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418节

  与外界普遍根据3C行业普遍研发成本、供应链报价计算出这款无人机的整机成本在五万甚至六万以上不同,智翱高层很清楚,影像大师的成本远没有那么高。

  单说智翱内部,艾忆就为公司省了至少十个亿的研发成本,甚至可能远不止。

  再说外部,智翱对供应链企业研发的介入程度,远比外交了解到的要深得多。拿货价格也远超外界想象。

  不过是甲方想低调,乙方想给自己脸上贴金,双方一拍即合,故意往小了说。

  这对外界尤其是很多同行的判断,造成了巨大的干扰。

  主要零部件中,智翱唯一说不上话,只能按厂家报价拿货的,就是IDA的固态电池,单枚的拿货价3200元,这还不算4000万的定制费。

  所以,不算智翱其他乱七八糟的成本均摊,一套影像大师纵享套装的零部件、人工与物流成本,大约在37000左右。

  也就是说,并非外界认为的那样,智翱卖一台影像大师就亏损一万多,而是卖一台赚一万多。

  而智翱成立至今,也就花了四个多亿,账面上还有两个多亿呢。

  就是说,只要智翱·影像大师能卖出去四万台,这家初创半年的公司……

  就要开始盈利了。

  这个情况一旦公布出去,肯定会惊爆整个市场的眼球。它实在过于骇人听闻了。

  所以即便智翱内部,这些数据也是严格保密的。

  而且这只是最简单的理论账。现实中的账不是这么算的。

  最简单的一点:要不要拓展新业务、招聘新员工、投入新研发、建设新产线?

  都要?那这些哪个不花钱?

  智翱·影像大师的长期出货潜力其实非常低。毕竟能买得起的人,当场就下单了。当场下不去手的人,事后冷静下来也更不会买了。

  说白了这款产品只适合做短线,赚快钱。

  指望这款产品能持续给智翱输血,那是天方夜谭。

  所以这股子热度过去后,智翱还是得走上融资烧钱的道路,不可能就此实现内部造血正循环。

  乔木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这两件事了。

  第一件事,就是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

  第二件事,则是讨论确定公司接下来的战略方向、业务领域与产品定位。

第1103章 新的战略方向

  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智翱,毫无预兆地迎来了一点小意外。

  大家今天依旧正常上班,来到等到十点之后,却有一大群人,西装革履、提着公文包,昂首阔步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了进来。

  每个人脸上身上姿势上,甚至散发的香水味上,都写满了“我是精英”。

  所有人都懵了,不知道这是在搞什么。

  乔总出来将为首的几人接走后,很快,各个部门的经理就分别带着几个人离开了。

  这些人并没有消失,而是深入到各个部门,要么坐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们办公,要么就捧着公司的文件开始阅读,要么就通过经理找几个人去办公室谈话。

  那些谈完话出来的人,也头脑发胀,不明白这是发生了什么。别人问他们,也只知道那群神秘人问得很细致,甚至有很多算是公司的机密了。

  所有人都紧张了。

  难不成是什么调查机构?总不能是税务部门突击查税吧?

  似乎是察觉到了这股不安,快到中午时,所有员工都收到了乔木的邮件。

  这些人都来自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他们此次来有两个任务,一是受董事会聘请,对智翱科技进行全面审计,包括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资产评估与财务审计,为接下来的股份制改造做准备。

  二是受总经理办公室——也就是乔木本人聘请,对智翱科技当前的企业架构进行全面梳理,帮助智翱改造公司架构与流程,让智翱成为一家更合理、更先进、更高效、更有战斗力的现代化企业。

  总而言之,人家是拿了咱们的钱来帮忙的,别紧张。

  收到这封邮件,员工们总算平静了下来。

  但他们依然不解,有什么事情是自己人不清楚的,需要找外人来提建议的?

  他们中不少人,此前甚至都没听说过所谓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不清楚会计师事务所这个东西是干嘛用的。

  相比迷茫疑惑的基层员工,高管层则要兴奋很多。

  智翱虽然一开始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但那个股份制就跟闹着玩儿似的,完全没进行任何合规。

  这次突然要搞正儿八经的股份制改造,就意味着一件事:智翱在为后续的融资、IPO乃至公开上市做准备!

  如果一家企业没打算引入多个投资人,没打算谋求主板上市,是完全没必要整这一出的。

  毕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可不便宜。

  不少私下关系好的高管中管,开始凑在一起说悄悄话。主要的讨论话题就是,公司会不会搞股权激励,会拿出多少股,什么级别才有资格享受,他们又能享受到多少。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靠工资谁都发不了财,炒股理财彩票就更别提了。

  加入一家初创企业并陪伴成长最后拿到股权激励,才是绝大多数打工人最够得着的财务自由路径。

  不过如果乔木听见,也只会笑着劝他们别想那么远。

  他只是把工作做在前头而已,智翱哪能那么快就上市啊。

  就算真的要上市,管理层股权激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这玩意儿烫手得很,一个不小心股权激励没达到,自己急功近利犯错被踢出公司甚至锒铛入狱的案例也不少见。

  高管们没来得及期待多久,就被乔木拽去开会了。

  这次会议的内容只有一个:智翱接下来的战略规划。

  他上来就开门见山:“我想暂时离开消费级无人机这片红海,去全力开发产业级无人机那片蓝海。”

  无人机按照使用领域,可以分为三类:消费级、产业级与军用无人机。

  传统行业都是终端消费品最先进,军品因为要追求稳定,所以最保守最不先进。但无人机产业却恰恰反了个个儿。

  军用无人机先进得不要不要的,产业级无人机次之。消费级无人机在军品面前,都称不上玩具,就是个玩笑。

  在场高管对乔木的提议并不意外。之前乔木已经无数次直接或间接表达过这个想法了,这次不过是正式提出,要求作为所有人遵从的公司战略。

  “技术上可行吗?”人事经理温子琪很积极,第一个发问。她问的当然不是乔木,而是技术负责人徐学民。

  徐学民的回答非常痛快:“没问题。”

  他手下有艾忆那个神奇的女孩,能有问题吗?

  而且他也乐见公司发展产业无人机业务。产业无人化系统本来就是他的老本行、好球区。相较之下,他在消费级无人机这个领域反而有些水土不服,到现在都没彻底适应。

  这都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产品理念问题。

  能做开心的事,为啥要找别扭呢?

  不过他还是很称职地提醒:“产业无人机领域至今都发展不起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乔木当然知道这一点。

  相较消费无人机简单分为摄影机与穿越机两大类,产业无人机的分类实在太细致了,细致到一个行业就需要好几种。

  物流、植保、巡线、勘探、测绘、救灾、交管、环保……无数个行业,哪怕你想覆盖其中一个,都得开发好几种机型。

  但凡想覆盖两个三行业,没有十几款机型根本下不来。

  这个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实在太可怕了。再高的利润也会被规模臃肿的元器件系统与生产体系吞噬殆尽。

  但你还不可能只在一个行业混。因为产业级无人机市场的特点就是总体体量极其惊人,但细分领域的体量又小得让人心疼。

  只做一两个行业,那点可怜的利润,直接赔死。

  所以别看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到了产业级无人机领域,一样只能畏手畏脚。

  大疆这几年一直力推的多功能植保无人机,别说收回成本了,到现在都看不到任何能进行有效推广的可能性。

  这个市场的残酷可想而知。

  “咱们要最先进入哪个领域?”柳婷直接发问。

  她知道,乔总已经下定决心了,这场会其实不是在讨论“要不要做”,而是该讨论“怎么做”。

  很多时候上级不好表现得太独断专行,下属就得有点眼力见,别人家说什么就傻乎乎地听什么。

  “我觉得还是农业领域最合适,”财务经理程霞率先发言,“毕竟咱们国家最重视的就是农业,这方面能够争取到很多扶持政策。”

  “而且比起刚才说的其他行业,农业领域的机器租赁服务是最完善的,”农村出身的程霞对这个很了解,“咱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农机租赁产业,实现快速铺货。只要咱们的产品够硬,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乔木轻轻点头,承认这是个非常诱人的提议。

  人事温子琪则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延续影像大师的成功之路,找一个更容易制造话题度的行业。”

  “比如?”乔木追问,他不喜欢下属提议只说一半,好像总要留个尾巴让他发挥似的。没那个必要。

  温子琪想了想:“救灾?这个话题度肯定很高。”

  “温经理倒是挺保守的,”乔木开了个玩笑,“有点老职场人按部就班的意思了。”

  人们纷纷附和地笑着。

  工程部刘栋梁接着发言:“其实最稳妥的方案还是电力巡线或者交通巡检无人机。这两种的技术难度都不高,咱们在影像大师上的技术积累能够轻松应对,甚至都不太需要深入研发。”

  他停了停,让大家消化一下,接着说:“而且咱们现在也算是山西的明星企业了。山西是发电大省,交通也不算便利,对这两种无人机的需求量不会小。咱们完全可以先从2G生意做起,彻底站稳脚跟,再向外扩张。”

  接下来所有部门主管都挨个发言了,这就是乔木的要求,所有人都要深度参与,你不参与,就请说出原因。

  等所有人发完言,他才看向智翱的二把手,公司唯一的副总裁归业鸣:“归总的意思呢?”

  “我是这么想的,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但都差了点儿什么,”归业鸣缓缓环视全场,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开始就说了,产业无人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跨行业兼容性,这才是导致这行做不起来的根本。”

  “如果我们依然抱着老思路,想着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开发过去,最后抱着几十上百款机型,只做市场份额不做利润,那咱们和之前那些企业有什么区别?仅凭更先进的技术就能彻底扭转这种产业现状吗?我不这么认为。”

  见所有人若有所思,他又缓缓说道:“我赞同温经理的一个说法,咱们应该延续影像大师的成功,而不是抛弃成功的经验另寻他路。”

  说到这里,他朝温子琪点了点头:“但我认为影像大师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什么宣传上的爆点,而在于它突破了行业现有技术上限,第一次做到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咱们在产业无人机领域,也应该继续这个思路。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行业的痛点是什么?该怎么解决?回答了这些问题,咱们才能知道要往哪个方向走。”

  说完,他看向乔木:“乔总,您觉得呢?”

  其他人跟着看向乔木,后者的嘴角已经是遮不住的笑意了。

  归业鸣的观点,完全说到他心坎儿上了。他也又一次印证了自己之前的想法:此刻的诸多高管中,归业鸣是最具有全局视野的那个,是最有潜力的那个。

首节 上一节 1418/1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