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524节

  但他依然不满意,所以他给了宋志波一个机会,让对方甫一上台就成了线下零售部门的一把手。

  所以三家门店一开业,他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对方上门找茬,敦促对方提升门店品质。

  几天后,三家门店的店员们就看到了新的促销激励方案:

  他们可以向每一位获得预约资格并到店体验的顾客,发放一枚二维码。顾客前往官网购买智翱·影像大师,都能凭借这枚二维码获得500元的减免,可以与智翱之前发行的补偿券同时使用。

  而一旦顾客使用二维码购买了智翱·影像大师,发放这枚二维码的店员,将获得800元的提成。

  也就是说,线下每促成的官网订单,智翱要少赚1300元。但这依然只有电商平台抽佣的一半。

  也就是说比起放任消费者前往电商平台,用线下门店为官网商城引流,对智翱而言是有利可图的。

  当然如果在现阶段将线下门店的成本算入官网商城商品成本,这么做肯定是亏本买卖。但未来随着智翱产品线的丰富,这个情况必然有所改善。

  虽然这套全新的促销与激励结合的方案刚刚颁布,短期内还看不到实际效果,但至少店员们的直观反馈非常好。因为这几天的实践来看,线下推销的转化率确实低得可怜,而且经常确实会让顾客不耐烦,甚至出言训斥他们。

  凭着店员的反馈与自己的经验,宋志波认为乔木这个想法相当不错,在自己专业能力的推动下,将来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让他敬佩之余,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入职这段时间的不安也渐渐烟消云散了。

  但他没想到,经过这件事后,乔木却有了新的心思,对他很不利的心思。

  这几天深入接触下来,乔木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智翱的线下零售业务,宋志波担不起这个重担!

  他并不是否认对方的能力,只是认为对方也许是一个优秀的二级部门负责人,不错的区域业务负责人,甚至合格的副手。

  但对方的水平,远不足以扛起他构想中智翱线下零售业务的大旗。

  这个新生的业务板块,还是需要一位足够专业、经验丰富、站位足够高的大厂3C零售负责人才行。

  以智翱的成长速度,从头开始现培养肯定是来不及了,就算是从现在开始培养宋志波也来不及了。

  他还是得另觅人才,连同生产部那边一起。

  提到生产部,自然是因为那边又出事了,而且是不小的事故……

第1168章 来自隔壁AI行业的期盼

  智翱三家线下体验店在网上又赚了一波流量。用户的普遍评价是:影像大师太牛掰了!门店服务很拉胯……

  但大家也普遍表示了理解,毕竟人太多了,店员们到了中午就是满身遮掩不住的疲倦,换成是谁都扛不住。这些年轻人已经做到最极限了。

  三家线下体验店扛着旅游旺季营业多日,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最多只是排队排到不耐烦的人群爆发一些口角,但也很快就被治安人员劝开了。

  相较而言,本地人倒是有不少吐槽的。很多退休的大爷大妈,熟练地带着小马扎保温杯遮阳帽大蒲扇,凌晨四五点就趁着阴凉跑到门店前代排队,打算赚上一笔,想着卖这么贵的东西,排队费怎么不得二百块钱?

  不成想智翱根本不需要排队,都是网上预约。一群大爷大妈倒的比警方都早,结果白跑一趟,纷纷在快手上吐槽智翱不厚道,应该提前立个牌子告知他们。

  智翱大同古城店的年轻经理很委屈。作为本地人,作为母亲也打算来排队的本地人,他早就想到这一点了,也立了牌子。

  但牌子被大妈们拿去垫脚了,他甚至怀疑那个垫脚的大妈都没看一眼。

  这点小插曲也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小笑话。

  智翱三家门店连续数日的稳定营业与惊人流量,第一时间引来了各地旅游公司的关注。短短几天,智翱的商务合作邮箱,甚至其他公开邮箱,都被邮件挤爆了。

  但目前来说,智翱暂时没有快速扩张的打算。所以各家旅游公司注定是在抛媚眼给瞎子看。

  与此同时,AeroIntelligence的优秀表现,也在网上迅速传播。

  随着跟拍师抗议风波,那些原本圈地自萌的顶尖摄影从业者们,都获得了一大波流量与关注。虽然这部分流量非常不稳,来得快去得快,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留存的。

  这些留存的粉丝,总会第一时间将他们使用AeroIntelligence对自己影像大师的训练成果视频,转发出去。

  网上甚至还有人做了个对比,将两段或四段视频摆在一起,让网友猜哪些是人工拍摄,哪些是无人机智能拍摄。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种直观的对比非常博流量,也让并不专业的网友们直观感受到了影像大师这款产品优秀的拍摄能力。

  但比起大众一股脑夸赞影像大师不同,业内看到的,却是智翱那惊为天人的算法能力。

  自AI热彻底退潮、泡沫破裂,“靠简单的数据堆砌无法训练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AI”已经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卷强化学习,说白了就是通过优化算法,让AI能够用有限的数据完成自我训练与自我提升。

  只是这条路整个行业走得太艰难了。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优秀的算法,另一方面也是AI泡沫破裂后缺少投资。

  那一轮泡沫大破灭,整个市场都痛入骨髓,数万亿财富凭空蒸发。

  如果不是几个大国突然神奇地齐齐传出重量级产业技术突破的大喜讯,成功挽救了市场信心,只怕伴随股灾的新一轮大萧条就彻底降临了。

  自那之后,AI就成了金融界投资界的禁忌话题,人嫌狗不理。这种情况下,AI企业能融到钱才叫有鬼了。

  人们本以为AI会重新从产业话题回到学术话题,重新由各个高校慢慢熬,以十年为单位一点点打磨算法。没想到才过去没几年,就突然跳出来了个年轻而神秘的智翱科技。

  这家年轻得过分的企业有多少钱,不难打听不难推算,稍微老资历一点的投资人很容易就能从公开新闻资讯中推算出来。

  一开始,行业只是感慨这家年轻的公司花小钱办大事,靠着一套全新的算法,搞出了一套优秀的智能飞行与影像AI,已经算得上是行业翘楚了,就凭这套算法,就足以在无人机与AI两个次级产业站稳脚跟。

  但现在不同了。

  随着顶尖摄影从业者对AeroIntelligence成果的展示,整个AI行业的从业者都惊愕地意识到,这家公司竟然一声不吭地搞定了全行业可望而不可求的强化学习算法,而且是极其成熟的强化学习算法!

  他们太清楚现阶段想要AI继续进步,需要的素材得是什么级别的了——大概得是人类全部公开文本数据的五到十倍才行,也就是比人类现存数据再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还不能是被AI“污染”过的数据。

  众所周知,AI无法用自己生成或辅助生成的数据进行训练,那些数据对人类也许有那么点参考价值,但对AI而言却是实打实的垃圾、污染物,训练前必须隔离、清除。

  而AeroIntelligence……现实不会说谎,那些顶尖摄影师们,普遍反馈他们只用了几十段类似的镜头,就让自己的无人机一定程度上学会了相应拍摄模式。

  目前网上公开的最快的进度,是有人用大约四百段类似类似的镜头素材,已经让无人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功理解了这种拍摄模式,能够根据拍摄目标的反应,实时自主决策,选择正确的运镜方式。

  如果智翱不是搞笑地在每台无人机后面都安排一个“人工AI”,那几百段素材,就能让AI完成自我提升,这个强化学习能力实在太恐怖了,甚至已经完全超出了AI与算法从业者的理解范围!

  而这段算法花了多少钱呢?根据智翱主动公开的半年报来看,最多只用了几千万——当然他们不知道,真实的开销是大约三百万人民币。

  在全行业看来,几千万人民币就拿出一套成熟的强化学习算法,这已经是颠覆级的成果了。他们怎么可能不震惊、不期待、不狂喜?

  同样震惊、同样期待的,还有盘古科技的董事长古柏豪。不过他并不狂喜,相反,他很郁闷。

  因为比起那些期待智翱飞速成长重新激活整个行业的同行而言,他根本不在乎行业的死活,他渴望的是独占这套算法,让盘古科技成为真正的行业巨擘,甚至独一无二的产业领袖。

  这条路显然太艰难了,智翱越成功,他就越艰难。

  他最初希望趁着智翱狗屁不是,直接砸钱将智翱的核心算法团队挖过来。违法了又如何?到了他这个层次,有的是手段脱身。大不了赔那个小瘪三一大笔钱就是了,自己把算法和人才转移走。

  但他没想到,费了老大的工夫,却根本挖不动真正的核心团队。他甚至已经将价码开到哪怕那些人将来拿期权也比不了的程度了,那几位却依然无动于衷。

  那个满身酸臭味的小姑娘最冷漠,压根不搭理他。他只是多打了一次电话,就被对方直接拉黑了。

  就在他发现自己被拉黑而愕然的工夫,对方又给他发了条短信,警告他再联系就报警并联系记者,然后……又把他拉黑了。

  如果不是智翱出来的几个员工都告诉他,那个小丫头是个科技天才,牛逼的很,是整个智翱研发团队的灵魂人物,他都恨不得给对方一个教训了。

  比起其他人对他橄榄枝完全没有反应,那个软件部门的负责人余俊,倒是给了他点回应。

  这位从大疆跳槽到智翱的软件负责人,他本以为对方是最好挖的,毕竟有过“前科”,再跳槽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

  结果对方来飞腾科技溜达了一圈,丢下一句“我觉得贵公司缺少一种杰出的氛围”,就直接拒绝了他的邀请。

  什么叫杰出的氛围?古柏豪一头雾水。

  他最初的理解是精英化,觉得对方的意思是他的公司没有那种精英感,员工缺少香港大公司那种普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他亲手挖来飞腾科技的总经理刘文辉却告诉他,对方应该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一种向往卓越追求极致的企业文化。

  古柏豪理解不了对方口中这种“理工精英的职场幻想”,他是香港人,是富二代,是房地产起家,无论哪一个标签都不支持他理解这种奇怪的职场情节。

  但既然直接挖核心团队的计划破产了,他自然而然就转入了第二套方案:想办法迫使智翱开源算法。

  就算不能独占,也要谋求分享。

  只要智翱能开源这套算法,他就有信心让盘古科技以最快的反应速度,使用这套算法抢占市场。

  于是,在智翱刚刚发布AeroIntelligence,盘古科技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初步测试后,他就生出了一个想法,联系了自己在香港娱乐圈的人脉,让后者站出来闹一闹。

  反正智翱只是个大陆的新兴科技新贵,而且AI在版权问题上本就是一笔烂账,人家怎么闹怎么有理,那几位影视公司的老板自然愿意卖古家大少一个面子,顺便自己看看能不能捞点里子。

  古柏豪当然不在意香港娱乐圈能从中捞到多少。

  对他而言最好的结果当然就是苦版权侵权久矣的娱乐圈群起攻之,智翱扛不住舆论压力,他再找产业学者敲敲边鼓,带着其他同行做做智翱的工作,让智翱将算法开源,大家皆大欢喜。

  当然他没这么幼稚,并不真的指望香港娱乐圈随便几个小虾米跳一跳,就能真的影响AI产业格局。

  但他没想到,智翱真的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发的回应会那么强硬,而且还很巧妙,既把港娱的一众大佬们堵得说不出话,又避免了公众充分理解它的潜台词后下场开喷。

  当然这也和港娱过去三十年没落得太厉害有关系。港娱那些所谓大佬,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确实能作威作福,但凡走出来,别说大陆不拿他们当个东西,就是曾经被视为港娱后花园的东南亚尤其是泰国,这些年都不把他们当回事了。

  这些所谓大佬,在大陆企业家眼里,给你面子,叫你声前辈,你最好懂事。不懂事,你不过就是个龟缩弹丸之地的民营企业家罢了。

  这一点古柏豪早有预料,他真正没想到的是大陆娱乐圈那些稍微有点份量的资方,几乎完全不吱声。不仅如此,那些真正有舆论影响力的台前明星,别说大陆的,就连香港那些影帝影后们,都保持沉默,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这让那些真正发声的从业者形单影只,完全不成气候。显然这也是智翱敢直接硬怼的最大底气所在。

  古柏豪知道娱乐圈的金字塔,那些镜头前光鲜亮丽的明星,下了台各个都得巴结那些其貌不扬的导演制作人发行人,该献媚该献身一点都不含糊。

  但他并不真的懂得娱乐圈的弯弯绕绕,平日子和那些娱乐圈资方一起玩弄女明星,看着对方低三下四低声下气的模样,很容易让人们以为这些明星不过是资方的玩物、提线木偶、人形提款机。

  如果一个真正熟悉娱乐圈的人能听到他心中的疑惑,就会瞬间意识到问题所在:显然,古柏豪根本没把那些明星大腕当人看。

  他无法理解这些“提线木偶”“人形宠物”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的人,是有自身立场与利益诉求的。

  所以他才会搞砸,白白浪费了一张好牌。如果这张牌能留到智翱冲击海外IPO时再打出来,精心谋划后再打出来,打出声势,仓促之间确实会给智翱带来不小的麻烦。

  但经过这次这么一闹,就很难再用这张牌去对付智翱了。

  智翱完全可以拿着当初的声明,说我邀请他们提供解决方案了,他们不给回应,不想办法,就是闹,我有什么办法?

  侵权主体是那些消费者,而不是智翱本身,智翱有什么资格拿着消费者的隐私去找版权方谈授权?

  有了这次的回应,以后再打版权牌,不仅监管部门不会认同,公众舆论也不会支持。这种行为会被解读为娱乐圈见钱眼开想要强行分一杯羹,会被打上“吃相丑陋”的舆论标签。

  不过对这件事,古柏豪并没有太多不愉快。毕竟他就是空手套白狼而已,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损失。

  他还不至于LOW到捡不着钱就算亏的那种地步。

  随手一招没成就没成,他有的是正事,有的是手段。眼下他的注意力就全都放在了百业待兴的飞腾科技上。

  “智翱内部目前有三个新项目,一个A级的,就是我之前跟您提起过的低空综合平台。另外两个B级的,一个是产业级无人机,面向外卖与快递终端配送市场;一个是室内无人机,但不是产业级的室内巡检无人机,而是消费级的,主打宠物陪伴、空巢老人监护和住宅安防。”

  此刻在董事长办公室中向古柏豪与刘文辉做汇报的,正是他们前不久高薪从智翱挖来的研发主管胡炜,与对方一同过来的,还有对方项目小组中的另外两人。

  那两位当然没资格出现在董事长办公室里。

  “低空综合平台?”听着对方的汇报,古柏豪思索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很引人注意,“刘经理,你能想象这个综合平台是什么模式吗?”

第1169章 古柏豪的战略

首节 上一节 1524/1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