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56节
李教授钢笔不停的在笔记本上划过,在他看来,这些只言片语就是警示良言啊,任何一个字都不能错过。
刘华说了大概二十分钟,这已经掏空了他对于主板的理解,不能再说下去了,更不能到系统里面兑换一个相应的知识来讲解。
要真是那么做的话,刘华估计真走不了了,李教授得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把刘华留在这个实验室。
“我能想到也就这些了,还不知道对错。”刘华无奈的说:“能不能实现就看您怎么设计了?”
求月票,求收藏
第120章 英雄
刘华每隔一个星期就要到这个实验室来一趟,每来一次他都会感觉到非常惊讶,这些研究员的进度实在是太卷了。
后人都在吐槽966,因为实在不人道,上班时间那么长,而且直接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这个实验室里面有很多人,困了就在实验室旁边的休息里睡,饿了就到食堂随便拿两个窝头垫补垫补。
就这样,超长时间的工作仍然没有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那一块主板以肉眼的可见的速度在成型。
第一个星期还只是简单的一块板子,第二个星期已经能看到上面焊接了很多元器件,第三个礼拜的时候,刘华已经看到他们已经在接入处理器等等零件做实验了。
于是刘华每一次来都会稍微抛一些有用的办法,虽然不至于说嗨了,但绝对对实验室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刘华提出了键盘,提出了硬盘,甚至提出了鼠标概念,当然了,他也不会忘记,屏幕是重中之重。
时间紧,任务急,李教授只能在华清大学内部找帮手,当时李教授立的军令状,就是相当于华清大学立了军令状,所以领导对于李教授的请求一概照准。
十二月底,他们终于做出了一个四不像,大概有一张办公桌子那么大,带着一个旧电视机改的屏幕,上面还有一个简易的键盘,带有数字和字母。
要知道,当时的计算机普遍为大型,一般都有一个房间大小,IBM当时有一台计算机,重量只有九百公斤,已经算得上是当时比较小的了,而我国当时装备的107计算机,光占地就有六十平方米。
同样,当时104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每秒1万次,107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每秒二百五十次,后来六四年的时候改装了一下,107计算机的改装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两千次。
这个简陋的计算机被制作出来以后,华清大学都轰动了,当然这个轰动指的就是老师之间轰动了,因为一般的学生压根儿不知道这个项目。
这一天虽然不是星期一,但是刘华特地请了假,其实早在一个星期以前,这台计算机就已经制作完成,但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
所以他们就约在这一天测试计算机性能,刘华和李教授两个人激动的站在计算机前面,周围还围了一圈华清大学的老师。
站在刘华他们身后的,就是华清大学学校领导,他这会儿也是攥紧了拳头。激动了半天,最后说道:“开始测试吧。”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此刻他相当紧张,深呼吸了好几次,领导和李教授分别拍拍他的左右肩膀,以示放松。
做了大概一分钟的心理建设,他用手在计算机键盘上面敲击,输入需要运算的问题。
电脑屏幕闪了闪,现在的电视屏幕水平还不是很过关啊,但就是这一丝闪动,把半个实验室的人都吓得大气不敢喘。
尤其是微电子研究所的人,他们更是紧张的不得了,因为这个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他们临时编写的,为了赶任务进度,相当的简陋。
这会儿他们生怕自己编写的操作系统会拖累了计算机的运算,到时候恐怕就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但是没一会儿功夫,电视屏幕上面就出现了一行字符,刘华还没弄懂这种操作系统的工作机制是什么,所以更看不懂这行字符是什么意思。
刘华顿时感觉到站在自己旁边的李教授呼吸有些急促,而对面那帮微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更是在颤抖。
华清大学的领导催促的问道:“怎么样?结果是什么?”
“九万八千次。”李教授激动的说:“咱们的电脑成功了,每秒钟运算速度达到九万八千次。”
当时,实验室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甚至能听到呼吸声和心跳声,不知道过了多久,也有可能是一分钟,也有可能就是十几秒,屋里所有人都开始欢呼。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欢呼声估计能震碎屋顶,欢呼了片刻以后,李教授高声喊道:“先别喊了,先别喊了,检查计算机。”
顿时计算机旁边被清空了一圈,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员开始检查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所的人也开始检查数据处理过程。
等待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辛苦在于曼长,此时此刻,哪怕只是一分钟的等待,大家都觉得漫长。
李教授不停的看着手表,一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
足足十五分钟,硬件负责检测技术人员站起来说道:“所有的集成电路完好无损,处理器发热情况比较严重,想要长时间运作,我想需要更好的散热方式。”
有个机械系的教授蹲下去观察,发现他们所谓的散热方式仅仅是在周围做了一圈散热孔。
那位教授笑着说:“我可以给你们设计一款小的风扇,低压运行,变被动为主动,保证能提高散热效率。”
负责系统的微电子研究所技术人员也开口说道:“对不起,李教授,这是我们微电子研究所拖您后腿了,我们的系统不够简洁,要不然处理速度最起码能达到十万五向上。”
李教授摇摇头:“已经很好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拿出一操作系统,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给我们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保证能做的更好。”
刘华笑着说:“这不是正好吗?计算机这边硬件还需要完善,你们也趁机做一下系统方面的优化。”
这时候就该领导出场了,大学的领导站到中间拍拍巴掌:“同志们,同志们,这一次,咱们的新型计算机能够实验成功,是值得庆祝的,是可喜可贺的,同时我也对参加研究的技术人员提出表扬,是你们为我们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你们就是半导体行业的英雄啊。”
就在大家都在庆祝的时候,李教授走出实验室,刘华跟了出去,只见李教授站在门外,他抬头仰望,但是伸手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手帕,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
求月票,求收藏
第121章 里程碑
刘华掏出烟盒,拿了一根递给李教授“抽一根吧,这个时候抽根烟,能解决很多事情的。”
刘华又划了一根火柴给两人点燃了烟,一口烟雾喷出,仿佛积攒在体内的负面情绪随之一起喷涌而出,顿时感觉内心舒服了很多。
“这次还是有些急促了。”李教授在稳定情绪之后说道:“其实我在脑子里面对于处理器有更好的设计,只是没有时间来实现,要是给我充足的时间,我有把握把计算速度冲到十五万以上。”
“还有时间。”刘华笑了笑:“虽然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是我们没法争朝夕,争个把个月总是没有问题的。”
李教授点点头:“也是啊,不过这只是时间的沧海一粟而已,接下来一个月时间,我争取把这款处理器给做出来,之前两个月因为要忙整个计算机,所以时间不够,现在只要买一个处理器的话,一个月时间应该差不多了。”
“你有没有想过一种办法,在没有新处理器的基础上也能增加计算速度。”
李教授饶有兴致地问道:“什么办法?”
“多线程操作,增加处理器的个数来增加计算速度。”
刘华说的这个多核处理器,那些处理器厂商的拿手好戏,咱们的某为也做过芯片堆叠,以落后芯片达到先进芯片的指标。
李教授把烟递到嘴边就定住了,一直这么燃烧着,他在不停的思考这几个字,多线程操作,增加处理器数量,越想越觉得有门。
刘华点到即止,并没有深入说,即使他想说,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方面他压根不懂,别看很多人玩电脑的时候,说起处理器一个个口若悬河,其实大部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有道理,不过这就需要很多工作了。”李教授按按太阳穴:“比较麻烦,这是一个全新的工艺,我得好好思考一下。”
“不着急。”刘华笑着说:“现在咱们的电脑暂时应该够用了,这个可以算作以后的迭代升级。”
李教授点点头:“不行,那个通行证你也别还了,以后有时间多来我们项目组,跟你聊天实在太有用了,能够极大促进咱们的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刘华轻轻打了自己嘴一下,搞怪的说:“让你多嘴,又给自己找罪受。”
这时候华清大学的领导走出来,热情的跟李教授打招呼:“小李啊,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了,这个计算机太方便了,我们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计算机,偏偏以前的计算机耗电量大而且娇气,有了这台计算机就不一样了,我现在要去跟上面汇报,早一天验收,就能早一天让各行各业的科研工作都用到咱们的计算机了。”
“我这边随时准备好验收。”李教授笑着说:“我刚刚跟刘华同志又聊了一会儿,对这台计算机后续的升级又有了头绪了,不出半年,咱们能拿出更好的计算机。”
领导简直大喜过望啊,这都是政绩啊,前途一片光明啊。
“好好好。”领导喜不自禁的说道:“你就按部就班的进行研究,有什么需要的,就直接申请,我头拱地都给你办了。”
李教授抽完烟之后,进去跟项目组的人继续商量改进办法,刘华坐着走廊的台阶上抽着烟,这种感觉真好。
没一会儿功夫,那位领导急匆匆的跑回来,把李教授给叫了出来:“上级领导已经收到我们成功的喜讯了,明天会有专门的专家组来进行验收,领导说了,充分相信我们的专业,既然我们说成功了,那基本上就问题不大,问我们的能不能加紧生产几台。”
李教授摇摇头:“这个计算机还不是很完善。”
领导摆摆手:“不完善,但也有将近十万次每秒计算速度,你知道全国上下现在有多少科研项目需要计算机吗,多少科研人员在等米下锅,尤其有两个项目组现在急缺计算机,他们的计算量太大了,领导说了,拨一笔专款让我们在两个月之内生产五台先应应急,至于改进,同步进行。”
坐在一旁的刘华心里很清楚,领导说的这个两个项目组,大概率就是大咕咚的项目组,尤其是聚变项目组,他们的研究是从数学模型开始的,计算量尤其的大。
李教授有心想争辩两句,因为只需要再等待两三个月,他们就能拿出更好好的计算机,因此没有必要浪费这笔钱。
刘华拍拍他的肩膀:“生产吧,我知道现在计算机还不是很完善,但至少它能计算呀,能拔脓就是好膏药,国家的经费是不够充足,但也不在于省这么三瓜俩枣的。”
领导点点头:“没错,研究项目那边万急呀,我上面儿领导跟我说,为了尽快得到计算结果,他们调了大批的人员在那边打算盘,咱们能帮一把是一把。”
李教授点点头:“行,您让机械系的同事们先把微型风扇给做好,只要解决了这台机器的散热问题,我们暂时可以把这台机器就发过去应急。”
领导点点头,立刻走进房间,让围着计算机看西洋景的机械系教授立刻行动起来,力争在一两天之内就解决散热问题。
看领导这么急促,机械系的教授也明白事有轻重缓急,西洋景什么时候都能看,而微型风扇却是迫在眉睫,于是在一天之内,他们就手搓好了一个微型风扇,经过实验,大大降低了机箱内的温度,说明他们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转过天来,这台计算机就被装箱了,项目组的人那是万般不舍,按照他们的意思,这台计算机将来是要进博物馆的,这可是我们国内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甚至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集成电路计算机,意义重大呀。
李教授也叮嘱道:“领导,计算机我贡献出去了,我就提一个要求,将来新的计算机生产出来,能不能把这台计算机还给我们,对于别的项目组来说,这台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座里程碑。”
求月票,求收藏
第122章 他真不傻
老实说,这第一台计算机确实很简陋,存储数据用的设备还是磁带,当然了,此磁带非彼磁带,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盒式的音乐磁带。
但这是一座里程碑,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领导很爽快的答应下来:“没问题,哪怕到时候我跟领导据理力争,也帮你给要回来。”
很快,这台电脑就被运到了科研项目的基地,按照一般的规则,这种精密仪器都应该由相关的技术人员亲自去安装。
但是这个科研项目保密程度实在太高了,只能由他们内部进行安装,幸好上级也有交代,李教授他们利用了这两天的时间编写了一本手册。
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就看见平常负责他们后勤的苏领导,带领着战士们小心翼翼的抬着一个大木箱子,走进了昨天刚收拾一个大房间。
“领导,这是又给我们添置了什么新家伙事儿啊。”
苏领导笑着说:“上级知道你们运算量大,特地调拨了一台新的计算机给你们使用,不过你也知道咱们这个基地有多保密,只能由你们进行安装了。”
“我们都是学数学的,哪会安装计算机呀?”
苏领导拍拍自己的兜,笑着说:“不怕,临来之前,人家已经交给我们一份使用手册了。”
说着苏领导掏出一本手写的手册交给技术人员:“全部都交给你们了,电已经给你们拉好了,安装什么的,我们电工也插不上手,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这些研究人员也是见过计算机的,接过手册以后,纳闷的问道:“那你倒是把东西给我配齐了呀,就这一个箱子,能装多少东西啊,魔都计算机所那个计算机可是占地六十平方米。”
苏领导笑着说:“这是咱们国内新研制的计算机,只有这么大,耗电还少。最关键的是运转速度快,人家说好像是将近十万次每秒,而且操作简单。”
“太好了。”研究人员欢呼雀跃:“这下子可解决我们好大的难题了,十万次每秒,我们有把握把研究时间再缩短。”
“这就好啦?还有好消息呢。”苏领导笑着说:“未来两个月以内,还会给你们再添置五台这样的新设备,而且据说性能还会更好。”
“五台?”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