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125节

  他难忘于王人公业伦在烈火前的奋不顾身,也难忘于那只代表了梵高的才华、孤傲与恐惧的怪物。

  更难忘于时空交叠之中,如同庄周梦蝶,亚伦与梵高合于一身,带领梵高见证了他未曾见过的独属于梵高的伟大。

  回味良久,李曙光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书稿本来是要站起身,却不想腿脚使不上力,他在书桌前枯坐几个小时,全情投入、聚精会神,动都很少动,腿脚麻了都不知道。

  好不容易等腿脚活动开了,他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从上午掌到小说手稿到现在,除了中间两顿饭和回家,他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小说上了,这样一部超过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用这么短的时间内读完,几乎可以说是回图吞枣,距离早上上班还有四个小时左石,李曙光直接回到房间倒头便睡,临睡前他心里还有一个念头,等《当代》上市之后,一定要再细细的读一遍《梵高之死》。

  清早,李曙光从沉沉的睡眠状态被妻子叫起来,满身疲惫你啊,可悠看点吧!不是年轻小伙子了,审个稿子而已,用得看这么拼命吗?“耳边响著妻子的崂叻,李曙光也不辩解,默默的洗脸刷牙、穿衣吃饭,然后拖著疲惫的身体来到单位。

  他刚在办公室坐了没一会儿,祝昌盛便走了进来。

  就一份稿子,你们至于的吗?”

  至不至于,你跟他们说去。”

  当代文学编辑室内的众人看看祝昌盛从李曙光手中接过稿子,怅然若失。稿子没了,想要一睹为快,只能再等几天了,送,老李,小说看完了感觉怎么样?真有《当代》那帮人传的那么好吗?”

  等祝昌盛走后,同事们问李曙光李曙光皱起了眉头,“该怎么说呢...·.见他犹豫,面有难色,同事们还以为他是在看完了小说后觉得名不副实没想到过了好一会儿,李曙光才开口说道:“这部小说跟现阶段你们看过的所有小说都不一样,再过几十年后它一定会成为经典!”

  “唯~”

  同事们没想到李曙光竟然会给《梵高之死》如此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也再次激起了大家对于小说的好奇。

  一想到还有儿大新一期的《当代》才能发表,众人便觉心痒难耐期待之余,大家又忍不任讨论起来,“照老李这么说,《当代》这回可是捡到宝了!”

  “那他们也得谢谢老李,当初要不是老李牵线,《当代》可不一定能组到林朝阳的稿子。”

  说的是,说起米老李可是当代》的功臣。“同事们嘻嘻哈哈说著玩笑话,李曙光觉得好像有点什么事让他给忘了。

  听到林朝阳的名字,他终于想起来了,光顾著看小说,把正事给忘了。

第177章 让人眼热

  元旦过后,燕京各大高校进人了考试季陶玉书最近为了准备考试,回到家中便闷头学习,经常一学就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多钟,然后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吃了早饭又精神抖摄的去学校上课跟她这种天生就带著学霸基因和卷王属性的人比起来,林朝阳就咸鱼多了。

  不过再怎么咸鱼,临近期未这段时间,他还是不得不紧张起来。

  他现在好夕也是燕大图书馆系的函授生,平时旷课、摸鱼就算了,考试要是再不过那就说不过去了。

  这段时间里,燕大的学生们也都在忙看准备期末考试,校园里的喧嚣也因此沉寂了下来。

  图书馆的人比平时更多了,不过比往日多出来的这些学生都是来目习的,林朝阳他们借书处的工作量倒是一如既往,没有增加多少。

  这天他正抱著教材啃的时候,传达室谢师傅到借书处来说有电话找他。

  林朝阳接到李曙光的电话,听他在电话里说了一会儿,面露沉吟之色。

  笔名这个问题我之前确实没考虑。你们出版社那边如果觉得用许灵均这个笔名好的话,那就用许灵均吧。”

  得到了林朝阳的许可,李曙光很高兴,又在电话里说起了《梵高之死》的手稿在人文社内引起的强烈反响。

  李曙光在电话里消滔不绝的说了好几分钟,直到最后被旁边看急用电话的同事摔走才罢休。

  林朝阳面带笑容的挂断了电话,其实李曙光在电话里说的那些话,早在前两天祝昌盛就已经向他透露过了。

  算起来,《梵高之死》算是林朝阳第二部长篇小说,写这部小说他花了儿个月的时间,对于小说的质量是很大信心的但人文社编辑们的反馈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毕竟人文社的编辑们可是中国文学行业最见多识广的一批编辑了。

  能够得到他们这群人一致的交口称赞,足以说明《梵高之死》的优秀。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梵高在国内的名气还远没有后世大,他真止被中国的广大民众所熟知,是在1983年。

  因为在这一年,沪上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了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一部代表作《渴望生活》。

  《渴望生活》是欧文?斯通为梵高所写的传记文学作品,也是他身为传记文学作家最为经典的代表作。

  1927年春天,当欧文-斯通还是固大学生的时候,他在巴黎偶然接触到梵高的画,这个时候距离梵高去世已经近三十年。

  此时梵高已经小有名气,他的画作也受到了许多收藏者的喜爱,但他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得到主流的承认,欧文·斯通被梵高绘画中呈现出来的巨大的生命力所感动,深深的被他的绘画所震撼于是他有了为梵高创作一部传记作品的念头,但他的这部作品创作出来后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出版社的拒绝彼时彼刻,梵高仍然是个不知名的画家,没有出版社会为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树碑立传。出版社是要赚钱的,这样一位毫无名气的画家,他的传记作品哪里会有读者买单呢?

  直到1934年,英国的杜朗格林出版社同意出版这部作品,但也只印刷了5000册,《渴望生活》出版之后,很快便在读者群体引起了反响,销量与日俱增,出版社不得不多次加印。

  此后多年时间,《渴望生活》被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引进出版,翻译成了80种文字,销量超过2000万册。

  1983年,《渴望生活》被翻译成中文引进到国内,成为当时无数文学青年的床头读物,打动了无数读者,也影响了许多人。

  《渴望生活》这部作品本身的质量当然是出类拔萃的,但让这部作品能够受到全世界无数读者喜爱并且产生重要影响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梵高本人。

  一位天赋卓越、才华横溢的画家,生前困顿无名,却在死后声誉日隆。

  他的天纵才华、他的苦难经历、他的不被世俗所理解,才是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根本原因。

  如果是在后世,一个中国作家写这样一部以外国人为主角的小说,多多少少会有些水土不服。

  但《渴望生活》引进之后在国内的广受欢迎,说明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真正重要的还是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恰好,《梵高之死》世是这样的作品而且在如今这个时候,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许多当代外国作家的作品被引引进后在国内广受欢迎,但国内许多当代作家的作品却并不受读者们的待见这里面当然与嗡嗡嗡十年的文学人才断档和文学发展停滞有关,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就是,许多人已经开始养成了崇洋的思维惯性这当然不是某个人的个人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氛围在陡然之间的集体转向。

  这种社会氛围和舆论的转向不能以某种单纯的角度去评论,但确实对于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梵高之死》的故事是以梵高这位西方伟大画家的生平为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作品反而可能更容易受到现阶段许多读者的退捧。

  接完了电话,林朝阳回到借书处,看见李拓正站在那里你怎么来了?“林朝阳问。

  “找你呗。”

  “有事啊?”

  “嗯。“李拓将林朝阳拉到一旁,说道:“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燕京文协?”

  林朝阳惊奇的问道:“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想起让我加入你们协会了。”

  年初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授奖仪式后,章光年这个文协头头儿特意邀请林朝阳加入文协,但被他婉拒了。

  年中《高山下的花环》举办研讨会时,章光年又旧事重提,甚至还给林朝阳画了块大饼,说只要他加入文协,就想办法让他成为《人民文学》编委。

  但林朝阳依旧拒绝了章光年的提议,他拒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

  文协要开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他要是真参加了,一次两次不去还好,次数多了,有些人一定会有意见。

  艾协不是世外桃源,相反它比很多单位的山头和是非都要多,林朝阳又不求一官半职、不求结交贤达,何必去凑这个热闹呢?

  而且进了文协还很容易为人情所累,不得不去参加一些座谈会、研讨会之类的活动。

  他自己作品的研讨会他都不愿意参加,更何况是别人的呢?

  如果是去游山玩水的笔会什么,他倒是不介意,至今还没有人对他发出这种邀请“这不是协会领导听说我跟你关系不错嘛,今年领导刚上任,想壮大一下我们协会的力量。”

  喻喻喻期间全国文协停止工作,各地文协也相继停止工作,直到78年才恢复燕京文协在今年才召开第一次大会,制定了协会章程,选举出了第一届理事会和首领,这一届首领是诗人洪荒燕京文协跟全国文协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邀请会员入会这种事还是各千各的林朝阳摇了摇头,说道:“之前章光年找了我两次,让我加入全国文协,我都没答应。”

  闻言,李拓明白了林朝阳的意思,“得,那我的使命完成了。”

  李拓了解林朝阳的性格,这次来也不过是为了应付领导的安排,不得已而为之,有了林朝阳的答复,他回去也算是能交差了。

  接著两人又聊了几句创作上的事,听说林朝阳的新小说马上就要发表在《当代》上,李拓调侃道:“你这效率够高的,不到一年的功夫,又一部长篇小说。”

  送,你听说了没?”李拓又问林朝阳。

  “听说什么?”

  谢导最近因为《天云山传奇》挨批了..….《天云山传奇》是谢靳从去年鼓捣到今年的电影,电影改编自鲁彦周的同名小说,早在拍摄之前,剧本就因为涉及到反y问题而遭受了非议。

  谢靳顶看巨大的压力拍摄完成电影,前几天又带看电影去参加了《电影评论》和《大众电影》举办的电影研讨会会上,放映了两部电影,一部是谢靳拍的《天云山传奇》,另一部是彭宁的《太阳和人》,这部电影还有另一个名字《苦恋》。放映过后,这两部电影受到了一些表扬,但更多的脚是批评之声,两部电影的导演以及他们背后的制片!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按照正常的轨迹,最后两部作品的命运天差地别文艺界对于《太阳和人》的批判声愈演愈烈,最终这部电影不得不被束之高阎,成为这个年代的国人都知道却没有看过的电影,而《天云山传奇》却在被一番批评过后利的通过了审查。

  李拓并不知道《天云山传奇》和谢靳的未来是如何,他只知道最近谢靳被人批判的厉害。

  作为从喻嗡喻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难免会担心这股批判浪潮会影响谢靳拍片,毕竟林朝阳的《牧马人》已经确定将由谢靳拍摄对李拓的担心和关切,林朝阳自然是感激的谢导也是咱们国家电影界的擎大日玉柱了,要是他都被批倒了,那大真是要变了。”

  林朝阳轻松的说道李拓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谢靳要是真被批倒了,那就不是光担心他谢靳的事了,文化界恐怕又要迎来人人自危的局面。

  还是你想得开!”

  聊完了这件事,李拓又用怀念的口吻说:“好长时间没吃你做的菜了!”

  想吃就去我呗。不过咱提前说好,目己备菜,我们家现在肉票、粮票紧张。”

  听林朝阳如此说,李拓问起了原由,这才得知了林朝阳父母来燕京的事,进而又提到了给父母在燕京买房子的事。

  李拓咋舌道:“我要是有你这个创作效率,也不至于到今年才住上筒子楼了!”

  一处华侨公寓、一处西城区的四合院,林朝阳写作不到三年就赚下了两套房子,别看这年头房子不值钱,可老百姓工资一样低啊!

  在燕京人均四五平米住房的衬托下,林朝阳家的住房条件称得上是豪奢,让李拓眼热不已,对林朝阳那旺盛的创作精力和高超效率充满了敬佩送走李拓之后,也快到下班时间了。

  林朝阳骑著自行车回到华侨公寓,一进门,发现家里竟然来了位熟悉的客人。

第178章 不够帅

  老谢,你什么时候来的燕京?“林朝阳一脸惊讶的问道三个多月没见,谢靳的脸上带看几分疲色,“前几天就来了。”

  今天李拓刚跟林朝阳说过《天云山传奇》遭遇到舆论危机,关切的问道:”《天云山传奇》那部电影.谢靳摆了摆手,“问题不大,许多人还是很支持我们这部电影的。”

  谢靳来燕京已经有几天了,来燕京的第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参加《电影艺术》和《大众电影》杂志联合举办的研讨会。

  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不仅有一百多名电影导演、编剧和理论工作者参与,还有一些官方领导出席。

  谢靳作为国内导演界的牌面,目然是要来的确实如李拓所说,《天云山传奇》在会上放映后遭到了一些批评,但谢靳也得到了几位重量级领导和嘉宾的支持,足以抵消掉外界的批判声,也带给了他极大的自信。

  听看谢靳的口风,《天云山传奇》通过审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两人聊了一会儿便转换话题,谢靳说出了他今天的来意他这次进京除了要开研讨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选角《天云山传奇》还没正式公映,谢靳筹备《牧马人》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电影界。

  这两部电影几乎是同一题材,《天云山传奇》写的是男主人公罗群被错划为y派后对d对人民的信念,写了女主人公冯晴岚崇高的爱情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情操、人性的赞颂:而《牧马人》则写了男主人公许灵均被错划y派后,到草原做了牧马人,虽然受了二十二年的不公正待遇。

  但在和朴实的劳动人民的相处中,在与他勤劳善良的妻子李秀芝相以沫的爱情生活中,治好了心灵上的创伤,重新燃起了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两部主题大同小异的电影,前后拍摄的时间间隔的又这么短,谢靳无疑是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有《天云山传奇》专美于前,怎样把《牧马人》拍的青出于蓝,是谢靳现在面对的最严梭的问题。

  为了推陈出新,谢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演员阵容方面下功夫。

  许灵均和李秀芝这两个角色,我要启用新面孔,而且是要让观众能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的新面孔。”

  谢靳说起他对电影选角的想法,又对林朝阳说道:“你既是原著作者,又是编剧,选角这件事你得出面才行。”

  我还得上班。”

  这都马上放寒假了,你上什么班?“谢靳急道参与选角又没钱拿,林朝阳不想掺和这事,可谢靳死活非得让他去,他只能无奈同意。

  聊完了正事,谢靳又蹭了一顿饭才走,约好了后天到燕影试镜演员两大后,林朝阳一大早骑看目行车米到燕京城北舜外cP区的朱辛庄燕影校园仁立在一片田野之中,冬日里四周农田光秃秃的,衬托著这里多了几分孤寂与冷清进校之后,林朝阳便跟谢靳汇合,谢靳此行还带了摄影师朱永德和副导演鲍芝芳这个时候的燕影校园内都是红砖平房,唯一的楼房是一栋筒子楼,不仅是学校的教室,也是学生们的宿舍。

  谢靳、林朝阳一行人来到燕影,被学校领导奉为上宾,特地请他们到校长办公室,陈怀恺这个谢靳的老熟人还特地被叫来陪客人。

  聊大的时候,学校领导掌出了一堆学生资料和照片,让他们先对学生们的信息有个简单了解,过了一会儿,学校领导便带著他们来到一间排练室,拿这里充当面试房间。

首节 上一节 125/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