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0节
虽然这与他躺平当咸鱼的初衷相违背,可谁让他娶了个燕大教授的女儿呢?
痛,并快乐著。
只能先假装努力一下了,林朝阳心里这样想著,态度诚恳的向陶父表了一番决心。
陶父摆著手,“你也不要有压力,学习也好、生活也好,都要一步一步来。你刚到燕京,也不要急于一时,重要的是恒心和坚持。”
“您说的是。”
陶父点了点头,别看他对林朝阳的到来表现出了热情的一面,但打心底来说,他对于女儿找的这个农村女婿是不满意的。
他倒并非是嫌贫爱富,而是怕女儿只是因为一时的感激而以身相许,也怕未来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女儿与这个农村出身的丈夫没有共同话题,以后反倒成了怨偶。
如今见了面,观察了一番林朝阳的言谈举止,陶父觉得这个女婿并没有自己想像的差,反倒是彬彬有礼、通达事理,这个发现让他打心底里高兴和欣慰。
更何况,陶父从女儿提及林朝阳的言谈中可以看得出来,她对这个农村丈夫是很有感情的,这就更让陶父放心了。
始于英雄救美,终于两情相悦。
所以他言语之间也不由得对林朝阳多出了几分期待,提高了几分要求。
他虽然不在乎学历和出身,但如果女婿能够上进,那自然是好上加好的事。
简短的谈话过后,陶家三兄妹那边把房间也收拾的差不多了。
房间向南,十平米左右,原本放置著的两张单人床,如今合并成了一张双人床。
原有的书桌和衣柜没有动,只是陶玉墨的那些东西都已经去了另外一个房间。
现在这个时候,人们的夜间娱乐活动很少,陶家人早早便熄灯睡觉。
两天之前还在东北大地的农村土炕上,现在已经躺在了燕京最高学府公寓楼的铁架子床上,林朝阳望著头顶上方的黑暗,心中感叹命运的神奇。
这时一只柔若无骨的手抚在他的肩上,声音中透著关切,“刚来我家,是不是有些不适应?”
“还好,你们家人对我都挺好。”
“真的假的?我妈对你也好?”陶玉书觉得他在说场面话。
“好啊,没看给我做了一大桌子菜吗?”
“那是因为我爸。”
“都一样。”林朝阳搂过香肩,说道:“放心吧,用不了多长时间,我肯定让你妈对我改观。”
“自大狂!”
陶玉书感到一阵火热逼近她,立刻以手相抵,低声道:“在家里呢,刚回来,你收敛一点!”
“合法夫妻。”
林朝阳说了一句,一个翻身就想把她压在身下,却只听身下的铁架子床发出一声难以承受的哀鸣,在黑暗中分外刺耳,恐怕隔了两堵墙都能听见。
林朝阳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不满道:“这床吃唢呐长大的吧?”
陶玉书吃吃笑道:“我看你还敢不敢?”
林某人想给她长个教训,可眼下这个情况好像确实有点尴尬。
罢了,暂且忍耐一下吧。
他在心里暗暗定下了来京之后的第一个目标:换个木床。
嗯,还要有个席梦思床垫。
第11章 燕大图书馆
1978年9月1日,沉寂了一个暑假的燕园再次热闹了起来,今天是燕大1978级本科生开学的日子,同样也是林朝阳成为燕大图书管理员的第一天。
开学前,他和陶玉书花了四天时间跑完了户口和工作的手续。
这天一大早,林朝阳和陶玉书两人吃了早饭出门。
林朝阳是去图书馆上班,而陶玉书则是去燕师大上学。
按照后世的划分,燕大是在燕京的西北四环外,燕师大则更靠近城区,在西北三环内,两者相距大约六公里,腿儿著去路程太远,坐公交车又不方便,所以陶玉书是骑著自行车去的。
她有一辆凤凰牌的二六自行车,买这车陶父出了一半钱,妹妹陶玉墨十分眼馋这辆车。
早起旭日初升,燕大校园内还弥漫着几分薄薄的雾气,这座由前清“九大园林”组成的校园,在夏日的清晨摇曳著勃勃的生机。
陶玉书要去燕师大,顺路捎了林朝阳一段,他在文史楼和图书馆中间的五四路下车。
抬眼朝西望去,便能看到恢宏大气的燕大图书馆新馆。
燕大图书馆最早始于1902年建成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到1912年藏书楼改称燕京大学图书馆,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
林朝阳所见的这座新馆是1975年刚刚落成的,位于燕大的中心地带,建筑面积24813平米,若是从上空俯瞰,图书馆呈现著一个大大的“出”字形。
它是现今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也是燕大在七十年代兴建的唯一一座大型教学用房。
才刚刚早上六点出头,图书馆正门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林朝阳走的是南门,脚步轻快的进了门,黑色的地砖庄严大气,入眼便是向上贯通到屋顶的一处挑空,顶部由钢制穹顶与钢化玻璃组成,清晨之际,光线自穹顶洒下,馆内豁然开朗,燕大人称之为阳光大厅。
再往北走,就是燕大图书馆闭架借书处的前台,也是今后林朝阳的工作岗位。
“胡老师,不好意思,我来晚了!”
林朝阳脸上挂著明朗的笑容,跟正在擦桌子的中年女人打了个招呼。
“小林来了!没来晚,是我来早了。”胡文琼和气的说道。
昨天林朝阳办完工作手续,被副馆长郭嵩年安排到了闭架借书处。
所谓闭架,自然是相对于开架而言的。
后世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书店和图书馆自由的浏览、选取图书,可在这个时候,国内的书店和图书馆采取的都是闭架方式。
读者在书店买书得站在柜子外,向售货员报书名;在图书馆借书得先找到自己要借的书的索书卡,交给图书管理员登记、取书,林朝阳在燕大图书馆负责的便是这事。
燕大图书馆新馆的书库内一、二、六层都被用来存放闭架的图书,位于一楼的闭架借书处负责登记借出和收回图书,每天都有两位图书管理员在此常驻。
除此之外,闭架借书处还有三位管理员,分别驻守在一、二、六层,负责按照送来的索书卡取书和上书。
书库和前台的岗位每周轮换一次,这周负责的是胡文琼和林朝阳。
在书库里取书上书不仅是个体力活,也需要对书库的库存了如指掌。
林朝阳刚来图书馆,干不来这种活,只能先在前台,由其他管理员带著他,所以胡文琼她们这些老图书管理员也算是林朝阳的师父。
“我看门口学生们已经在排队了!”林朝阳的语气里带著几分惊叹。
他穿越前上大学那阵儿也喜欢泡图书馆,不过那时候大学的图书馆条件可比现在好多了,空调、wifi、咖啡……
把自己收拾的人模狗样,桌上放著一杯美式,手里捧著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或者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隔著二里地都能嗅到他身上的文青味道。
林朝阳脑海中闪过画面,一下子又觉得很久远,好像上辈子的事。随后他晒然一笑,可不是上辈子吗?
“这才开学第一天!”胡文琼说了一句,不知是感叹还是抱怨。
然后她又笑著对林朝阳,“以后你就习惯了。”
林朝阳点了点头。
图书馆六点半开门,利用开门前的时间,胡文琼给林朝阳做了一下简单的业务指导。
他们在借书处前台,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接受学生们的索书卡、登记,然后将索书卡送到楼上书库的管理员手里,他们找了书再送下来,由前台交给学生们。
只论前台的工作而言,并不复杂、繁琐,这也是馆里考虑到林朝阳的没有工作经验、文化水平有限。
六点半时间一到,图书馆开门,门外正在排队的学生们呼啦啦如潮水般涌了进来,挤得大门的门框都在晃。
正站在大门内侧看著学生们入馆的馆长谢道源一脸心疼,嘴里念叨著:“轻点,小心点啊!”
图书馆开馆了,忙碌的一天也要开始了。
没过十分钟,林朝阳便开始了他的工作,有瘦高个的小伙子拿著八张索书卡和四本借书证放到了台面上。
嚯~
小伙子不仅是手脚麻利,眼神也是够好的,这年头要借书,除了得知道书名,最关键的是得找到索书卡。
燕大图书馆内走廊的墙边立著立柜,每个柜子分了若干个小柜子,上面分别贴著按学科、内容、语言分类的标签,乍一看跟中药房的药柜似的。
柜子里面装的都是注明图书信息的卡片,也就是所谓的索书卡,相当于是每本图书的身份证。
几百个小柜子杵在那里,要是第一次进图书馆的人,光是看著上面的标签都得发蒙。
可眼前的小伙子竟然能在十分钟之内就找齐了索书卡,看样子还是帮同宿舍的兄弟们带书。
四本蓝色塑料外皮的借书证摆在桌上,林朝阳按照胡文琼所教的一一登记,再把图书信息登记上。
八本书花了三四分钟时间,登完记,他将借书证还给小伙子。
“谢谢老师!”
小伙子不光眼神好、手脚麻利,连嘴也这么甜,不愧是燕大的高材生。
只用了几分钟,林朝阳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燕大骄子的情绪价值可真高。
“小林这字写的不错!”
毕竟是第一次实操,胡文琼特地拿来林朝阳登记成果看看有没有错漏的地方,夸奖道。
“狗扒拉字,没练过,瞎写的。”林朝阳笑呵呵的谦虚了一句。
“你这字可不像没练过的。”
林朝阳确实练过字,而且还是万恶的庞中华,可那都是穿越前的事了,现在他的身份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农门子弟,还是得低调一点。
说话间,又有学生拿著索书卡来借书。
这次还是林朝阳登记,胡文琼则拿著刚收到的索书卡来到前台后面的直升电梯处,将索书卡通过直升电梯送到楼上。
一上午的时间倏忽而过,快中午的时候林朝阳伸了个懒腰,胡文琼说道:“朝阳,你先去大饭厅吃饭,等会儿来换我。”
林朝阳还想让胡文琼先去,她却执意的摆了摆手,他独自走出图书馆。
第12章 好福气啊
后世燕大的食堂有很多,从以“学”开头的学一、学五、学六、学八、学十食堂,到颐园、五四、风味,再到燕南园、桦桦餐厅……
众多食堂各具特色,滋养了燕大学子的味蕾和肚皮。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