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261节

  这里的‘禁闭’就有限制状态的意思,跟我们近代以来对于‘禁闭’的用法是基本吻合的。

  当然了,我们现在理解的‘禁闭’已经因为部队、监狱等单位的处罚条例而变成了一种更加具体的惩罚措施。”

  说到这里,荣世辉停顿了一下,在黑板上点了点,接着说道:

  “不过你的解释也是对的,特别是放在《禁闭岛》这部小说当中,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禁闭’对应的是‘犯错’,严守中就是那个犯了错的人。

  他的妻儿因为他的背叛而死,对于他而言,困在这座岛上,就是对他的惩罚。”

  荣世辉的话如同黑暗中的一抹光亮,让在场众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对啊,这个说法太妙了,这绝对是作者起‘禁闭’二字的意图,要不然谁会用这么少见的两个字。”

  “我觉得这个‘禁闭’还有一层含义,我明白了,我想明白了。”高红十突然喊了起来。

  “你想明白什么了?”旁人问。

  “这座孤岛是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的其实很可能就是严守中自身的精神疾病。

  它可能根本不存在,是严守中的另一层幻想,他只是在用这样的想象来惩罚自己。

  你看结尾……”

  高红十朝周围看了看,正好发现了高洪波放在桌上的《十月》,一把抓了过来,翻到杂志的某一页。

  “你看结尾这里,严守中在短暂的清醒过后又陷入了幻想当中,按照这个描述,一切都好像是巨大的阴谋。

  林朝阳为什么写的这么具有开放性?我觉得他很有可能就是给我们留出了这么一个想象的空间。”

  她越说越兴奋,好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飞快的翻到了小说

  “对应上了,你看‘序幕’这里,他用的叙事者是许灵均的名字。

  现实里有‘许灵均’这个人吗?

  没有嘛!

  小说是林朝阳虚构出来的,‘禁闭岛’也是严守中妄想出来的,一定是这样的。”

  众学员们听着高红十的解释,有一种揭破谜题的如梦初醒之感,越想越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同时,心中又不自觉的对林朝阳这位小说作者生出一股敬畏感。

  用文字构建出一个波云诡谲、充满幽灵气质的世界,这样的作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

  但林朝阳不仅是完成了这样的构建,更赋予了这个幽灵世界一个强大的底层逻辑。

  这种逻辑承载了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承载了超群拔类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一下子将《禁闭岛》这部看似讲述悬疑故事的小说拔高到了艺术的高度上。

  “拔高了!拔的太高了啊!”有人喃喃自语道。

  高红十击节赞叹道:“这才叫主题的升华啊!太牛了!”

  这句话引来了众人的赞同,他们已经彻底被这部小说隐含的思想和意味所征服。

  此刻他们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艘轮船上,远远的望着远处的冰山,那冰山出于海面之上,看起来平平无奇。

  可只有经验丰富的船长才知道,在那幽深蔚蓝的海面之下蕴藏着的是一座怎样的庞然冰峰。

  它巍峨耸立,虽隐匿于波涛之下,却彰显着不亚于陆地崇山峻岭的雄伟气势。

  阳光偶尔穿透水面,照耀在它晶莹剔透的身躯上,折射出梦幻般的光影,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巨擘。

  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拥有常看常新的魅力,更有探讨不尽的意味,经过今天课上的这一番讨论,众人才真正发觉了《禁闭岛》这部小说的厉害之处。

  除了对于作者林朝阳的敬畏感,众人心中更生出了对于这部小说本身的高山仰止之感。

  众人互相诉说,他们似乎见证了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诞生!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没人关心被剧透到怀疑人生的高洪波正散发着无限的怨念。

  剧透者死!

  (本章完)

第272章 文人果然无耻

  那座掩映于海雾中的小岛,充满了神秘的氛围。

  穷尽心力想要调查真相的严守中,感觉岛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隐藏着秘密,可当他费尽心思的挖掘出真相后,那真相却是如此的残忍。

  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的幻想,至亲至爱之人因他的背叛死去,承受不住打击的他只能用幻想来麻醉自己。

  他把自己幻想成公安,幻想是有坏人对他和他的家人实施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以此来麻醉他心中的痛苦。

  可当那真相被揭开的时候,就像麻药效果的结束,再度来袭的疼痛只会愈演愈烈。

  因此在结尾处,严守中才会在短暂的清醒过后再次陷入幻想之中,他无法承受现实之重。

  张曼玲为严守中的遭遇感到可悲可叹,他是导致亲人离世的罪魁祸首,所以可悲;他也在用这样的方法在惩罚自己,证明他良心未泯,令人叹息。

  这天晚上她看完小说躺在床上,脑海里的画面纷繁,全是由文字衍生出来的画面,关于严守中的、关于禁闭岛的、关于张佩兰的……

  她一直睡不着觉,到最后她重新拿起那份《十月》,决定再看一遍小说。

  再看第二遍小说,张曼玲对于小说又有了新的感觉。

  她发现,禁闭岛这处地方很有可能也是严守中幻想出来的。

  因为在小说里,压根没有提到禁闭岛以外的外部环境,结尾处严守中的短暂清醒中也说了,他其实一直处于深度的幻想之中。

  张曼玲仔细查找小说中关于禁闭岛的详细描述,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里面的所有具体细节都是以严守中的主观视角来描述的,而他同事雷建明并没有任何表述。

  再有就是开篇的“序幕”,张曼玲认为这是“禁闭岛是严守中的想象”的最大佐证,因为林朝阳并没有编出来一个陌生名字,而是用了“许灵均”这个大众已经熟知的虚构人物的名字。

  人都是虚构的,所以“序幕”中的日记自然也是虚构的了。

  她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有道理,可当她将这個想法讲给同学高贤骏听的时候,却被高贤骏的另一个出人意料的想法给惊艳到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严守中他就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当中呢?严守中是精神病患者,这只是最后作者让我们看到的。

  可前面的严守中所经历的那些事,如果抛开结尾部分而言,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你看结尾这里,小说只说了严守中清醒了,想起了自己真正的身份和过往,然后又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想象中。

  难道就没有可能是,这种清醒本身就只是一个为了让他驯服的想象,你能推翻这种说法吗?”

  面对高贤骏的质问,张曼玲沉默了,然后陷入了自我怀疑。

  按照小说中的逻辑,严守中一家人陷入了阴谋是最浅显的一层故事,在后半段轻而易举的就被推翻了。

  可如果是按照高贤骏的说法来看,其实也未尝不是一种思路,因为只要认准了主角是被迫害的,谁也没有办法对这个情节进行证伪。

  只是这样一来,小说就变成了一个很普通的悲剧结尾的侦探故事,内涵和思想高度毫无疑问要大打折扣。

  张曼玲不认为林朝阳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想的会是这么简单的。

  “你这种想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身为读者不想看到严守中的英雄形象崩塌的一厢情愿。

  朝阳既然写出了各种可供我们讨论和猜测的角度,那他想的一定不是这么单一的情节。”张曼玲说。

  “你说的也有道理,我觉得这可能正是林朝阳给小说留了一个开放式结尾的原因。

  这样一来,我们大家怎么猜都有一定道理。”

  张曼玲眉头舒展,露出微笑,“说的有道理!”

  她又说道:“每一个读者看完小说都有自己的认识,这可能正是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

  高贤骏拍手称赞道:“说的没错!我看就是写篇万八千字的评论也没问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曼玲想起了她尚未开题的毕业论文。

  要是以《禁闭岛》作为研究对象好像也不是不行,这部小说丰富的构思和潜藏的各种可能性完全可以支撑起一篇论文。

  想到这里,张曼玲把她的想法跟高贤骏说了出来,高贤骏听后沉吟,“这个你还是问问老师吧,我感觉有点冒险。”

  张曼玲向来敢想敢干,她直接跑到中文系办公室,找到了洪子成。

  听完她的想法,洪子成调侃道:“你的胆子可够大的!以《禁闭岛》这样一部刚刚发表不到半个月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就不怕论文质量不行?”

  张曼玲笃定的说道:“《禁闭岛》虽然发表的时间不长,但它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足以传世。如果最后写出来的论文质量没有获得学校的认可,那一定是我的问题,而不是小说的问题。”

  洪子成是张曼玲的论文指导老师,大学四年对她也很了解,知道这位女学生有些才气,对于自己认准的事情也很有信念。

  “我能问问你,为什么非得要把这部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吗?”

  张曼玲思忖着说道:“我以前看小说,总喜欢看情节冲突、看人物塑造、看文笔架构,也照着自认为是好作品的那个方向去模仿。

  经过那么多实践,我认为很多作品是可以模仿的出来的,这样的作品就好比是一幅照片,你对着它画,只要用心,总能画出三分像来。

  最近《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云》连续发表,还造成了一些反响,我也有些小小的自得,以为自己的水平是可以向那些知名作家看齐的。

  可看完《禁闭岛》之后我感觉我差的实在是太远了,这样的作品就好像是梵高或者莫奈的作品,是难以模仿的。”

  说到这里,张曼玲一向自信满满的脸上罕见的露出几分自馁之色。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首先是好读好看的,但更重要的是有经得起亿万读者讨论,甚至是挑剔的质量,这是读者的角度。

  身为一个创作者,我在《禁闭岛》中看到的却是一种让我难以企及的构思和创作能力。

  我以为我跳出了关注字句、关注段落、关注文笔这些局限,已经在创作上小有所得。

  可看完《禁闭岛》之后我才明白什么叫一个好作家应该做的事,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这种感受……”

  张曼玲说到这里的时候苦于无法做出确切的描述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洪子成从她的态度和话语中大概能够理解她的想法,他对文学理论研究精深,只片刻便找出了张曼玲思想中的症结所在。

  “海明威曾经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里阐述他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和实践方法,他认为:

  冰山之所以令人感到雄伟壮观,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它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剩下的八分之七都潜藏在水下,不可见却支撑着冰山的整体形态。

  在文学创作中,这一原则意味着作者在文字表述上只直接展示‘八分之一’,即表面的故事情节、对话和直接描述。

  而故事背后的情感深度、复杂思想、背景信息等‘八分之七’则留给读者通过字里行间的暗示去感受和推测。

  他的这种观点当然是一家之言,但却是非常有洞察力的。

  文学作品要想打动人心,应该具有很多优秀的要素,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

  但总结起来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要使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去除一切冗余和修饰,追求语言的纯粹和力度。

首节 上一节 261/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制作全息精灵游戏,全球玩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