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

文豪1978 第370节

  趁著下午没事,林朝阳先是去订了一张回香江的机票。

  翌日去机场,近藤直子和藤井省三前来送行,跟来时差不多。

  一番道别后,林朝阳登上了飞机。

  几个小时后,飞机落地启德机场。

  见了面,陶玉书说:“我还以为你少说也要在那边待上一周呢。”

  “近藤女士他们倒是给我安排了些行程,可我想著回家过节,还是赶紧办事回国吧。”林朝阳笑著说了一句。

  在香江休整一晚,夫妻俩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陶玉书现在是孕晚期,不宜坐飞机。

  一路折腾了两天,夫妻俩终于赶在中秋节这天中午回到了燕京。

  林朝阳没有提前告诉家里他们要回来,林二春老两口见到他们俩自然感到惊讶和满心欢喜。

  “好好好,可算是回来了,正好赶上过节。”

  林二春张罗著出门去买菜,今天是一家团圆的日子,晚上可得多做几个菜。

第444章 不妨等几年再看

  第445章 不妨等几年再看

  林朝阳夫妻俩是四月中去香江的,到九月末才回燕京,五个多月时间绝对不算短了。

  经过在香江这近半年时间的生活,回到燕京后,陶玉书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两地在经济发展上确实有不小的差距。

  但相同的是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在这其中香江和内地又有一两分不同,现阶段香江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上升通道正在收缩,人们做事多了一些浮躁。

  反之看内地,在有干劲的同时,朝气更足一些。

  晚上陶玉书跟林朝阳说起回来的感受,林朝阳调侃道:“行啊,真是当老板了,才回来一天就分析的这么头头是道的。”

  “笑话我是吧?”

  “你看你,我这明明是夸你。”

  夫妻俩说著笑话,各自睡去。

  翌日,夫妻俩去了朗润湖公寓,隔了快半年没见女儿,陶父陶母见到陶玉书都有些激动。

  陶母拉著她相看了好一会儿,又问陶玉墨怎么没回来。

  陶玉书说:“香江那边的事得留个人照看。”

  陶母又追问:“那什么时候能回来啊?不想家吗?”

  “她想家?”陶玉书好像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妈,你真是不了解你闺女,她巴不得不回来呢。”

  陶母听著她这话不太高兴,认为陶玉书就是为把妹妹留在香江这事给自己开脱。

  陶玉成这个时候说道:“妈,玉书说别的我不信,但这个我绝对相信。就你老闺女那个性子,不在香江玩够是不会回来的。”

  被他这么一说,陶母心中更不美丽了。

  “这死丫头,真是一点也不想家!”

  把礼物给家里人分完,林朝阳跟陶父聊天,关心了两句朱光遣的病情,陶父说还是没什么好转。

  “都快九十的人了。”陶父说著这句话伤感的叹了口气,既是为老友,也是为他自己。

  陶父1920年生人,比朱光遣小的二十多岁,说起来属于忘年交。

  可再过几年他也要七十了,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两年陶父也能感觉身体明显不如以前。

  这个时候陶玉成过来加入了话题,问林朝阳:“朝阳,我听杜峰说,他想搞个服装城?”

  “是,这段时间他还在考察呢。”

  杜峰在香江考察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并没有回燕京,而是在广东当地物色可靠的供货商。

  服装城不是以前服装摊那种小打小闹,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认真,到现在还没回燕京。

  陶玉成又细问了几句,等听林朝阳说完了杜峰的规划,他不禁惊讶道:“之前他就跟我提了两嘴,我还不信。这小子,胆子可真够大的!”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林朝阳笑呵呵的回了一句。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句话就是许多人发家的秘籍。

  吃完午饭,陶玉书挽著林朝阳下楼遛弯。

  她现在到了孕晚期,每天吃完饭后都会散步半小时,有助于将来顺产。

  夫妻俩走在朗润湖附近,时不时就会遇见熟人跟他们热情的打招呼。

  他们俩最近半年几乎没出现在燕大,冷不丁见著了,大家总不免关切的问上两句。

  “出了趟门。”陶玉书低调的回应。

  “是去香江了吧?那天遇到你大哥的时候还说起来了呢。”

  陶玉书笑了笑,心里吐槽有些人的嘴是真碎啊!

  “对了,我看《大众电影》上面还说呢,朝阳在香江得了好几个奖呢,现在都给香江电影写剧本了是吧?”

  “就是两个电影奖项。”

  对于现阶段的内地老百姓来说,不管是出国还是去香江,都算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更别提能在那边折腾出点成绩来。

  哪怕是在燕大这样的地方,也不能免俗的被大家追问几句。

  应付走了邻居阿姨,陶玉书说:“要不咱们去看看朱伯伯吧,我还没去看过他呢。”

  “好。”

  夫妻俩往燕南园走去,今天是中秋节后的第一天,9月30日。

  明天是国庆假期,秋高气爽,燕大校园里弥漫着一股轻松惬意的假日氛围。

  “真好!还是燕大好!”

  陶玉书挽著林朝阳的胳膊,眯著眼睛,神情惬意而慵懒。

  “要不咱们搬回燕大来住?”林朝阳笑著问。

  “那公司怎么办?”

  “不干了呗。”林朝阳随口道。

  陶玉书立马斩钉截铁道:“那不行!”

  她就是个闲不住的性格,短暂的休息没问题,可让她每天悠闲的无所事事,用不了两个月她就得憋出毛病。

  香江这地方虽然又挤又小,但气质却很符合她的风格,风风火火,永远都可以找到事做,可以说是充分激发出了她体内的强人基因。

  来到燕南园,朱光遣见到陶玉书很高兴,他现在的状态比之前林朝阳见到的能有所好转。

  “快生了吧?”朱光遣关心的问陶玉书。

  “快了,下个月。”

  朱光遣点点头,“好。国家政策虽然是这样,但一个孩子总归还是孤单了点,有条件再生一个是对的。”

  这个时候的他不是什么耆老宿学,只是个关心晚辈的长辈。

  跟陶玉书聊了一会儿后,朱光遣又把目光对准了林朝阳,脸色兴奋的说道:“还真让你给说著了,聂伟平真就灭了小林光一。不仅是小林光一,连加藤正夫都拿下了!”

  八月份,中日围棋擂台赛举办了两局,聂卫平分别以2目半和4目半战胜了日本棋坛的三座高峰之二的小林光一和加藤正夫。

  一扫之前中国队被小林光一横扫五局的颓势,说一句力挽狂澜毫不夸张。

  这两场比赛的胜利,不仅是打回了中国围棋的心气,也打回了围棋爱好者和老百姓们的心气。

  中日围棋擂台赛因为赛制的原因,举办大半年的时间了,双方你来我往到如今,可谓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两国民间对于这个比赛的关注也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现在,双方都只剩下一位主帅,中国队的是聂伟平,而日本队剩的则是制霸日本棋坛数十年的藤泽秀行。

  这就好比武侠小说写到最后,正邪双方小兵大将死伤无数,仅剩正反两位主角决战紫禁之巅。

  电影里这样的桥段很常见,可在现实中,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就剩一个藤泽秀行了。你说聂卫平能行吗?”

  朱光遣抓著林朝阳的手,那神情比庙里的善男善女拜菩萨都虔诚。

  “这我哪知道啊。”

  朱光遣满脸不高兴,“跟我你还装?你给我说说,我保证不跟别人说。”

  林朝阳满脸无奈,“咱们都是中国人,我当然是希望聂伟平赢!”

  听到这话,朱光遣舒坦了。

  “我也看好聂伟平赢,他对阵日本棋手,赢面还是比较大的。那年……”

  老同志自以为中肯的分析了一番,通篇都是唯心之言。

  林朝阳都怕时间线出点差头,聂伟平要是真输了,老头儿一下噶过去。

  “围棋就是个娱乐,你啊,得失心别那么重。”他规劝道。

  朱光遣眼神斜睨他,“手下败将都这么自我安慰。”

  林朝阳:……

  现在的国庆节,没有七天假,好在也没有万恶的调休。

  这个季节的燕京正是风清气爽的时候,住了半年香江的高楼,回到燕京的四合院,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林朝阳回家待了两天,日子过的悠闲自在,有人却不想让他消停。

  国庆节后的第二天,西院就热闹了起来。

  李拓组织了一帮人聚会,还跑过来叫他一起去聚聚。

  出门快半年,林朝阳总算是回来了,一见到他,一群人都很高兴。

  好长时间没见,林朝阳自然成了今天聚会的主角,话题都围绕在他身上。

  众人先是问了问他在香江这半年的生活和见闻,期间少不了又提起电影和获奖的事,林朝阳简单的给大家讲了讲。

首节 上一节 370/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