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525节

  刘文辉也是无人机产业的老人了,否则不会被古柏豪挖过来扛起飞腾科技的重担。

  智翱的这个低空综合平台,他们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几乎每挖过来一个人,都会提起这个项目。就连那些没过来,但愿意拿钱为他们提供内部消息的人,也在反复提及这个项目。

  但人们只知道智翱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产业级无人机的机型整合,彻底释放这个数十万亿规模的庞大市场。

  可具体什么构思、如何实现,所有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哪怕是在这行浸淫了好几年的胡炜,也一样说不清楚。

  或者说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艾忆自己能解释清楚这个项目。徐学民大概也可以勉强介绍两句,能够糊弄一些基层从业者。

  这个项目在智翱内部已经开始推动了,但所有参与者都只是如同螺丝钉一般,按照艾忆与徐学民的要求,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这让大家很没有安全感,甚至相比另一边干得热火朝天的两个A级项目,缺了些积极性。

  不是艾忆藏私、保密,不愿意向同事解释。而是她也很难解释清楚。

  一款产品,连构思都不存在于世,就意味着这款产品就连最基础的理论依据都处在空白状态,以至于无数学者与从业者,就是幻想都无从想起。

  这种情况下,任何解释,本质上都是科幻的,而非科学的。要落实到科学层面……没可能的。

  就像影像大师的流体推理推力增强引擎那样,艾忆得先把这个项目需要的理论基础搞出来,同事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这个项目,那时才是全面解释的时候。

  现在,大家只能按照她的要求,如同一枚枚稀里糊涂的螺丝钉,机械地做着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边角料工作。

  但等未来她能够向大家解释时,那时还留在智翱的同事,立刻就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我当初做的莫名其妙的工作,是用在这里,是这个作用啊!

  那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应该也会非常奇妙吧?

  但胡炜显然没机会享受这个奇妙体验了。

  见胡炜、刘文辉与飞腾科技的研发负责人张季同都没个思路,古柏豪也不再考虑这个事情了,毕竟他不懂技术,想也想不明白。

  而且企业真正重要的是资本与经营,技术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否则要怎么解释毫无技术的九龙地产,能为他赚来数百亿身家,巅峰时期甚至高达数千亿;而满是专利技术的盘古科技,却只给他赚了区区几十亿身价?

  不过刘文辉还是有些想说的:“科技产业不是科幻片,不是凭空冒出个想法然后投入人力物力就能凭空实现的。科技产业的本质,就是对学术界预言的实现,也就是说我们做的其实都是早就被提出来的技术与产品,只是我们把它们从纸面带到了现实。”

  见古柏豪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刘文辉这才进入正题:“所谓的综合平台,也就是产业无人机机型整合,整个学术界产业界几十年来都没有任何思路。智翱也不可能凭空变出这么个东西来。”

  古柏豪恍然:“你是说,这个项目没有可行性?”

  刘文辉迟疑了。他做这个解释当然不是好为人师,而是为了让这位不太好打交道的老板知道自己是有见解有能力的,不是一个“对同行业务都理解不了”的混子。

  古柏豪这么问,真正安全的选择是含糊其辞,搪塞过去,既给对方增加信心又不给准话。

  但这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也知道这位香港大少虽然不懂技术,但在公司治理、与下属打交道方面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毕竟地产公司内部的花花肠子弯弯绕绕,比他们这些做技术实业的,多到不知哪里去了。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实话实说,直接断言:“没有任何可行性!否则全世界研究无人机研究飞行器的几百万科研人员,不就都成废物了?”

  研发负责人张季同不动声色地看了自己的上司兼同僚一眼。

  对方的说法他大体赞同,这是最基本的产业常识。但对方最后的结论他多少有些不同看法,尤其是在智翱毫无预兆地拿出那套流体推力增强引擎技术后。

  产业不可能拿出学术上没有认知的东西,这是通例,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是有个例的。让他说,他现在就能说出十几个例子来。

  最直接的例子,不就是隔壁智翱的流体推力增强引擎吗?那玩意儿所需的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在此之前有过?

  不还是智翱先发产品再发论文,学术界才恍然大悟?

  虽然他不觉得这种个例能够“有再一就有再二”,但站在学术严谨的层面上,刘文辉刚才那番话过于绝对了。

  当然他不会在这种时候多嘴拆台就是了。

  而名贵的老板桌后面,听到如此肯定如此确定如此坚定的回复,古柏豪难以抑制地笑了。

  但他并没有下属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而是笑着问:

  “这么说,我们那位邻居是走错路了?不过刘经理这么说,会不会太轻敌了些?不管怎么说,智翱都是行业新贵,是我们要追赶的目标。就算那个乔总不懂,其他投资人与高管还能由着他乱来?”

  这个问题刘文辉自然想过,他想不通,所以找了不少理由说服自己,圆自己的逻辑:

  “公司高管联合起来画饼骗投资的案例,古总您知道的肯定比我多。智翱那些投资人我没接触过,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星海重工,这家公司我了解过,什么都做,什么都不精,钱砸了不少就是不出成果。做什么都是一开始声势浩大,最后落个二流水准。”

  听到这话,古柏豪笑得更开心了:开始夺目后期现眼,这不就和当前的智翱很像吗?

  他连连点头:“说的也是,毕竟你们这个圈子,改个商标花四个亿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这话让刘文辉很郁闷了。他很想解释那是隔壁新能源车的,我们是低空经济的,双方不挨着,至少在eVTOL之外不挨着。那家四亿改商标的厂也早就凉了……

  “还要考虑一点,”张季同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很负责任地补充,“最初立项时,为了方便融资,大家都会进行适当的项目美化,这是不可避免的行业惯例。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不是这个样子?我们还不知道。”

  听到这话,古柏豪脸上的笑意消失了,似乎有些不开心,又似乎只是在沉思。

  这副让人看不透的模样,让张季同心中有些打鼓,也让他想起了自己那并不愉快的高校时光。

  当初的他接受人才引进回国,最终却放弃一切待遇从高校出来,就是因为他实在受不了那些上级领导喜怒不形于色,什么都不直说,总让人猜的臭毛病。

  现在这位古总,又让他回忆起了那段“噩梦”。

  不是说海外企业家都很直来直去吗?怎么这位香港大少是这副模样?怎么跟个老干部似的?这是跟谁学的啊?张季同腹诽不已。

  刘文辉看不下去了,不满地瞥了张季同一眼,主动解释:

  “张工的意思是,智翱那个所谓的低空综合平台,最终可能只是尽可能提升无人机的横向适用面,推出一款能够适用于多个行业、拥有多种功能的无人机。专业类无人机现在市面上也不少了,同样杀得头破血流。”

  他这么一解释,古柏豪就理解了,心中也释然了。

  这位大老板甚至还没忍住来了场自我反思,心想刘经理说的这两种情况才是商业常态,要么就是硬骗,要么就是夸大其词吹牛不打草稿,这也是为什么投资界总说“投资的本质就是投人”。

  还不是因为产业界骗子太多,投资人都不够用了?

  自己怎么就没想明白这一点,还需要别人提醒了呢?自己是不是太把那个智翱、那个小混球当回事了?

  古柏豪当然不认为智翱会选择第一条,高管联合起来硬骗投资人,毕竟已经有一款优秀的产品了,没那个必要。

  他觉得第二种是最有可能的,所谓综合平台,不过就是画饼让投资人多掏钱罢了。

  想到这里,他这几日因智翱而积累的郁结也一扫而空,整个人都阳光起来了。

  “不说他们了,说说咱们吧,”他笑着问在场的两名公司高管,“两位对公司第一个项目有什么看法?”

  刘文辉和张季同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尤其是研发负责人张季同,提到自己的工作,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不过也很有限。

  因为飞腾科技的第一个项目,说起来有些尴尬……

  作为公司老总,古柏豪坚持对智翱进行战略跟随与模仿。

  毕竟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是真的不懂技术,还在创业盘古科技时他就察觉到了,科技产业与地产业的经营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地产业讲究的是金融资本和高层人脉,这两点他都不缺。

  但到了科技产业,如果不懂技术,不懂产业趋势,他甚至都无法进行决策。哪怕懂技术的下属把选项直接怼在他面前,他也下不定决心。

  那种感觉痛苦极了。

  好在当时他杀入生成式AI赛道时,那个领域刚刚先发,甚至公众舆论都没注意到。

  他也是在一场华尔街的酒会上无意中听到了几个华尔街明星投资人聊起这个产业,才上了心,之后决定小小地赌一把,没想到赌成了,于是毫不犹豫加大投入,甚至很快就决心all in。

  生成式AI赛道蓝海了近六年,甚至都没机会变成红海就崩溃了。这个过程给了他充足的机会进行充电,让他渐渐摆脱了那种睁眼瞎的无力感与不安全感。

  但低空经济产业不同,这里是一片赤裸裸的红海。

  无人机市场被客观环境切割的四分五裂,每个领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王者。eVTOL领域更是被电车巨头们杀得血流成河。

  这个产业的容错率太低了,他的试错成本太高了,他没有那个时间与机会去“陪伴成长”。

  所以他果断选择了紧跟智翱,对方做什么,飞腾就做什么。

  在这方面,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无人机产业供应链非常成熟,整个市场是高度分工的。

  智翱但凡有脑子,就绝不会什么东西都自己做,毕竟他再牛,也不可能和那些专精的供应链商拼技术储备拼品质把控拼成本控制。

  而只要智翱依赖供应链,他就能直接利用对方的供应链,模仿对方。

  无非就是面对专利时寻找替代方案,但这方面不用他操心。技术产业的供应链商主营业务之一,就是为产业下游的整合商,提供绕过某些专利限制的替代方案。

  大部分供应链商,你看他就是个代工厂,他却有着相当可观的研发投入。除了一部分研发是为了满足大厂的技术要求外,相当一部分研发,都是为了绕过大厂优秀方案的专利,研发替代方案赚其他下游商的钱。

  所以与AI领域截然不同,在无人机产业,古柏豪完全有能力紧跟智翱的脚步。对方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和对方打价格战,或者做对方的下沉市场,稀释对方的销量。

  这个决策LOW吗?在普通人看来LOW爆了,甚至堪称下三滥。但在商界,这却是再常见不过的决策。

  不然上面提到的“供应商主动绕过专利”,是为了谁?就是为了广大主打模仿战略的客户。

  举例的话,积木玩具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乐高,就是靠模仿跟随起家的。它模仿的是英国一个同行,就连乐高积木的模块化专利都是人家的,但它模仿到最后,干脆将那个同行给收购了,最终自己成了这个行业的王者。

  智翱·影像大师他模仿不了,全行业都模仿不了。因为那款产品真正主打的既不是独特的动力方案与外形,也不是全新的镜头与传感器,而是算法,独一无二、至今没有公开的算法。

  没有这套算法,就算堆料,堆出来的也只是一款昂贵的工业垃圾。

  而那个低空综合平台,全公司没有人能理解那是个什么,自然不可能模仿。

  至于那款面向物流行业的配送无人机,是个新项目,古柏豪也是今天才听胡炜提起。

  而且这个领域也已经有红海化的趋势了,飞腾科技进来,面对的可不是智翱一家,而是群鳄绞杀的局面。

  所以之前他就做了决定,飞腾科技要模仿的,正是智翱在研的那款室内无人机。

  这是个新东西,市面上还没有。至于能不能赚钱,他倒不在意,反正他有的是钱,几千万的小钱他烧得起。他要的就是狙击智翱,让智翱不好过。

  智翱越不好过,他拿到对方核心算法的可能性越大。那才是他的核心诉求,而不是什么无人机。

  “胡经理,”他看向房间中久久没有说话的胡炜,客气地说,“还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胡炜在智翱,正是CD2室内无人机项目负责人。在此之前,他还是艾忆带着主力部队转入ID1项目后,影像大师剩下项目组的副主管。

  之前CD2项目因为过于平庸而被乔木在会上直接怒婊,挨骂的就是他本人。

  后来CD2项目终于过了立项会,他明明可以大展拳脚放手施为了,可没过多久还是决定离开智翱加入飞腾,原因很简单:

  后者给的太多了。

  当然这不是唯一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虽然CD2立项了,但他还是能感受到,自乔木以下,整个公司对这个项目的不以为然。

  说白了,在公司看来,这个项目的价值就是“给这帮人找点事儿干”。

  他的骄傲与自尊,让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这也是他决心跳槽的关键原因之一。

  而且他很清楚,飞腾之所以开那么高的价码,冲的当然不是他,而是CD2。

  再晚一些,等那些毫无保密意识的大嘴巴联培生将CD2的信息卖光,别说这个价了,打个二折都不一定有了。

  于是他果断抓住了这个机会,跳槽到了隔壁的飞腾科技。

  既然都做了“叛徒”,把自己卖出了价格,胡炜自然不会再有什么心理负担,一五一十地将CD2的立项信息介绍了个遍,顺便还将与智翱合作愉快,有很大的概率会加入CD2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介绍了一遍。

  张季同全程都一脸默然。

  他一点都不喜欢古柏豪的跟随战略,在他看来那不过是抄袭的遮羞布。

首节 上一节 1525/1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