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74节
陈健功的眼神里带著几分“你小子有眼不识泰山”的鄙夷,还没等他说话,坐在他另一边的老者突然喊出一声“停”!
舞台上的儿个演员动作顿时定住,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看台下的老者老者对著台上的刘志达喊道:“情绪不对,情绪不对。你要弄明白,你这个人物是反面人物,但没人会认为自己是坏人,他们都认为自己有不得已的苦衷。苦衷明白吗?你把台词讲的阴测测的干什么?生怕观众看不出你是坏人?”
他说完了刘志达,又把目光对准了演妹妹的王晓平。
“妹妹你总那么干巴巴的念台词,怎么感染观众?台词要有力量、有层次,不要怕表情夸张。
话剧是舞台艺术,观众隔了十几米甚至是几十米看你,你的表情那么收敛,他们能看得清吗!
肢体动作要配合上你的情绪,想想你平时生气愤怒的状态是怎么说话的,给自己设计一些小心思。”
老者对著台上的演员就是一顿输出,不仅把台上的几个年轻人给说憎了,台下的林朝阳也懵了。
“这老头儿谁啊?”
陈健功卖起了关子,“你仔细看看,认识不?”
没等林朝阳说话,刚才还站在台下指点的老者可能是感觉说的不尽兴,竟然三步并作两步上了舞台,演了起来。
刚才林朝阳坐看,只能看看老者的侧脸,这会儿上了舞台,他终于看清了老者的侧脸,这不秦二爷吗?
台上这张脸林朝阳不仅在后世熟悉,在七十年代同样熟悉,来燕京这一年多,他和陶玉书少说去了四五次人艺,怎么能认不出人艺扛把子之一蓝田野呢?
“呦,你怎么把他给请来了?“窥见林朝阳脸上的惊讶和意外,陈健功总算是心满意足,这才说道:“都跟你说了,我写剧本,那都是有传承的!”
林朝阳忽略了陈健功的得瑟语气,问道:“怎么回事?给我具体说说?你在人艺有关系?还是家里跟蓝田野有私交?“都不是。”林朝阳没事就打击陈健功,今天请来了蓝田野,他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是我跟他有私交。”
你?”林朝阳的眼神上下打量,让陈健功感受到一股充分的不信任要不说你小子狗眼看人低呢。怎么著?我就不能认识几个名角儿了?”
林朝阳点了点头,“也是,秦桧还有仁好友呢!”
你....--”陈健功被他嗑了一句,打定了主意今天必须好好人前显圣一把合上的蓝田野忙看指导演员们,并不知道他已经成了陈健功吹牛的资本原来没参加高考之前,陈健功一直在京西木城涧煤矿挖煤,不过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发表了几篇作品,属於单位的业余作者。
1974年,人艺的创作组为了创作一部媒体题材的话剧深入体验生活,正好就下到了京西木城涧煤矿。
知道煤矿有陈健功这么个业余作者,他又对煤炭单位的工作和生活很熟悉,人艺前来体验生活的刘厚明和蓝荫海便邀请陈健功加入了他们的临时创作小组。
刘厚明是剧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蓝荫海是演员出身,半路转行编剧,陈健功跟著两人没少学东西那次之后,陈健功与刘厚明、蓝荫海便算是熟识了,然后又通过二人认识了人艺的蓝田野和朱旭。
听陈健功说完他和蓝田野的相识之后,林朝阳笑道:“可以啊,以前楞是没听你说过,你们班的人也不知道吧?”
“嗯。”
不管是77级中文系的学生,还是燕大其他系的学生,每年都有学校组织去人艺看话剧的机会,学生们目己也会买票去看戏。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不知道陈健功认识人艺的几位名角儿,可见陈健功平时在班里还是很低调的。
本来林朝阳还觉得陈健功挺靠谱,可想看想看就觉得不对劲了。
你他娘的当初给我保密那劲儿呢?
参透了林朝阳眼神中的不满,陈健功心虚的把目光对准了舞台,“看彩排,看彩排!”
两人说话的功天,台上的蓝田野已经指导完了儿个业余演员,走下台来。
台上继续表演,大家没有寒暄,而是继续欣赏著舞台上的彩排。
林朝阳察觉到这么一会儿功夫,礼堂的坐席已经变得越来越满,想来是大家都听说了蓝田野来的消息。
燕大的学生们不迷恋电影明星,但这几年话剧热,大家对于话剧演员是十分推崇的,尤其是人艺的一帮老演员。
《茶馆》《龙须沟》《雷雨》…一大批经典之作铸就了这群演员在学生心目中崇高的地位,这叫艺术家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蓝田野到底是浸淫舞台几十年,他的到来给《良心》的彩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原本看著松松跨跨的学生话剧,真正有了一丝专业剧团的味道。
就舞台上那么几分钟的功夫,他好像帮台上的几个人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晚上又排练了两遍,几个人的表现竟然一次比一次好看到最后,连来看热闹的学生们都忍不住鼓起了掌听到大家的掌声,陈健功心里托了底,低声对林朝阳说道:“找老蓝来帮忙果然是对的。”
一晚上都彩排到九点结束,后排的学生们意犹未尽,但很快就把目标转移到了蓝田野身上。
演员们下台后,蓝田野大大方方的和大家打了个招呼,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带著话剧演员特有的腔调,气质出众,赢得了台下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好不容易等那些看热闹的学生们都走了之后,陈健功才把林朝阳介绍给蓝田野。
老蓝,这位就是今年文坛红得发紫的青年作家许灵均,他本名林朝阳。”
蓝田野戴了一副茶色的眼镜,笑起来很爽朗,跟林朝阳握了个手,“朝阳同志你好,久仰久仰!”
您客气了,我才是久仰您的大名。没少到人艺看话剧,就喜欢您的秦二爷,可惜演出的场数太少了。”
林朝阳的客套话撞到了蓝田野的痒处,他哈哈笑道:“我们也想多演几场,可剧院也有安排。”
“是,理解理解。”客套了几句,陈健功提起了林朝阳现在也在创作话剧剧本的事,蓝田野笑道:“这可是大好事。有朝阳同志这么有才华的青年作者进入话剧创作领域,是给我们的话剧事业增光添彩啊!”
几人聊了好一会儿,时间已经有些晚了,陈健功送著蓝田野离开。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刚下班,在门口遇见了洪子成“朝阳!”
“子成兄,你这是..”
“特意来找你的。“洪子成说道走走走,家里说。”
林朝阳拉著洪子成去了家里,聊了几句,洪子成从随身打公文包里掏出了一本书我跟人合著的书出版了,送你一本。”
洪子成把书递给林朝阳的时候,脸上充满喜悦和骄傲的笑容《当代文学概观》,这是书的名字,林朝阳翻开书,先看到的是作者的名字。
张钟、洪子成、畲树森、赵祖谟、汪景寿。
这本书以后会作为燕大中文系的教材被使用,编写是由张钟老师主持的,我负责的是诗歌、短篇小说两章。”
《当代文学概观》属于学术著作,内容也是以当代文学为主,林朝阳翻了翻目录,几乎涵盖了当代所有名家的作品,不过作品看起来只收录到喻喻嚼期间洪子成兴致勃勃的指点看林朝阳,“你往后翻。”
林朝阳翻到最后的“后记”的位置,洪子成用手给他指出一段文字“.-.--诸位同事合作编写了《当代文学概观》,唯一遗之处是在于未将76年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记录其中,后续或有修订、扩充也应在几年之后。
文章排版之前,洪子成谈及与友人探讨当代文学的发展感概良多,他提到了新时期文学一词用以概括1976年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我本人深感认同。商议后续修订过程中当以新时期文学?为名概括近年的文学发展。
又问及友人姓名,乃是近两年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许灵均,在此要向他表示感谢....”
林朝阳看完这段文字,笑看说道:“没想到你们还真用上了。”
洪子成开心道:“当然了。你这个词发明的好啊,不用是暴珍天物,我想以后必定会被当代文学奉为准绳。”
子成兄过誉了!“林朝阳自谦了一句怎么能是过誉呢,为新时期文学'命名,这可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光冲这个,就值得在当代文学史书上一笔。”
林朝阳嘴角翘起。
好好好,文化人夸人总是那么清新脱俗。
第103章 好一个许灵均!
这天晚上,陶玉书捧著几本杂志回了家,献宝一样的交到林朝阳手里她带回来的是《外国戏剧》杂志,最早从1962年发行,那时候还叫《外国戏剧资料》,属於戏协的内部发行资料,后因喻嗡喻停刊。
今年才刚刚恢复,就出了三期,是陶玉书下午跟吴颖芳她们几个同学去六部口的邮局时淘到的,七毛六一份,三本就是两块二毛八这份以介绍外国戏剧活动为主的杂志,选材范围内容丰富,不仅刊载国内外研究和介绍外国戏剧的文章,发表中外戏剧界学术交流的新闻,还会每期发表一到两部当前外国重要的话剧或电视剧剧本,对于很多想要了解和学习外国戏剧的国人很有帮助。
不过因为杂志以前都是内部发行,在民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所以改名复刊之后公开发行,销量并不理想这也是为什么陶玉书会在邮局淘到这几份杂志的原因。
你是真想让我当编剧啊?“林朝阳调侃道学习学习没坏处,你写小说,很多戏剧创作的手法和经验也可以借鉴嘛。一般好作家都是好编剧,你看老舍先生。”
一提到学习,陶玉书总是能讲出一大堆的道理来,不过多看点相关资料确实对林朝阳写剧本有点帮助十一月中旬,剧本终于完成了初稿,陶玉书看完了完整的剧本,表现得比林朝阳还高兴。
“朝阳,你就算不写小说,去当个编剧都行了,也一定是个名编剧!”
陶玉书的赞美当然有身为妻子对丈夫的仰视与崇拜,但更多的是出于理性的判断你满意就行。“林朝阳看看陶玉书的笑容,心里也开心。
陶玉书喜滋滋的捧看剧本翻来覆去的读,怎么看怎么好,翌日一大早她揣看剧本去了学校,迫不及待的想让同学们看看丈夫的作品这天上午中文系有课,是系里的副教授黄会琳主讲的《现代戏剧研究》。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了,班里的学生们都忙看往外走,陶玉书却把班里的几个戏剧骨干力量招聚到一起“剧本出来了!”
只一句话,大家如同蚂蚁闻见了蜜味,立刻凑到她身旁。
陶玉书刚掏出剧本便被吴颖芳率先抢了过去,她连忙喊道:“你别撕坏了!”
吴颖芳根本没理会她的关切,眼晴盯在剧本上,剧本就是普普通通的稿纸,但她的目光却在接触到首页的剧名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天下第一楼》。
这剧名....“这剧名可真有气魄!”
身旁的同学替吴颖芳说出了心里话“玉书,你们家林大作家果然不一般啊!光冲这个剧名,我们保准能压燕大一头。”同学李路杨语气夸张的说道。
他的话惹来了大家的哄笑,八个戏剧狂热分子聚在一起,围著林朝阳的剧本还没等看呢,闲话不断。
剧本就一份,大家都想先睹为快,你争我抢,引来了讲台上正在收拾东西的黄会琳的注意。
“干嘛呢这是?“她走下讲台问道黄老师,没什么。“陶玉书说道。
吴颖芳嘴巴快,“黄老师,我们要搞话剧,玉书让他爱人帮我们写了一部剧本,她今天刚把剧本掌过来,大家都想看看。”
黄会琳闻言笑了起来,前段时间由燕大学生们引起的这股热潮她是有所耳闻的,她本身就是教戏剧文学的,对这方面也很关注学生们连剧本都拿出来了,行动力不是一般的强,她说道:“我们办公室有一套油印设备,给你们多印几份就好了,抢来抢去的干什么?”
此话一出,引来了大家的欢呼,“走走走,先去吃饭,吃完了饭,我给你们印剧本。”
跟学生们走在一起,黄会琳感觉也恢复了几分青春活力。
大家跟看她先去吃了饭,然后又到办公室,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印出了几份剧本,现在剧本人手一份,大家也不争了,急不可耐的在办公室里就翻起了剧本,在大家安静下来看剧本的时候,黄会琳问陶玉书:“玉书,这剧本能借我一份吗?
陶玉书的爱人是作家许灵均这件事在燕师大已经不是秘密,黄会琳对于这部出目于知名作家之手的剧本也很感兴趣他的剧本写的粗糙,您如果有时间,正好帮忙指点指点。“陶玉书递上了一份剧本。
搞完了剧本,陶玉书对著众人说道:“好了好了,剧本也印出来了,马上也该下班了,咱们就别时打扰老帅了。大家回去好好看看剧本,明天大家商量一下。”
众人这会儿正看的入迷,被陶玉书这么一喊,只能先合上剧本,出了办公室,几人在楼门前分别,陶玉书骑著自行车回了燕大,其他几人互相看了看,“吃饭去不?”吴颖芳问我那有两个馒头,放暖气上腾一下就行,不去食堂了。”一人夹起剧本,便回了宿舍。
“我也不去了。真喻,帮我打份饭回来。”李路杨也要回宿舍,把打饭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宿舍的同学。
他开了这个头,其他人也纷纷提出要求,“真喻,帮我也打一份。”
“给我带一份。”
李真喻身上挂了四五个盒饭,欲哭无泪。
你们著急回去看剧本,我就不著急了吗?
吴颖芳有些同情的看看李真嘴,“这帮人,真是太坏了!“李真喻点了点头,“颖芳你说的没错。”
她看了一眼李真喻身上的盒饭,“回头给他们少打点饭,别让他们吃太饱。”
说完了这句话,她操看剧本,脚步轻快的离开,李真喻无奈的摇了摇头,一个好人都没有,反正也快不了,他干脆也不著急了,慢悠悠步行到食堂吃了顿饱饭,再依次给大家打了饭,又慢悠悠的回到了宿舍。
刚才他们一小群戏剧爱好者八个人,五男三女,男生分散的住在西南楼的三层,李真喻和李路杨是一个宿舍的,都住在322。
他给大家送完了饭,回到宿舍,把盒饭放到李路杨的床头路杨,吃饭了。”
此时的李路杨似乎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手上的剧本中,丝毫没有察觉到他的声音,李真喻对此倒不意外,下午他们几个人抱著剧本在办公室就已经先睹为快,他连第一幕都没看完,但心神却已经被牢牢的吸引住,要不是得给大家带饭,他是真不想去食堂了。
这会儿终于没事了,他把鞋一脱,往床上一躺,捧起了剧本,再次进入那跌岩起伏的剧中世界。
“好!”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真喻正沉迷的时候,耳边突然炸出一个声音,把他惊醒,他扭头看过去,只见李路杨不知什么时候从床上坐了起来,瞪著一双眼晴,满脸亢奋,激动的拍看床。
“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好一个许灵均!”
上一篇: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当传统反派
下一篇:知道错了?不,你们是知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