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57节
看小说的过程中他几度泪洒当场,但却丝毫不觉得文本有过度情的问题他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分明看得出来,其实林朝阳在处理情节和人物时已经保持了极大的克制。
可刘听武本人作为读者读来依旧情难自禁,只能说明这部小说本身质量的出众它的清新隽永让人过自难忘,它的积极阳光让人心生温暖。
《小鞋子》那清新脱俗的风格放眼中国文坛可谓独树一帜尽管在当初就觉得林朝阳这部作品肯定不会错,可刘听武看完小说之后还是陷入了一阵懊悔早知道成品如此出色,他说什么也要把这部小说给拉过来。
刘昕武脑海中回想看林朝阳当时叫他加价的画面,他心中不由得冒出一个念头,要是当时我真给他提价了,说不定他真的会把这部小说给《十月》。
那不过是人家拒绝的理由罢了,怎么能当真呢?
苦笑著将脑海中不切实际的念头甩出去,刘听武将心思放到演讲上,虽然看不清前面的情形,但声音听的很清楚同样是以伤痕文学名震文坛,他想听听林朝阳心中的伤痕文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前面我也说到了,伤痕文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应了时代的呼声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去年12月份,国家刚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随著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伤痕文学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在瓦解,它的创作主题与表现形式也面临看转型压力在这方面,反思文学的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侧证我们要看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单纯揭露伤痕、控诉历史的方式不再能满足读者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随看经济改革的深化,文学界也正在开始转向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和问题。
以我的浅薄理解来看,伤痕文学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精神内核与人文关怀对于中国文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的许多文学观念和创作手法是有极大局限性的。我想在不远的将来,伤痕文学逐步淡出主流文学的视野应该是必然的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伤痕文学的兴起伴随著的是一代人的痛苦、呐喊与反思,那么它的衰落伴随的也必然是一代人的成长、开拓和迷惘…..”
林朝阳讲伤痕文学的衰落,开非是先知预言,其实文学界的很多有识之士也早已经意识到伤痕文学的缺憾和局限。
只是近两年来伤痕文学的来势过于汹涌,在主流文学界掀起了一股建国以来最为壮观的文化现象,让许多人的理性声音被淹没在了一片繁花似锦之下。
当林朝阳的演讲进入到后半段,将详细阐述伤痕文学的必然衰落时,大饭厅内的气氛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原本安静的会场里逐渐涌起一股低沉但刺耳的喻喻声,当论述后半段的林朝阳斩钉截铁的说出伤痕文学的必然衰落时,这种喻嗡声达到了最高峰。
在场的不少学生面露不念,似乎对于林朝阳的看法并不认同。但更多的人是面露思索之色,思考看林朝阳的演讲内容是否值得推敲。
林朝阳开没有顾总台下的声音,稳稳的站在台上,面如平湖,波澜不惊的陈述看,振凯,你觉得他分析的对吗?“芒克看向身旁的好友,赵振凯神色严肃,“有一定的道理。伤痕文学说到底是时代的产物,不过他的论断未免武断了一点,自古以来诗词歌赋哪种文体不曾称霸一个时代?虽然最后衰落了,但那些经典之作还不是被后世传颂?”
芒克提醒道:“所以他说衰落,没说灭亡啊!”
被好友这一提醒,赵振凯笑了出来,“差点掉进目己的思维误区。确实,如果沿看这个思路的话,他的想法是没有错的。”
两人说话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旁边一位额头宽大的老者正倾听著他们的对话听完两人的话,老者脸上露出八儿分轻笑,眼神看向台上的年轻人,满是欣赏,又藏看儿分得意。
伤痕文学的出现告诉我们,文学不能回避历史的伤疤,只有正视并反思过去的伤痕才能更好的疗愈和前行但同时,一味的沉滴于过去的苦难遭遇自怜自艾也是不可取的。
文学是个十分宽广的概念,当我们自作聪明的在它的前面加上一个限定词的时候,也意味著我们给自己套上了机锁。
文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它应该揭露黑暗,也应该赞美高尚。历史和时代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驻足等待,我们创作者的视角也不应固步目封于某一个角落里,而更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记录和反映,为后来人提供一个可以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平台。”
演讲到这里,林朝阳停顿了下来,眼神向台下扫视了一圈,脸上露出笑容。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伤痕文学的一些浅薄思考和简要剖析,感谢大家的聆听。”
他说完这句话,将手中的话筒放回到桌上,台下掌声雷动。
今天的大饭厅里,保守估计有两干人,哪怕其中有部分人对于林朝阳的理念并不认同,但也并不妨碍大多数人献上他们充满欣赏与敬仰的掌声。
山呼海啸一般的掌声持续了一分多钟,台下不时传来一些热情听众的呐喊声,林朝阳数次对著台下的听众们鞠躬以表感谢从听众们的反应来看,这无疑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演讲过了好一会儿,负责串场的张发华才上台来,引导读者进行提问他点到了前的一位文弱青年,这人看起来文弱,不过提可的口气却很冲许灵均同志,你刚才提到伤痕文学具有特定时代和人群的局限性,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哪一部作品没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你所谓的局限性,哪一部作品又没有呢?
我和你的看法恰恰相反,伤痕文学虽然才出现短短两三年时间,但它也是在不断发展嬉变的。
随著创作内容的叠代,它未尝没有拓展自身边界的可能,容纳各种多样性,经过时间不断的筛选,到最后必然会留下一大批的经典作品,流传至后世传颂!”
文弱青年口若悬河的反对著林朝阳的看法,又畅谈了一番自己的想法后,眼神灼灼的望著林朝阳,似乎在等待他的反击林朝阳并没有因为文弱青年显示出的攻击性而急躁,他脸色淡然,沉吟片刻。
这位同学说的没错,任何文学类型或题材在时间的推动下都可能会产生裂变。我认可你所说的,伤痕文学是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开不断海纳白川可....说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莞尔,“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把?伤痕'两个字去掉,是不是更好一点?”
去掉“伤痕”,那不就是“文学”?
文弱青年微微一楞,随即明白了林朝阳的意思。
文学本就是海纳白川,何需要伤痕文学来小马拉大车呢?
在文学之下,硬扯伤痕文学包容万象,未免有些牵强附会,此时底下的听众们也明白了林朝阳的意思,大饭厅内爆发出一阵哄笑。
文弱青年有些不甘的想要回击,张友华却又点了一位在人群中把手举的最高的女学生。
许....-.林朝阳同志你好,我来目人大哲学系。前两大我刚刚看完你的《小鞋子》,小说写的很好,不过我对小说所透露出来的理念有一个疑问。
在你的小说里,似乎对于人性过于信任,尤其是乡土社会,似乎总是温情脉脉可根据我的人生经验来说,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我们看五四以后的中国作家的作品,包括像马克·吐温、福克纳、狄更斯、雨果的作品,都充满了触动人心的深刻。
相比之下,《小鞋子》这一类的作品在思想内核上似乎有些单薄。”
女生的语气并没有刚才的文弱男生冲,但内容却十分犀利,一句话就点出了《小鞋子》这部小说当中可能最为当代读者垢病的地方。
他们这一代的读者是读著鲁迅、巴金长大的,深信人性之恶和人的劣根性,《小鞋子》当中所展现的温情与阳光,与近几十年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可谓是格格不入。
作家的创作是以个人生活经验为主的。你如果是祥子,可能也很难理解泰戈尔写《飞鸟集》时候的心境《小鞋子》的内核是积极阳光的,这样的故事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开不多见,但绝不是没有。就像你看孔乙己,你知道这世界上肯定有这样的人,可一定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
东方文学也好,西方文学也罢,有专注于描写人性、揭露黑暗的作品,也应该有追求光明、歌颂真善美的作品。”
林朝阳说到这里,女生的表情似乎开不满意,止欲张口反驳这时却听林朝阳说道:“其实天下之大,何止东西?文学也是如此。”
此话一出,尽显格局。
台下掌声雷动!
第79章 这对CP,老娘嗑定了
前后两个问题林朝阳的回答堪称精彩,让底下的听众们直呼过稳提问者群情蹦跃,可演讲的时间有限,在林朝阳回答了五个人的提问之后,张友华不得不出面打断了提问,说明了今天的时间有限,便结束了今天的演讲活动。
台下不少人没有得到与林朝阳的交流机会,脸上满是遗憾和不舍。
这么快就完事了啊!”王晓平感叹道估计再讲怕暴露目己的真实水平。”
查剑英的挖苦引来好友的白眼,见王晓平有大肆批判她一番的趋势,她果断认怂道:讲的好!讲得好!行了吧?”
“阴阳怪气!”王晓平回道。
查剑英嘴上不饶人,但回想著刚才林朝阳的演讲和回答时的精彩表现,心里对他其实是佩服的。
就算是跟赵振凯相比,也不是多让了,“朝阳,讲的可真好!”
下了主席台,张友华一脸由衷的对林朝阳说道旁边其他几位五四文学社的骨干也都如此评价,刚才底下听众们的反应大家都看在眼里。
五四文学社第一次搞这么大型的活动,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林朝阳脸上挂著轻松的笑容,“谢谢大家。”
演讲刚刚结束,大饭厅内人声喧闹,两千多名学生聚集在这里,一时半会也出不去安排在门口的社员和保卫人员正在引导大家离开,“人还真是多啊!“林朝阳听看门口那边在闹腾,不由得说了一句。
是你的号召力大啊!我们也没想到今天会来这么多人。“陈健功说道。
林朝阳跟陈健功说了两句话,朝隔著不远的陶玉书招了招手,“玉书!”
吴颖芳正有些激动的跟陶玉书交流看刚才演讲的心得体会,看见林朝阳居然在招呼陶玉书,惊讶的问道:“你还认识许灵均呢?怎么不早跟我说?”
陶玉书没回答她的话,将她拉到了林朝阳面前。
“这个是我同学吴颖芳。“她对林朝阳介绍了一句,然后又对吴颖芳说道:“这是我丈夫林朝阳。”
林朝阳笑看朝吴颖芳伸出了手,“颖芳同学,你好!”
吴颖芳愣愣的跟林朝阳握了个手,艰难的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丈....丈夫?”
“嗯。之前没机会和你们这些同学见面,玉书也没办法介绍。今天也算是认识了,等会一起吃顿饭。”
看看吴颖芳的表情,林朝阳很难不怀疑刚才的介绍和见面又是她一手导演的好戏,媳妇这个套路现在用的真是越来越娴熟了。
消化了好一会儿,吴颖芳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拉著陶玉书嘀嘀咕咕“你怎么就跟许灵-..-.-林朝阳结婚了?你们怎么认识的?你以前怎么从来没说过?你快给我讲讲!”
无数的谜团索绕在吴颖芳的脑海中,她的眼神迫切的寻求著陶玉书的解答,就像个嗽嗷待哺的孩子。
“怎么跟你说呢?”
陶玉书瞧著她的样子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心逗逗她,这盘棋她可是等了好久了。
玉书~”吴颖芳拉看她的手娇嗔女同学之间的悄悄话林朝阳不方便参与,只能看著妻子将吴颖芳玩弄于鼓掌之中,这不成熟的恶趣味呦!
“朝阳!”
隔看人群,林朝阳听见了大舅哥的声音,转头一看,他带看妻儿正朝自己挥手。
“刚才讲的可真不错,有大家风范!没看出来,你平时不声不响的,这么大的场面一点也不怯场。“陶玉成夸奖道“谢谢大哥!”
说了两句话,陶玉成见林朝阳身边围了不少人,便说道:“你先忙吧,等回家了再说。”
“好。”
陶玉成说完话,带看妻儿跟看人群一起向门口涌去,冷不丁臀见一个熟悉的背影,“谈,赵丽,你看那是不是妈?”
赵丽循著他的眼神望去,还没等她说话,陶玉成就大声喊了起来:“妈!妈!”
在一片喧嘱声音中,陶玉成的喊声异常清晰,那背影没转过头来,反而走的更快了,“送,不是妈吗?我看著挺像的啊。妈!!”
赵丽无语的摇了摇头,那是挺像吗?
别减了。”赵丽制止了丈夫的轻率,“你看错了。”
“是吗?我看著挺像的。”
热闹了一上午的大饭厅,在中午吃饭前终于空了出来,林朝阳也终于可以走出大饭厅了。
他身边跟著几个五四文学社的骨干,还有陶玉书和吴颖芳,一群人走到大饭厅门口,林朝阳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停下了脚步,“老刘!”
刘昕武满脸笑容的上前来,“演讲刚才我听了,讲的真不错。”
“班门弄斧,班门弄斧。“林朝阳连连谦虚,然后又对陶玉书说道:“玉书,你们俩先逛逛吧,等会咱们在钟亭集合。“陶玉书应了一声,拉看吴颖芳离开,五四文学社的儿个人见林朝阳有事要谈,也告辞离开林朝阳和刘昕武往未名湖方向漫步闲聊。
“老刘,恭喜你了,《班主任》喜获殊荣。”
谢谢,这也就是你的小说没有参评。”
就在上次两人见面后没几天,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授奖仪式在燕京举行,这个奖项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协共同举办的,世是国内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小说评奖活动。
今年是第一届颁奖,评选的范围是77年9月~78年10月以后发表或出版的短篇小说,林朝阳的【牧马人》是去年11月份才发表的,目然不在评选之列今年一共有25部短篇小说获奖,其中就包括了刘听武的《班主任》,也包括了其他几部较为知名的伤痕小说。
眼下国家虽然宣布了改革开放,但深冻的土地不可能一时之间就完全解冻,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举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文艺界的一次报春,从这一次获奖作品名单也可以看得出来,这次的评奖总体而言社会性极强,相对而言,文学性较差。闲聊了儿句,刘听武问道:“看起来,你对伤痕文学的前景开不感到乐观。
“嗯,伤痕文学的兴起带有很强的宣泄和反叛色彩,从读者的层面来说,这种情绪是没办法持久的从作者的层面来说,过於单薄的素材也不是长久之道,陷入到某种模式化的创作当中,对于作家而言是很危险的。”
“你说的没错。”
林朝阳的话赢得了刘昕武的认可,《班主任》一举成名之后,他一直在试图逃离伤痕文学所塑造的创作瓶颈,然而可能是因为《班王任》过于出色的读者反响和亚界评价,对昕武近两年的作品质量和反响并没有达到他满意的水平。
刘听武向林朝阳倾吐了自己的想法,带著艳羡说道:“朝阳,我真羡慕你!”
我有什么可羡慕的?”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