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335节
他沉吟著说道:“《燕京文学》那边去不成了,要不玉书还是留在我们《人民文学》吧。反正玉书还年轻,以后肯定还会有机会的。要是有人揪著这件事不放,我去跟他们掰扯。”
王蒙的这番表态让陶玉书心里暖呼呼的,但她还是说道:“算了,还是别给你和杂志社添麻烦了。老王,谢谢你的好意。”
王蒙与陶玉书共事一年多,对她的性格和处事态度很了解。
只要王蒙出面,陶玉书的工作肯定不会受影响,至于职务的晋升,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陶玉书却不愿意为了这件事而落人口舌,与其为了保住工作被人背后议论,倒不如洒脱一点的辞职。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体面。
得知怀孕后,林朝阳夫妻俩如此迅速的便做出决定,然后上门与林津岚、王蒙沟通这件事,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原因。
虽然在这个国家最知名的文学杂志当编辑说出去是个很有光彩和体面的工作,但以林朝阳和陶玉书两口子的条件来说,是否有这份工作对于他们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与王蒙聊完辞职的事,本著快刀斩乱麻的原则,陶玉书主动催促王蒙给她办了辞职手续。
直到陶玉书办完手续这天,《人民文学》杂志社的同事们才得知了她辞职的事,众人闻听这个消息,不禁愕然。
前些天大家还在传陶玉书要回《燕京文学》当副主编呢,这才几天的功夫,怎么好端端的就辞职了?
面对同事们的关心和疑问,陶玉书大大方方的说明了原因,众人自然免不了又是一阵惋惜与慨叹。
正当大伙围著陶玉书问东问西的时候,王蒙提议道:“玉书在我们《人民文学》待的时间虽短,但一年多来的工作态度和成绩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家用掌声表达一下对玉书的感谢和欢送吧!”
他的话说完,办公室内掌声如雷。
正如王蒙所说,陶玉书来到《人民文学》这一年,经手的不少优秀稿件,也在王蒙的支持下挖掘出了谟言、于华、阿诚等诸多青年作家。
对于陶玉书这个年龄和资历来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
而且陶玉书最令同事们敬佩的就是她那永远充满热情、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
虽然身边有这样的同事确实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但大家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因为有了陶玉书这样的人在,编辑部才会形成那股积极上进的气氛。
众人的热烈的鼓著掌,王扶笑著问道:“主编,咱们光用掌声欢送啊?”
她这话一出,众人立刻开始起哄。
王蒙压了压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朗声道:“行。那晚上东来顺,欢送玉书回家养胎。”
众人轰然笑开。
第408章 闯一番事业
第418章 闯一番事业
《人民文学》编辑部晚上聚餐,林朝阳却出现了,他当然不是为了来蹭饭,而是为了接陶玉书。
众人看著夫妻俩神仙眷侣一般,眼中、心里不由得充满了羡慕。
一晚上大家边吃边聊,气氛欢快,直到后半段,大家才有了几分感伤,编辑部的几位女同志拉著陶玉书一个劲的说著不舍的话。
等吃完饭,王蒙去结帐,却发现林朝阳已经先一步结了帐。
“你说你,说好了是我们编辑部欢送玉书……”王蒙埋怨林朝阳。
“都一样,都一样。”林朝阳笑呵呵的说道。
编辑部为陶玉书搞欢送,肯定是要走报销的,陶玉书辞职这事从头体面到尾,林朝阳不想因为这点小事,最后还给人留个话柄。
欢送会结束,大家站在东来顺门口告别。
林朝阳夫妻俩开了车,车上还捎了两个顺路的同事,陶玉书最后跟大家挥手道别。
等车子开出去之后,有几个同事仍站在那里,看著皇冠的背影感慨起来。
“玉书这辞职辞的,太突然了。”
“人家这才叫干脆、有理有面,因为生孩子这事,这几年多少人在单位闹的跟什么一样。
这帮人真应该看看人家玉书,看看人家这格局、这觉悟。”
“我要是嫁给了林朝阳,家里有这条件,我也有这个格局和觉悟。”
“哈哈,你可拉倒吧。就你这样的,吃著碗里的,看著锅里的,能辞职才怪。”
几个同事肆无忌惮的开著玩笑,最后王扶感叹了一句:“女人啊,真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她的这句话顿时引来了几个女同事的共鸣,反观几个男同事,表情却有些复杂,他们知道王扶说的“嫁得好”里面,肯定不包括他们这些人。
临近三月,燕京的夜风依旧凛冽,陶玉书下车的时候,林朝阳跑过来给她紧了紧衣领,还顺势披上了一件衣服。
“你别搞的我跟病号一样,又不是没怀孕过。”
“今天晚上风大,别吹著了。你现在怀孕,感冒了吃药都是个难题。”
夫妻俩说著话走回了家里,从窗户玻璃看到正房里,陶玉墨正带著小冬冬玩玩具。
“哎呦喂,你们俩可算回来了。这小家伙精力太旺盛了,累死我了!”
陶玉墨一见他们夫妻俩回来,就立刻将小冬冬甩给了姐姐,可小冬冬却还张开双臂,眼巴巴的看著她。
“小姨!小姨!”
已经二十六个月的他,发音吐字已经越来越清晰,这声小姨叫的比爸爸妈妈都亲切和熟练。
见陶玉墨不打算搭理他,小家伙的大眼睛里立刻蓄满了泪水,甚至用不了三秒,便噼里啪啦的往下掉小金豆子,演技堪称出神入化。
“小姨!”
见这小家伙哭的撕心裂肺,陶玉墨没办法,只能又重新把他抱回怀里,然后这小家伙立刻破涕为笑,跟陶玉墨嘻嘻哈哈。
气的陶玉墨用手在他屁股上狠狠的拍了两下,让那堆软乎乎的肉颤颤巍巍的,尽显Q弹。
“整天就知道祸害我,你爸妈都回来了,你就不能找他们?”陶玉墨满是怨念的抱怨道。
小冬冬看起来听不懂她的话,只是把头往她怀里一埋,奶声奶气的叫了一声:“小姨~”
陶玉墨毫无招架之力,最后很没有原则的数落了一句,“就会撒娇!”
次日赶上周末,林朝阳一家人来到朗润湖公寓,跟陶家人说了怀孕和辞职的消息。
陶家人很快接受了这个消息,为陶玉书遗憾之余,陶父关心起了她说的去香江的事。
“真有必要去香江吗?”
陶玉书看了一眼林朝阳,林朝阳解释道:“爸,如果玉书以后在家安心相夫教子,那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但您也了解玉书的性格,她那么上进。之前她在《人民文学》的时候就感觉工作多有掣肘,这也是她为什么愿意回《燕京文学》的原因。
这次辞职,当然有不得已的原因。但我想,这也算是塞翁失马。
与其听别人指挥,为别人做事,倒不如让玉书施展施展自己的才华。
之所以会选择香江这个地方,我主要是考虑玉书她的兴趣还是在杂志、出版这些文化产业上。正巧这两年我跟李翰祥有点合作,这都算是文化产业。
您也知道,在国内这些领域暂时都是没办法让个人进入的,去香江拿个身份,到时候无论是在香江还是内地发展她的事业,都会有所帮助的。”
听著林朝阳将这番决定的个中原由娓娓道来,陶父心中深感欣慰。
“难为你替玉书考虑的这么周详。”
林朝阳笑道:“爸,瞧您说的,我和玉书是夫妻,这不都是应该的吗?”
陶父微微颔首,以示肯定。
陶母这时候说道:“这样也好,工作辞了就辞了。等生完了孩子,再打拼事业,玉书还这么年轻。”
她说这话的时候握住了女儿的手,前两天她还跟人炫耀自己女儿的事业呢,现在陶玉书突然辞职了,要说她心里没落差是不可能的。
但陶母也明白,比起《燕京文学》副主编的头衔,女婿给女儿铺的这条路,更是一条康庄大道。
况且,女婿如此支持女儿出去闯一番自己的事业,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胸襟啊!
“大姑、大姑,你以后去香江了,多给我卖点游戏卡带回来吧。”
大人们说著话,陶希文突然拉著陶玉书的手哀求道。
他这话刚说完,就挨了母亲赵丽一巴掌,好在是打在背上。
“你大姑去香江是干正事,是给你去买卡带的?一天学习不上进,就知道玩!”
“嫂子。”陶玉书拦住了赵丽。
她对陶希文说道:“买卡带可以,但你学习成绩得考个班里前三才行。另外要是美术、音乐、体育这些领域的特长取得了一定成绩,大姑还会奖励你礼物,好不好?”
听著陶玉书的许诺,陶希文两眼放光,拼了命的点头。
“大姑,我肯定好好学习。”
陶玉书摸了摸他的脑袋,“这就对了。”
陶玉墨又问陶玉书:“姐,那你们什么时候去那边啊?”
“还没定呢,得看你姐夫跟李导沟通的结果。”
“哦。”
回家的路上,林朝阳对陶玉书说,“明天我就去找老李了解了解情况吧。”
“也好。”
次日上午,林朝阳来到西城区冠英胡同紧靠著胡同西头路南的一处四合院。
这里是溥仪生前居所,也是《火龙》拍摄的主要取景地之一。
林朝阳到的时候院里已经搭起了大棚,布置了各种灯具,剧组人员一片忙碌。
过年前,剧组放了假,这两天才恢复拍摄。
林朝阳到了剧组之后先跟李翰祥打了个招呼,然后欣赏了一阵梁家辉和潘红的表演,潘红是电影里李淑贤的扮演者。
等到中午放饭的时候,林朝阳和李翰祥坐在一起,李翰祥边吃著盒饭边问道:“有事找我?”
“有点事。现在去香江的话,好拿身份吗?”
李翰祥闻言有些意外,在他的印象里,林朝阳从来没对内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什么羡慕和向往。
“你要去香江定居?”
“不是我,是我爱人。”
林朝阳将陶玉书的情况说了一下,又说道:“她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我想著与其让她在体制内受约束,不如正好趁著这次机会跳出来。到香江拿个身份,她以后搞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产业,就方便多了。”
李翰祥听著林朝阳的话,突然兴奋了起来,“我早说让你去开个电影公司,你写剧本、我拍电影,咱们共同投资,肯定能大赚特赚!”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