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113节
这次他学聪明了,改剧本可以,但必须适度,不能浪费他太多时间和精力,要不然这钱他赚的亏得慌!
有时间还不如多写点小说呢史宽敏锐的抓住了林朝阳话中的重点,询问道:“你是说,你不想在修改剧本上耗费太多精力对吧?”
林朝阳微微颌首,“没错。”
得到这个答案,史宽心下一松,他警了一眼李翰祥的表情,对方脸上的严肃也消融了不少。
史宽玩笑道:“李导雇您当编剧,改剧本是您的份内事,您总不会想把剧本写完了就护给李导吧?”
林朝阳笑了笑,“剧本创作阶段我当然会跟李导沟通,我说的是定稿之后的修改。”
听看林朝阳的话,史宽看向李翰祥,用眼神征求他的意见这会儿李翰祥的脸色已经轻松了下来,说道:“好,这个我可以答应你。另一个问题呢?”
另一个问题就简单了,稿费怎么算?”
林朝阳的问题让史宽一楞,李翰祥倒是没有惊讶,他给邵氏打工,早已习惯了高度商业化的交流。
但还没等他开口,史宽便说道:“稿费这方面会按照文化部和制片厂的规定来,分文不差。”
林朝阳摇摇头,问道:“李导拍这部电影,拿多少片酬?”
李翰祥闻言又是一楞,然后听明白了林朝阳的潜台词史宽问道:“朝阳同志,你的意思是...李导的电影虽然是合拍片,但大家既然都是电影的参与者,那么付出的努力和薪资应该是在一条水平在线的。稿费多少没关系,但绝对不能搞差别待遇。”
林朝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后世李翰祥在拍摄《垂帘听政》和《火烧圆明园》时,就曾因为剧组待遇问题出过事。
当时剧组人员里既有香江人和内地人,双方不仅薪酬不一样,连生活待遇都不一样。
到最后是主演刘晓庆在片场大闹了一回,才算是给内地工作人员们争取到了一点待遇。
可即便如此,双方的薪酬差距依然是巨大的。
世上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听著林朝阳的话,史宽有些不快,“朝阳同志,李导和我们合拍公司给的稿酬标准是按照文化部定的最高标准来的。李导他们来目香江,薪酬目然是按照香江标准来的。”
林朝阳脸色沉静的说道:“别人的事我管不看,我可以不写这个剧本,但不能接受这种差别待遇。”
“这…....””史宽见林朝阳态度如此坚决,心中虽然不快,但也知道李翰祥是希望让林朝阳来执笔剧本的,他将目光看向李翰祥。
面对著林朝阳掷地有声的态度,李翰祥一直在沉吟看。
对他来说,按照香江或者内地的标准给林朝阳薪酬其实并无差别,反正花的都是投资人的钱。
他之所以一直不说话是不想一下子答应林朝阳,眼前这个年轻人才华是有的,可傲气更重。
不掌捏掌捏他,以后不好沟通。
见李翰祥面色阴沉,也不说话,林朝阳以为他是因为自己的条件而感到不快,看起来是不准备答应的样子。
于是乎,林朝阳站起了身,“我的想法也跟二位说清楚了。今大见面也是缘分,我看就先这样吧,以后有什么想法再沟通。”
他说完不等李翰祥和史宽的反应直接向房门口走去,留下两人风中凌乱不是,你说完你的条件还不许我们考虑考虑了?
李翰祥看实是没想到林朝阳一言不合就要开溜,这脾气也太急了。
他终于开了口,“林先生,请留步!”
见李翰祥说话了,史宽起身,快步将林朝阳拉了回来,笑看说道:“稿费的事可以慢慢商量嘛,事情都没有谈完呢。别著急走,中午我请你吃饭。”
史宽的话既是给了林朝阳一个台阶,也是给了李翰祥一个台阶他本想掌捏掌捏林朝阳,没想到年轻根本不讲武德,一言不合就掀桌子反正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李翰祥心中有了决定,说道:“林先生,你要的薪酬标准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的剧本能让我满意,我可以给你三万港元的稿费。”
听见李翰祥的话,林朝阳脸上的表情松弛了下来,露出笑容现在港元不值钱,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大概在1:3.3左右,李翰祥所说的三万港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就是九干多块钱。
这个数字可比国内制片厂给的稿费高多了,他给谢靳写《牧马人》才给了两千块钱稿费。
而且林朝阳还知道,香江电影向来不重视编剧,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一部名编的剧本也就值个五六万港元。
李翰祥给他开出的这个价格,可以说是诚意十足,李导,我们来谈谈剧本吧。“林朝阳满脸和煦的说道有了钱,一切都好说。
李翰祥拍过不少历史片,对清史尤其了解,有著极其扎实的史学基础之前他想拍《茶馆》、拍《末代皇帝》,其实都是因为内心有看一股情结在,那就是对于清末民初的那段丧权辱国的历史的一股强烈的愤怒。
我要系统的、深刻的反应出满清晚期政治上的腐败、当权者的昏庸,把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的反映在大银幕上。”
说到最后,李翰祥总结道林朝阳消化著他的想法,过了好一会儿,问道:“那从慈禧这个人物入手怎么样?”
慈禧?“李翰祥眼前一亮,“我之前也有这个念头,我们想到一块了。“李翰祥的语气迫不及待,林朝阳却说道:“我回去先写个剧本提纲,回头请您过目。”
大约什么时间能写出来?“李翰祥追问。
应该很快,这事很急吗?”
李翰祥说道:“过两个月我要去濠江见何先生,跟他敲定投资的事,剧本必须在这两个月之内完成,能行吗?”
林朝阳胸有成竹的点点头,“问题不大。“他的自信让李翰祥很高兴,但又有些担忧,“真能拿出来?”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写《天下第一楼》的剧本只用了一个月时间。”
李翰祥开不了解《大下第一楼》剧本诞生的内情,听说剧本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他忍不住惊谣道:“一个月?”
他的惊诺并不奇怪,不管是电影剧本还是话剧剧本,字数都比同等体量的小说少了很多,但其信息含量却一点也不少。
这就要求剧本的内容必须是精炼再精炼的,一部剧本写出来可能花不了多长时间,但改个三五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一来二去,耗费的时间丝毫不比写一部长篇小说来的短。
《大下第一楼》这样成熟、精巧的剧本,如果真的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创作完成,证明林朝阳在戏剧创作方面无疑是有看强大的实力和大赋的有了这种实力保证,李翰祥放下了心,温言道:“那剧本的事,我就交给你了。”
从燕京饭店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的事了。
除了上午聊了些杂事,下午和晚上林朝阳和李翰祥一直在讨论剧本的问题到了家,陶玉书问他吃饭了没有,林朝阳说吃过了,然后跟她说起了给李翰祥写剧本的事。
李翰祥的名字在如今的内地并不算广为人知,但陶玉书之前看了不少内参片,对李翰祥的名字并不陌生。
林朝阳前段时间才给谢靳写完剧本,现在又要给李翰祥写剧本,陶玉书问道:“你不会以后转行当编剧吧?”
赚点外快而已,你知道我写这部剧本给多少稿费吗?“林朝阳跟她卖起了关子,陶玉书很配合他,大眼晴一眨一眨的,泛著朦朦的疑问和好奇,勾得林朝阳心里痒痒的。
他伸了个手指头,“三万块!”
三万块?“陶玉书惊呼一声,俏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香江人也太有钱了,这不够你写十几部长篇小说了?
十几部?
林朝阳楞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刚才没说市种是港元。“他补充道。
“港元?那是不是更值钱?”
这年头老百姓没人关心汇率,陶玉书也不清楚港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关系。
“没有。人民币更值钱一点,一块钱顶三块三港元。”
陶玉书心里默算了一下,那就是九千多人民币。
刚才她听到三方块”这个数字时内心高兴归高兴,但忍不住会生出一股志心之感,因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如今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认知。
等她自己默算完,发现是九千多块钱,她反而安下了心。
九千多块钱,那也够多的了。咱们这房子才一万出头,你一部剧本竟然赚到了买房子的钱!”
陶玉书情不自禁的投入林朝阳的怀里,“朝阳,你可真棒!”
感受著怀中的温香软玉和女人的崇拜,林朝阳心猿意马我还有更棒的!“他的一只手不老实的游走于娜的曲在线陶玉书的呼吸急促,眼神迷离起来。
第160章 我是造了什么孽
接了李翰祥的剧本任务,林朝阳不得不把手里面正在创作的小说暂停一下,毕竟人家甲方给的钱多。
昨天他跟李翰祥聊了大半天的剧本,了解了李翰祥的想法,又印证了一番曾经看过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心里底气十足不过他对于清史的了解并不多,真正要呈现出一部出色的剧本,少不了要在细节上下点功夫。
从燕京饭店回来的第二天,林朝阳趁著上班摸鱼的时间,找遍了图书馆,翻阅出许多关于清晚期的资料,不仪有史料,也有一些关于晚清和慈禧的文学作品,许笑天的《满清十三朝》、忽庵的《西太后》、蔡东藩的《清宫历史演义》、德龄的《御香缥缈录》、李慈铭的《越漫草堂笔记》《清史》…·几十部著作放在眼前,光是堆在那里便让人觉得头疼,好在林朝阳并不是要通读这些作品,而是寻找其中有用的线索和细节补充目己的剧本一连几天时间,林朝阳埋首于故纸堆中,终于整理出了一份剧本提纲,送到了李翰祥手中。
看完了林朝阳送来的剧本提纲,李翰祥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你前面给火烧圆明园铺垫这么多场戏,如果展开写的话,恐怕会头重脚轻吧?”
后世李翰祥拍慈谿,拍成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电影,实际上他最早的想法就是拍《垂帘听政》,只是写剧本的时候一下没收住,内容太过庞大,只好分成了两部电影从一部剧本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构肯定是不合适的。”林朝阳说道李翰祥噢到了他话里没有说明的意思,眼神中透露出疑问,林朝阳没有让人多等,直接说道:“我想把剧本分成上下部写。”
“上下部?”
李翰祥吃了一惊,怎么也没想到林朝阳会冒出这么一个想法他满脸错的望著林朝阳,一时间有点恍惚,好像林朝阳才是那个在片场手执导筒、说一不二的导演你是导演,我是导演?”李翰祥忍不任问出了心里话受到他的洁难,林朝阳丝毫不慌,说道:“我只说我剧本写成上下部的结构,又没说你一定要这么拍。再说剧情是连贯的,布景、演员、妆造、道具这些又不会增加多少额外的成本,无非是拍摄量变大了一些,增加了些人工成本。”
李翰祥想了想,好像也有点道理“我先写出来,你觉得不行,大不了就把火烧圆明园那段拿掉嘛。”林朝阳继续循序善诱道。
李翰祥又翻了翻剧本提纲,他不得不承认,以”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为双核心的故事看起来确实更加完整“也罢。反正合拍的事也不是一而就,你先照看现在的思路写吧。”
按照林朝阳的思路,一部剧本相当于两部的内容,他自己的工作量变大了,恐怕不一定能赶在他去濠江之前把剧本写出来。
李翰祥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大不了先拿个半成本过去给何先生看看。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的优劣关系到电影的成败,不能马虎。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才过了不到二十天,林朝阳再次出现在燕京饭店,同时还带来了一部近七万字的电影剧本。
“李导,幸不辱命,剧本写完了!”
李翰祥接过林朝阳递来的剧本,满脸惊讶,“这么快就写完了?”
听著李翰祥的口气,林朝阳道:“不是你说著急的吗?这半个多月我可是一天都不敢耽搁,日夜奋战,笔耕不停。”
林朝阳这话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其实这些天时间里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查阅资料上了,写剧本的时间反而并没有那么多。
李翰祥惊讶过后,不去纠结林朝阳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相当于两部电影内容的剧本来,他内心不禁有些怀疑剧本的质量,还是先看看再说。
林朝阳所写的剧本参照了原版《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结构,原版电影人物设定和情节都很出彩,镜头语言水平也很高,而且场面宏大,充分体现出了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
但比较可惜的是电影内容当中有很多情节与真实历史出入较大,如果是按照香江拍摄历史片的一贯手法,这当然没什么大问题可若是要拍出真正严谨的具有史诗气度的历史大片来,这样的缺点无疑是致命的林朝阳这一版剧本当中,耗费心思最多的便是在史实与戏剧如何融合的更好,林朝阳写的剧本足足有七万字,分了上下两部《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
这么厚的剧本要认真看完至少得花个几天时间,李翰祥特地给林朝阳开了间房间,让他这两天就住在热京饭店,方便他与林朝阳沟通跟导演沟通剧本是编剧的份内之事,林朝阳虽说不同意大改剧本,但必要的沟通是少不了的。
他让合拍公司帮忙请了假,又回家里跟陶玉书说了一声,便安稳的任进了热京饭店熊京饭占是如今国内硬件水平最高的饭店,住起米肯定比热景!招待所舒服李翰祥看剧本看了一天多,一直也没找林朝阳,他还以为遇上了个作息正常的导演。
没想到第二大夜里,林朝阳睡觉睡的止香,便被的敲门声惊醒他打开门一看,只见李翰祥满脸激动、神色亢奋,“林先生,我们聊聊剧本吧。”
李导,这都半夜两点了。”林朝阳打著哈欠说道。
都两点了?我们快点说,白天睡个好觉。”
林朝阳:???
我跟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李翰祥不理会林朝阳的意见,径目闯进了房间,翻看剧本便聊了起来,剧本写的不错,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这个两个核心情节都立任了,我看可以剪成两部片子。”
李翰祥上来先肯定了林朝阳的剧本,然后又针对剧本里面的细节研究了起来。
前面这几场民间的戏,我看可以删一删,不影响剧情走向。“李翰祥说道“不能删。”
“为什么?”
“我们上部的剧情是火烧圆明园”,我前面写能工巧匠把圆明园修得如何如何好,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多少老百姓为此遭殃,都是为了烘托这个高潮删了这几场戏,最后火烧圆明园'的震撼感会大大降低。”
你可以在中间的宫廷的戏份里面表现圆明园的绝美和历史意义嘛。”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