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23节
林朝阳摸了摸下巴,面露思索之色,“得大改。”
他掏出胸前兜里的钢笔,拧开笔帽,下笔之前特意问陈健功:“能写东西吧?”
“能能能!”
林朝阳愿意帮著审稿,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有之前改稿那次的事,陈健功现在对林朝阳充满了信任。
他低头看著林朝阳下笔不停,在本已经写满了字的稿子上不断的做标记和批注,没过几分钟,一页稿纸上便已经满是密密麻麻的修改要求。
如此重复几遍,稿子的所有问题都被标注的一清二楚。
他将稿子交还给陈健功,“让他参照著改吧。”
陈健功惊叹道:“朝阳,伱要是当编辑,肯定是个名编。”
“我这水平可不够!”
两人说了两句,林朝阳回了图书馆,陈健功再次看向稿子上那些密密匝匝的文字。
心中只能感叹,有些人对于文字的敏感真的是天生的。
燕大32号楼334,这里既是五四文学社的活动场所,也是《未名湖》杂志的编辑部。
五四文学社已经成立一个多月了,下设评论、小说散文、戏剧曲艺、诗歌四个组,第一批社员共有90余名,包含了77、78级中文系中文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外系的部分文学青年。
陈健功作为文学社副社长负责小说散文组,同时还是《未名湖》的编辑。除了他,77级的查剑英和王晓平也是《未名湖》的编辑,同为副社长的邹仕方任主编。
陈健功回来的时候,两人正在聊林朝阳,上午章德宁到班里找陈健功,她们以为是陈健功又有新作品发表了,大家围著陈健功问,他却不肯说。
等到大家都散了之后,陈健功才跟之前知道林朝阳写小说的同学说,这次章德宁是给林朝阳送稿费单的。
“之前还真没看出来,林朝阳有些水平啊,竟然能在《燕京文艺》上发表小说。”查剑英说道。
她跟王晓平都是燕京人,家里出身不凡,再加上考上了燕大中文系,还是系里的活跃分子,所以平时的言谈无形之间会带上一点优越感,这种不由自主的优越感谈不上刻薄。
王晓平说道:“你不觉得他这人有股傲气吗?”
“傲气?没看出来,人倒是挺随和的。”
“我觉得他人挺傲的。你记得第一次在钟亭见面时吗?”
“记得,耀中介绍的嘛!”
王晓平回忆著说道:“根据我的观察,我们念的那些诗他应该都是读过的。可我问他喜不喜欢诗歌的时候,他却告诉我,喜欢我们诗朗诵。你品品这话!”
查剑英蹙眉思考,“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点。”
这时候,陈健功才笑了起来,说道:“还是你们女同志心细,连这样的细节都记得。”
查剑英调笑道:“观察的那么仔细!我看她啊,是春心荡漾,难怪刚见林朝阳那天就主动跟人搭话。”
王晓平急的起身去捂她的嘴,“我让你瞎说!”
陈健功连忙拦住两人的胡闹,将手中的稿子搁在桌上,“别闹别闹,先干正事。”
他指著稿子说:“刘振云那篇《瓜地一夜》你们俩都说抢救不了,我送稿费单的时候跟朝阳提了一嘴,他给审了一遍。”
查剑英捡起稿子,入眼就被稿子上密密匝匝的字迹给吓了一跳,“批注都快比正文多了!”
王晓平也凑了过来,“这都是他批的?可真有耐心!”
查剑英瞥了她一眼,忍下了调侃她的心思,问陈健功:“这都快赶上重新让刘振云写一遍了,有必要吗?”
“有啊,怎么没有?”
陈健功写了几年的小说,太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了,“你不给他指出问题,他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写十遍,不如改一遍。文章天成的有几人?好作家都是改出来的!”
这回没等查剑英说话,王晓平先开口了,她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一直盯著稿子上的批注。
“林大哥审稿很有水平啊!”
“这你都看出来了?”查剑英还是没忍住调侃。
“你看这段……”王晓平却很认真的指著稿子。
实际上,林朝阳对刘振云这篇稿子的审稿意见搁在任何一个专业的编辑身上都能给出来,很多资深的老编辑能挑出的问题可能比他还要多。
但在查剑英和王晓平这两个生瓜蛋子看来,这却已经是十分厉害了。
等她俩对著稿子指指点点看的差不多了,陈健功才拿著稿子要给刘振云送过去。
刚要出门,就碰上了同学。
“梁佐!”
“健功,出去啊?”
“嗯,送稿子去。你来……”
梁佐戴著眼镜,脸型微胖,笑了笑,“我也送稿子。”
“好啊,你这个大才子的作品我可得好好看看,你等我。”陈健功转头对王晓平喊道:“晓平,你先看看梁佐的稿子,我等会儿回来。”
“好。”
陈健功回到宿舍楼,找到了刘振云,将稿子还给他。
看著稿子上的密密匝匝的批注字迹,刘振云人麻了。
写小说这件事,这么难吗?
第30章 《牧马人》发表
十一月开始,燕京的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校园里的不少人已经换上了冬装,燕大图书馆的暖气这两天还没热乎,在馆里待著有些煎熬。
一早上刚来的时候,林朝阳先去了一趟中文期刊阅览室,将今天早上刚到的《燕京文艺》借了出来。
在燕大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是读书看报,只要现阶段人们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在这里免费看到。
这周轮到林朝阳在前台值班,早上他先是应付完一大波来借书的学生,然后便趁著没人的时候摸鱼看起了借来的那份《燕京文艺》。
《牧马人》——许灵均。
《牧马人》发表,林朝阳肯定不能用自己的本名,得起个笔名才行,他懒得想,干脆就用了小说主人公的名字。
看著原本用钢笔写在信纸上的文字被印成了铅字,林朝阳心中有种很奇妙的感觉,说成就感吧,有点儿,但他也知道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没办法,谁让自己脚下——全都是巨人铺就的道路呢?
稿费到手了,小说发表了,林朝阳欣赏著杂志,心情大好。
中午到大饭厅吃饭,林朝阳再次坚定的站在红烧肉的队伍后面。
“诶,振云!”
排队的时候碰见了个熟人,林朝阳叫了一声。
刘振云一脸萎靡不振,神色颓废,听见林朝阳的叫声,慢半拍的回头,愣愣的跟他打了个招呼。
“咋了这是?”
“没事,昨晚上改稿子,没睡好。”刘振云打了个哈欠说道。
他何止是没睡好,而是压根就没睡。
昨天白天拿到陈健功给刘振云送回来的稿子,对他幼小的心灵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那种冲击不亚于刘振云当年第一次看到《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
就我这样的,我配写小说?
看完稿子上的批注和修改意见,刘振云脑子里一直回荡著这句话。
好不容易等缓过劲来,他咬了咬牙,决定——改稿。
这一改,就是一宿没睡,顺带著还抽了两包烟。
早上宿舍的几个人一起来,怨声载道,埋怨刘振云把宿舍弄的乌烟瘴气,刘振云振振有词,“抽我的二手烟我还没跟你们收钱呢!”
改了一夜稿子,又上了一上午的课,是以林朝阳才会看见如此形容枯藁的刘振云。
刘振云并不知道昨天的稿子是林朝阳改的,但林朝阳知道他改的稿子是刘振云的。
闻言他心中不由得有些愧疚,瞧把孩子给祸害的。
他一把将刘振云从锅塌豆腐的队伍里拽进了红烧肉的队伍。
刘振云拼命挣扎,“我可没钱!”
“我请你,我请你!”
林朝阳的热情让刘振云不明所以,但一闻到那喷香喷香的红烧肉的味道,他就放弃抵抗了。
嘴里炫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刘振云满嘴有光,“林大哥,等我在杂志上发小说了,我一定请你搓一顿。”
“别叫大哥了,我比你还小一岁呢。”
林朝阳是59年生人,刘振云是58年的。
刘振云有些意外,嘀咕道:“看著不像啊!”
林朝阳:这肉喂狗都不请你!
玩笑归玩笑,请都请了,他还能把肉从刘振云嘴里扒拉出来吗?
大不了下回再吃(咬牙切齿)回来就好了!
林朝阳从大饭厅回来,发现桌上的《燕京文艺》不见了,隔壁的胡文琼说道:“小林,杂志在我这呢,给伱。”
林朝阳没接她递过来的杂志,“我都看完了,你看吧,完事想著还回期刊室就行。”
“得嘞,谢谢。”
从大饭厅出来,尽管外面冷风吹的脸发僵,可刘振云还是忍不住有些犯困。
昨天一宿没睡,上了半天的课,中午又吃了那么多的肉食,不犯困才怪,他跑回32号楼宿舍打算补个觉,倒头便睡。
再醒来时,他抬眼看向窗外,黑漆漆一片。
刘振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下午的课。
宿舍老大也是中文系的,见他醒了,立刻说道:“振云,怎么没去上课?谢老师还问你去哪儿了呢?”
刘振云顿时面色如土,“你们怎么说的?”
“能怎么说,你中午吃完饭回来就睡觉,我们肯定照实说呗。”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