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115节

  现在电影资金尚未解决,对于合拍双方来说这始终是固大问题现在剧本已经搞定,休整几天,我就去濠江。”

  李翰祥也想尽快解决投资问题,为了这部电影,他折腾了两三年,可以说是历尽艰辛,何尝不希望能够快点把电影拍出来?

  那我就在此预祝李导濠江之行一切顺利!”丁桥说道晚宴最后,李翰祥拉住了林朝阳,语重心长的说道:“以后跟人合作,得收收你这股傲气。编剧就是编剧,哪能连导演的家都当啊....剧本我写的,我还不能说两句了?

  当看这么多人的面,林朝阳不好反驳李翰祥,只能内心吐槽,你这个人啊,才华是有的,不过傲气太重了,也就是碰上我这种脾气好的导演...你脾气好?

  这么大岁数了,对自己还没有个清晰的认知。林朝阳见李翰祥越说越起劲,忍不住想打击打击他:“你啊,以前习惯了拍风月片,要拍正统的历史片得转换转换观念,得有格局!”

  听看他的话,李翰祥不乐意了,“我怎么没格局了?”

  “你有格局,就盯著男欢女爱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你有格局,专门改那些宫闹秘史的戏?”

  李翰祥被林朝阳恐的恼羞成怒,“你一个编剧,懂什么剧本?”

  我不懂你懂?”

  “你.....”

  眼见两人吵了起来,丁桥立马就想起身劝阻,却被史宽拉住没事,让他们吵吧,吵完就好了。“这段时间他早已习惯两人这种相处风格了,看看是火星撞地球,实际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个巴掌拍不响。

  宴会结束,丁桥要离开,林朝阳也从酒店退房了,李翰祥送二人下楼。

  丁桥走后,李翰祥看向林朝阳,回想之前半个月的相处,神色间略显惆怅朝阳,等下回回来,再请你喝酒!”

  “你又不能喝。“林朝阳幽幽的说了一句。

  李翰祥瞪著林朝阳,你小子是真能煞风景啊,哪壶不开提哪壶他心脏有问题,不能喝酒。

  对了,稿费想著给我结了。”林朝阳又补充了一句。

  李翰祥的好心情,被他两句话毁于一旦,满脸烦躁,恶狠狠的推操道:“走走走!赶紧走!”

  林朝阳被他推著,还不忘叮嘱,“干万别忘了!

  “滚!”

  李翰祥真怕他再不把这小子走,会忍不住动手。

  林朝阳被他赶出去几步,回头朝李翰祥挥了挥手。

  走了,老季!”

  李翰祥脸上的恼怒化为无奈的笑容,这小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回到家中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林朝阳正常上班。

  时隔半个多月,他再次出现在图书馆,引米了借书处同事们的调侃算上这次,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二次请长假了,上次是给谢靳导演改剧本这要是放在后世给资本家打工,林朝阳这情况早被开除了。

  眼下刚到11月份,秋末冬初,燕大校园正经历著从橙黄橘绿的艳丽到落叶萧萧的凄切,平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图书馆倒是一如既往的热闹,林朝阳守在书库里,时不时就得起身去按图索骥,给楼下借书的学生们找书。

  下午的时光图书馆里清净了不少,林朝阳捡起了之前为了写剧本而停下的新小说的创作。

  一下午时间一晃而过,下了班林朝阳骑上目行车来到朗润湖公寓,今天是周六进了门,林朝阳便瞧见朱光遣坐在那里跟陶父有说有笑,今天老头儿好像格外意气风发。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完成了一项大工程早在嗡喻嚼之前,朱光道便一直潜心翻译西方美学经典著作。喻嗡前,他正在译最难啃的黑格尔三卷本《美学》,但却无奈中断。

  78年之后,身上没了柳锁,他再次捡起《美学》的翻译工作,直到最近他终于将这部鸿篇巨作翻译完成,将译稿交给了燕京大学出版社以朱光请的年纪,完成这样一部著作的翻译工作,当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而且林朝阳也很清楚,在即将开始的八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将会掀起一股关于美学的新浪潮,而笔墓之年的朱光请作为当代美学的领军人物,也在这个时期备受推票吃饭的时候,陶父问起林朝阳父母什么时候来燕京。

  林朝阳说道:“还得几天,他们老两口不放心家里,得把所有事都安排好之后再来。”

  陶父微微额首,说道:“到时候大家一起聚一聚。”

  “好。”

  晚饭后,陶母拉著陶玉墨叮嘱道:“过几天你姐夫父母就要过来了,你就别在那边住了。”

  陶玉墨有些不情愿的说道:“知道了。”

  晚上骑目行车回家的路上,陶玉书告诉林朝阳,说明大要请章德宁吃饭最近半年,陶玉书连续在《燕京文学》上发了两篇评论文章,章德宁就是她的责编因为要请客,第二大一大早林朝阳便出门买菜,也没忘把陶玉墨这个小力巴儿给摧上。

  大早上陶玉墨在被窝里睡得正香,被林朝阳起来,满心怨念买完了菜回来冻得哆哆嗦嗦,一个劲儿的抱怨天气太冷。

  陶玉书忍不住嘲讽道:“吃了一身,你还能冷?”

  听著姐姐的话,陶玉墨敢怒不敢言。

  最近这半年她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林朝阳家里,她在华侨公寓住的如鱼得水,房子的硬件条件就不说了。

  林朝阳天妻俩家里人口少,收人又高,在吃的万面从来不各尚,比陶家的伙食标准高了不少,最主要的是还没有陶希文兄弟俩跟她抢伙食条件的改善让她的体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原本是元气满满的阳光少女,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变“圆气满满了。

  “姐,你怎么这样?”

  我哪样了?还说错你了?你也不看看你脸圆成什么样了!”

  陶玉书说著不过瘾,还动上了手,一把捏住妹妹脸上的肉肉,手感q弹。

  哎呀!“陶玉墨挣扎著摆脱了她的魔爪,生气的说道:“我中午不吃饭了!”

  好,有骨气你别吃。“陶玉书毫不在意的说道说完话,陶玉墨便后悔了。

  早上她跟姐夫出去买菜,今天的伙食可是十分丰盛的你不让我吃我就不吃?我偏要吃,陶玉墨心里嘀咕著趁看客人还没来,林朝阳做起了“案头”工作,洗菜、切菜、备料..…-正当他忙碌的时候,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陶玉书出门接人,没过一会儿,她带看客人进了家门。

  跟预想的情况不一样,来的是三个人。

  除了陶玉书说的章德宁,还有周燕如和汪曾琪章德宁进了屋,见林朝阳戴著围裙在厨房忙碌,调侃道:“哎呦,真没看出来,林大作家竟然还有这么个手艺。”

  “装什么装?昨天不是你跟玉书说要尝尝我做的饭吗?”

  章德宁嘿嘿笑道:“我也是听李拓说的。这不,我今天还特地把老周和老汪叫来了。我跟你说,我们老注可是吃家,你可不能糊弄我们,要不然就是砸了你目己的招牌。”

  林朝阳丝毫不把章德宁的威胁当回事,“我有什么招牌?”

  寻味斋主人啊!听听这名字,口气可真不小。”

  寻味斋?这个名号是他跟李拓、冯济才喝酒时随口提起的,李拓在燕京文学界交游广阔,没想到他真把“寻味斋”这个名头给吹出去了,一想到李拓那个“文坛交际花”的德性,林朝阳不由得有些头疼,以后请求来家里吃饭的朋友不会越来越多吧?

第163章 转行当编剧?

  今天家里来了三位客人,章德宁和周燕如就不用说了,都是林朝阳之前在《燕京文艺》发表作品时的编辑汪曾琪和林朝阳没什么交往,但也有过两面之缘。一次是在《人民文学》编辑部,一次是在《燕京文学》(当时还叫《燕京文艺》)给《小鞋子》举刃的座谈会上这会儿才十点出头,林朝阳的菜已经备好了,几个菜如果现在下锅不用半个小时就能出锅。

  见这会儿时间还早,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活,坐下来陪看几个客人聊起了天。

  章德宁快一年没拿到林朝阳的稿子了,她向林朝阳得瑟道:“老汪的小说最近可是广受欢迎。”

  刚刚过去的十月份,汪曾琪的短篇小说《受戒》发表在了《燕京文学》第十期上作为《燕京文学》更名后的第一期刊物,这一期的《燕京文学》名家云集,稿件质量可以说是相当的高。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汪曾琪的《受戒》却是异军突起,在刊物发表之后的短短半个月之内便在读者群体内掀起了巨大的影响这部小说是汪曾琪今年五月写完的,当时汪曾琪拿给了京剧团的朋友们看,大家都觉得小说写得不错,但愁怕不太好发表,汪曾琪也就没太积极投稿直到七月份,燕京市文化局系统召开了一次各单位座谈会,京剧团的人谈起汪曾琪的这篇《受戒》,引起了同去参会的李轻泉的兴趣。

  汪曾琪早年就曾在《燕京文艺》工作过,这两年也有些联系,李轻泉这个刊物负责人对他的小说感兴趣,汪曾琪自然没有理由不将稿子给李轻泉过目李轻泉看过小说之后,拍板决定发表,开且还是发表在刊物改名后的第一期,由此可见对于这篇小说的重视谁也没有想到,《受戒》一经发表竟会受到读者们的如此追捧。最近这段时间,汪曾琪受到了燕京文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且这种关注的热度还在不断的发酵。

  花甲之年,汪曾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有火一把的机会。

  德宁说笑了,小说受不受欢迎都是读者的事。“汪曾琪客气的说道林朝阳挖苦章德宁道:“你看看人家老汪同志的格局,再看看你,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香油。”

  章德宁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正打算反唇相讥,周燕如不想听著二人吵架,问道:“朝阳最近写了什么小说没有?”

  “有个构思,不过才刚开头。”

  《赖子的夏天》你写完也都有快一年了吧?是不是没灵感啊?“章德宁排输道陶玉书替林朝阳解释道:“他今年写了两部电影剧本,又抽出了些时间来看书学习,所以一直没时间写新东西。”

  两部电影剧本?你要改行当编剧啊?“章德宁惊讶的问道,她看向陶玉书问:“谢靳要改编《牧马人》这事我知道,还有一部是给哪个制片厂写的?”

  陶玉书笑著说道:“不是给制片厂写剧本,是合拍公司。香江的导演李翰祥想回内地拍电影,合拍公司负责牵线搭桥。李翰祥在人艺看了朝阳的《天下第一楼》,非要让他当这个编剧。”

  淘玉书陈述情况的时候脸上带看抑制不住的骄傲,任谁都能听出她语气中的炫罐之意。

  听看她的话,在场儿人脸上难掩惊讶,给香江导演写小说?

  这年头小说改编电影很常见,作家兼任编剧的情况也有很多,每年国内各大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当中有一大批都是改编自近期发表的小说,之前谢靳要改编《牧马人》就是个例子。

  但给香江导演写剧本,大家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个李翰祥,我好像有点印象。“章德宁皱著眉头迟疑的说道周燕如说:“好像是香江的名导演,作品拿过国外大奖,前些年的《大众电影》上还登过消息。”

  “没错,他的电影在国际上拿了不少奖。“陶玉书肯定道如今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尚未起,在国际上掌过的电影奖项世很少,有这种荣誉加身的也就是谢靳、谢非等少数几位导演,也因看这样的荣誉,让这几位导演在国内拥有了远超一股导演的地位和影啊力。

  单以国际知名度而言,李翰祥丝毫不逊于国内的几位名导,甚至犹有过之。

  因为他的作品是真的走出了国门,除了在香江、湾岛、瀑江这些地区之外,在东南亚地区也拥有著广泛的影响力。

  听著两人的话,章德宁咋舌道:“这么说朝阳还真厉害啊,连著合作两位名导演,以后难道要转行当编剧?”

  林朝阳笑道:“只是恰好有这个合作的机会,还能赚点稿费。”

  章德宁幽幽道:“你还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稿费。”

  “我靠创作赚钱,你上班是打白工的?”

  林朝阳的反问让章德宁哑口无言,汪曾琪附和道:“当作家的写作不就是为了稿费吗?”

  此言一出,林朝阳好似找到了知音,与汪曾琪热烈的交流起关于稿费点那些事,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社会上但凡是有点身份的人就耻于谈利,他们开口主义、闭口思想,好像是活在空气里。

  林朝阳和汪曾琪显然都不是这样的人,后世曾有人研究汪曾琪与朋友、编辑之间的书信,发现其中在293封信件中,提及稿酬的书信有42封,占据了全部信件的约六分之一。

  而汪曾琪更是在信中直言不讳的提到了写信的目的一他在一封与家人的信当中说:为了你,你们,为了卉卉找得多挣一点钱为了家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多赚稿费,这其实是许多人开始写作的目的,只是碍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多人并不会这样说。

  相比之下,林朝阳和汪曾琪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坦然处之,反倒是显得洒脱。

  汪曾琪文聊到了过两大人文社要给《赖子的夏大》举办作品研讨会的事,他说他还收到了邀请聊了好一会儿,陶玉书的饭已经焖上了好一会儿,林朝阳掐著时间准备去做菜汪曾琪挽起袖子,说道:“我也来帮个忙。”

  林朝阳早起出门,买了不少菜,但跟后世情况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冬天燕京的菜市场里蔬菜种类很少,肉油又都限量,所以在有限的条件里如何能烹饪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其实很考验厨师的功力。

  “这豆腐要怎么做?”汪曾琪问。

  打算拌著吃,现在没香椿、没小葱,用韭菜花、青椒糊拌著吃吧。”

  汪曾琪调侃道:“这吃法有点,不如松花蛋拌豆腐。““你钥阳吃法也没比我高明啊!“两人的吃法一南一北,谁也说服不了谁,林朝阳说:“那干脆不拌了,做麻婆豆腐吧。”

  麻婆豆腐得用郫县豆瓣才好,你们家有吗?”

  瞧你这话说的,没有我敢做麻婆豆腐?”

  林朝阳从柜子里掏出一小罐豆瓣酱,冲汪曾琪炫耀道:“这么点玩意儿可不好弄!”

  汪曾琪会心一笑,“有了它,味道指定错不了。”

  今大的重点菜是林朝阳从副食店买回来的四只猪蹄,因为骨头多、难收拾,副食店的猪蹄并不受老百姓待见,大家一个月就那么点肉票,谁会浪费在这东西上面不过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了猪蹄的便宜价格,正常猪肉八毛一斤,这玩意才三毛多。

  搭著买,还可以买点猪头肉,这玩意不要肉票,很抢手。用来做下酒菜,再合适不过了。

  林朝阳买完菜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把猪蹄收拾完了,用明火将杂毛烤得干干净净,又焯水去了腥味,腌制过后再以花椒大料、肉蔻、白芷、肉桂等佐科小火慢炖到快吃午饭的时候,厨房和客厅里已经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章德宁馋的咽了口口水,“真香啊!”

  忙活了半个小时,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著被端上了餐桌。

首节 上一节 115/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