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273节

  “没事,就几分钟。你等我一下。”

  后一句话,她是对林朝阳说的。

  说完话,她便快速带著于华去了楼上,简单安排一番后,她便下了楼跟林朝阳汇合。

  “走吧!”

  夫妻俩携手出了楼,外面大雪纷飞,他们的身影隐没在白茫茫的风雪中。

  楼上的于华放下行李,在房间里看过一圈,没了新奇感之后便站在窗前,恰好看到了夫妻二人的身影逐渐消失。

  陶老师夫妻俩还真是恩爱啊!

第345章 文人的浪漫

  第354章 文人的浪漫

  “林朝阳?”

  于华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然后他注意到了祝伟脸上的微妙表情,脑海中灵光一闪。

  “许灵均?”

  他的语气中满是讶异,难以置信的望著祝伟。

  直到祝伟点了点头,确认了他的猜想,于华仍有些不敢相信。

  “陶老师的丈夫是许灵均?”

  祝伟看著于华一脸震惊的表情,笑呵呵的问:“你不知道?”

  于华摇摇头。

  “没事,这回不就知道了嘛!”

  于华怎么也没想到,这么照顾自己的编辑老师的丈夫,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

  许灵均的作品他可没少看,前些天他还好不容易买了一部《渡舟记》呢。

  他心里一下子生出许多好奇和问题来,可又不好意思问,就静静的坐在一旁听著大家高谈阔论。

  过了没一会儿,他就听张承治说道:“也不知道朝阳的大作写完了没有,真想早点一睹为快。”

  往常像这么多人的聚会,李拓他们一般都是跑到林朝阳家去的。

  但这段时间林朝阳一直在闭关搞创作,大家也不好意思去打扰,所以才在李拓家聚会。

  “这回朝阳卯足了劲要憋个大的,估计没有两三年是写不出来的。”李拓断言道。

  陈健功反驳道:“朝阳的效率可比你我高多了,我觉得两年之内肯定没问题。”

  “这有什么好争的,等写出来不就知道了嘛!可惜朝阳这部小说答应了给《花城》,唉!”

  祝伟叹著气,对林朝阳的小说流落到《花城》那里去充满了惋惜和遗憾。

  李拓调侃道:“祝伟,你们《人民文学》想要稿子也简单啊,让玉书给朝阳来个一哭二闹,他准保乖乖交出稿子来!”

  祝伟笑骂道:“就你会出馊主意!”

  李拓反驳道:“那我给你出个不馊的主意。你让老王把稿费给朝阳抬到千字50块,跟《花城》的标准一样,大家都在一个起跑在线,你们《人民文学》还占著人情分,肯定能拿下。”

  “你这主意还不如第一个呢!”祝伟无语道。

  一旁的陈剑雨问二人:“《花城》真给朝阳开了千字50块的稿酬标准?”

  “八九不离十,反正现在都这么传。我跟朝阳求证,他三缄其口,但也没否认,这还用怀疑嘛!”

  李拓在文学界人脉广,放在武侠小说里就属于百晓生一流的人物,从他口中说出来的信息一般错不了。

  陈剑雨不由得啧啧称奇,“千字50块啊!《花城》这手笔太大了!”

  祝伟深有感触道:“谁说不是呢!随便一部长篇小说稿费就得一万块起步,搁我们《人民文学》是万万不可能的。”

  “伱们《人民文学》是什么江湖地位?每期销量又稳定在百万份以上,怎么可能花这么高的稿费约稿?”张承治说道。

  祝伟摇摇头,“不是江湖地位和销量的问题,而是体制和风气的问题。我们杂志啊,是绝对干不出这种事的!”

  “还得是人家广东的出版社敢干啊!”李拓感慨道。

  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于华已经听傻了。

  千字50块的稿费?

  对于这个作品尚未发表的新人作者,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价稿酬。

  写一千字就是50块钱,于华用自己那两篇短篇小说算了算,那就是1650块钱。

  他一个月工资在27块钱,他得不吃不喝干四年多才能赚到这么多钱。

  更何况人家写的还是长篇小说,祝伟说起步就是一万块钱丝毫不夸张。

  那可是一万块钱啊!

  于华觉得自己上一辈子班也不见得攒下那么多钱,当作家来钱可真是快!

  这一瞬间,于华坚定了自己的创作理想,并将林朝阳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大丈夫当如是!

  又过了两天,于华终于将第二篇稿子改完交给了陶玉书。

  “嗯,改的很不错,慢工果然出细活。”

  听著陶玉书的夸奖,于华不知为何有种打小抄被老师抓到的窘迫。

  他问道:“陶老师,这么说稿子没问题了?”

  陶玉书点点头,“行了。你这两篇稿子得排队,估计3月、4月能上刊。”

  于华顿时喜上眉梢,虽然还得一两个月才能发表,但这可是《人民文学》啊,别说是一两个月,就是让他等一两年他都愿意。

  接著陶玉书又跟于华说了一下编辑部给他定的稿酬,千字8块,两篇稿子他一共收获了264块稿费。

  于华对这个稿酬标准满意的不得了,264块钱,几乎顶得上他工作一整年的工资了。

  写作果然来钱快!

  “改完了稿子,有什么打算?”

  于华愣了一下,不知道陶玉书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陶玉书说道:“眼看著还有七八天就过年了,你要是著急回家,我就让人给你买火车票。

  好不容易来燕京一趟,要是不著急回家,也可以在这边玩几天等二十七八再走,赶在过年之前回去。”

  说到这里,陶玉书压低了声音补充了一句,“这几天给你算补助。”

  然后她的声音恢复如常,问于华:“你是怎么想的?”

  于华才二十多岁,婚都没结呢,正是爱玩的年纪,更何况陶玉书刚才还偷偷对他说留在燕京玩也有补助,这么好的事上哪儿去找啊?

  他忙不迭的说:“那我再在燕京玩几天。”

  陶玉书笑了起来,让于华有些不好意思,她说道:“那好。我让人给你定二十七的火车票,这几天你就在楼上继续住著。”

  “谢谢陶老师!”于华感激道。

  他越发觉得能遇上陶老师这样的编辑,简直是他的造化。

  陶玉书又说道:“明天就是小年了,你一个人在燕京孤零零的。等白天玩够了,晚饭就到我们家去吃吧。”

  陶玉书的邀请让于华心中再次感受到温暖和被重视,陶老师真是天底下第一号的好编辑。

  翌日傍晚,于华提著礼物一路打听著来到小六部口胡同,敲门等了能有一分钟,院门才从里面打开。

  给于华开门的是一位长相有几分酷似陶老师的女青年,“你就是于华吧?”

  “您好,我是于华。”

  “甭客气进来吧!”

  陶玉墨将于华引到院内,一路过影壁、垂花门、抄手游廊来到中院,于华不禁咋舌,这院子也太大了点吧?

  他是一路沿著长安街过来的,一想到这四合院斜对面三四百米就是天安门这样的地方,于华心中就忍不住生出几分仰望来。

  “于华来啦!”

  于华走到院当中,就见陶玉书抱著孩子出来欢迎他,他连忙上前问了声好。

  陶玉书又给他介绍了陶玉墨,然后请他进了屋。

  “今天都去哪玩了?”

  “早上去天安门看升旗了,然后又去了故宫,看了一天。”

  “你这是在外面跑了一天啊,赶紧喝点茶暖暖身子吧。”

  坐下聊了几句,于华心中好奇,一直没见到林朝阳出来。

  那天在编辑部只是匆匆打了个招呼,当时于华也没有仔细端详,连林朝阳长什么样子都没什么印象了。

  聊了一阵,陶玉墨来叫吃饭,陶玉书带著于华往厢房去,于华这才发现原来今天是林朝阳掌勺。

  这会儿他已经准备好了食材,正在摘围裙,见于华进来,他笑容满脸的跟于华打了个招呼。

  “林老师好!”

  林朝阳摆了摆手,“别叫老师,咱们也没差几岁,叫我名字就行。”

  于华不敢直呼林朝阳的名字,便换了个称呼,“那我叫您朝阳老师。”

  林朝阳笑著摇摇头,“行了行了,别纠结称呼了,快坐吧!”

  今天是小年夜,林朝阳家的晚餐不是一般的菜肴,而是在桌上摆了个脸盆大小的铜火锅,旁边还摆著一盘盘已经切好的肉,肉色鲜红中夹杂白丝,看起来应该是羊肉。

  “于华喝点什么?饮料还是酒?”林朝阳问。

  “我喝什么都行。”

  “那就喝啤酒吧。”

  晚餐开始,于华略显得有些拘谨,今天在场就他一个外人。

  “别拘谨,就当自己家一样。”

  林朝阳见于华实在拘谨,便找了个话题,问道:“于华是第一次吃涮羊肉吧?”

首节 上一节 273/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