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97节
棒梗回头看见闫阜贵,嘴角微翘的嘲笑道:“闫阜贵,几年不见了,你还是这个德性。”
闫阜贵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这才分辨出来:“棒梗啊,你回来了,不是你怎么回来的,这去了一趟河西走廊,咋还不知道什么文明礼貌了。”
闫阜贵的儿子阎解旷可还在山海关那边吃苦了,这个棒梗怎么就能回来,所以闫阜贵急切的想要知道方法,把自己儿子也搞回来。
棒梗用大拇指指着自己:“我在河西走廊打滚,我能活下来,靠的是狠,人不狠站不稳,没点子胆量,没点血勇,早就被那戈壁滩上的野狼给叼走了。”
棒梗这龇牙咧嘴的架势,还真把院里的人给吓住了。
这时候,秦淮茹听院里吵闹,打开了房门,看见门外的人既熟悉又陌生,试探着喊道:“棒梗?”
棒梗回头看见秦淮茹,咧嘴一笑:“妈,我回来了。”
秦淮茹是号啕大哭,贾张氏为人最懒,没有被院子里面的吵闹声给惊醒,反而被秦淮茹的哭身给惊醒了。
贾张氏骂道:“大早上的,你嚎什么丧啊,我还没死呢。”
“妈,棒梗儿回来啦。”
贾张氏一骨碌就爬起来,三步两步走到门口,看见棒梗之后就一把抱住:“棒梗儿啊,奶奶的心肝呐,你终于回来啦,可把奶奶想死啦。”
棒梗任由贾张氏抱着,阴阳怪气的说:“奶奶,你可又胖啦,看样子在京城里过得不错呀,我在河西走廊喝西北风的时候,你有没有想我啊?”
傻柱抱着他们家三丫头走到刘华身边,小声说道:“华子,听见没有,这小子语气不大对呀。”
刘华笑了笑:“怎么着,你还怕他翻了天,告诉你,这小子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个怂货,哪怕现在狠了,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比他更狠的,他骨子里还是怂,用不着怕他。”
“听他的意思,他打过狼啊。”
刘华鄙视的说:“这话你也信,看见他肩膀上那铺盖卷了吗,他要真打过狼,那破外卷儿就不是用羊皮卷的,应该用狼皮卷了。”
“合着这小子在唬人呢。”
刘华点点头:“仗着大家现在不知道他底细,给大家立个威,他以为这样他就可以在院儿里面横行霸道了。”
傻柱笑了笑:“哦,随便他怎么横行霸道,只要不惹到我就行,惹到我,我教他个乖。”
贾张氏听见孙子那么说,哭着解释:“奶奶可想死你了,奶奶是个妇道人家,身子骨又不好,出不了远门儿啊,要不然奶奶早就去看你了,前一段时间我还让刘华那个遭瘟的给你找个工作,好把你调回来,可是咱家没有个顶门立户的,没人把我说的话当话呀。”
棒梗扭头看着刘华,目露凶光的说:“姓刘的,你就这么不讲气左邻右舍的情谊啊,我奶奶让你帮忙找个工作,对你来说轻而易举,你就那么希望我死在外面?”
刘华笑着摇摇头:“还真不是我推脱,我要是在轧钢厂的话,我帮你找一工作也就找了,关键是我现在不在轧钢厂,轧钢厂的厂长又变成姓杨的了,我们不对付,人家可不听我的。”
贾张氏跳着脚的骂:“胡说八道,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又高升了,找一工作对你来说难吗?你就是不希望我们家棒梗好。”
刘华拍拍手:“街坊邻居给我评评理,你要是找个正常工作也行,她贾张氏让我找一教师的活儿,还是大学教师的工作给他孙子,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人去教大学生,这活儿要是能找到的话,我就是大学校长那也轮不到我,早就被人抢疯了。”
许大茂笑着说:“那倒是,要是有这样的活儿,我也能干啊,我好歹初中还毕业了,当老师多好,还是大学老师,又体面,工资又高,还有寒暑假。”
棒梗盯着许大茂,许大茂不屑的说:“棒梗,你看我干嘛,你还想吃了我不成,你也得有那个胆儿啊。”
棒梗指着许大茂,咬牙切齿的说:“许大茂,以后晚上出门记得加小心。”
“准备打我闷棍啊。”许大茂不屑的说:“你也得会呀,孙子,我教你一招,真要想打人闷棍,千万别说出来,说出来就不灵了,打闷棍之前放狠话,那多半是不敢打的。”
秦淮茹委曲求全半辈子,就是想在院里给立一个好形象,本来棒梗下乡以后,她已经把贾家的名声挽回了不少,结果这小半天让他儿子给破坏的干干净净。
“棒梗啊,啥时候到京城的,你怎么不提前拍个电报通知一下呀?”秦淮茹赶忙拉着儿子往屋里走:“我也好去火车站接你啊。”
棒梗冷笑一声:“拍电报,我也得有钱呐,身上这点票子买了火车票,就剩下糊口的了。”
许大茂不屑的笑了笑,傻柱斜眼问道:“你笑啥?”
“笑啥?笑他是个好人缘呗,拍电报的钱都借不到,你傻柱想拍个电报,借不到钱吗?”
傻柱这才明白,点点头:“感情这小子这么多年连个朋友都处不下来啊。”
许大茂嘿嘿一笑:“处个屁,你就说,棒梗这小子身上,你能发现一点优点吗?”
傻柱舔秦淮茹的时候,他就觉得棒梗是个好孩子,可惜这一世他早早成家立业了,于是摇摇头:“还真没发现。”
第214章 积德行善
棒梗回来以后,可把秦淮茹跟贾张氏心疼坏了,一个劲儿让儿子多休息,每天变着法儿的多做好吃的,让儿子补一补。
正好棒梗也是个懒惰成性的人,每天躺在家里吃肉喝酒,也不说出去找找工作,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
半个月、一个月,秦淮茹不说什么,但是时间一长,棒梗还不出去找工作,秦淮茹就犯嘀咕了。
“儿子,你也休息时间不短了,该出去找找工作了,没有个稳定的工作,你以后娶媳妇儿多麻烦啊。”
棒梗不耐烦的说:“我在外面苦了五六年了,在家休息个把个月,你就嫌烦了,我是不是你儿子?”
这小子要是早出去找工作的话,说不定还真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因为他是返程高峰刚开始的时候回来的,为了安置他们这些知识青年,社会还是挤出了一些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的。
但随着回来的人越来越多,工作就捉襟见肘了,棒梗足足游手好闲了三个月,三个月之后,满大街都是回城的知识青年。
这下贾家傻眼了,因为连扫大街、收废品这样的活儿成了抢手的工作,棒梗又好面子,坚决不去干这些他认为是下三滥的工作,于是只能在家里面继续游手好闲。
随着回城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多,有跟棒梗分到一起的人也回来了,于是棒梗的故事就流传开来了,大家伙也知道他的人性了。
其中有一个故事绝对是大家喜闻乐的,并且愿意口口相传的。
据说棒梗这个怂货,去河西走廊的头两年,经常跟人家打架,经常被打的鼻青脸肿,只能躲在被窝里面偷偷的哭。
好几次想要逃回京城,结果因为没有介绍信,到了铁路上又让人家给逮回来了。
后来为了不被欺负,棒梗牙一咬,眼一闭,投靠了一位英雄人物。
这位英雄人物是整个公社都赫赫有名的母大虫,原来婆家就是杀猪宰羊的行当。
养的这位母大虫是膘肥体壮,据说是身高五尺,体宽五尺,性情彪悍,嫁人之后,她那个也算是狠人的丈夫,硬生生让这位母英雄给欺负的郁郁而终。
为什么这种郁郁而终的人还被人称为狠人,因为这种敢娶十里八乡有名的母大虫的人,可以想一想,到底有多狠。
丈夫去世以后,这位母大虫也没人敢问津了,一直寡居,你想想,那晚上不是熬的五脊六兽的,就算火烧心也没辙,没人敢碰啊。
这时候,第二位狠人出现了,那就是棒梗,为了不再受人欺负,棒梗自愿成为母大虫的小白脸。
虽然瞒着人,但是整个公社也都知道,大家心想有人能够陪着母大虫,平时给她消消火,也是一件好事儿,省得母大虫没事找事。
于是,这一件本来见不得人的事情,在大家共同的默契之下,竟然没有人追究。
有了母大虫撑腰以后,棒梗这家伙那是有仇必报,把欺负他的知识青年一个个又给欺负回去了。
有敢炸刺儿的,棒梗就让母大虫出面,这位英雄好汉可比那些知识青年要厉害多了,于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棒梗了。反倒是棒梗抖起来了,仗着有人撑腰,在村儿里面那是招猫逗狗,最终反而比母大虫更让人讨厌。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棒梗听说可以申请回城了,于是他找到公社,申请回城。
负责的人哪敢让他回城啊,擅自把棒梗放走了,要是母大虫找过来,他可应付不了。
棒梗也是会狐假虎威的,威胁说:“你要是不让我回城,我就让母大虫天天来找你,你要是让我回城了,你就说我是逃回去的,母大虫也怪不到你,顶多找一两回麻烦也就罢了,轻重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于是棒梗如愿回城了,他是连夜偷偷逃出来的,为了配合他,批准他回城的人,甚至偷偷借给他一辆自行车。
直到现在,当地人一直以为棒梗是逃回来的。
所以当大家伙儿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许大茂都挑起一个大拇哥:“狠人啊,没想到这小子还知道积德行善。”
“我说这小子刚开始回来的时候怎么那么厉害。”傻柱点点头说道:“感情是以前有人撑腰,养了那么点儿戾气,但也只有那么点儿,归根结底还是个怂包。”
这下子,棒杆成了众人的笑料了,没过多长时间,甚至有媒婆上门给棒梗介绍媳妇儿。
也是个寡妇,也是个悍妇,当然了,在京城,这个悍妇再凶也凶不到哪儿去。
贾张氏直接把媒婆给扫地出门,说人家媒婆不安好心。
媒婆也是振振有词:“你们家棒梗命多硬啊,河西走廊的母大虫都敢傍,我介绍的这位对他来说小意思啊。”
刘华在吃瓜的日子里,设计了一款气象雷达,脉冲多普勒气象雷达,能达到八十年代的水平。
这也是他花了六千积分兑换的,最近一直入不敷出,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眼看着积分越用越多,刘华这个愁啊。
看着这个多普勒雷达的设计,他是愁上加愁,五十年以后,咱们单兵都有雷达了,就连驱赶野猪,都用上了氮化镓的相控阵雷达。
可是现在呢,咱们连炮瞄雷达都没有搞定,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当刘华把这份设计交上去的时候,可把利组长给高兴坏了,要知道这时候我国的机载雷达,还是刚刚开始单麦冲雷达的研究,至于机载雷达,更是以电子管技术为主,只能监测天气的基本情况,完全达不到飞机的需求。
利组长直接拉着刘华的手往总师办公室跑,连门都没敲,就闯了进去。
“总师,你看看这份雷达设计。”
总师看看这张图纸上面的标题:多脉冲气象雷达。
总师直接一下子站了起来,追着问道:“这是谁设计的?有没有经过验证?之前怎么没有提交设计报告?”
利组长指着刘华:“这是科学部给我们派来的刘工,上一次跟他聊完了以后,我说你可以顺带着进行雷达方面的探索,没想到半年的时间,刘工给了我这么大一个惊喜。”
第215章 搞飞机
总师打量了一下刘华,然后看看图纸,摇摇头:“不能够吧,不是我瞧不起刘工,实在太年轻了,看上去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
刘华长的显年轻,这在以后社会上很受欢迎,尤其是女人,但是现在在科研工作中,总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毕竟这是一项吃阅历的工作。
“不年轻了。”刘华笑着说:“我也三十多了。”
利组长笑着问道:“总师,您难道就不觉得刘华这个名字很熟悉吗?”
“刘华?”总师皱着眉头想了想:“我想起来一件事情,十几年前,有人提出了PLC和研制的计算机的那个人也叫刘华。”
“那就是刘工。”
总师点点头:“这就不奇怪了,凭你在半导体方面的研究,涉及到雷达方面也不见得会差。”
总师看着图纸:“你这个多脉冲雷达是应该就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多普勒脉冲雷达吧。”
刘华摇摇头:“我不知道国际上多普勒脉冲雷达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的一份设想,如果跟国际上的多普勒脉冲雷达差不多的话,只能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总师点点头:“也对,人家对咱们高度保密,咱们咋知道多普勒脉冲雷达是咋回事儿啊?只知道基本原理,这件事情很重要,不仅仅是对咱们运十项目,对我们国家空军也很有帮助。”
利组长试探着问道:“要不您给批张条子,咱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雷达给组建起来进行实验。”
总师点点头,然后捂着额头说:“我总觉还有一件事儿,刘华的名字不仅仅是PLC和计算机,还有个事儿我感觉很熟悉。”
于是他一边写批条子,一边冥思苦想,条子写完了,他也想起来了。
总师一拍桌子:“我想起来了,有个人也叫刘华,六十年代初的时候,曾经提出过用我们国家传统的失蜡法工艺来制作飞机螺旋桨和喷嘴。”
刘华点点头:“那也是我当时我跟我爷爷去参加他们军工老一辈的聚会的时候提出来的想法。”
“这想法好啊。直接改变了咱们军工的生产技艺。”总师笑着说:“咱们缘分匪浅啊,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深入挖掘咱们古代的工艺,我想一定有咱们现在能够用到的好东西。”
刘华点点头:“我也这么觉得,毕竟早在宋朝的时候,咱们国家的海船就有水密舱了,古人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