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619节
经过最近的一系列风波,尤其是面试造价事件中,那些违规者在经侦介入前的头铁让他记忆犹新。
这也是大企业内控与职务犯罪调查工作面临的最大窘境:他们不是执法者,对这些不法员工没有威慑力。但企业也不可能遇事就报警找经侦。
首先你得有足够的证据,经侦才能针对具体人员立案;
其次企业也有形象需求,如果一家企业就是眼里不揉沙子,动辄就报警,不明真相的外人不会觉得是其他企业包庇,只会觉得这家企业有问题。这对企业形象是很大的伤害。
再次则是企业自身也很难做到完全合规,总会有各种法律擦边球行为,甚至干脆就是企业主导下的违法犯罪行为。一些不法员工就是上行下效,甚至就仗着自己掌握了企业违法事实,才有恃无恐。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企业对职务犯罪的打击能力非常有限,不法员工也因此天不怕地不怕。
乔木当然不是某个从自己身上分出去的天使愣头青,遇到腌臜事儿就要硬刚到底。
但身为抠门的魔鬼,他也确实不能接受自己被一群凡人肆意薅羊毛的现实,这太屈辱了。
所以他决定换个方法:我确实不能动辄就鱼死网破,但我可以进行必要的战略威慑。
于是思前想后,在与几名高管商议后,他决定尝试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模式。
智翱在招标到合适的区块链供应商后,会将企业成立至今的所有内部资料、档案,加密后上传到区块链中,并建立一套高效的智能搜索系统。
一旦完成上传,任何人都别想再篡改他们。
像这次事件中,某些不法员工竟然试图破坏公司数据服务器,以彻底毁掉招聘记录、死无对证的行为,就彻底无效了。
而且乔木已经与省厅沟通过了,这些数据的上传会接受省厅的专人协助与监督,使上传的资料既遵循经侦需求,又具备法律效力。
将来只要需要,无需任何公正与核实,这就是呈堂证供。
这样一来,调查人员就无需再从浩如烟海的凌乱资料中,辛辛苦苦寻觅线索了,更不用忍受企业资料管理不严谨、大量资料要么错误要么损坏要么遗失的痛苦了。
省厅对这套模式也非常感兴趣。毕竟打击财务犯罪、经济犯罪永远都是“肥差”,却也一直是老大难。如果智翱这套模式能行得通,那就意味着GA对经济犯罪的调查能力将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智翱提出的这个设想,相关费用又都由智翱自己承担,人家自然颇为热心、积极,答应起来没有丝毫犹豫。
计划中,这些资料的存储期限为二十年,正好也是经济犯罪的有效追诉期。
这套模式一经拍板,乔木没有丝毫隐瞒,直接对内完全公开了。目的只有一个:震慑那些没有暴露的不法分子。
公开相关计划的同时,他也要求各部门管理私下把话带到了:如果有谁真的不干净,现在就走,可以既往不咎。如果将来发现了,那就绝无姑息之可能!
这种威慑之下,竟然真的有十几名心理素质不够硬的员工,以五花八门的理由递交了离职申请。
乔木知道肯定还有心理素质过硬、心存侥幸的人躲在水面下,但他并不着急。
等这套资料库正式开始搭建,以及彻底搭建完成,并且未来即将成立的内控部开始审查这些资料时,在三个阶段节点,肯定会有人继续仓惶而逃。
而且这个资料库也不止这一个作用。乔木在公告中也向全体员工承诺,公司将进一步推进配套的“全数字办公”“凡工作必留痕”模式。
未来资料库还会逐步探索“当事人调阅权”模式。
这样一来,当他们在公司受到了不公正对待时,无论这种不公正来自于多高层,这个资料库中的相关工作痕迹,都将是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实后盾!
第1276章 智翱的野心
智翱的财报发得润物细无声,没有发布公告或企业新闻,也没有主动联系任何财经媒体或金融机构。
如同姜太公钓鱼,有缘人上钩。
非要说有什么变化,就是在公司官网首页顶部,于【产品与方案】【服务支持】【合作伙伴】三个选项卡后面,多了一个【关于智翱】。
里面又有一系列三级页面,入口呈卡片式布局分列两排、相互交错,让人一目了然。
如【人员信息】,其中罗列了智翱董事会、监事会、独立会计师名单,还有公司当前所有一级部门及其主管简介。
从首页底部挪到这里的【新闻中心】,内容依旧乏善可陈,只有寥寥几篇智翱高管参加政府或产业论坛活动的图文,内容也很敷衍,属于“给面子提一嘴”新闻。
同样从首页底部挪到这里的【联系我们】,依然没有任何联系电话,只有几个按事务划分的对外邮箱。这次还多了公司总部与生产基地地址,仿佛这里不提别人在导航软件上就找不到似的。诚意有所增长,但着实不多。
然后就是新增的【公司年报】,里面只有一份《2024年中期报告》,也就是这次发布的半年报。
下面还有【智翱文化】【可持续发展】【安全与信任】【合规与诚信】【劳动者关爱】,但全都是无法点击的状态,并未实装链接。
因为这些东西还没搞出来。
不过这些页面并非只放一些视频图文,讲几个故事用于宣传,而是如【公司年报】页面一样,有专门的用途。
例如【可持续发展】页面,将用来发布《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EHS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报告》《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报告》。
【安全与信任】页面,用来发布《智翱透明度报告》《隐私与信息安全报告》。
【合规与诚信】页面,则用来发布《贸易合规报告》《金融合规报告》《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合规报告》与《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秘密尊重报告》。
这些报告没有一份是强制发布的,但每一份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力的国际政商组织。它们凭借自身掌握的权力,通过制订相关合规标准与规范,构建起一系列准入门槛。
你可以不遵守、不披露、不达标,那就别和我们做生意,即使做生意我们也会公然对你进行制度性歧视。
例如这几年大火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你不发布,就很难在西方主流证券市场上市,没有一线券商会揽销你的股票。
就算在如大A、孟买等非主流市场上市,也会被几乎所有主流评级机构联手下调评级与估值。
当所有人异口同声说你的公司只值一个亿时,哪怕它真实价值十个亿也没有用。这就是话语权威力的体现。
再例如G20提出的《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报告》。旨在帮助投资人与股东了解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与其自身利益的关联性,并鼓励他们敦促机构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采取行动。
这套标准是完全自愿的。但如果你不发布,你就有可能面临一种窘境:
在各国需要向峰会通报本国应对气候危机的努力与成果时,你可能会因为没有发布报告,成为“扯后腿的自私鬼”,而遭到所属国家有关部门的厌弃,并在之后损失宝贵的商业机会。
这些报告当然不是用来折腾企业的。它们的初衷是,外界希望知道哪些企业真正具有社会责任心,愿意承担法律之外的道德责任。大家自然也希望优先与这类企业合作。
想要了解这一点,又不被企业五花八门的宣传套路与春秋笔法迷惑,就必须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并邀请第三方审查。
这些全球主流市场普遍重视的领域、普遍认可的标准,智翱都会严格遵守,并积极发布真实可信的报告。
拥抱开放的企业,才会被开放拥抱。
当然现在的智翱,因为人才部门刚刚遭受重挫、首席财务官还未上岗、信息安全与内控合规部门都还未组建,所以相关报告完全无从下手。
于是他们想了这个取巧的小手段:我初创企业暂时没法发布,但我都把页面做出来了,就说明我接下来肯定会发布的。
你看我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企业,竟然如此透明、合规,惊不惊喜、感不感动、震不震撼?信任值是不是一下子涨了不少?
放心地投资我吧,金主爸爸!
不过现在还是有一份正在制作的报告的,就是计划放在【劳动者关爱】页面中的《劳动者权益报告》。
这份没有任何现成参考标准、将参考各国有关法律法规与国际组织机构相近标准来订制的报告,也是智翱透明与合规计划的真正重头戏。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权利保障、企业成果共享与劳动者福利增长、特殊群体劳动资格与劳动体验保障、劳动者工作与生活平衡、人才培养与陪伴成长、劳动者人格尊严保障与自我觉醒。
智翱将从这六个维度出发,进行自我要求、审视与披露。
报告用词是“劳动者”而非“员工”,则是因为智翱也会逐步用部分标准来要求它的供应商与合作伙伴,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共同尊重、保护基层劳动者的权益与尊严。
乔木这么做不是为了当冤大头。他很清楚这么做会导致智翱人力成本的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如果他用相关标准要求智翱的供应商,那还得向供应商支付更高的采购价格,来为他们的合规买单。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的目的很简单:话语权、护城河与企业形象。
什么是话语权?
一旦智翱凭借这份报告、这套标准出圈,引起全球市场关注,作为国内企业甚至全球企业的引领者,下一步就是横纵连横,力推这套标准成为全球主要市场标准,至少在其中占据相当比重。
标准,是合法的垄断。
几乎每个行业都有那么几家百年企业,主营业务几十年前就没落了。但凭借着“行业通用标准的发起人、制定者与引领者”这个身份,每年光是向同行收标准建设培训费,就能收到手软。
所以你以为这些敢为人先的企业需要为此支付额外的成本,并因此敬佩他们。实际上人家都是为了将来从同行那里把钱加倍收回来。
这就是标准的商业价值,这就是话语权的商业价值。是主义与生意的完美结合、良性循环。
敢为人先者,先享受暴利!
什么是护城河?
无人机产业乃至更广义的低空经济产业,产业链分工极其成熟。
例如智翱·影像大师,除了智能飞行与智能拍摄,以及最后的组装环节,其他所有硬件都是供应商制造,包括智翱联合研发的传感器。
就连智翱一手设计的动力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结构风道,也是设计完成后,将图纸和大部分数据交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工。
根据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部驻厂人员反馈的信息,影像大师除智能系统外的绝大多数技术,都已经被供应商吃透了。这些供应商已经开始,甚至已经完成了替代方案的研发,普遍成功绕过了智翱的专利,甚至已经开始对外批量供货了。
要不了多久,弱智版、低配版、廉价版的影像大师,就会遍布整个市场。拼多多上说不定会出现千元机。
这些“工业垃圾”当然不会直接挑战影像大师的市场地位与市场份额,但无形中却会持续拉低影像大师的“逼格”。
想象一下,当满大街都飞着类似的三层甜甜圈时,谁也分不清哪个是真货哪个是A货。那些追求装逼追求时髦的潜在购买者,还有足够的动力买一台影像大师上街装逼吗?
产业链高度分工的行业就是这样,谁也别想长时间享受暴利。整个行业有太多的手段,在完全不和你对抗的情况下,轻轻松松把你的利润或销量打下来。
所以想要在这种行业立足,就必须追求极致的效率与创新,进步的脚步永不停歇。
但没有企业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每一家企业都会明知不可为,还要绞尽脑汁构筑护城河。
乔木想到“盘外招”,就是《劳动者权益报告》。
低空经济领域,国内是当之无愧的王者,智翱最大的敌人就是这些国内同行。
但反过来说,国内同行在劳工权益事务上却存在严重的不足。
只要智翱能占住这块看上去与产业无关的高地,使之成为全球标准,就能构筑起一条谁都想不到的护城河。
所有同行都得乖乖向它支付标准建设培训费。
它可以用这套标准提高全球同行的经营成本,谁都别想靠压榨劳动者换来的成本优势打败它。
最妙的是,这条护城河甚至能够轻松延伸到任何产业领域。
未来,无论智翱想拓展哪个领域的业务,都可以带着这条“随身护城河”直接杀进去。
在国内企业积极追求劳动者权益保障之前,这条护城河将永远存在。
而如果他们想与智翱竞争,他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追随智翱的步伐,积极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科技与管理创新。
至于什么是企业形象,就无需冗言了。
做成这一切的智翱,在全球消费者心中,在第三世界消费者心中,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将是什么形象?
这样的企业形象,将带来何等规模的喜爱与支持,看看当年的华为与如今的小米,也就不言自明了。
所以乔木是很认真要把这件事做好的。这既是责任,也是投资。
《劳动者权益报告》的项目组,也是公司架构改革之后,在事业部与事业群之外成立的第一个独立项目组,很有纪念意义。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