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112节

  陶玉成呵斥了妹妹一句,可惜毫无威镊力陶希文兄弟俩一直惦记著胡同东口的奶油大冰棍儿,出了餐馆便拽著陶母往那边冲。

  一家人用餐不到一个小时,悦宾餐馆的食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人流就没断过。

  出了餐馆,陶父感叹道:“个体经济确实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以后的变化恐怕会越来越大啊!”

  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变化大家都欢迎。“林朝阳说道一家人吃完了饭,在燕京城闲逛了一会儿,各目分开,林朝阳天妻俩跑到王府并百货看起了电视机刚搬家那阵儿,天妻俩手头钱不宽裕,没添置什么家具、家电,就人夏的时候弄了台洗衣机。

  现在两人的积蓄已经突破了五位数,给家里添置点家具家电毫无压力。

  在现如今的国内,找不到几家比王府井百货商品种类更全的百货商店了,夫妻俩在王府并转了一圈,北方各省份的电视牌子这里都能看得见,价格也不尽相同,有高有低送,你说买哪个牌子好?“陶玉书可林朝阳我看都差不多。”

  他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陶玉书正纠结的时候,就听见旁边两个大姨在聊天“不著急买。我儿子那女朋友说了,她们厂子引进的日本的那个叫什么说你的生产线,能做出来彩色的电视。”

  “彩色的?那得多贵可?我们局里局长家就有一台进口的彩电,说是花了快两千块钱。”

  他们卖的贵那不是因为以前咱们国内没有吗?现在咱们自己能生产了,那不就便宜了吗?信我的,你先别买。等明年的,买个彩色的。到时候你儿子结婚,那面子给你挣的足足的!”

  陶玉书竖著耳朵听完两个大姨的对话,拉著林朝阳就往外走“不看了?”

  “不看了,人家不说了吗?明年能出彩电,到时候买个彩电。”

  “明年是明年的,你今年不看了?”

  那也不能买个电视一年就淘汰了吧?不著急,反正也不是必须要看。彩色电视,效果应该跟看电影差不多吧?”

  陶玉书有些懂憬的问,这年头绝大部分电视都是黑白的,老百姓只有看电影时才能看到彩色的画面,对于彩电的想像目然也就会联想到电影的画面上这年头电视画面可不保真,林朝阳回道:“没有电影那么清晰,但肯定比黑白的强。”

  陶玉书白了他一眼,“废话,要是还不如黑白的,买它干嘛?”

  又过了两天,图书馆到了一批新刊物,林朝阳想率先去尝个鲜,在一堆杂志里翻了翻,发现有个杂志名字既熟悉又陌生。《燕京文学》?

  这是改名了?

  林朝阳最近没有跟《燕京文艺》的编辑们联系,冷不丁看到《燕京文艺》变成《燕京文学》还有些惊讶。

  刊物名字中有”文艺”二字,代表的是综合期刊,能够涵盖的内容更广,就好比《燕京文艺》之前发林朝阳的《天下第一楼》剧本,发评论文章,发艺术谈等等类型的文艺作品。

  但改成文学”,无疑是加重了期刊的文学属性这两年国内的文学发展进步很大,这样的改变也算是顺应了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快一年没有拿到林朝阳的新作品,《燕京文学》的发展依旧良好。

  作为改名后的第一期刊物,《燕京文学》这次放了个大招,做了一期小说专号林朝阳看了一眼目录,为了这次的小说专号,《燕京文学》应该没少花心思。

  李国文、母国政、丛维熙、张洁..--一期刊物上难得看到这么多如今文坛颇具名声的作家的作品集合在一起。

  而在这其中最扎眼的莫过于汪曾琪的名字,以及他的经典短篇《受戒》。

  说起来,给这一期《燕京文学》供稿的作家当中,现如今名气最大的应该是丛维熙去年年初《收获》复刊,他的一部《大墙下的红玉兰》在国内文学界掀起了一阵热议。

  而注曾琪现在在读者当中的名气,可能还比不过张洁这样的年轻人。

  不过林朝阳知道,这种情况很快就将随著这一期《燕京文学》的热销而被彻底改变。

  一篇(受戒》,让汪曾琪这个文坛老将在短时间内成为文坛的当红炸子鸡,目此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汪曾琪以短篇小说和散文见长,八十年代可以说是国内短篇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个作家可以凭一篇几千上万字的短篇小说便红遍文坛,成为万千读者的偶像,这在后世的文坛是不可想像的。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类文学杂志的蓬勃发展,另外还有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个全国性奖项的大力助推。

  翻著这一期的杂志,林朝阳突然意识到,在七十年代最后一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当代文学正在积蓄著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

  这股力量里有著文学创作者压抑已久的创作热情,有著读者们不可抑制的喜爱,也有看办刊者们重塑文学边界的野望当代文学正带著这股强大的力量,在即将到来的八十年代里狂突进,所向披靡

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

  又过了两日,林朝阳吃完牛饭围看未名湖遛弯,碰上了中文系的王晓平和查剑英,两人身旁还有两个老外,一看就是留学生。

  双方打了个招呼,王晓平把那两位外国留学生介绍给林朝阳两个留学生都是美国人,一个叫李聪仁,一个叫蓝温迪,都入乡随俗给目己起了个中文名字。

  他们跟阿毛一样,都是两国建交以后卡特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跟后世的留学生比起来,现在的留学生素质要高很多。

  李聪仁是密歇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蓝温迪则是伯克利大学的硕士生在他们这一批留学生中,学历最高的是一个叫费能文的,是中文系刘志达的同屋,据说是哈佛和耶鲁的双料博士。

  李聪仁和蓝温迪正陪著王晓平、查剑英练英语,主要是陪查剑英练,因为她正计划自费留学。

  这个学期从开学就在蹭西语系的课,日常没事就跑到留学生楼逮看人陪她练口语王晓平介绍林朝阳是个作家,李聪仁和蓝温迪表现出了对他的极大好奇,他们俩虽然是留学生,但研究方向都是中国文学。李聪仁研究的是明清笔记小说,蓝温迪研究的是鲁迅两人拉著林朝阳聊了好一会儿,王晓平才逮到机会跟林朝阳聊了几句,她提到了刚改名的《燕京文学》。

  “朝阳,《燕京文学》上的那篇《受戒》你看了吗?汪曾琪的文字风格在某些方面与你的作品有一种不谋而合的美感。”

  汪曾琪的小说语言平淡质朴,不追求华丽繁复,但同时又能做到情趣蛊然,富有韵味,叙事流畅,跟林朝阳的风格确实有相像之处,但两人的又各有各的特色林朝阳和儿人聊了儿分钟,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返回图书馆他走之后,李聪仁和蓝温迪追问起王晓平林朝阳这个作家都有哪些作品他们研究中国文学不假,但研究对象都已经作古,林朝阳算是他们接触到的少数中国作家,而且据王晓平说名气还很大,两人自然想拜读一番,王晓平兴致勃勃的给两人安利了一番林朝阳的作品。

  次日,林朝阳正跟同事忙看整理书库。

  一般图书馆的藏书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本馆订购,也就是图书馆自费购买书籍。订购的书刊书目在采购前都要由专家审定,经图书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采购,燕大图书馆还鼓励师生们向图书馆推荐优秀书刊。

  二是购赠或者是捐赠。比如燕大早些年就曾经收到过来目哈佛大学捐赠的大量图书学校的很多教职工也会向图书馆捐赠。

  三是交换。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因为每个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都不一样。燕大图书馆与国内许多图书馆都创建了交换关系。

  过几天燕大图书又要交换藏书,林朝阳等几人专门负责整理出要交换的书目来。

  忙了大半天时间,书目总算是整理的差不多了,他刚想歇一会儿,楼下用直升电梯给他传了张纸条上来,说有人找。

  他下楼一看,是个不认识的方脸中年人。

  “您是...中年人朝林朝阳伸出手,自我介绍道:“朝阳同志您好,我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滕洪升。”

  听完男人的目我介绍,林朝阳更糊涂了。

  中国电影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他实在想不出目己跟他们能有什么交集。

  我这次来啊,是受了李翰祥导演委托。李翰祥导演您知道吗?”

  林朝阳点点头,“知道。”

  之前在燕影广的时候成荫就提过李翰祥要回内地拍电影的事滕洪升解释了起来,说道:“最近李导来到我们内地,打算筹备一部电影,这事说来话长.....之前谢靳导演要拍我的《牧马人》,我听他们聊天的时候提过李导要拍的戏。”

  滕洪升笑了起来,“那更简单了,我就说我来的目的吧。前两天,李导在人艺看了您的《天下第一楼》,特别喜欢,想请您有时间见面聊一聊。”

  “李导要跟我聊?聊什么?”

  “这个-.--.-我就是负责传话的。“滕洪升谨慎的说了一句,然后又怕这样说让林朝阳觉得有些敷衍,补充道:“李导这次来是为了他的新电影。宣传部门和电影局的领导对于他的这部电影也很重视,所以….””

  膝洪升面露恳切之色,“希望您能抽点时间,跟李导见个面。

  从滕洪升的态度之中不难看出上面领导对于李翰祥的看重,其实李翰祥约他见面的目的也不难猜,滕洪升不方便明说是因为李翰祥没有直接说林朝阳沉吟看说道:“见面没问题,你看周日行吗?”

  今天才周一.....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帮您跟单位请个假,您明天抽时间跟李导见一面怎么样?明天一早,我们派车来接您。”

  滕洪升说帮忙请假,文安排车接车送,林朝阳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他欣然道:“行啊,那惊这么说定了。”

  翌日早上,一辆黑色的丰田皇冠轿车停在华侨公寓门口,吸引了小区不少住户的眼球。

  华侨公寓里住的人家非富即贵,但轿车在这里依旧是很少见的,要说是一辆燕京212,大家也许没那么关注可丰田皇冠这种车现在国内很少见,所以一下子就吸引1了大家关注的目光林朝阳在许多双眼晴的关注下上了车,与滕洪升说笑道:“进口的皇冠,你们公司的级别够高的。”

  滕洪升笑著说道:“不是我们级别高,主要是因为是合拍公司,得接送外宾,所以配车好了那么一点。这车是前两年采购的,除了外事部了,我们还是第一个配这种车的部了。”

  这么说我今大还体验了一把外宾待遇?”

  “哈哈,您说笑了。”

  两人一路聊著天,车子来到了位于东长安街上的燕京饭店,东面是王府井,西面是天安门和故宫,建于1900年的燕京饭店见证了燕京这座城市的百年风霜,也承载了燕京的世事变迁,建国后这里一直都是举刃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滕洪升带看林朝阳上楼,敲了敲房间门,过了没儿秒钟,一位长相粗护的浓眉男子打升房门朝阳同志,这位就是李翰祥李导。李导,这位是林朝阳同志。”

  滕洪升给二人互相介绍了一下,李翰祥热情的向林朝阳伸出了手,满脸笑容。

  林先生你好,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真是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李导你好。”

  打过招呼,李翰祥把林朝阳请进房间,滕洪升没有跟进来,而是退了出去李翰祥住的酒店房间是一间套房,有专门的会客厅,客厅的沙发上还坐著一位老者。

  经过李翰祥的介绍,林朝阳得知这位老者是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负责人史宽寒暄了几句,史宽跟林朝阳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他们合拍公司与李翰祥的合作情况目前李翰祥的电影仍在推进阶段,他要拍的是历史巨片,花费巨糜,合拍公司之前根据文化部的安排找了长影厂,但长影厂由于经济核算原因,无力投资这么大规模的电影,于是合拍公司又找到了青年电影制片!,青年电影制片厂是燕京电影学院的教学厂,同样无力承担这么大投资规模的影片。

  无奈之下,李翰祥只好自己想办法,他最近联系上了濠江的何先生,何先生有意投资资金的事终于有望解决,所以现在李翰祥迫不及待的想把剧本搞出来,拿到濠江去争取到何先生的投资落地。

  本来李翰祥之前是准备联系剧作家杨春彬先生为他撰写剧本,结果这次他跑到人艺去看话剧,听人艺的几个老朋友说起了《天下第一楼》如何如何好,又听说了话剧公演时的盛况李翰祥心痒难耐,便提出想看看话剧《天下第一楼》是在五个月之前公演的,即便后面又加演了不少场次,可今年的公演早已结束哪里来的舞台给他看?

  但李翰祥又是上面很看重的客人,人家提出了请求,人艺又不能当听不看,完整的舞台公演是不可能看到了,那就让演员们表演个素的。大家穿上戏服、化上妆,就在空荡荡的排练厅里演,没有舞台灯光、音效,也没有布景和道具。

  可就是这样一出素的不能再素的几近于排练状态的话剧,却让李翰祥看完之后激动不己,推崇备至,迫不及待的想见见林朝阳这位编剧,于是乎便有了今大的场面电影筹备的客观情况和约林朝阳见面的原因了解完了,李翰祥急切的问林朝阳:“林先生,你觉得如果我把《天下第一楼》这部话剧改成电影怎么样?”

  听到李翰祥的话,林朝阳眉头灯起,思量著说道:“李导,虽然《天下第一楼》是我的作品,但我是觉得这部话剧不适合你改编电影。”

  “为什么?”李翰祥问。

  我听说您之前还有意想拍《茶馆》,其实《天下第一楼》和《茶馆》都有各自的优点,要是改编成电影的形式,两者的缺点也很一致。

  话剧的剧情是以对话推动的,而电影首先是视觉艺术,这是话剧改编电影天生的短板。

  话剧改编电影,光是展现出话剧的部分是不够的,它必须要从根本上符合电影的调性,而这样做的难度,无疑是极大的。

  倒不如放弃改编的想法,重新写一部剧本。”

  林朝阳直白而真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说完话之后李翰祥表情凝重,一言不发。

  过了几秒钟,李翰祥才展颜露出笑容“林先生不愧是青年才俊,不光小说、话剧写的好,连对电影创作也有著很深刻的理解。”

  林朝阳谦虚道:“您客气了,我对电影了解不多,刚才那些话都只是班门弄斧而已。

  我的话可不是客气。”李翰祥哈哈笑看,笑声很爽朗,又说道:“林先生,我想邀请你作为我新电影的编剧,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翰祥的邀请并没有出乎林朝阳的预料,他刚才谈论话剧改编电影的话题,更像是一种测试,测试林朝阳对于电影创作的认知,显然他对于林朝阳的回答很满意。

  林朝阳看了一眼史宽,李翰祥见他没有说话,问道:“林先生可是有什么顾虑的地方?”

  史宽也出言说道:“朝阳同志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大家都是目己人。”

  林朝阳点点头,说道:“我有两个问题。一是剧本的内容问题,李导是导演,电影的剧本肯定是你来把关,但我写剧本有个习惯,不喜欢被人改剧本。小修小改可以,大修大改不行。”

  林朝阳的话让李翰祥陷入了沉默,他从影近四十年,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的。

  他不清楚林朝阳所说的”小修小改”是个什么尺度,但他知道,只要提出这种条件,就肯定不是省油的灯。

  那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

  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林朝阳,在林朝阳的脸上只看到了“年轻气盛”四个字。

第159章 我还有更棒的

  林朝阳的话让房间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李翰祥面色严肃,带著些许冷梭。

  史宽著他的表情,生怕两人谈崩了,说道:“朝阳同志,这个电影剧本,它还是要以导演为主的。好剧本都是改出来的,不改怎么能行呢?”

  林朝阳面色如常的说道:“我不是说不能改,而是不能大改。要改也行,要是工作量太大了,我改不了。”

  林朝阳提出不能大改剧本是因为上次吃了谢靳的亏,他写好了《牧马人》的剧本,结果被谢靳以改剧本为名拉著当了半个月的牛马。

  实际上他的文学剧本基本没什么改动,全都是配合谢靳搞分镜头剧本。

首节 上一节 112/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