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121节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收到红包的员工们个个喜笑颜开,笑嘻嘻的和王皓拜年,王皓自然也是笑容满面的和他们说着话。

  等到所有人都到齐以后,王皓这才召集各部门的领导,在会议室里开了一个简短的开工会议。

  会议的内容也很简单,无外乎是先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然后对公司今年的发展和工作做出一个大致的安排。

  其中的重点就是电影《源代码》的拍摄以及《龙的传人》和《飓风营救》的制作工作。

  对于这些,在场的众人并不觉得意外,毕竟这其中很多工作王皓去年年底就已经和他们交代过了。

  所以当王皓说完以后,各部门的负责人也将自己部门今年的工作规划都阐述了一遍。

  这其中王皓重点关注的,就是张扬所负责的特效部门。

  电影《源代码》的特效工作,早在去年10月王皓就已经布置下去了,特效部门也一直在加班加点的忙碌此事。

  这其中有关于高铁的模型,是重中之重。

  特效部门在南车四方公司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也成功于上京的一处大型摄影棚中,完成了对于高铁车厢的1:1复刻。

  那几辆高特模型,王皓在年底的时候还专门去看过,是完全按照他手稿上的外形设计制作的,除了不能开以外,可以说是和真车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除了模型以外,《源代码》的制作仍然需要大量的特效镜头,例如高铁车厢外的风景,当然不可能是实拍,这就需要大量的绿幕拍摄,特效镜头并不会少。

  此外另一个还有列车爆炸脱轨,和男女主在爆炸过程中拥吻的定格画面,这也不可能通过实拍完成,只能依靠特效技术。

  所以对于《源代码》需要更长制作周期的事情,王皓也早已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这个事情是急不来的,慢工出细活。

  王皓能够做的,也就是跟特效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入参与其中,以免他们因为理解不到位而在特效制作上走了弯路,耽误了时间。

  可别小看了这一点,华夏电影现如今在特效制作方面的经验,还是很欠缺的。

  不少导演不懂后期,后期也不懂电影,彼此之间还缺乏有效沟通,往往就会导致后期不知导演想要什么,导演也无法向后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久而久之,后期就成了导演心中的垃圾桶,特效就成了拍摄中各种问题的擦屁股纸。

  现场穿帮了?让后期修!

  演员表演不到位?让后期修!

  打光有问题?让后期修!

  什么事情都靠后期,分给特效的资金又不够,电影所呈现出来的质感效果,自然是只有被吐槽的五毛特效了。

  王皓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问题,对于《源代码》的特效制作,他可是十分重视的。

  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实际上才应该算是他所拍摄的第一部真正的硬核科幻片。

  虽然《源代码》中也大量运用了梦境空间这样的软科幻概念,但整部电影在特效数量上来说,已经超过了他之前几部电影的总和。

  这部电影若是拍出来,必然会在华夏的科幻电影史上留下一笔。

  而能够完成这部电影,那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团队已经有了向硬科幻电影发起冲锋的实力。

  在会议上确定完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后,星河互娱的团队也开始迅速行动起来。

  作为一个以发展电影工业化为目的的公司,他们迅速展现出了这一年来的锻炼成果。

  仅仅只用了四、五天的功夫,《源代码》的电影剧组便顺利集结成功了。

  各方面的幕后人员迅速到位,数百人的前期团队,依照任务划分成不同的部门,并且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开始磨合、熟悉。

  依靠着最先进的制片管理软件,王皓的命令也成功传达到了方方面面。

  然后剧组就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大部分的幕后人员需要在上京的摄影棚中,进行后续拍摄的准备工作。

  至于导演王皓,他将带着另一部分剧组人员和演员们一起前往魔都。

  在那里,《源代码》剧组需要召开一个开机发布会,同时还要拍摄电影开头最为重要的一个长镜头。

  (本章完)

第195章 魔都开机

  魔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一个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它将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以及航空港紧密衔接在了一起,乘客在抵达魔都之后,无需花费多余的时间,就能一站式选择自己想要的换乘方式。

  其所汇集的交通方式,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在国际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只不过这种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工程,如今还只存在于魔都市政府的规划之中。

  也就在去年的7月,魔都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才正式成立,负责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建设工作。

  按照魔都市政府的规划目标,2006年底,枢纽的主体工程全面开工,2009年底工程竣工,2010年魔都世博会举办前,这儿才会正式投入使用。

  这种进度,王皓他们自然是等不了的。

  在《源代码》的剧本中,那辆故事发生的列车,正是从这座魔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出发,一路前往上京。

  所以电影开头,王皓就设计了一个长镜头,将魔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囊括于其中。

  只不过此地还未建成,王皓他们也不可能等到10年再来拍,怎么办?自然是求助于特效建模技术了。

  早在王皓拍摄《致命来电》的时候,就曾通过该技术将原本好多年后才能出现的魔都“三件套”提前搬到了大银幕上,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而已。

  当然,这种级别的工程图纸,就算是外形结构,也并非是王皓他们张张嘴就能拿到手的。

  还好《源代码》这部电影有魔影集团的投资,同时上次他们拍摄《致命来电》,也与魔都地方部门打过交道,双方这才得以友好的进行沟通。

  而当王皓等人详细说明了意图,并且将提前设计好的预拍摄动画展示给有关部门的领导看过之后,这些魔都的领导也很是感兴趣。

  和那些小地方的领导不同,魔都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能够在这里当领导,不仅学历高,同时也都有着不错的眼光,对于王皓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来拍电影这个事情,自然也都看到了其中所蕴藏的好处。

  最起码这算是提前为魔都的城市名片进行一个宣传了,而且听说王导的电影还能卖到国外,那这就更是一个宣传口连带的政绩了。

  所以魔都的相关部门很是热情,立刻就对负责枢纽工程施工的公司下达了指令,让其全力配合王皓等人的拍摄工作。

  于是很快,就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工地大门口,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机发布会就这样召开了。

  对于在工地门口举办开机发布会这个事情,到场的媒体记者们还是十分意外的,毕竟之前可从没有人这样弄过。

  不过他们也不在意这些,相比于发布会场地的问题,王皓这位年轻导演的新电影,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发布会的流程也很简单,在司仪说完开场白以后,自然是先由魔都当地的领导进行一番慷慨陈词,介绍一下魔都的优点特色,阐述一下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重要价值,然后再表达一下魔都对于娱乐文化产业的支持。

  如此三板斧下来,才轮到王皓等人介绍新电影《源代码》的大致情况,同时也让电影的主演们在媒体记者前露个面。

  等到这些流程都结束,这才轮到记者们的提问环节。

  而在这个时候,那些用于采访的话筒,大多都递到了导演王皓和女主演宋慧侨的面前。

  这倒也十分正常,毕竟整个《源代码》剧组,在外人看来,演员阵容其实并不怎么出彩,主演的于波虽然参演过大火的《水月洞天》,但那只是个电视剧,而且于波本人是戏红人不红。

  剧组唯一有点话题度的,也就是个宋慧侨,这还是因为她身上有外国友人的加成,否则以她电视咖的身份,在华夏电影圈根本就不够看。

  “王导!王导!请问您这新电影的投资多少?”一名公司事先安排好的记者最先喊了出来。

  “五千万!”

  王皓报了一个略微有些夸大的数字。

  因为并未采用大牌明星,《源代码》在片酬上的开支其实并不大,钱大多都用在了特效上,加上王皓千万的导演费,整部电影的预算成本,实际上也才三千多万。

  当然实际是实际的,报出去还是得往大了说。

  “王导!王导!请问您为什么会选择宋慧侨作为女主演?”这个应该是宋慧侨那边的经纪公司找的托了。

  “因为宋慧侨小姐很漂亮啊!”

  王皓是懂宣传的,笑着回答了一句容易令人遐想的话。

  “在这部电影里,男女主角之间有一定的感情戏份,所以我选择了宋慧侨小姐,因为她的存在,会让这种感情的发生变得很有道理。”

  轰!

  现场记者们因为王皓的这个回答而沸腾了。

  其实电影什么的,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些记者想要的,是大新闻,是热度。

  王皓的这个回答,就给了他们发挥的空间,一些记者甚至已经提笔在自家笔记本上写下了【知名导演王皓表示宋慧侨是他的理想型】的话语。

  围绕着这个话题,发布会的热度瞬间就被王皓抢去。

  “王导!王导!请问您是否对宋慧侨小姐有好感?”

  “王导!王导!听说您专程飞往韩国,就是为了邀请宋慧侨小姐出演电影的女主角,这个消息真实吗?”

  “王导!王导……”

  王皓将手向下按了按,“今天是《源代码》的开机发布会,不相关的问题,我不会回答。”

  不回答你刚才说那话干什么?

  记者们暗自腹诽,却也只能遵从他的意见,询问起有关于电影的问题,同时将话筒递到了其他演员们的面前。

  一场发布会就这样带着爆点结束了,会后记者们忙着将今天的采访内容编成稿件,而王皓则是带着剧组,开始了拍摄工作。

  在魔都这边的拍摄,其实用不到什么演员,最主要的还是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现场的取景工作,通过这个获取到的现场信息,后期是要用到特效建模中去的。

  而拍摄这个,就要轮到另一种名为无人机航拍的新摄影技术出场了。

  (本章完)

第196章 航拍与大疆

  无人机航拍,其实并不能算是一种多么新奇的玩意儿。

  早在1903年,德国药剂师Julius Neubronner开始利用信鸽当快递员,去接收本地一间疗养院的药方并传递药物时,就曾突发奇想,将轻型摄像机套在鸽子身上,用来记录鸽子的飞行历程。

  这或许就是历史记录中最早的无人“机”航拍了。

  在这之后,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无人机航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只不过因为技术的特殊性,其一直都是用在军事领域。

  直到世界和平以后,民用市场的无人机技术,才真正发展起来。

  而在距离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无人机航拍,已经作为一种新型工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

  只不过现如今的遥控无人机款式,更多的还是那种小型化航模,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强,像后世那种可以悬停在空中的旋翼式无人机,现如今还并未被广泛应用。

首节 上一节 121/1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震惊!我竟觉醒了空间异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