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128节

  送谈送!看书就看书,你摔我书干嘛?”

  杂志主人不满的出声提醒,查海升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耐看心继续看完了小说,发现小说作者正是他前儿大去图书馆看过的那位作家许灵均。

  但跟以前看完《牧马人》不同,这次他被《高山下的花环》深深的打动,也对许灵均这位作家多了一层滤镜许灵均创作的小说并不多,一篇短篇、三篇中篇,看完了小说他又去看林朝阳发表在(燕京文艺》上的创作谈和《十月》上的评论文章今年三月末的时候,同学之间突然都在传许灵均用另一个笔名也发表了作品,查海升当时迫不及待便去图书馆找来了那两份署名是“王庆来”的作品查海升特别喜欢《秋菊打官司》这篇小说,因为读这篇小说让他感觉到亲切,他觉得这个许灵均真是太懂农村、太懂乡土社会了。

  将许灵均的所有作品都看完之后,他心中越发崇拜这位作家,四月份,《当代》上发表了《赖子的夏天》这部小说。

  这是查海升第一次接触到意识流文学这个概念,初读小说时,小说里那跳跃的时间线、繁复的心理描写和各种文字意向看得他头昏脑胀,他以前看小说,喜欢的都是那种故事性强的作品,冷不丁看这种风格的小说,并不习惯。

  耐看性子读了一遍,又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了一番,他才遂渐弄明白这部小说牛逼的地方,越看越觉得好看。

  理解了意识流文学的风格,大大的拓展了查海升的阅读深度,在这之后,他的阅读变得更加的广泛和深入,也让他发觉文学的魅力似乎远远大过法学。

  上个月他听说《赖子的夏天》出版,专门到校外书店去买书,因为去的晚了一点,差点没买到,好在同学陶玉墨将自己的书让给了他他很少到外面书店去买书,除非是特别喜欢的,因为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并不多,去掉饭钱也就剩了几块钱,所以他必须精打细算的花才行。

  前几天,《当代》再次发表林朝阳的长篇小说《梵高之死》。

  如果说《赖子的夏天》打开了查海升对于意识流文学的认识,那么《梵高之死》则打开了他对于小说创作的认识。

  他从来没想过,竟然可以有人这样写小说一部《梵高之死》二十二万字,他看完花了两天半时间,还是在期末考试前这不是他不重视期末考试,杂志买回来的那大,他本来只是想随便看儿页,打算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故事就放下,然后专心复习,没想到这一看就再没放下这部外说仿佛有一股强大的魔力,能够牢牢的抓任读者的眼球和心神在看小说的过程中,查海升完全忘了身外的世界,他的思绪跟随作者的笔墨徜祥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沉浸在亚伦与梵高的时空之旅中,难以自拔,看完小说之后也是久久不能平静,他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小说论故事性,它比他看过的所有武侠小说都要精彩,仅仅是一个魂穿十九世纪欧洲的创意就足够让人惊艳,更别提小说结合真实历史与悬疑元素的写法。

  将梵高的生平经历与穿越者亚伦的经历完美融合,创造出一个足以以假乱真的世界论文学性,它同样不输那些让他曾经击节赞叹的名家之作。

  提起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这种抽象的词汇,一般人总是感觉难以理解。但其实如果简单理解的话文学性就是构成作品独特品质的方方面面修辞方法的使用、文本的结构、叙事技巧的独特性、通过情节和人物的构建探讨深刻的命题,这些都是文学性的内容。

  《梵高之死》拥有独特的叙事结构,文本中大量使用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心理描写精湛,尤其是对介于大才与疯子之间的梵高的描写,堪称精彩小说的文字精巧,美感十足,这都是他在文学性方面的独到之处论思想性,查海升觉得这部小说所探讨的话题更是超越了他以前看过的当代文学作品小说开篇,就是极端环保组织的暴乱分子纵火焚烧名画和亚伦为了救画舍身,周围看客旁边的情节。

  作者以三千字的篇福描述了极端环保组织的产生原因和他们的行事逻辑,小说中有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是作者借围观者的口说出的话一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我们。

  当时在看到这句话时,查海升感觉自己一下子都被击中了,简直是太通透、太精辟了。

  在写到围观看客的表现时,小说里说人人都在哭泣、呐喊,却无一人行动,短短两三百字的描写便将人类的虚伪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作品,它的思想性已经是绝大多数作品难以企及的了,在期末考试前看完了小说,考试期间查海升仍有些心不在焉,脑海里闪过的全都是关于小说的文字和各种画面。

  虽然因为看《梵高之死》影响了考试,但查海升却丝毫没有后悔对他来说,能够有幸阅读这样一部杰作是充满幸福的事,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开始离校,查海升也在打包行囊。

  可到临走的时候,他又想到了《梵高之死》,这部小说的后劲儿实在太大,即便是看完好几天之后,他仍旧心心念念查海升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他想去再看看许灵均来到图书馆,因为生性典,他不敢凑过去跟许灵均搭话,就隔看远远的距离看看,他年纪小,个子也小,脸圆圆的,尚未脱去稚气,从入学便被班里的男生们起了个“冬子”的爱称。

  再加上天气冷穿得多,还戴了顶雷锋帽。从远处看,像个移动的肉团子,很是醒目。

  查海升正张望的时候,却瞧见对面的人突然起身朝他这边走了过来,他有些紧张的站在原地。

  “同学,你是要借书?”林朝阳看看眼前的肉团子问道“我不借书。”

  查海升个子只有一米六,面对身高一米八的林朝阳只能微微仰视,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这位作家,“那是跟家里人来看书的?”

  家里人?

  查海升闻言先是一愣,然后瞬间便明白了林朝阳的意思,他稚嫩的脸庞黑了下来,刚才见到偶像的兴奋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这个年代大家营养晋遍都跟不上,很多人都是高中时期才进入了青春期发育阶段查海升15岁上大学,个子本身就矮,发育的还晚。在许多成年人眼里,就跟初中生没区别。

  他是79级的,班级里有不少二十多岁的大哥大姐,男生管他叫“冬子”,女生管他叫小查”,反正就是拿他当小孩子来看待虽然大家并无恶意,而且平时对他还颇多照顾,但这却让查海升很是不爽大家都是大学生,摆什么老资格?

  因此,他最不喜欢别人在身高、年龄上对他有俯视感林朝阳上来就问他是不是跟家里人来看书的,显然是把他当成了初高中生。

第182章 你可读点书吧!

  查海升瓮声瓮气道:“我也是燕大的学生,今年大二了!”

  林朝阳听到他的话略感意外,讶异的看了看他,“真是不好意思。”

  见林朝阳道歉的态度真诚,查海升的心情又好了起来我是你的读者。“他说道。

  “哦。“林朝阳点了点头。

  林朝阳的作家身份在燕大不是秘密,绝大多数燕大学子都自矜身份,很少与他搭汕,但时不时也会遇到他“哦了一声便不再说话,气氛变得有些尴尬我前两天看了你的《梵高之死》,这部小说写的很好,比我看过的许多小说都要好....”

  查海升夸奖《梵高之死》时,脸上泛起儿分亢奋,一说起来便消滔不绝林朝阳很有耐心的站在那里听著他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查海升才反应过来,露出顾映的神色。

  不好意思,一聊起小说就有些忘乎所以。”

  林朝阳笑了笑,说道:“没事。听你说的这些,平时应该没少看书吧?”

  查海升点点头,目从进了燕大之后,他的阅读量比读高中时有了巨大的提升。

  不过在去年入学以后,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本专业著作上。

  一直到今年四月份看了《赖子的夏天》以后,他对于西方文学和思想、哲学类著作的兴趣被全面打开,才把主要阅读精力都放在了文学和哲学门类上都看了些什么书?“林朝阳好奇的问道。

  “什么书都看,黑格尔、弗洛伊德、马斯洛、亨廷顿、梭罗..-他们的书我都看。”

  查海升一口气说了十几个名字,好似在炫耀一般,里面有很多人不仅是作家,也是哲学家。

  这几年,外国思想名著和文学作品潮水般涌入国门,许多文学青年如同饥渴的瘦羊,蜂拥看体验看这场暴涨的春潮,对于外来的思想和著作来者不拒。

  眼前的小青年...--姑且算是小青年吧,看起来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林朝阳好心的说道:“像黑格尔他们的书还是应该少看。”

  “为什么?”

  查海升本以为他说出这些名字能让林朝阳刮目相看,没想到对方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不服气的问道林朝阳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道:“今年多大了?

  查海升从林朝阳的话里感受到一股对他年轻的轻视,心中很是不念“16岁。”他生硬的回答道。

  “16岁...”林朝阳沉吟了一句,“你这个年龄,看那些形而上的书太早了。看看文学著作就可以了,雨果、大仲马之类的。”

  雨果、大仲马我早就看完了。“查海升抢著说道,眼神中还带著几分挑畔16岁就能上大学,智商肯定远超常人,看的书多也不稀奇,林朝阳无视了查海升的挑伴眼神,称赞道:“看来确实没少看书。”

  他的夸奖让正咋呼的查海升又愉悦了起来,高兴道:“我还读了叶芝、艾略特、波德莱尔和奥登这些诗人的诗,最近时兴的蒙胧诗我也读了不少..”

  查海升的表现就像小孩子考了一百分,迫不及待的想跟家长炫耀,他又说了一会儿才又反应了过来,最后说道:“这些书也就是随便看看。”

  林朝阳微微领首,也没有再说话。

  眼前这个16岁的大学生稚气未脱,来找他无非是吃了鸡蛋想看看老母鸡,两人间也很难找到话题,应付这么一会儿也算是对得起这个热心读者了。

  误?“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女声林朝阳转头看过去,只见陶玉墨正面色惊讶的看看他们俩姐夫,小查,你们聊什么呢?”

  查海升一见到陶玉墨,浑身的肌肉便绷紧了,刚才的伶俐劲一下子就不见了。

  “我..--我刚看完《梵高之死》,来交流交流感受。“查海升结结巴巴的说道。

  从人学起,班里的同学都陈道淘玉书是燕大教授的女儿,姐天还是作家许灵均在查海升看来,她就是那种天之骄女。再加上陶玉墨容貌出众,更让他有了一种需要仰视的距离感。

  这样啊!“陶玉墨点点头,又问他:“班里人都走的差不多了,你什么时候走?”

  查海升回道:“就这两天。”

  那祝你一路顶风。”

  林朝阳问陶玉墨:“你怎么来图书馆了?

  “还能干嘛?看书呗,陶希文、陶希武那两个混小子在家里闹翻了天,家里都没法待了。”

  查海升见陶玉墨和林朝阳聊了起来,悄悄的离开了图书馆他今天跑到图书馆就是心血来潮想跟偶像聊聊,该聊的聊完了,也该走了。

  这小孩儿是你们同学?”林朝阳看看查海升的背影问道是啊,我们系年纪最小的。”

  之前查海升跟他聊天时,林朝阳还没有意识到,直到陶玉墨刚才叫了对方一声姓查,16岁,小个子。

  “他叫什么?”

  “查海升,怎么了?”

  果然是他。

  没什么。刚才聊天,你这个同学说他喜欢看哲学类的著作。他年纪太小了,心智还不健全,总看这种书不是好事。”

  陶玉墨不解的问:“哲学类的书籍很有营养啊,我周围的同学也都在看。”

  林朝阳摇摇头,“什么叫有营养,什么叫没营养?牛肉有营养,可你能给没断奶的孩子吃吗?”

  他的比喻一下子点醒了陶玉墨,她的表情若有所思“中国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读书可以明心见性不假,但一样可以影响人的心智。

  你们这个年纪一旦把精力都放在那些虚无缥缈的事上,很容易深陷其中,误入歧途。”

  陶玉墨很想承认姐夫说的都对,可她听著林朝阳的语气就感觉不舒服。

  明明没比自己大了儿岁,却偏偏装成老头子的样子。

  “姐夫,你怎么跟老头子一样?”

  “我这叫有感而发。”

  林朝阳感叹了一句,他整日里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燕大学生,虽然很多学生比他的年纪还大,但若论社会化的成熟度,却远逊于后世同年龄段的人。

  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热爱生活,而不是爱生活的意义。“他淡淡的说了一句。

  一旁的陶玉墨听完立刻觉得不明觉厉,姐天真不愧是当作家的,随口一句就是这么深刻的话姐夫,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林朝阳无语的看了她一眼,“你可读点书吧!这是我说的?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

  听到他的奚落,陶玉墨顿时感觉脸上发烫,娇嗔道:我又不是读中文系的,哪知道这个基那个基的?”

  其实陶玉墨真算不上不学无术,这年头哪有大学生不是文学青年的?

  只是相比之下,她的阅读量没有那么高而已两人随口聊了儿句,陶玉墨去目习室看书,林朝阳继续工作快下班的时候,洪子成来图书馆找林朝阳。

  “朝阳,下班到家里坐坐?““有事?”林朝阳问。

  洪子成道:“也没什么。我跟谢勉这两天正好看了你的新小说,想跟你探讨探讨。”

  那好,等下班我去你家。“下班之后,林朝阳如约来到燕大讲师们住的筒子楼,就在学生宿舍32号楼的边上。

  进楼门左拐,穿过昏暗的楼道,居中靠南有间宿舍,就是洪子成的家。这会儿赶上饭点儿,楼道的公共厨房处弥漫着烟火气,整栋楼内都飘著饭菜的香味。

  洪子成的家是个单间,面积也就是十五六平方米林朝阳来的时候,谢勉已经在这里了。

  除了谢勉,77级中文系的几个学生也在这里,分别是陈健功、刘志达和黄子平。

  他们仁里有两个是燕京的,另一个寒假要勤工俭学。

  对于燕大的学生们来说,到老师家来做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尤其是中文系的宿舍就在32号楼,与讲师们住的筒子楼距离还不到一百米,林朝阳一来,第一个话题自然落到了《梵高之死》上。

  洪子成拿出了几页稿纸,这是他给《梵高之死》写的评论文章,打算投给文学评论杂志。

  文章标题叫《《梵高之死>:艺术与历史的对话》,里面这样写道:《梵高之死》的魅力源自作家对艺术作品的深刻解读和对梵高的重新解构与演绎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激发了读者对艺术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也向世人展示了梵高这位伟大画家的生前遭遇。

  不仅带给了读者关于艺术与信仰的深度思考,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

  洪子成的评论充满了对《梵高之死》的溢美之词,他当著大家的面拿出来,让林朝阳这个小说作者都有些不好意思。

  子成兄,夸的太过了。“林朝阳谦虚道“不夸的好一点,我这文章怎么发表?怎么赚稿费啊?“洪子成玩笑道众人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三九严寒,冬日的寒风凛冽,火车缓缓行驶在铁轨上,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在空旷的田野中回响,在漆黑一片的夜里格外的震耳。

首节 上一节 128/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