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58节
“《牧马人》的成功有目共,但你却丝毫没有留恋。毅然抛下了所有光环,写出了《小鞋子》这样的作品。”
刘昕武感概万干,“我昨天才看完《小鞋子》,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清新隽永,温暖阳光。放眼当代的中国文坛,这部作品的风格可谓独树一帜。你这次的转型实在是太成功了!”刘听武如此盛费,林朝阳不得不客气的谦虚了两句,然后又说道:“其实我从来没想过它是不是伤痕文学的问题,只关心它是不是一个好故事、一部好作品。”
“好故事,好作品。”
刘听武咀嚼著林朝阳的话,内心满是敬佩聊完了演讲和创作心得,刘听武终于说出了今天来的正题最近又写了什么作品没有?”
“正在写一部关于南边战争的小说。”
刘昕武有些意外,“怎么会写这个题材的东西?”
林朝阳便将小舅子杜峰的事讲了出来,刘听武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你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积累,写起来不轻松吧?”
还好。搜集了不少资料,写著写著就进入状态了。”
刘听武抱看儿分期待问道:“这部作品写出来,交给我们(十月》吧!?
随后又补了一句,“我们给最高标准的稿费。”
王动提价的客户都是好客户,但为了谨慎起见,林朝阳还是说道:“你也知道,这部小说可能有点敏感,我写完之后先得交给部队那边审审,没办法现在就答应你。”
之前李小琳来找林朝阳约稿的时候,他婉言拒绝,说这份稿子要留给《十月》并不是说假话。
只是因为这部小说的内容有些敏感,所以现在没办法把事情说死。
闻言,刘昕武也理解,他说道:“我明白,你到时候想看我们就行。”
“好。”
临走前,刘听武突然问林朝阳:“朝阳,我觉得你那篇演讲稿的内容很好,不如拿到我们刊物来发表怎么样?”
这年代pp堵能拿来换钱了吗?
这....不合适吧?”林朝阳矜持的说道他倒不是不想赚稿费,只是觉得拿二手的东西来糊弄事有点不太好,有什么不合适的。你的观点很有见地,可以说是对伤痕文学很好的总结和预见,应该让广大读者和评论界都看看。”
刘昕武见林朝阳仍沉吟著,试探性的说道:“一篇演讲稿几干上万字也不少钱呢!”
他的话如同魔鬼的低语,动摇了林朝阳薄弱的意志是啊,跟谁过不去,也不能跟稿费过不去啊!
“行,回头我整理一下今天的演讲内容。”
刘昕武露出得意的笑容,有了第一次合作,第二次还会远吗?
送走了刘听武,林朝阳找到了陶玉书“今天时间紧,就去长征饭庄吃一口吧。”
演讲结束是十点半,林朝阳又跟刘听武聊了一个多小时,这会儿已经十二点了,进城吃饭时间来不及,林朝阳提议道,几人来到校外南门的长征饭庄,点菜的时候吴颖芳的眼神不时的落在林朝阳身上,充满了好奇。
等点完了菜,她才开口问道:“朝阳同志,你当初是怎么想的?不怕玉书跑了吗,居然还上赶著给她找复习资料?”
显然,在过去的一个多小时当中吴颖芳已经充分了解了林朝阳与陶玉书从恋爱到结婚的种种经历。
林朝阳贴心的给两人倒了杯热水,说道:“想跑你还能兰住?我相信玉书!”
听看林朝阳的话,陶玉书眼神中洋溢看甜蜜吴颖芳被猝不及防的撒了一嘴狗粮,有心不再询问,可又忍不住内心的好奇。
教授之女和乡下小子相恋不算新闻,结婚了也不算新闻,前些年知青和当地人结合的新闻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一些出身不凡的知青,可难得的是林朝阳和陶玉书能够彼此信任,一路扶持的走到今天即便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吴颖芳也能够想到陶玉书当初做出带林朝阳回城的决定所承受的家庭压力。
她也能够明白林朝阳在来到燕京之后的种种不适,而他不仅是抵御任了外界的风言风语和来自娘家的压力,更是在短时间内就展露出了自己的才华,让陶玉书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金风玉露一相篷,便胜却人间无数吴颖芳的脑海中突然款过这句流传干古的名句,用来描述林朝阳与陶玉书的爱情再合适不过了。
想到这里,她又忍不任看了一眼陶玉书,一直以来,陶玉书给她的印象都是勤奋好学,以前她只知道陶玉书家境似乎不错,是到今天才知道了她竟然是燕大教授之女,也是在今天才知道了她与丈夫林朝阳那传奇般刻苦铭心的爱情故事女人的情感总是在脑补时格外泛滥,在此刻的吴颖芳眼中,眼前的林朝阳和陶玉书便是古今中外所有美好爱情的化身,神圣不可侵犯这对cp,老娘嗑足了!
第80章 1979年文坛扛鼎之作
一起吃完饭,林朝阳和陶玉书将吴颖芳送上公交车,然后步行回家一路上,林朝阳受到了不少学生的瞩目。
在今天之前,关于图书馆管理员林朝阳就是写出《牧马人》的许灵均的消息一直在燕大校园里流传平时也有一些学生好奇去图书馆看看他这个《牧马人》的作者长什么样,但更多的学生还是抱有燕大学生的自矜,从来没主动去接触过林朝阳,自然也无从知晓林朝阳的长相。
今大在大饭厅的演讲,是林朝阳在燕大的第一次公开场合亮相。
不说外校的学生们,光是燕大的学生就去了上千人。
平时大家都目特身份矜持的很,现在是搞活动,去看看最近一年走红的当红作家不是很正常的事麻。
一场演讲,让林朝阳这张脸在燕大内知名度陡然提升很多人还注意到了林朝阳身旁明艳貌美、知性温柔的女子,想必她就是传闻中陶教授那个慧眼识人的女儿。
夫妻俩走在路上,时不时的就会被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眼神盯上我说什么来看?出名可不一是是什么好事。”
一路走来,陶玉书感受到众多的关注目光,浑身一直是紧绷的。
感受到她的情绪,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林朝阳说了一句。
“有得有失嘛!“陶玉书说道二人回到家中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家里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难得有这样的二人世界,夫妻俩目然要好好享受一。
不到四点的时候,陶父陶母结伴回来,手里还拎了不少菜,看样子是去买菜了。
陶玉书脸颊的红晕尚未完全褪去,神情闪躲“爸,妈,你们回来了。“林朝阳大大方方跟两人打招呼,陶父点了点头,说道:“上午的演讲我去了,讲的不错。言之有物,更难得的是有态度。”
“谢谢爸!”
林朝阳笑容灿烂,老丈人性格沉稳,平时很少这么直接的夸人,显然是对自己上午的表现满意至极才会如此。
林朝阳又臀了一眼丈母娘,陶母没有丝毫表态,转头进了屋子。
陶父冲林朝阳点了点头,“确实不错。”
林朝阳会意的笑了笑,看来上午丈母娘也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林朝阳在屋里就听到外面一阵乒桌球乓的声音,先是小姨子陶玉墨回来,然后是大舅哥一家。
今天姐夫演讲现场什么样的?快给我讲讲!“陶玉墨抓住了大哥陶玉成顾不上给妹妹讲演讲的情况,朝陶父陶母的屋里减道妈!妈!上午我好像在大饭厅看著你了,你是不是去听朝阳演讲了?”
陶玉成的减声并没有得到陶母的回答,反而是陶玉墨惊讶不已。
“妈去听姐夫的演讲了?真的假的?”
这个时候陶父出了房间,说道:“上午我拉你妈去的。”
怪不得呢。我就说我上午没看错,赵丽非说我看错了。“陶玉成嘟看,一旁的赵丽都快把眼睛白到天上去了。
陶玉墨也跟著凑热闹,问道:“爸,你和妈都去听了姐夫的演讲?怎么样,怎么样?给我讲讲!”
“让你大哥讲吧!”
陶玉成说道:“有当事人在这,还用得著问我吗?”
“你们小点声!“陶玉书从房间里出来,见陶玉墨一脸渴求的看著她,便说道:“上午刘听武说想让朝阳把上午的演讲内容整理出来,发到《十月》上。”
呀!还要发表呢?”陶玉墨一惊一乍的喊道演讲稿都要发表,那得是讲的有多好?
陶玉墨心中就跟有猫爪在挠一样,全家都去听了姐夫的演讲,就她没去,一想到这里,她就愤恨的想挠墙。
别吵,让你姐天写完乐西,回头再给你看。“一听有演讲稿可以看,陶玉墨立马乖乖闭嘴虽然没去现场有些遗憾,但好岁还有演讲稿看翌日一上班,林朝阳便迎来了同事们的调侃,昨天的演讲有几个同事在现场见证了林朝阳的风采。
“行啊,朝阳。以前是真没看出来,你可真是一点也不怯场,昨天大饭厅那么多人的场合侃侃而谈、口若悬河,佩服佩服!”涂满生夸奖的语气中带看几分调侃。
“朝阳这叫真人不露相。“胡文琼也笑著说道林朝阳笑呵呵的应付看大家的调侃,聊了一会儿,图书馆开门,大家都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昨大的演讲,林朝阳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今大来借书的学生们对他的关注眼神多了很多。
中午吃饭的时候,胡文琼打趣道:“朝阳,我看再这样下去,得让馆长把你藏到书库里了。”
这样更好,我可以安心的写小说了。”林朝阳不是开玩笑,他最近的日常除了蹭课、摸鱼,基本就是写小说。
在前台还得注意点影响,可要是去了书库,那真就是放飞自我了。
不过尽管林朝阳如此勤快的摸鱼写小说,但他答应《收获》的那陪小说进度依旧不容乐观,他现在的主要创作精力还是放在答应杜峰的那部小说上。
经过这段时间的创作,小说已经越来越完善,估计再有十天半个月就差不多可以完稿了。
又过了两天,《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演讲稿整理完毕,林朝阳抽空去了一趟《十月》编辑部。
燕京市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这里既是燕京出版社的办公地,也是《十月》杂志的办公地。
自78年9月草创,《十月》没有设立专门的编辑部,也没有主编,他们甚至没有杂志刊号,而是以书代刊来到《十月》的办公地,刘昕武拉著林朝阳热情的将他介绍给同事们。
《十月》没有主编,负责刊物的是燕京出版社文艺室主任王世敏,另有张守仁、章仲鳄等知名编辑,林朝阳一与几人打招呼,几人均是一脸笑眯眯的看著林朝阳,让他有种深人狠窝的错觉。
“速度挺快嘛,这么两天就整理完了?“刘昕武问道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内容,无非是将脑子里的想法誉写一遍而已。”
刘昕武点点头,给他泡了杯茶,说道:“那我先看看,你等我一会儿。”
因为之前已经听过了演讲,对于内容大致有所了解,所以刘听武看的很快,一目十行。
只有在发现一些林朝阳新添加的内容眼神才会才会停留一会儿,约莫过了二十分钟,他放下了稿子。
很好,内容比我那大听到的更加详实、清晰、有条理,看来你对伤痕文学的研究很深啊!”
林朝阳笑著解释道:“不是我,而是我媳妇。她是燕师大的学生,这一年搜集了很多伤痕文学的资料,这份稿子里她的贡献更大一点。”
刘听武哈哈笑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你们夫妻合著,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他说到这里灵机一动,“莫不如,署名把你们两口子都加上吧。”
林朝阳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想法。”
因为眼下仍然是以书代刊的模式,所以《十月》今年的出版日期并不固定,暂定的是一年出四期,可以归类为季刊。
四月份的第一期才出完,按照计划,林朝阳的这份稿子应该会在七月份的第二期上刊出,发表在”学习与借鉴栏自上。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全文六干四百余字,林朝阳因此收获了四十五块钱稿费,接近他一个月的工资。
他止跟刘听武聊大的时候,一旁的章仲看完了稿子,脸色怪异。
犹豫过后才说道:“朝阳,你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论证充足,水平颇高。不过你以伤痕文学成名,现在写这样一篇文章唱衰伤痕文学,不怕被人骂?”
谢谢您的提醒。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做事哪有怕挨骂的?”林朝阳脸色淡然,挂看轻松的笑容。
有人听不得真话,你哪怕是看一眼他,他也能找出理由治你的罪。我的文章就事论事,有人有不同意见,有争论是正常现象,至于那些奔著骂街来的.....理他作什么?”
听看林朝阳的话,章仲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以林朝阳的年纪,能有这份豁达的思想当真是难得,也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
你那部《小鞋子》前些天我还看了,内容不落俗套,在现今这个时候可不多见。“章仲夸奖道。
“您过奖了。”
“怎么会想到这么个故事呢?”
章仲提到了《小鞋子》,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个人也都参与进了话题。
《小鞋子》自五月发表,在读者群体当中引发的反响强烈,据说这一期《燕京文艺》的销量创造了历史记录,突破了90万份,距离百万份大关指日可待。
不仪是读者反响强烈,最近文学界的各种评论也开始见诸报端,评论儿乎一边倒的好评。
许多文学界的评论家都普遍认为,在这个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大行其道的今天,《小鞋子》的流行如同一股春风拂过满目疮痰的中国文坛不仅是扫去了文坛过去多年来的污秽,也给文学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