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142节

  “你自己看!“陈健功将报纸递给他林朝阳一眼就看到了第二版右侧“特写”一栏里的通讯稿,标题是一句他很熟悉的话《“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通讯稿不长,区区不到四百字,没用两分钟便看完了,内容写的正是前天晚上发生在燕大里的那场学生运动,让林朝阳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通讯的最后两句话。

  “由燕大青年职工林朝阳同志率先喊出的这八个字铿锵有力,激荡起青年们浓重的爱国情怀。

  也正是这短短的八个字,深刻融合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必定成为此后一代青年立志报国的行动宣言,成为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价值标签。”

  看完通讯稿,林朝阳心里熨贴了,我就说我喊喊爱国口号怎么了?学生们碰不得,我林朝阳就碰得了?

  他现在就想掌看这份报纸跑到张龙翔的办公室甩到他脸上,当我教职工好欺负是不是?

  看到没?《人民日报》都看不惯你们校领导的倒行逆施,为我证明了!

  等林朝阳看完了报纸,陈健功三人又兴奋的讨论了一番,刘志达说道:“朝阳,有了《人民日报》的表态,你就不用怕学校的处分了。”

  林朝阳故作轻描淡写,“处分就处分了,不耽误咱爱国!”

  几人一听,肃然起敬从前段时间指点梁佐收拾张的日本留学生,到前几天大家听说林朝阳因为剧本涉及到对抗战时期日本人的美化,与燕影厂发生冲突,再到今天。

  朝阳用他的实际行动深刻证明了什么叫爱国主义者!

  《人民日报》这篇通讯发表影响是广泛的,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学生运动,经过《人民日报》这样国家级权威媒体的宣传,首先在性质上已经定了性,这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熟大校万要对林朝阳进行的处分,目然也成了无楷之谈几人正说看话,《人民文学》的崔道义来到了林朝阳家里,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朝阳,《高山下的花环》得奖了!”

  崔道义所说的奖,自然是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算著时间,获奖名单确实也该公布了。

  听闻自己的小说得了奖,林朝阳面色淡然,“哦,这是好事。”

  一旁的陈健功听到这个消息就没办法淡定了,他有些紧张的问崔道义:“崔老师,评奖结果出来了?您知道短篇小说的评奖结果吗?”

  陈健功要是问其他杂志的编辑,他们还真不一定会知道,顶多是知道目家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获奖与否。

  可崔道义是《人民文学》的编辑,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评奖活动是文协主办的,但具体实施可是由《人民文学》编辑部来负责的,对于评奖结果他目然是一清二楚这个时间点,编辑部同事们正积极的联系获奖作家和杂志,名单除了没见报之外,几乎都已经公开化了,所以崔道义也没有隐瞒他问道:“你想问谁的作品?”

  林朝阳笑道:“他问自己的,《丹凤眼》得奖没?”

  崔道义上下打量了陈健功一下,“你是陈健功?”

  听到他的问话,陈键功心中一喜,崔道义对他和他的作品有印象,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肯定是得奖了啊!

  “对,我是陈健功。”

  崔道义笑了起来,“恭喜你了,健功同志!”

  得到了确定答案,陈健功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得奖了!我得奖了!”

  陈健功激动方分,他身旁的梁佐和刘志达也为他高兴,反观林朝阳,仍旧是一脸平静。

  崔道义看了看陈健功,又看了看林朝阳,心中感叹,就冲看这份淡然和从容,林朝阳已经与同辈作家拉开了距离。

  “朝阳,这次不光是你的《高山下的花环》得奖了,你的另一部作品《小鞋子》也获奖了。《高山》是一等奖,《小鞋子》是二等奖。”

  崔道义的话音刚落,那边陈健功几人的庆祝声夏然而止,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了林朝阳。

  又拿了一个奖?一人双奖?

  这画面,为什么似曾相识?好熟悉啊!

  听著崔道义的话,林朝阳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讶色,“拿了两个奖?”

  “对,还是一人双奖!你这可是复刻了去年的辉煌成绩啊!”崔道义满面笑容的说道去年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林朝阳以《牧马人》和《秋菊打官司》同时入围,一人双奖,成为了当时授奖仪式上最闪亮的崽,事后还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可是全国性的文学评奖活动,能得奖已经可以说是文学界的夜校者了。

  一人双奖,其含金量目然不言而喻谁也没想到,去年那一次竞然只是开始。

  1981年的春天,林朝阳再次在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当中折获双奖这样的成绩,已经不能用前无古人来形容了,后面恐怕也不会有来者。

  本来得知自己获奖的陈健功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可他看著林朝阳,不知道为什么,那股喜悦好像被对冲掉了。

  他,快乐不起来了!

第201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

  华侨公寓,林朝阳家中。

  因看他再次一人双奖的辉煌战绩,气氛突然陷入了诡异的平静。

  陈健功本来因为自己得了奖高兴的大呼小叫,可这会儿林朝阳一人双奖,却面色如常,从容淡定,弄得他也不好意思咋呼了。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林朝阳去开门一看,是章德宁。

  朝阳,得奖了!你得奖了!“章德宁还没进门便大声说看,《小鞋子》是在《燕京文学》发表的,杂志那边刚得到消息,章德宁就来给林朝阳报喜了。

  “《小鞋子》得奖了是吧?”

  章德宁楞了一下,“你作知道?”

  林朝阳冲屋里示意了一下,章德宁这才看到屋里的崔道义,顿时感觉意兴阑珊“行了,先进来吧。”

  本来当初《高山下的花环》被《人民文学》抢了过去,章德宁就郁郁难平,现在连报喜这种事对方都要捷足先登,真是欺人太甚崔老师,我听说这回评奖,你们《人民文学》的作品又得了不少奖啊!”

  她的话里当看几分阴阳怪气,谁能听不明白。

  《人民文学》是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评选负责机构之一,刊发在他们杂志的作品获奖了,难免有点瓜田李下的嫌疑是有几部得了奖。都是经过评委会首肯的,而且还都是读者投票排名前列的作品,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崔道义笑呵呵的回了一句。

  他的回话滴水不漏,绵里藏针,章德宁还想回击,却被林朝阳拦住问道:“这回评奖你们《燕京文学》得了几个?”

  提到这个话题,章德宁顾不上跟崔道义纠缠,说道:“短篇我们得了两个。正好健功也在这,他的《丹凤眼》得奖了,还有一篇是《笨人王老大》,中篇就你一个。”

  “这回评奖啊,《人民文学》可得了十二个呢。”

  “那《收获》呢?”

  “《收获》得了六个。”

  “呦,那也不少呢,这俩杂志快把奖项包圆儿了。“听著章德宁的话,梁佐惊叹道“不光是《收获》,今年《十月》也得了五个奖。他们三家加在一起啊,才真算是包圆儿了。”章德宁说道林朝阳调侃道:“行了。你别不知足了,你们《燕京文艺》不是也拿了三个奖吗?不少了。”

  《燕京文学》跟《人民文学》《收获》比起来,根基还是浅了不少,成绩不如这两份顶级刊物了也是理所应当的,唯一让人意外的是《十月》。

  还成吧,明年再接再厉。正好健功也在这了,省得我跑一趟。过两天人民的会堂举行授奖仪式,你们别忘了。

  授奖仪式之启得参加几天座谈会,跟去年一样。”章德宁交代道林朝阳和陈健功应了一句。

  这时一旁的梁佐问崔道义,“崔编,这回评奖《人到中年》获奖了吗?”

  “《人到中年》啊,得了,还是个一等奖呢。”

  崔道义回答了梁佐的问题,又看了看他,难不成又是个作者?不对啊,获奖的谌容可是个女同志他是《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的儿子梁佐。”

  林朝阳替崔道义解了惑,崔道义笑呵呵的说道:“恭喜啦!”

  我替我母亲谢谢您。”

  屋里六个人,五个人都跟奖项有关系,只有刘志达站在那里,像个喽啰。

  聊了有一会儿,章德宁偷偷问林朝阳,“他来就为了跟你说评奖的事?”

  她问这话的时候眼神一直在往崔道义身上,那点小心思就差没写到脸上了,生怕崔道义是凯触林朝阳的椅子。

  “嗯。”

  得到了林朝阳的答复,章德宁稍感安心,但她见崔道义一直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她也不起身。

  直到崔道义准备告辞,她才离开两天后,人民的会堂。

  中国文化界群英荟萃,其中包括了评委会成员、从各地赴京的获奖作家、众多杂志的编辑、评论家、学者以及文化界官员,浩浩汤汤来了三四百号人,场面蔚为壮观今年的授奖仪式与前两年稍有不同,多了个优秀中篇小说奖,自然多了一些获奖作家。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一共十七个奖项,其中六个是一等奖、十一个是二等奖,但获奖作家只有十六人,林朝阳一人包揽双奖。

  获奖作家当中不少人他都认识,比如《人到中年》的谌容、《蝴蝶》的王蒙、《开拓者》的姜子隆、《啊!》的冯济才。

  有一些人他不认识,但有著干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天云山传奇》的鲁彦周,两人的作品都被谢靳改编,《追赶队伍的女兵们》的邓友枚,他与汪曾琪、林津岚是多年好友。

  另有儿个人,确实跟林朝阳没有任何关联,其中有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刚才覃朝阳为二人引荐时介绍了对方的名字。

  “陕西籍作家陆遥!”

  本次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评奖,陆遥凭借《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了二等奖,这也是他第一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奖项,看上去格外激动等到授奖的时候,林朝阳一个人捧著两份证书和纪念品,自然少不了又是受到一阵目和热议。

  连续两届评奖,去年两个短篇小说奖、今年两个中篇小说奖,开创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

  授奖结束后,下午在京西宾馆举行获奖者、编辑、评论家中篇小说奖座谈会。

  燕京的作家们大多都是熟悉的,哪怕不认识,也都有共同认识的朋友。

  相比燕京作家们之间的熟稳,外省作家们就拘谨多了,大家基本谁也不认识谁,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你那部《梵高之死》我看了两遍,写的真好,不光是故事性和文学性结合的好,还有态度。

  上次去你家吃饭,听你讲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很精彩了,现在读到小说才发现,更绝!”

  冯济才坐在林朝阳的石手边,说起了林朝阳的激作品《梵高之死》,聊得火热陆遥坐在林朝阳的另一边,他见陆遥一直没说话,神色间有些拘谨,正想给陆遥递个话题。

  此时不知是谁弄翻了茶杯,膨的一声砸在地上,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呀!”

  林朝阳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迟疑两秒,会场内顿时发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这自然是大家也联想到了陆遥和他获奖作品的名字。

  本来略显紧张的气氛在这个小插曲的调剂下变得轻松起来,连原本很拘谨的陆遥也放松了下来。

  等座谈会快结束的时候,大家的关系已经比开始时融洽了很多,说起了闲话好长时间没吃你做的饭了,还怪想的。“冯济才对林朝阳说道隔著两个座位的邓友枚听到了他的话,凑热闹道:“我听曾琪和津岚说,朝阳同志的厨艺可是我们燕京作家里的一绝。咱们这么多外地作家,好不容易来一趟燕京,不能光请济才啊!”

  听著二人的话,几位外省作家面露好奇之色,身边的燕京作家便给他们科普起了林朝阳的手艺。

  这一年来,有李拓这个文坛交际花的大力宣传,林朝阳的厨艺在燕京文坛早已闻名遐迩,连他家寻味斋”的名号都已经广为人知。

  听著大家的科普,一众外省作家们也对林朝阳的手艺产生了期待,众人乌决乌决的起哄,让林朝阳苦笑不已。

  “送矣,大家听我说!”邓友枚高声制止了大家的议论,然后说道:“赶上这几天大家都在燕京,咱们找个机会,尝尝朝阳的手艺。先说好啊,咱不吃白食,米面粮油、瓜果蔬菜咱自备,我先带个头我出五斤全国粮票。”

  他这边一说完,立刻引起了一片响应声。

  “这个提议好!我也出五斤。”

  我出二斤肉票!”

  众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顾林朝阳的反应,一会儿功夫,已经将聚餐这事给做实了,一共凑了40斤全国粮票、6斤肉票和50块钱肉票和大部分粮票都是燕京作家出的,外省作家来燕京带的全国粮票不多,还得给自己解决伙食,基本以出钱为主。

  “来来来,交钱、交票!”

  邓友枚的执行力很强,当著众多人的面就开始敛钱、敛票,生怕让林朝阳给跑了。

  他把钱和票证往林朝阳手里一塞,满脸严肃,“朝阳,这顿饭就交给你了。可一定要做出我们燕京作家的风格和水平,不能让外省的同行们看了笑话。”

首节 上一节 142/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