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274节

  “是。”

  “说起来,这涮肉的吃法你们江浙一带吃的可比我们北方早多了。”

  于华好奇的看著林朝阳,等待他的高论。

  “南宋时有个林洪写了本《山家清供》,是专门记录清雅饮食的笔记,其中就有一则记他冬日到武夷山拜师,在雪天得一兔子。

  他师父告诉他,山间只能将兔肉薄批,用酒、酱、椒腌过后以风炉坐上水,等水沸腾后,一人一双筷子,夹肉入汤摆熟,以各自爱好蘸不同的汁。

  他评论这种吃法不仅简便,且‘有团圆暖热之乐’。

  之后五六年,他去临安的杨泳斋家拜访也见到了这种吃法,这杨泳斋是个诗人,还专门为此作诗:

  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

  江雪、浪涌都在锅里,晚霞则是肉片,林洪由此给这吃法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播霞供’,并说明,不光是兔肉,猪羊牛肉皆可。

  所以说啊,这涮肉你们南方吃的可比我们北方早多了。”

  于华见林朝阳信手拈来一般讲了个典故,心中不禁佩服林朝阳的博学多才。

  这时林朝阳又说道:“吃涮肉,最好还得是风雪天。白雪夺目,银装素裹,飞花散漫交错、徘徊委积中,你再看这炭火,就别具意境。

  肉之红、菜之绿,风、雪、浪、霞,诗意盎然。”

  于华不由得沉浸在林朝阳描绘的画面之中,竟然真就从一顿涮羊肉上体会到了无尽的诗意来。

  他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美食的学问!什么叫文人的浪漫!

第346章 怎么就这么喜欢吃吃喝喝呢?

  第355章 怎么就这么喜欢吃吃喝喝呢?

  于华觉得他今天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涨见识的。

  前两天他去李拓家参加聚会,同样是听人讲他没听过的知识,李拓家那些人讲的也不是不好,但总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

  而他听林朝阳聊天,虽然仅仅只是谈个涮肉的吃法,却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从容感觉,让人感觉很舒服,也很信服。

  最关键的是,人家能讲出一番别样的趣味来。

  他觉得祝伟那天说的话很对,听朝阳老师讲课果然是涨见识。

  “行了。你就别掉书袋了,肉还在锅里呢!”一旁的陶玉书提醒道。

  “忘了忘了,都老了。”林朝阳连忙伸出筷子去夹锅里的肉。

  于华看著这样的画面不禁会心一笑,这样的生活情趣真叫人羡慕啊!

  “我听说那天祝伟还带去你跟李拓他们聚会了?”陶玉书问于华。

  “是。认识了很多朋友,学了不少东西。大家还聊到朝阳老师了,说您厨艺好、学问高,就是最近太忙了,没好意思打扰您。”

  “他们还知道什么叫不好意思?”

  于华心知李拓那群人与林朝阳的关系很好,这句调侃透著好朋友间的亲昵。

  外面风声呼啸,桌上的铜锅汤水翻涌,氤氲的水汽升腾,于华一边听著林朝阳聊天,一边筷子也没停,羊肉一口接一口的吃。

  听朝阳老师说,这涮羊肉讲究的是一清二白,清是清汤锅,白指的是白瓷盘现切的羊肉一片片码在盘子上,并且肉片下锅,盘里不能留下一滴血水。装盘的时候怎么白,吃完还是怎么白。

  饭吃到一半,饭前切好的羊肉都吃完了,林朝阳又去切了一盘肉来。

  于华见一片片薄如蝉翼的羊肉被林朝阳切好放在盘子里,他缓缓将盘子垂直立起,那羊肉果然粘在盘子上,没有一片脱落。

  然后他又将一盘子肉下到锅里,盘子上依旧白亮如初。

  于华看了都想拍手,有点生活常识的都知道,能做到这种效果不仅得肉好、刀工好,关键是羊肉冻的时候也得刚刚好。

  “你们先吃吧,我再切点肉。”

  林朝阳说了一句,又去切肉,于华有些不好意思下筷子。

  陶玉书面带笑容对他说道:“没事,吃吧。在我们家没那么多规矩,你看那个……”

  于华顺著陶玉书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陶玉墨腮帮子鼓鼓,筷子仍夹个不停,刚下到锅里的一盘肉,这会儿已经被她消灭的七七八八了。

  见此情景,于华心中不觉轻松下来。

  吃饭这件事,不仅与饭菜的美味程度有关,也与心情有关。

  从到林朝阳家来,于华从最开始的紧张拘束到最后逐渐放松惬意,连带著食量都比平时大了不少。

  当然,这一点他认为也与羊肉的美味有很大关系。

  晚饭过后,他又待了一会儿,才向林朝阳夫妻俩提出告辞。

  出门才发现,外面已经下雪了。

  林朝阳夫妻俩将他送出院门,于华走出二十多米,回过头隐约还能借著微弱的光线看见夫妻俩在院门口的身影,这种受人重视的感觉让他心里热乎乎的。

  出了胡同,街上路灯亮著,风吹著雪花,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变成了千丝万缕的银线。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于华的脑海中又出现了林朝阳说的那句话。

  风、雪、浪、霞,齐了!

  真是毕生难忘的体验啊!

  83年的最后几天,小说写完已经寄给《花城》了,林朝阳无事一身轻,趁著离过年还有几天,他将精力都放在了采购物资上。

  上个月明报出版社的版税结算,外汇结算让林朝阳手中多了好大一笔侨汇券,光是作为日用,可能几年都用不完。

  腊月二十六这天下午,他在西单商场二楼的华侨商店大采购了一番,雇了一辆三轮车帮他拉著东西来到燕大。

  来到朗润湖公寓下,林朝阳搬著东西上楼,刚走到门口就碰见陶玉成提著包正开门,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大哥,干嘛去?”

  “今年带孩子回你嫂子娘家过年。”

  陶玉成说了一句,退回了屋里,林朝阳进来将东西放下。

  “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陶母看著林朝阳放在地下的东西忍不住问。

  “楼下还有呢。”

  陶母摆摆手,“别搬了,过年就我们老两口在家,吃不了这么多东西。”

  “没事。这些东西不怕放,几个月也没问题。正好大哥要去云南,也能派上用场。”

  林朝阳又和陶玉成下楼搬了一趟,他采购的年货五花八门,烟酒糖茶应有尽有,确实都不怕放,他对陶玉成说:“大哥你挑点拿走。”

  陶玉成连忙道:“不合适,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不挑,那我给你拿了。”

  林朝阳说著主动拿起两条万宝路,“这烟不占地方,拿两条。好时的巧克力,给希文、希武多拿点,回头到了姥姥家在小朋友面前倍儿有面子……”

  陶希文、陶希武兄弟俩看著林朝阳豪爽的工作,心里乐开了花,恨不得姑父把年货全给他们装走。

  林朝阳一连拿了四五种年货,陶玉成急著说道:“好了好了,别拿了,再拿装不下了。”

  林朝阳这才停下动作,然后又送陶玉成一家四口出门,他们四口人还得赶火车。

  等陶玉成一家四口走后,林朝阳又邀请陶父陶母去小六部口胡同那过年。

  “大哥一家都走了,过年家里就伱们老两口,太冷清了,我那边热闹。”

  林朝阳没费什么唇舌就说动了陶父陶母。

  又过几天,到了大年三十,陶父陶母一早来到小六部口胡同。

  陶母进到正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看著电视喝可乐的陶玉墨,自从放了寒假,陶玉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姐姐、姐夫家,朗润湖公寓反倒回去的少。

  陶母皱眉问:“你怎么又胖了?”

  听到母亲这话,本来高高兴兴、没心没肺的陶玉墨心情立刻就不好了,“妈,什么叫又胖了?我这叫健康美!”

  陶母表情不屑,她们家里这个老幺从小强生惯养,尤其是那张嘴,怎么也管不住。

  站在母亲的角度,孩子的变化总能一眼看出来。

  陶玉墨这个寒假在林朝阳家伙食太好,确实涨了七八斤称,但还没过一百一十斤,她身高一米七,这样的体重哪怕放在后世也不算是胖的。

  后世有种畸形的审美叫好女不过百,甚至不考虑身高。

  现如今女性的审美还没病态到那种程度,大家喜欢的都是匀称的体型,陶玉墨的话虽然有点自夸的嫌疑,但说的也不算错。

  她的身材确实给人一种青春健康的感觉,也可能是没心没肺的原因,都工作半年了,身上仍残留著大学生那种清澈愚蠢的感觉。

  “健康是健康了,美没看到!”

  母亲的暴击让陶玉墨气闷,我招谁惹谁了?

  她关了电视,起身来到厨房,对陶玉书说道:“妈也真是的,一来就骂我!”

  陶玉书正在和饺子馅听见她的抱怨,回道:“谁让你老不回家?”

  “还不是给你们照顾我大外甥!”

  陶玉书听著妹妹这理直气壮的话就想翻个白眼,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打白工呢!

  “都骂你什么了?我听听!”

  “我听听”这三个字翻译过来是“让我乐呵乐呵”。

  陶玉墨委屈道:“说我胖!”

  陶玉书无奈的看了妹妹一眼,“人家只是陈述事实,这也能算骂你?”

  “姐~”

  陶玉墨一声“姐”叫的百转千回,陶玉书也不好再出言挖苦,她瞥了一眼妹妹手上的可口可乐。

  “这东西不是怕你喝。你姐夫说,可乐含糖量特别高,最容易让人发胖。”

  听著姐姐的话陶玉墨将信将疑,“真的假的?他听谁说的?”

  “看论文,说是国外的研究。”

  陶玉墨撇撇嘴,“那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只吃糖也饿不死,还可以变成一个大胖子?”

  陶玉书没好气的看了妹妹一眼,“诡辩!”

首节 上一节 274/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