跟傻柱说道:“傻柱儿,你茂爷今天也结婚了。”

  谁知道傻柱竟然比许大茂还高兴,他笑着说:“好,结婚好,结婚好,我告诉你好消息,你柱爷要当爸爸了。”

  “我刚跟媳妇儿从咱们厂的医院回来。”傻柱骄傲的说:“那周大夫说了,我媳妇儿是喜脉,怀了,许大茂,我比你早抱大胖小子。”

  “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许大茂不屑的说:“周大夫只是说怀了,又没说怀大胖小子了,说不定是个丫头,说不定我茂爷比你还要早抱儿子。”

  傻柱也不生气,他可没有重男轻女的毛病,如果他重男轻女的话,也不会把他妹妹拉扯那么大。

  “随便你怎么说。”傻柱笑眯眯的说:“反正我比你早当爸爸,生个闺女儿我也疼。”

  刘华对着傻柱抱拳拱手:“恭喜,恭喜啊,嫂子这怀了,你们有什么计划没有?”

  傻柱不明就里的说:“要什么计划?”

  刘华摇摇头:“怀孕可是件大事儿,必须得小心,不是我在这儿说话不好听,要想让孩子平平安安的落地,一定要讲究科学。”

  傻柱立刻很正经都问道:“怎么讲究科学?”

  “你问我,我咋知道啊?”刘华笑了笑:“我还是个大小伙了,婚都没结,不过给你推荐一个人,她知道。”

  “谁啊?”

  问这话可不是傻柱,而是许大茂,刘华既然是技术员儿,那懂得肯定多,他既然说怀孕的事情要讲究科学,那就一定有道理,那么刘华推荐的人肯定也是牛人。

  “刘晴。”刘华笑着说:“你去协和医院挂妇产科号,找刘晴大夫,提我的名字,她肯定会上心。”

  “这个刘晴是谁呀?”

  刘华笑了笑:“我姐姐,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她还是林巧稚先生的弟子,林先生那可是妇产方面的专家,称她为万婴之母都不为过。”

  韩玉凤好奇的问:“什么是万婴之母?”

  “就是这位大夫,到目前为止,接生过的婴儿已经超过上万名了。”刘华笑着解释道:“她老人家在国内外的医学院都学习过,并且为咱们国家妇产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万婴之母是对她的尊称。”

  “嚯。”许大茂恭维的说道:“接生过上万的婴儿,这是圣人了吧,等我媳妇儿将来怀孕了,一定找这位先生帮忙看看。”

  “拉倒吧。”刘华摇摇头:“他老人家一天到晚多忙啊,要看病、要管理医院事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还要参与医疗体系的建设,能不能找到她老人家,全看缘分。”

  刘华骄傲的说:“我姐就是她的弟子,而且你想我姐能留在协和,那绝对是得意弟子啊。”

  傻柱看看媳妇,点点头说道:“得,没问题,今天下午我就带媳妇儿去协和,专门儿找你姐。”

  贾张氏、闫阜贵对于许大茂结婚没在院子里面摆席那是耿耿于怀,但是他们再介意,人家许大茂和媳妇都不介意,那有意见也只能憋着。

  当天晚上,一帮坏小子去听许大茂的墙根儿,虽然许大茂严防死挡,又是赶人,又是往窗外泼洗脚水,但还是让这帮坏小子钻了空子。

  刘华没有去凑热闹,因为他决定今天晚上在外挂当中兑换PLC的相关知识。

  一个PLC的相关技术,兑换积分竟然要高达两千五百分,好在刘华现在的积分已经差不多干到八千了,即使兑换了也不心疼。

  刘华躺在床上大手一挥,不就是两千五百分吗,兑了,紧接着就是一股庞大的信息量就涌入刘华的脑海,刘华顿时感觉眼前一黑,差一点点就晕死过去。

  求月票,求收藏

第111章 一二三

  第二天,刘华起床洗漱的时候,就听见院子里的人在打趣许大茂。

  刘光天笑的合不拢嘴:“大茂啊,昨儿就听见你喊一二了,三呢,怎么到了也没听见啊,要不是我全神贯注,恐怕一二这两声都得滑过去。”

  “有三。”阎解成笑着说:“最后那个三,声音低了好多了,不过就是没听见四。”

  不要以为这种话题只有男人才感兴趣,院里面这帮老娘们儿的火力一点不比男人差。

  她们也打趣许大茂:“大茂啊,实在不行,让你媳妇这两天多买点韭菜还有大葱,也给你好好补一补,别不好意思,这一辈子要是只剩下一二三,那可就难熬了。”

  许大茂让人臊的根本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他就是一二三,还是阎解成这帮小子瞎说的,不过看表情可能确实不尽如人意。

  刘华也凑上去开玩笑,他拍拍许大茂的肩膀:“昨儿你还让我看看你是怎么当真男人,这号子喊的挺响,没想到活儿干的不漂亮啊。”

  院子里面哄堂大笑,许大茂领着新婚媳妇骑着自行车匆匆离开,带着新媳妇给他爹妈请安去了。

  刘华在巷子里吃了早餐。一边吃早餐一边对脑子里的新知识进行搜检,不愧是价值两千五百积分的知识,简直是浩如烟海啊。

  一进办公室,就看见王大年拿着图纸,皱着眉,刘华开玩笑的说:“一瞅你这模样,我就知道这星期天你没休息好。”

  “哪有心思休息啊。”王大年摇摇头:“全在这个上面了,我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刘华一屁股坐到他旁边,直接开了个大:“这你就不行了,还是得休息好啊,一旦你休息好了之后,你就会发现有些事情豁然开朗。”

  说完刘华拿起纸笔,在那个图纸上欻欻都改了几笔:“你看看,这就是我休息好的结果,不一样吧,立竿见影。”

  王大年拿着图纸仔细思索了片刻:“通了,这下子就能实现一个单一功能了。”

  “当然通了。”刘华笑着说:“这要是还不通,那我这一天不白休息了,你得换换脑子,要不然这些乱七八糟的全堵在脑子里,你就没有多余空间进行思考了。”

  王大年将信将疑的看着刘华,他可不相信这种说法,但是刘华这么好的状态,又该如何解释,说不通啊,真是让人费解。

  月底,一机部相关领导查看京城周边重工业企业加工齿轮的情况,周围的机械厂也不少,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齿轮加工数量,轧钢厂一骑绝尘。

  “这不对啊。”负责人摇摇头:“轧钢厂的技术力量不算雄厚,而且是第一次加工齿轮,他们的产量怎么这么高,核实一下轧钢厂其他的零配件产量,有没有耽误?”

  经过一番核对,负责人直挠头:“不对啊,这很不对劲,轧钢厂加工齿轮这么有效率吗,顶得上三个技术力量雄厚的厂子了。”

  另外有人说道:“会不会是轧钢厂谎报数量,又或者滥竽充数?”

  “应该不会,他李怀德没这个胆子。”负责人摇摇头:“他要敢这么做,他老丈人第一个饶不了他。”

  “那这是什么情况?”

  “不知道。”负责人纳闷的说:“不过,与其我们在这里瞎猜,不如现场去看一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于是几个负责齿轮业务的领导就来到轧钢厂,打了李怀德一个措手不及。

  当李怀德知道消息的时候,这三个领导已经在办公楼底下,李怀德三步两步下了二楼。

  “欢迎啊。”李怀德和三人握了手:“领导今天大驾光临,不知道有什么吩咐啊?”

  “老李啊。”总负责人笑着问道:“你们这个月生产任务完成的有点不大对劲啊。”

  “没有吧。”李怀德皱着眉头的说道:“报表是我亲自交上去的,交之前我也再三核对过了,准确无误啊,可以说数量是精确到个位数的。”

  “你们在完成了日常任务的同时,还完成了我们强加给你们的齿轮任务。”总负责人摇摇头:“承担这个任务的并不止你们轧钢厂啊,有些厂子的技术力量比你们还雄厚,也没有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啊。”

  李怀德开玩笑的说:“领导,您说这话就伤我们轧钢厂的自尊了,我们轧钢厂从去年到现在做了多少东西啊?怎么就技术力量不雄厚了?”

  “是我失言了,但是在齿轮加工这方面,你们应该是毫无技术优势可言吧。”

  李怀德理所当然的说:“齿轮又不是什么精密零件儿,我们怎么就没有技术优势可言?”

  “带我去你们车间看看,我倒要看看你们是怎么加工出这么多数量的齿轮。”

  在第三车间,三个领导就看见在一个角落里面少部分机床再加个齿轮,他们看的简直目瞪口呆。

  “这么容易吗?我在别的厂看他们加工齿轮,工艺还是很复杂的。”

  李怀德自豪的介绍道:“要是按照一般加工工艺,我们轧钢厂确实不可能完成任务,我当时都有心跟别的富裕的厂,交换一部分齿轮来上交任务。”

  “那你们这是怎么回事?”

  李怀德笑着说:“我出去联系业务三天,等我回来的时候,我们的技术科已经专门设计了一个分度头,用来生产齿轮,速度就是这么快,所以我们只需要用少部分力量就能完成任务。”

  领导细细看着眼前几个青工,怎么看也不像是有经验的老工人。

  一位领导好奇的问道:“这几位师傅是几级工?”

  “普遍是三到四级。”李怀德微笑着说:“领头的是一个五级工,因为齿轮不是什么极其精密的零配件,所以也不需要过高的工级去生产。”

  领导点点头:“那培训这些工人也花费了一段时间了吧?”

  李怀德摇摇头:“其实使用这个分度头进行加工是极其简单的,关键是数学成绩要好,这几个轻工基本上都是初中以上的毕业生,当年学习成绩都是不错的,只要搞清楚原理,很容易就能上手。”

  求月票,求收藏

第112章 锅从天上来

  “是吗?这么简单?”一位领导不相信的问道:“正好我是高中毕业,当年数学成绩也不错,也在基层工作了十几年,这机床什么的我也都开过,你让他教教我,我试试能不能上手。”

  李怀德哪敢了,再三的进行劝阻,但是领导再三要求,铁了心要操作一把。

  领导固执的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就想看看你们这个分度头到底好不好用。”

  “您这不是已经看到了吗?机床转的呼呼的,齿轮生产欻欻的。”

  李怀特哪敢让领导亲自上手操作呀,哪怕他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这可是高速运转的机床,一个操作不好,要是工件儿飞了,这黄泥掉裤裆里面的不是屎也是屎啊。

  可惜的是,李怀德的劝阻最终也没起到作用,只能在旁边那个工人的指导下,让这个领导操作一遍,每一步都要让这个工人检查一下,确保绝对的安全。

  操作了两回以后,领导也意识到这个具分度头的好处,笑着对李怀德说道:“好啊,老李,有好东西你藏着掖着,怎么着,怕别人抢你的饭碗啊?”

  “哪能呢?”

  “如今生产齿轮的任务很重,有了这个分度头,就可以保证任务能够及时的完成,所以这个分度头一定要推广开来。”

  李怀德借着梯子就上房:“推广去确实是个好主意,但是我想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看不如这样,直接把所有的齿轮任务都交给我们厂,我们有经验啊,可以暂时划拨一个车间专门生产齿轮。”

  另一个领导开玩笑的说:“老李,你这是想多吃多占啊?”

  “哪能啊,我这不是从大局出发吗?”

  这位领导却笑着点点头:“不过在当前的这种局势下,任务确实可以向你们多加倾斜,但是这个分度头一定要推广出去。”

  “推广,肯定要推广。”李怀德开心的说:“我举双手赞成。”

  另一位领导想了想问道:“这个分度头是谁设计的?我想大概应该是你们那个最年轻的八级工程师设计的吧?”

  “太对了。”李怀德咧个嘴笑:“哎呀,真是没想到,我们厂自己培养一个工程师,竟然派上这么大的用场,现在我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知识就是力量。”

  显摆,这就是赤裸裸的显摆,李怀德的嘴脸让这几位从部里下来的领导十分的受不了。

  三位领导临走的时候,带走的是分度头的全套技术资料,这玩意儿太重要了。以后国家建设,哪儿哪儿都需要齿轮,有这个分度头,那就方便太多了。

  第二天,大量的齿轮任务被下发到轧钢厂,技术科不得不增加了一倍的分度头,这样才能完成任务。

  轧钢厂扩建的那三个车间也好了,都是拿旧仓库改的,这类建筑在轧钢厂很多,当年小本子为了扩张战争,疯狂的提升他们在我们国内的重工业产能,轧钢厂就是那时候的产物,那时候的规模还是很大的,只是后来碰到运输大队长这个败家子儿,他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做工业兴国,在等到解放,轧钢厂的业务早就已经萎缩了一半儿了。

  现在把旧厂房改造一下,正好拿来做个新车间,上面调拨的机器也被运来了,刘华不得不停下手上的事情,给新车间安装设备。

  王大年非常恼火,这些天他们的研究突飞猛进,谁知道刘华一离开,立刻就陷入了停滞。

  为此王大年跟马玉山抗议了好几回,马玉山也没有办法,扩充生产才是轧钢厂的当务之急,而且还是生产手动叉车,更是重中之重。

  马玉山只能让刘华每天挤出两个小时跟王大年讨论一下科研任务,这已经是非常慷慨的决定,王大林虽然还是不满,但也不能枉顾了人家轧钢厂的任务。

首节 上一节 52/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