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第105节

  洪七公咕噜噜灌了口酒,嘴角胡须散乱,沾着酒渍,“本来是想送个娃娃过来,没想到还讨了杯喜酒,老叫花也该走了,你记得跟郭小子说一声。”

  “哦?七兄打算去哪?”

  “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这些年老叫花一直忙着处理帮中事务,早就烦了。”说着,他想了想接着道,“苏先生,郭小子有大志啊,依我看,以后咱们汉人要复兴,还得靠他。”

  苏铭丢下酒杯站起来,宽松的长袖在微风吹拂中扬起,飘飘乎如羽化登仙,“七兄过誉了,以后他能走到哪一步,还难说的很。”

  ……

  深夜,郭靖醉醺醺的回到后院。

  婚房内,两只婴儿手臂粗细的龙凤红烛照亮了房间。

  黄蓉坐在婚床上,红盖头之下,双眸微阖,忽然,房门响起,脚步声由远及近,而她的心也渐渐提起来。

  “蓉儿,让你久等了。”熟悉的声音响起,黄蓉眼皮微颤,睫毛不安的闪动。

  郭靖慢慢走上前,拿起一旁的杆秤挑起红盖头。

  入眼处,是一张美不胜收的面容,在昏黄的灯光照耀下,黄蓉双眸含嗔带笑,既纯净又含羞,仿佛能说话,闪烁着幸福的光芒,长长的睫毛掩映下的眉梢微扬,像是藏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刹那间,郭靖都看呆了,饶是他经历过许多大场面,但看到这番场景,依旧心神摇曳。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什么叫温柔乡,英雄冢,他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人。

  平日里的黄蓉已经够漂亮了,但今日的她更加特别,也更加美丽。

  察觉郭靖火辣辣的眼神,黄蓉轻咬唇瓣,耳根子都红了,似有千言万语却又羞于启齿,脸颊微染桃花,“夫君,该喝合卺酒了。”

  郭靖这才回过神,“哦,哦,好!”

  他连忙走到一旁的桌前,拿起酒壶,倒了两杯酒走到黄蓉面前递给她。

  黄蓉站起来接过酒杯,手指与其触碰,俏丽的脸蛋上浮现出羞涩喜悦的颜色,宛若天边最柔和的晚霞,温柔而迷人。

  刹那间,郭靖就像是不经人事的初哥一样,又看呆了。

  黄蓉心中满是甜蜜欢喜,忍着羞涩上前一步,“夫君,该安歇了。”

  随着蜡烛吹灭,不久后,黄蓉变成了郭夫人,终于得偿所愿,流出了幸福的眼泪。

  郭靖心中怜惜,只是浅尝辄止便安然入睡。

  翌日,两人从睡梦中醒来,一睁眼便看到对方,满心皆是欢喜。

  ……

  大婚过后,黄蓉随着郭靖一起给李萍奉了茶,华筝也受了黄蓉的茶水,但她倒是没摆什么架子,对她的态度一如从前那样亲昵。

  因为她明白,黄蓉是他们的臂助,与府上的那些妾室并不相同,自然不能同等对待,身为蒙古公主的华筝与那些人天然有着隔阂,反倒是跟黄蓉更投缘。

  一个正妻,一个平妻,两人其乐融融,郭靖见状也终于放下心来。

  随即,他在府上召见了昨日的宾客,与豪强们商谈粮草兵员等事。

  与此同时,金国也终于开启了大战的序幕。

  北方,蒙古太师木华黎手上兵马不多,正忙着招揽河北豪强,镇压山东等地,金国面临的压力急剧减少,而此时,郭靖也许久没有动兵,再加上这时候,传回他大婚的消息。

  金国在北方的压力骤减,趁此情形,完颜洪烈决定攻打宋国。

  于是,1217年秋冬交替之际,金国以宋国停止支付岁币和犒军银为由,悍然发动大军南下,皇帝完颜洪烈命太子完颜康监军,以大将完颜赛不为帅,尽起水路大军二十万攻打宋国。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木华黎倒没预料到,这个时候,金国竟然还有余力南下,接到消息后,他只是看了两眼,冷笑了几声便不再关注。

  金国要是真能拿下宋国,早就拿下了,何必等到今天,他料定此战金国收获绝对不多,难以完成战略目标。

  而郭靖则是早就等着这一步,金国动了,他才能动,大战开启,想要结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既然要打宋国,关中就必定顾忌不到,他的机会到了。

  在金国对大宋用兵一个月后,郭靖率领八万大军攻打关中,其中步卒七万,骑兵一万,这七万大军当中,他只出了五万人,剩余的两万人都是山西境内的豪强凑的。

  今时不同往日,山西偌大的地盘要用兵防守,总不能把家底全都掏出去。

  ……

  淮北,金军营地。

  完颜洪烈望着手中的密函,眼睛里满是血丝,“不是说郭靖成婚,不会用兵,为何他在短短时日内就能聚集大军对关中用兵?”

  他从未小看郭靖,手下的探子一直都在山西境内活动,但得到的消息都是郭靖不会对金国用兵,这才率军亲政。

  哪想到他前脚刚走,后脚郭靖就跟上来了。

  他哪知道,郭靖一直都在暗暗为大战做准备,山西承平许久,粮草早已不是问题,他早已转运妥当,所欠缺的不过是军械和战马而已,这些东西他陆续从蒙古和西夏那里补齐了,金人的密探怎么查得到。

  但现在想回援关中已经是不可能了,因为开战没多久,前线频频传来捷报,他们一路连克光山、罗山、兴州等数城,斩杀宋军近二万人。

  与此同时,完颜洪烈分出数路大军,在樊城、枣阳、光化军、大散关以及西和、阶州、成州等地对宋军展开猛烈攻势。

  前线战事胶着,就算想撤,一时半会儿也撤不了。

  想到这,完颜洪烈深感头疼,随即便道,“罢了,先拿下淮地,再支援关中!康儿,传令各路大军,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城池,势必要拿下淮地。”

  杨康候在一旁,沉声应道,“儿臣遵命!”

  他走后,营帐内只剩下完颜洪烈一人,他坐在椅子上,头抬起来望着营帐顶部,双目无神,“也不知道这样是对还是错。”

  ……

  长江沿岸,一个书生望着远处的战场,轻轻一叹,“唉,金狗怎么又打过来了。”

  韩宝驹望着平静的江面,神色恼怒,“是啊,百姓好不容易过两天安生日子,又要打仗,真该死!”

  五道身影立在江畔,江面上空荡荡,没有一艘渔船。

  这时,南希仁突然问道,“大哥,咱们还去不去山西?”本来他们想北上,但想到金宋交战,便想着留下来打金人,故有此一问。

  柯镇恶拄着蝙蝠铁杖,沉声道,“去,当然要去,想要让金国退兵,只有让靖儿出兵了,别忘了他可是蒙古的驸马爷,一定能帮大宋击退金人。”声音斩钉截铁,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

  然而,朱聪犹豫了一下,问道,“可是,他愿意出兵吗?”

  “哼,同为汉人,他不帮大宋还能帮谁?别忘了,蒙古和宋国之间可是有盟约的,咱们让他出兵,也不算出格,反正他们迟早要打金国,还不如帮大宋一把。”

  听到此话,南希仁和朱聪互相对视一眼,并未反驳,“大哥,这样吧,咱们兵分两路,我和二哥北上去找靖儿,你和三哥留在这边帮忙,尽一份心。”

  这么多年没见,谁也不知道郭靖变成了什么样,他可不像柯镇恶那样自信,他和朱聪一起去,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要是大哥去了,指不定还会发生什么事。

第178章 江南七怪登门

  虽说年幼的郭靖是个憨厚的老实人,但现在他的身份与当年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虽说他向来尊师重道,但未必还会老老实实听他们的话,况且柯镇恶和韩宝驹都不是什么有耐心的人,万一到时候闹得不可开交对谁都不好。

  柯镇恶沉吟片刻,摇摇头,“老二,老四,单凭你们两个恐怕说服不了他,我们五个人一起去,更有把握,听说金国这次来了二十万大军,前线节节败退,咱们就算去帮忙,恐怕也只能找落单的金狗,还不如一起北上找靖儿帮忙。”

  韩宝驹摩挲着下巴,自信满满的说道,“靖儿向来孝顺,咱们几个一起出马,一定能说服他出兵。”

  南希仁面上露出一丝隐忧,没有再继续劝说,南希仁,全金发见柯镇恶做了决定,也没有异议。

  ……

  关中,四塞之地,自古以来是兵家要地。

  郭靖发兵八万,攻打关中,还征调西夏两万仆从军用以攻城。

  全据山西之地攻打关中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进入关中除了(武关、散关、潼关、萧关)四塞之外,还有一处渡口,亦为出入关中的重要通道,这就是蒲津。在黄河北岸的几字形拐弯处,这里黄河流速变缓,易于渡河。古代从中原地区攻取关中,一般难以正面攻破潼关防线。

  因此郭靖选择分兵作战,一路攻潼关,一路进攻蒲津,在这里有两大渡口,一是蒲坂渡,一是风陵渡,也就是郭襄与杨过见面的那个风陵渡。

  相比于关中要紧守各个关隘,郭靖的选择就要灵活的多,再加上西夏占据了一部分陕地,关中的防御并非完备,他的机会要大得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当年选择晋中为根基之地的明智,河东之地,进可攻关中,河北,退可自保,战略灵活多变。

  攻打潼关一部由郭靖亲自领兵,史秉直,史天倪两人为副将,而攻打渡口那一路,则是由陆冠英为大将,山西豪强以及史天泽,史天安为副将。

  陆冠英从南方而来,又是自家岳父的徒孙,跟着他南征北战这么多年,资历深厚,郭靖自然要用他为主帅,史家父子皆是不俗之辈,郭靖手下缺人,自然要用,但将他们分开,也是有意为之,陆冠英手下总要用可用的人,那帮豪强虽说能带兵,但让他们排兵布阵那可差的太远了。

  十月初,郭靖率领三万大军,两万仆从军进攻潼关。

  侯府门前,华筝与黄蓉正与他依依惜别,“夫君,一路保重,愿君得胜归来!”

  郭靖手里拉着郭承平,郭承安,嘱咐道,“华筝,我走后,府上的事就交给你了,万事小心,等我回来,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可以向老师请教。”

  华筝并没有多少伤感,这样的事情她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早就习以为常,“嗯,我明白,战场上刀剑无眼,你要小心。”

  而后,郭靖把目光挪到黄蓉身上,“蓉儿,等我回来。”

  此时的黄蓉绾着妇人髻,眉宇间充斥着浓浓的少妇韵味,美丽动人,而她小腹微微突起,纤细的腰肢比之前丰腴了许多。

  她睁大眼睛,眸光水润,无声的点头。

  随即,郭靖骑上小红马,扬长而去,华筝拉着两个孩子与黄蓉一起目送他远去。

  ……

  侯府。

  苏铭与黄药师正坐在凉亭中对弈,一人执白,一人执黑子,你来我往,杀气凛凛。

  突然,黄药师幽幽一叹,“你教的好徒弟啊,实在令老夫汗颜,我一生收了几个弟子,却没有一个比得上郭靖。”

  苏铭摇摇头,笑道,“黄兄何必妄自菲薄,你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大宋有何用武之地?教些武功就够了,知道的东西多了,于他们而言,并非是好事。”

  “若是把郭靖放在大宋,他或许只能当个丘八,无太多用武之地。”

  黄药师眉头微皱,“是啊,成吉思汗的确非是一般的豪杰,有容人的气量,听说南方金宋交战,多事之秋啊,也不知这朝廷还能撑多久。”

  “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倘若不思进取,最终只有灭亡的下场,蜀主孟旭如此,今日之大宋亦如此。”苏铭言语十分平淡,仿佛在叙述一段事实。

  从东晋偏安一隅开始,除了刘裕这个猛人之外,南方的割据政权几乎都没有能成事的,这里地域因素占了极大部分。

  因为一旦南方北伐,他们就会拖后腿,所以大宋朝堂上,之前一直都是主和派占上风,纵然有北伐,也不过草草的送人头。

  这样不思进取的大宋跟当年的蜀国没什么不一样,天下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

  黄药师也赞同这个观点,“苏先生所言极是,可惜了当年的岳武穆,大宋本该中兴,却偏偏遇上赵构和秦桧这对君臣!”说完,他又问道,“依你看,靖儿这次攻打关中,能可一战而下?”

  苏铭想也没想便道,“一战而下不可能,但肯定能获得战果。”

  “哦?为何这样说?”

  “关中体量不小,西夏也占据了一部分,郭靖要想拿下,至少需要一年以上,金国虽说正在跟大宋作战,但关中的兵力也不少,靖儿要想拿下,除非金军不自量力跟他野战。”

  说完,黄药师就笑了,蒙古踩着金国的脑袋上位,用一场场战绩证明了谁才是天下最强的国家,以前吃了那么多亏也就罢了,怎么可能还敢跟蒙古人野战?

  郭靖之所以能在短短两年内拿下三晋之地,就是因为两场野战歼敌十余万,灭掉了金国的生力军,才能一战而下。

  金人只要全力防守,郭靖想拿下关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节 上一节 105/2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