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371节

  众人听的津津有味,却又感觉离自己很遥远。

  转而林津岚聊起了林朝阳的新书,问他:“朝阳,你怎么会写这么一个故事出来?”

  没等林朝阳回答,李拓先抢答了。

  “老林,一看你就不关心朝阳。之前他回来搞签售,接受采访的时候不是说了吗?是受了那个香江影星许观文的启发。”

  林津岚回道:“报导就那么千八百字,能说明什么?当面聊才能聊透彻。这回《楚门的世界》争议不小,我当然得好好了解了解朝阳的想法。”

  《楚门的世界》在内地发行至今已有一个半月时间,得益于林朝阳多年来积攒的口碑和花城出版社的大力宣传,上市后销量一路高歌猛进。

  一周销量破20万册,首月销量达到了50万册,保持了林朝阳作品出版后一贯的高销量。

  但伴随著小说销量的高企,小说的口碑却并不如林朝阳以往的作品那般出众,甚至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谈到《楚门的世界》的口碑问题,李拓说道:“我觉得吧,其实这事跟小说没关系。”

  林津岚问:“那跟什么有关系?”

  “要怪就怪朝阳上一部作品《闯关东》写的太好了,《楚门的世界》不是不优秀,只是读者对朝阳和这部小说的期望都太高了。

  《楚门的世界》哪怕是水平跟《闯关东》保持了相当,可能在读者看来,这也是一种退步。

  因为读者已经习惯了朝阳每一部作品都能带给他们惊喜。”

  李拓的话让在场众人不由得点了点头,他又接著说:

  “我认为再有就是风格的问题,《楚门的世界》的内容对于国内许多读者来说,还是太过于新颖了。

  连我一开始看小说,都有点接受不了这个真人秀的形式。

  我还特意跟人打听了一下,西方国家确实有真人秀这种电视节目,但朝阳所给我们展示的真人秀,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真人秀,我更愿意称它为一场全世界都参与其中的戏剧实验。

  对于看惯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国内读者们来说,要想充分理解这部小说背后的思想内涵,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思维模式。”

  李拓的话引来郑万龙的反驳,“你这么说不对。小说好与不好,读者是有评判的资格的。看个小说就要读者转变思维,那不是作家,那是当教师爷了。”

  几人辩论了一会儿,各执一词,郑万龙直截了当的对林朝阳说:“朝阳,我觉得你这部小说失败了!”

  被他当面批评,林朝阳的面色如常。

  李拓不满道:“你这话说的太武断了!不能你觉得不好就说是失败,我还觉得好呢。”

  林朝阳摆摆手,“好了好了。讨论而已,你们俩那么激动干什么?”

  他并不介意郑万龙的批评,当面的批评和背后的赞美一样,都是应该珍视的行为。

  郑万龙脸色认真的说道:“朝阳,对《楚门的世界》这部小说,我觉得《文艺评论》上有句话说的是对的:它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让老百姓摸不清、看不明,仿佛空中楼阁。”

  李拓闻言又忍不住回嘴,“《沪上文学》的文章还说《楚门的世界》是荒诞小说的经典呢!”

  认识这么多年,大家对某个事物或某部作品持不同看法时有争吵是很正常的情况。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林朝阳插空说了一句,“你们俩也让别人发发言啊!”

  两人这才偃旗息鼓,林朝阳又问其他人,“大家有什么看法,不妨都说说。”

  他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是温和的,不过这会儿李拓和郑万龙刚吵完,大家都不好意思开口。

  林朝阳见状点了个人,“要不,于华来说说?”

  于华本来是来燕京改稿的,今天被李拓叫来,没想到林朝阳还记得他。

  他是今天这帮作家里年纪最小的,也是名气和资历最小的,压根没想过要发言。

  被林朝阳点到,他满心紧张,脸上发热,过了好一会儿,脑子才反应过来。

  “我觉得《楚门的世界》写的很好。有些人觉得小说不接地气,或者难以想像小说描绘的内容,我觉得这都是小问题。

  我们不妨把这些交给时间,反正我认为,《楚门的世界》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我也相信,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核值得人们反复阅读和思考。”

  说完了这些话,于华仿佛放下了重担,长出了一口气。

  先别管说的好与坏,最起码是没在这么多前辈同行面前丢人。

  他对《楚门的世界》表现了毫无保留的欣赏和喜爱,让李拓自得起来,“嗳~还是于华有眼光!”

  于华连忙摆摆手,脸上有些不好意思。

  等他说完之后,在场其他几人又相继发表了意见。

  总体而言,对《楚门的世界》的评价还是褒大于贬的。

  大家都是同行,也都能看明白林朝阳在小说中要表达的含义。

  《楚门的世界》里那种辛辣的讽刺与苦涩的幽默交杂的情绪,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出来的。

  更关键的是林朝阳用现实存在的因素和非现实的虚幻因素交织在一起,以写实的手法完成创作。

  虽然看起来有些荒诞和虚假,却让小说的主题和内涵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

  林津岚最后总结道:“你这部小说啊,有些曲高和寡了!”

  众人听了这个评价,都觉得十分中肯。

  李拓问林朝阳,“朝阳,大家说了这么多,你也说说,你当时写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对自己的这部小说是怎么评价的?”

  林朝阳沉吟著说道:“其实大家说的都挺好。夸也好、贬也好,都有自己的理由。要问我当时的想法,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单纯想写这么个故事。

  有些人认为它距离现阶段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和现实有段差距,那不妨等几年再看。”

  不妨等几年再看!

  如果不是对自己的作品有著极大的信心,林朝阳断然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在场众人也能理解他的心态,《楚门的小说》在内容和质量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形式上的创新引发了这些争论。

  大家也都承认,《楚门的世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这一点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杀的。

  “这句话说的好!不妨等几年再看,明儿我写个评论,就拿这个当标题。”李拓兴高采烈道。

  “那你得给版税才行。就朝阳现在这版税标准,这一句话少说也得几百块钱吧?”林津岚诙谐的说道。

  众人顿时哈哈笑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林津岚见都中午了,开始张罗著做饭。

  小六部口的西院这半年来已经成为了燕京作家们和许多来京改稿、开会、出差的外地作家们最喜欢的地方。

  这里地方大、条件又好,来了就能住,自己也能弄吃的,作家们经常出没汇聚,出门就是长安街和天安门,简直如同世外桃源。

  吃饭的时候林朝阳跟于华聊了两句,于华问:“陶老师今天在家了吗?”

  “在呢,等会我带你过去。”

  于华是陶玉书在《燕京文学》当编辑时发掘的,今天来了林朝阳家,当然得拜访拜访。

  吃完饭,他跟著林朝阳来到东院,正巧陶玉书也吃完了饭在院里遛弯,她见到于华很是高兴。

  “哎呀,于华什么时候来燕京的?”

  “陶老师!”于华先跟她打了个招呼,然后才说道:“上周来的,有篇稿子投给了《燕京文学》,编辑说写的不错,让我好好改改。”

  陶玉书问小说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当编辑了,可于华毕竟是她当初发掘出来的。

  于华简略的描述了一下小说的内容,小说名叫《十八岁出门远行》,讲的十八岁的“我”迫切的想进入社会,出门远行,搭车,就像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所写的那样。

  但车到半路抛锚了,有人开始抢苹果,“我”去见义勇为却被打伤,而苹果的真正主人司机却在一旁漠不关心,甚至在最后拿走了“我”的行李。

  小说结尾于华处理成了循环结构,是“我”与父亲的对话。

  “你十八了,应该去认识外面的世界了”,一下子抛开了前面的冷漠、荒诞,又是阳光灿烂的感觉。

  听著于华说完整个故事,陶玉书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不错,这个结构很有新意,这一年多真是进步不小。

  这回让你来燕京改稿,说明编辑部是看好你这篇作品了,说不定发表之后就要出名了呢。”

  于华面露羞赧,“我还差得远呢。”

  “欸!别妄自菲薄。”

  随著时间的流逝,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关于《楚门的世界》的讨论愈演愈烈。

  之前林朝阳在香江,还感受不到这种舆论氛围,等回来之后,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还是报纸杂志,都少不了要讨论到这部小说。

  谁让这是他林朝阳的新作品呢?

  别人写了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大家看一看,你来我往的辩论一两场也就过去了。

  但林朝阳不一样,他是中国青年一代影响力最大的作家,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他是写出了《闯关东》这样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的作家。

  文学界期待、读者们推崇,他的作品面世,大家怎么可能不讨论?

  哪怕是好评如潮的时候,那些讨论都层出不穷,更何况现在的新作品还有不小的争议。

  《楚门的世界》发表仅仅两个月时间,国内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文学杂志、文学评论杂志上都出现了关于这部小说的文章。

  赞美者有之,批评者亦多。

  一时间,甚嚣尘上,简直成了文学评论界的一次大狂欢。

  这段时间外界的褒与贬,对林朝阳并没有什么影响。

  眼看著要入冬了,最近这两天林朝阳正忙著囤冬储菜。

  大白菜、土豆、萝卜……燕京的冬天不能缺少这些蔬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囤完了冬储菜,又得张罗过冬的煤。

  小六部口胡同院子大、房间多,用煤量一向不少,不过林朝阳家向来没为这事犯过愁,毕竟手里有外汇券、侨汇券,弄点煤还是很好弄的。

  从80年开始,燕京就闹起了煤荒,这几年老百姓用煤一直是个困难事。

  往年一到这个时候,燕京各个街道的煤厂总会忙的不可开交。

  有时候因为运煤的运力不够,街道还不得不雇佣一些郊区农闲的农民来充实送煤队伍,确保在入冬前将煤炭送到每一户老百姓家中。

  今年的燕京,各街道的煤厂依旧很忙碌,但这种忙碌却不像往年那么急切了。

  一切看起来都跟往年一样,又似乎有那么点不同。

  这个不同的来源出在了政策上,就在几个月前,国家正式宣布煤炭价格进入了双轨时代:

  小煤矿价格随行就市;国有煤矿指标外的部分,可提价出售。

首节 上一节 371/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