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261节

  陶玉书一来,他就拉著她介绍给了编辑部的诸多编辑们。

  面对陶玉书的到来,《人民文学》的编辑们表现的很是热情,但在这份热情背后,却也藏著几分微妙。

  83年的六七月份,对于《人民文学》来说是个动荡的月份。

  主编章光年卸任,由王蒙接任。三位副主编葛洛、李轻泉、刘剑青,三去其二,只保留了刘剑青一人,可以说是大动筋骨。

  这还没完,王蒙刚来到编辑部,以杂志缺少年轻干部和得力人手为由从《燕京文学》调来了陶玉书,从《中国青年》调来了祝伟,给编辑部补充了新鲜血液。

  编辑部所有人都明白,这两人就是王蒙的亲信。

  当然了,除了给自己带来了得力助手之外,王蒙也明白团结老同志的道理。

  他主张对编辑部进行人事改革,对原有的编委会进行重组,号召老一代作家退出编委会,由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作家加入。

  再从其中遴选出副主编人选,如此一来,副主编人选肯定要从编辑部的老人儿当中选出来,老人也不怕新人抢功劳了,王蒙这个新主编威望必然大涨。

  短短几天之内,纵横捭阖,一下子就理清了局势。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陶玉书从祝伟处听来的,祝伟比陶玉书早来了两天,他跟林朝阳是朋友,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要比跟其他人更亲近。

  更何况他们俩还都是被王蒙调过来的,天然就多了一层信任。

  了解到了编辑部如今内部的情况,陶玉书并未多说什么,她来《人民文学》是为了工作的。

  林朝阳的《高山下的花环》是在《人民文学》发表的,崔道义是责编,这是陶玉书在编辑部的又一个熟人。

  上面有主编罩著,身边还有熟人同事,陶玉书刚到编辑部,就迅速适应了环境。

  到了傍晚下班,她刚走到楼门口,就听讲王蒙在叫她。

  “主编,您有什么指示?”

  王蒙笑著摆摆手,“什么主编,还是叫老王。”

  他又说道:“你们家朝阳最近在忙什么?”

  “他能干什么啊除了上班就是写小说。”

  “难怪他产量高,这个创作态度真不是一般的端正。”

  王蒙闲聊了两句,提出了去家里拜访的请求,陶玉书自然不能拒绝。

  陶玉书骑著摩托车,后面跟著骑自行车的王蒙,两人一路来到小六部口胡同。

  林朝阳两口子搬家后,王蒙还是第一次来,他一进院子便忍不住赞叹:“你们家这院子可够大的了,比叶老那院子还大。”

  《人民文学》杂志社所在的东四八条52号楼的斜对面,就是叶圣陶老先生的大院,占地很广,但跟陶玉书家的院子比起来,仍旧逊色了不少。

  “当时就图著我怀孕了上班方便,没想到才住了一年就换工作了。”

  王蒙哈哈玩笑道:“看来这事怪我了!”

  说笑著进了屋,陶玉书给王蒙倒了杯茶陪他聊著,又过了快二十分钟林朝阳才回来。

  “老王?伱可是稀客啊!”

  林朝阳看到王蒙表现的很高兴,然后张罗著说道:“以后你可就是我们家玉书的直系领导了,今天我可得好好请你吃一顿!”

  王蒙打趣道:“以前就不是直系领导了?你这顿饭请的太晚了!”

  “好饭不怕晚这不也相当于是庆祝你升官儿了嘛!”

  两人互相开著玩笑,陶玉书起身去做饭,等她走后,王蒙才说起了正事。

  “你也知道,我最近刚到《人民文学》履职。为了开展工作,我提出了几个主张,其中之一是改革编委会。

  原来的编委会倒不是不好,但全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很多人基本已经不视事了,这次我想给编委会增加点新鲜血液。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当个编委?”

  想当年,章光年当年也提出过让林朝阳加入《人民文学》编委会,可那都是为了哄他加入文协。

  林朝阳没想到隔了几年这个回旋镖竟然又飞了回来。

  给《人民文学》当编委,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就跟当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成员一样,代表的是一种资历。

  看看原来的编委里都有谁,就能明白加入其中的含金量了。

  沙汀、张天翼、颜文景、魏巍、谢冰心、孙犁、贺靖之……可以说几乎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坛最了不起的一批名家。

  林朝阳真想让章光年好好看看,人家老王这才叫办事的领导。

  “成。这是好事,我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林朝阳痛快的说道。

  “感谢朝阳你的支持。”王蒙听著他的话,高兴的握住了他的手,又大笑著说:“说起来,你可是《人民文学》成立之后最年轻的编委了!”

第334章 要不您能当馆长呢!

  第337章 要不您能当馆长呢!

  王蒙是空降兵,在《人民文学》内部没什么根基,要改革编委会,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

  毕竟如果新的编委们都是他拉进来的话,他在杂志内说话的份量自然会变得更大。

  在林朝阳之前,王蒙已经联系了众多作家,其中包括了茹志娟、徐淮中、谌容、黄宗英、姜子隆等。

  王蒙还计划将编辑部内的几位老人加入到新编委当中。

  吃完晚饭,等王蒙走后,陶玉书向林朝阳说起了王蒙的计划和手段,林朝阳听完之后不禁满心佩服。

  “他这个老狐狸,不当官儿可惜了!”

  “你怎么背后说人坏话?”

  “我这是说他坏话?明明是夸他!”

  次日是79级本科生的毕业典礼,陶玉墨胸前挂著照相机,到处找人合影。

  中午时,她们一个班级的同学到校外找了个餐馆吃散伙饭,陶玉墨拉上了林朝阳,倒不是为了请他吃饭而是让他当个拍照的工具人。

  一个班级52个人,挤在一起坐了五桌,每一桌上都摆满了精美的菜肴,是学生们大学四年里难得的高标准了。

  四年前这群学生从天南地北聚集到燕京,如今也将重新散落到天南海北去。

  林朝阳听著这些人讨论著分配去向,其中大多数人都被分配到了各个地方的政法机关。

  若是放在后世,有这样的分配机会大学生们恐怕都得笑醒。

  可林朝阳在这些人口中听到最多的还是抱怨,就像去年77级中文系分配时一样。

  这其中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不知足,也有对未来的茫然和信心不足。

  另有许多人发出了艳羡,他们艳羡的对象是陶玉墨和查海升,他们俩的分配去向是去了刚刚组建的政法大学。

  毕业当大学老师,在这些学生眼中反倒是比去政法机关要好的工作。

  陶玉墨听著同学们的艳羡,大咧咧的说道:“好什么呀!我去的是昌平校区,离著燕京四十多公里呢。”

  她这话一出,顿时引来了同学们的讨伐,批评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欢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推杯换盏中,陶玉墨的大学生涯结束了,跟同学们分别时她哭成了泪人,林朝阳抓住机会给她拍了几张丑照。

  陶玉墨毕业了,家里人自然要替她庆祝一番,陶父打算傍晚带著家里人去下个馆子。

  七月份天气正热,进趟城太麻烦了,陶父就把庆祝地点放在校外的长征饭庄。

  林朝阳夫妻俩下了班来到朗润湖公寓跟家里人汇合,见到朱光遣在家里。

  打了个招呼,林朝阳悄悄问陶玉墨,“老朱怎么这个点儿来了?”

  陶玉墨正在玩陶希文的游戏机,目不转睛的回了他一句,“来换书的。”

  “换书?换什么书?”

  林朝阳正问著,在一旁已经等著急的陶希文抱住了陶玉墨的大腿,“小姑,你都玩十五分钟了,该我了该我了!”

  “小姑是长辈,再多玩五分钟。”

  陶玉墨顾不上回答林朝阳的话,安抚著急躁的侄子。

  陶玉书一把从她手上夺过游戏机,骂道:“都要上班的人了,还跟孩子抢玩具,你真好意思!”

  来自长姐的血脉压制让陶玉墨不敢造次,她这才想起了林朝阳的问题。

  “你送给大哥的那套武侠小说,现在可抢手了,见天儿的有人来借书。”

  现如今人们的娱乐手段匮乏,连《战争与和平》这种小说都能让许多人啃的津津有味,更何况是武侠小说了。

  仅仅是《武林》盗版连载一回《射雕英雄传》,就在国内培养出了至少上千万武侠小说迷。

  但这玩意到底是没传入内地没多长时间,前两年还被批评为DC呢,读者虽众多,但读物却很少,往往哪个人手里要是有本武侠小说,就会成为周围人的“移动图书馆”。

  要是有两本金庸或者梁羽生的小说,那家里的门槛都会被踏破。

  林朝阳送给陶玉成的那一整套金庸武侠小说,在如今的杀伤力堪比核武器,没哪个武侠小说迷能扛得住这种诱惑。

  “最近我大哥可抖起来了!”陶玉墨语气酸溜溜的说道。

  林朝阳看了一眼小姨子,你大哥受欢迎,你这么酸干什么?

  实际上,陶玉墨酸的不是大哥陶玉成,而是自己的礼物没选对。

  大哥一套金庸小说,既能自己看,又成了大家的香饽饽。

  可她的电子表除了最开始几天有同学羡慕了几句之后,就无人问津了,还不如陶希文的游戏机,想想她就后悔。

  林朝阳没再理陶玉墨,跑过去跟朱光遣聊天,“您老也看武侠小说啊?”

  “咋?我不能看?”

  “你瞧你,我就随便问问,等会一起去吃饭啊!”

  “吃什么饭?别耽误我看小说!”

  朱光遣丝毫没有“吃水不忘打井人”的觉悟,一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当真是岁数越大越叛逆。

  “少看点武侠小说,伱这脾气就是看武侠小说看的。”

  两人互相挖苦,这时候陶玉成拿出一本《笑傲江湖》来,朱光遣也顾不得再骂林朝阳了,拿起小说就走。

  林朝阳看著这小老头儿倔强的背影不禁感慨,好好的美学大师,愣是让武侠小说给毁了!

  “武侠小说,害人不浅啊!”

  陶玉书轻拍了他一下,“朱伯伯都多大岁数了,你还拿他开玩笑?”

首节 上一节 261/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