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73节
林朝阳挂断了电话,给军区打了个电话,联系上了杜若林听说人文社要给《高山下的花环》出单行本,杜若林沉吟看说道:“出版单行本是应该的,毕竟是这么好的作品,不过这件事你先不要著急。”
杜若林显然是有话还没说,看他的态度肯定是好事,只是可能现在不方便说,所以林朝阳也没有追问。
“那好,我就先拒绝人文社那边吧。
“嗯。”
得到了杜若林的答复,林朝阳又给李曙光打了个电话得知部队那边似乎对《高山下的花环》有想法,李曙光心中遗憾,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赶在今年这样的时间节点,这部小说确实敏感了一点。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先后收到了《小鞋子》单行本出版的稿费单和样书银发表一样,也是千字七块的稿费标准,《才小鞋子》全文五万八千字,千字七块的稿费就是四百零六块钱。
上次陶玉书清点积蓄,不算林父、林母给的那五百块钱,两口子当时的积蓄接近950块这几个月来,《小鞋子》和《高山下的花环》给他们的小家庭贡献了九百多块钱的收入,陶玉书写评论也赚了小一百块,再加上结余的工资和助学补助,两口子现在的积蓄稳稳的超过了两干块钱大关。
算完这个数字,陶玉书激动的跳了起来,拉著林朝阳转圈圈至于那么高兴吗?“林朝阳放下了笔,配合看她的骗趾姿态当然高兴了。两干块钱,我们要是工作的话,可能十年也攒不下这么多钱。”
陶玉书身体定住,仰望著林朝阳,“朝阳,你可真捧!”
“嗯,我也这么觉得。”
“哈哈!“陶玉书笑的烂漫,“自大狂!
高兴之余,陶玉书又开始畅想起了两人以后的生活。“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床就不用再买了,这张搬过去就行,还有这个衣柜和书桌。
不过书架要打两个大的,最好是一面墙的那种,家里这个书架太小了,地方也小,还得买电视,这又是三四百块钱.....算来算去,她脸上的懂憬变成了苦恼,“我还以为钱挺多的,怎么一算就这么不禁花?”
“别人家赞这些家当需要几十年,我们一两年就攒齐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陶玉书回想一下自己说的那些东西,也笑了出来,“好像还真是。”
翌日,陶玉书早上出门先把人文社寄来的那两本《小鞋子》单行本拿出来一本,寄往了东北。
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每次只要林朝阳的作品发表,她总会寄一份给远在东北的林二春夫妻俩。
这么做除了是分享喜悦,也是让他们二老宽心,儿子进了燕京,越来越有出息了,他们没有担心的理由,唯一的问题就是最近几次通信,张桂芹女士的言谈逐渐狂放,林朝阳夫妻俩透过文字都能想像得出她如今在小杨屯横行霸道的姿态,这两天,图书馆为了加强馆员们的业务能力,专门让馆里业务能力较强的两位老馆员潮法简和程素梅给大家培训林朝阳虽说已经进馆一年了,可也属于新馆员,目然也在培训之列培训进行了两天,约等于摸了两天鱼这天刚下班,林朝阳从书库出来,就碰见了谢道源在冲他招手,“馆长!”
“一起走走。”
林朝阳跟看谢道源出了图书馆眼下燕京的秋已过了大半,燕园里秋意正浓,校园里树木阔叶逐渐金黄,其中不乏黄泸树和枫树,接续著那些金黄连成一片火焰般的红,从燕园到蔚秀园,一直向西北方向延伸,至颐和园、玉泉山和香山。
漫天黄与红交叠,层次分明,雍容华贵,形成了燕京最美的秋日盛景,我听林更说,你经常去中文系旁听。”谢道源问多亏了同事们帮忙,让我有时间去听课。”
去中文系旁听是谢道源给林朝阳开的绿灯,他能够保持坚持不懈的学习劲头,谢道源心中很欣慰“那天我去中文系坐了一会儿,洪子成还夸你在当代文学这一块造诣精深,看来确实是用心钻研了。”
子成兄过奖了。只是恰好写作,又有图书馆这么个便利的环境。”
谢道源点了点头,“不错。说起来你的情况跟当年金克沫教授有些相似,起点低不怕,最关键的是用心。现在看来,你果然是有些天分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这么多的收获。”
林朝阳品著谢道源的话,“果然”这个词隐藏了很多信息,他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陶父一定在谢道源面前没少夸自己,都是馆长您和各位师长的提携和爱护。”
谢道源笑著摆了摆手,“好了,这些客套话就不要说了。”
他文说道:“今天叫你过来,是有件事要告诉你。明年年初,图书馆系会恢复函授招生,虽然你以后可能不会一直在这个方向发展,不过拿个文凭总归是有帮助的。”
图书馆系虽然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但毕竟是挂看燕大的牌子,而且这年头函授学历并没有泛滥,份量可比后世要重的多了,拿出去是真有单位认的据谢道源所说,图书馆系的函授专业招生范围并不广,主要是针对燕京市范围内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燕大图书馆的馆员们属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函授班虽然需要考试,但考试内容儿乎都是馆员们的日常工作和经验积累,再加上提前准备,几乎等于免试。
还是那句话,朝中有人果然好办事
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准
跟谢道源聊了好一会儿,得到图书馆系准备招收函授生的消息,林朝阳回到了家,你怎么来了?”他回了家,还没等跟陶玉书分享这个消息,就看到陈健功坐在家里健功来请你去看看彩排。“陶玉书替陈健功回答了问题前段时间《美丽的爱情》在燕大校园内首演,收获了众多师生的好评,甚至引来了其他高校的效仿,前后隔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陈健功鼓捣《良心》背负了不小的压力。
他在人学77级中文系之前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者,入学后一直笔耕不辍,这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发了几儿篇作品,之前连校刊都夸过他,在热大的名声比之前更大他在李春之后写话剧,要是不搞的像样点,私底下少不了被人嘲讽东施效翼,这两天《良心》刚开始彩排,陈健功便想请林朝阳过去一起参详参详林朝阳不想为一个学生话剧耗费精力,可陶玉书却不这么觉得,她劝道:“最近你不是正好也要帮我们写剧本吗?过去看看就当是交流交流经验了。”
陈健功宅异的问道:“写剧本?写什么剧本?”
陶玉书解释道:“我们学校也打算搞一出话剧,朝阳有个非常好的想法,最近在尝试看看能不能写出来。”
“那是得好好交流交流。”
晚上吃完饭,林朝阳夫妻俩跟著陈健功来到了办公楼礼堂。因为《美丽的爱情》的成功和在燕京高校界产生的影响力,燕大对于学生们自主搞话剧这件事很支持,《良心》这部剧的绝对主角是为女儿sf伸冤的瞎老汉,演员依旧是《美丽的爱情》一帮人。
中文系77级的李彤饰演瞎老汉,刘志达演虚伪的x处长,黄蓓佳演大女儿,王晓平演妹妹。
林朝阳来到礼堂之时,他们已经在彩排了,儿个人儿乎都经过《美丽的爱情》的历练,即便是业余演员,也是有经验的业余演员了,走起台来像模像样的,“你别说,他们这群人演的还真不赖。“陶玉书低声评价著,“尤其是那个“瞎老汉”,有点儿于是之的味儿。”
林朝阳笑著说道:“李彤要知道你这么说他,估计得乐疯了。”
《良心》是独幕剧,排练一遍时间不长,台上的儿人排练了一遍之后歇息,林朝阳把陶玉书的评价讲给李彤听.他果然乐的差点在台上蹦起来。
玉书同志真有眼力,我可是人艺的老戏迷了,《茶馆》的台词我闭著眼睛都能背。”
说看就要给大家展示一段“王利发”的经典台词,颇有些人来疯。
李彤还真有点当演员的天分。”
欣赏完了他的表演,陶玉书的评价让李彤欣喜若狂,“伯乐!伯乐啊!玉书同志果然是我们感大最具慧眼的女士。”
独具慧眼的评价,自从林朝阳成名后就被有心之人贴到了陶玉书身上。每当人们谈起林朝阳时,总少不了提到与他相识于微末的陶玉书。
陈键功苦笑著说道:“玉书,你别再夸了,再夸下去,这小子得缀学奔著中戏去了。”
我要去也去人艺。“李彤抢著说道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学生话剧代表著业余,也代表著完全出于爱好和兴趣的热枕,一晚上的时间,台上的演员走了好几遍戏,累得满头大汗,陈健功和林朝阳挂著编剧的名,但能给大家的指点却都很业余,完全是凭著感觉来的。
排练了两天,大家表现的倒是像模像样了,但林朝阳总感觉差点意思。
下了舞台的王晓平擦著汗,说道:“朝阳,你不能拿我们当专业演员来要求,我觉得排成这样已经很好了。”
林朝阳说道:“晓平,你们得有点精益求精的精神。《美丽的爱情》珠玉在前,你们要是太差了,那可就丢人了。”
他这一说,王晓平等几个演员还没什么,陈健功却觉得压力山大,皱著眉头嘟嘟噶嚼。
晚上回到家中,林朝阳继续写他的剧本,陶玉书有一点说的是对的,话剧剧本的创作确实很需要交流和舞台上的灵感碰撞强如老舍、曹禺先生,当年在写完剧本的初稿之后,也是找来演员们站在舞台上一遍一遍的磨剧本,最后才能定稿,更何况是他这个没有什么戏剧创作经验的业余编剧,最近跑礼堂跑的勤,让林朝阳很快就找到了写剧本的感觉,虽然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已经是九点,可还是会抽出一个多小时来写剧本,单纯从文本上来说,话剧的创作量是要小于大部分的中长篇小说的有看后世的借鉴对象,进入了状态的林朝阳效率很高,仅仅一个星期时间,剧本便已创作过半。
这天晚上排练的时候,陈健功问道:“朝阳,你那剧本写什么样了?”
“刚写一半。”
“写完让我看看呗。
“你有时间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剧本。”
“瞧不起人是不是?我告诉你,我写剧本,那都是有传承的。”
林朝阳嘱笑一声,“你这个吹牛逼的毛病得改一改,现在没什么,等以后老了,容易漏风。”
陈健功卡巴看眼睛,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对他的奚落愤愤不平,“你等看,过两大我让你见识见识的!”
“见识什么?”林朝阳问。
陈健功却不回答,一脸神神秘秘这天傍晚,林朝阳在家吃了饭准备去礼堂,在楼下被吴祖细堵住了。
“朝阳,看你这些天挺忙啊!”
“是,中文系的学生们鼓捣了一出话剧,我去帮帮忙。”
寒喧了几句,老头儿把林朝阳拉到一边儿,“我听说,你那个《高山下的花环》很受欢迎啊,不出版实在可惜。”
林朝阳大概猜到了老头儿主动我他的原因了,大帅也不容易啊“是。”
“那个....还需要序言不?”
“这个嘛.....应该是不需要了。”
吴祖细有些意外,“出版社帮著请人?那多给人家添麻烦啊!”
吴祖细自己脑补出版社帮忙找人写序,林朝阳也懒得纠正他,“麻烦是麻烦了点,不过我也少了麻烦。”
眼看看润笔费赚不看了,老头儿不免遗憾这时林朝阳问道:“最近没烟抽了吧?”
“有,怎么没有呢...-..”老头儿说著话,朝兜里摸去,掏出烟盒来证明给林朝阳看。
“还有啊,那算了。”
林朝阳作势欲走,老头儿一把住他,“话别说一半啊,有什么忙需要我帮的?别客气。”
也没什么,就是最近在看明清小说,有些想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您给解解惑。”
后世人知道吴祖细大多是因为《红楼梦》,但实际上老先生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早年以小说、散文闻名,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作品是许多学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绕不开的作品早在三十年代他便与张天翼等左y作家共同创办《小说家》杂志,他还在1938年作为全国文艺界抗故协会发起人之一,与老舍先生共同起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故协会宣言》,任协会常任理事建国后除了任燕大中文系教授之外,身上还有诸多头衔,其中最不起眼的是燕京市文协副统领同时他在学术领域也建树题深,对于古代文学史,尤其是对于明清小说的研究,堪称学界泰斗。
听著林朝阳的话,吴祖细面露沉吟,态度矜持了起来,“你这个算是单独授课了。”
看著老头儿的表情,林朝阳脑海里飘过了一个动图得加钱jpg。
见老头儿有坐地起价的架势,林朝阳一摆手,“得,回头我蹭您大课吧。
别别别啊!”
吴祖细连忙拦住了他,林朝阳真去听大课,他连根毛都捞不看,还不如蹭点烟呢。
“以后晚上有空上家里坐坐,楼下抽烟的时候也行。”
好好的传道授业,楞让老头儿弄的像街边揽客,那以后一个月孝敬您条烟。”林朝阳王动说道“少了点,两条吧。”
两条太多了,我手头也不宽裕。“我好岁也是中文系教授。想进燕京市文协不?我给你弄进去。”您这就是以权谋私了。”
“矣,此言差矣!像你这样优秀的青年作家,那都是我们组织积极发展的对象。”
两人凑在一起嘀咕了好一会儿,最后达成了一致,林朝阳以后以每个月一条半香烟雇佣吴祖细为人肉版小爱同学”(中国文学领域)。
两人间的约定带著几分玩笑色彩,不过林朝阳确实是有心想向吴祖细请教的,虽然平时在燕大总能接触到很多饱学之士,可一会儿一换人哪有专人答疑解惑痛快啊“从头一天见你,我就觉得你是个学文学的好苗子。现在一看,果然没错。这么有天分,还这么好学,以后必成大事。”
老头儿临上楼还不忘给林朝阳提供点情绪价值大师就是大师,看人的眼光真准!
第102章 友人许灵均(今日三更)
林朝阳朴素的认为他和吴祖细,一个是勤奋好学,为知识付费,一个是以物质倒逼,寻求精神上的超脱大家都是有追求的人,互惠互利,绝不能用功利的角度去看待。
他趁看夜幕来到礼堂的时候,舞台上的儿个演员正卖力的彩排看,台下坐席上的人数似乎比往常多了不少。
“健功!“林朝阳跟陈健功打了个招呼,又朝前后左右看了看,少说也有四五十个学生在列,平时彩排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多人来看。
“今天人不少啊,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陈健功今天的精神似乎格外抖擞,“那是,这才多点儿人啊!”
林朝阳楞了一下,啥意思?你小子今大挺狂啊,你当今大是首演呢?
陈键功警著他的神色,也不说话,把身子让出来,让林朝阳可以看著他另一边坐著的人。
林朝阳顺看他的动作扫了一眼,不明所以“干啥?”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