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262节
这艘船我要了!
只不过运送是个问题,如果放在飞机上空运不会碎掉吧?
他对航空公司的托运是有怨念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所以他每一次相机以及镜头都是自己带上飞机,行李箱里面只留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
走进店里,玩手机的年轻人抬头看了一下。
“你好,要买点什么吗?”
“随便看看。”
“哦……”他有点小失望,一般这么说的人好像都不会买东西。
尤其是陈星这样拿着相机的,或许只是进来拍一拍照。
进他店里的摄影师有很多,不按年来计算,就这个月他都看到不下于十个了。不过这也是对他们家传手艺的一种赞美,说实话心里还有点自豪的。
他放下手机走出来看陈星,忽然说道:“你相机挺好看啊,哈苏?”
哈苏的样子不难辨认,风格很明显。
不过陈星还是第一次从摄影师以外的人听到这句话,下意识的往回收了手,不过很快又想到不是要解禁了吗?然后也就无所谓的点点头说道:
“对啊。”
“真是漂亮,以前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想贷款买一台哈苏或者莱卡,幸好没买,后面买了D610。”
“还在用吗?”陈星好奇的问。
“在啊,也幸好当时我理智了一点没有买哈苏或者莱卡,不然我大学几年什么都别做了,天天打工还债吧。”
陈星笑着说:“哈哈,那也不至于。”
这人还挺好聊天的。
陈星指了一下外面的信箱说道:“那个东西是信箱吧。”
“对。”他点头答道。
“挺好看的。”
“是我爷爷安的,这家店里的东西大部分也是他在做,我就天天来帮他看着店。毕竟老年人年龄大了,天天在店里坐着容易伤身体。”
陈星点点头,问了下那个船的价格。
“860”
这个价钱陈星还能接受,不过还是担心他够不够结实。
别没等自己带回蓉城就碎掉了。
钱都是小事情,他真的很喜欢这艘船。
看陈星真要买,小伙子连忙推荐道:“伱别以为我们的竹编很脆弱,竹子都是有韧性的你知道吧?别说包装得好好的运送了,就算用手压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让陈星上手试试。
陈星用两根手指小心的按了按,发现甲板微微往下一沉,但也有一种回弹的力道。
确实有韧性。
“船舱里面的灯是充电的,这里有一个小口,把Type-C充电线往里面一插就好了,质量很好,至少用一两年的时间灯不会坏。”
“坏了呢?”
小伙子笑呵呵的说道:“那就是一个普通的竹编了呗,一般的竹编本来也没有这种灯,是我加进去的,这样好看一些。”
这时候门口进来一个老头,哼了一声说道:“好看无用。”
“爷爷。”年轻人规规矩矩的喊道。
“老先生好。”陈星喊道。
老先生姓王,长得一股天桥下的道士样子,就是那种留着白胡子的清瘦相貌,不过眼神挺亮,腰也挺得直。在老年人当中绝对算是健康的。
他觉得往竹雕里面加东西破坏了竹雕的轻便。
而且只有竹子,两三年内都不会有什么变化,但要往里面装点什么东西,这就不知道能保存多久了。
“小兄弟,你要买的话六百八拿走就好了。”
小王老板瘪瘪嘴。
陈星一看就是个有钱人,还在乎这几百块钱?他还在里面固定了一个40块钱的LED灯呢,这样卖出去就把自己的作用全都抹掉了。
不过见到了信箱的主人,陈星对信箱更感兴趣了。
华夏的互联网发展在整个世界上来说都是非常快的,怎么会有人还在用信来交流呢。
第275章 你想不想现在回家一趟
等陈星一问,老人便摸着胡子说道:“……这个信箱啊,这不是给你们拍照的吗?”
“啊?”
陈星一时语塞。
不过很快老人就笑了起来,又说道:“开个玩笑。不过还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在我的信箱面前拍照吗,不过最近翻新了一下人反而少了,真是怪事。”
陈星看看门外的信箱,又想想周围的环境。
确实,一个亮红色的信箱突兀的摆在那里,还不如他古旧的样子呢。
“真实的情况就是我现在还喜欢用信和老朋友们交流,现在的手机虽然很方便,但无论是打电话还是正常的聊天,都没有写信读信时候的那种感觉了。”
他摸了一下胡子,看陈星这么年轻,叹气的说道:“不过你们这个年代的人应该不懂的。”
“就像读书一样,我应该懂。”陈星说。
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看一本让自己心动的书,读起来是感觉是很惬意的。
他点点头,嗯了一声,又大声道:“差不多吧,反正就是这么简单的情况,没有什么特别的。”
陈星是那种早上起来眼睛都还没睁开,第一时间就会找手机的人,很难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应该怎么办。
但仔细想想,人真的需要手机吗?
如果不谈恋爱,大部分的人一天使用手机通话半个小时就算业务繁忙了,但陈星在家里常常是一玩手机就是一天,至少六七个小时盯着它。
这可是种恶习啊。
可惜我已经戒不掉了。
王老先生的孙子已经把陈星要的那个船结结实实的包装起来了,里面填充了不少东西,问道:“需要我们帮你寄到什么地方去吗?需要的话可以填个地址。”
陈星点了点头,过去把老家的地址写上。
到时候让老妈先帮自己拿回去。
出去的时候一个背后写着邮局的人骑着小三轮从这条路驶过,挥舞着一个信封喊道:“王老板,伱的信到了。”
“好嘞。”
刚才和陈星聊天的老先生健步走出,笑得很开心,陈星连忙拿起相机去抓拍他接信的这个瞬间,他脸上的笑容完全发自内心,有种见到信的时候如同见到了寄来信件的老朋友似的。
也只有这种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的信有这样的能力。
信件发出和收到的时间很长,陈星认为这是缺点,因为他习惯了提出问题以后就要尽快的得到对方的回复。
但在他们看来或许这正是信的魅力和优点,因为来往的时间更长,他们就更期待。
是不是也算一种饥饿营销?
陈星笑了下,提着包继续自己在平江的行程。
他来苏州是听评弹的,陈星记得那两位老师临走的时候说了评新茶馆这个地方。但他来到这里以后并没有主动开导航找。
平江历史街区也就这么大,看一看,走一走,只要不是太偏僻肯定是能找到的。
苏州的古城区基本都有河流穿城而过,这个位于苏州城市中心的古城区同样如此,他们从护城河引了水渠进来,但和其他古城不同的是,这里的水渠修得四四方方,棱角分明。
基本上算是一个方形的水渠围着的地方,就是一个坊市的样子。
这种坊市也把平江分成很多部分。
逛到昆曲博物馆这边的时候,陈星在博物馆的对面看到了“评新茶馆”的牌子。
他们的这栋小楼翻新过,但在这种景点里面的翻新是有严格控制的,不能说你想弄成什么样子就弄成什么样子。所以这里虽然用了明亮的玻璃当一面墙,但入口以及二楼都是修得古色古香的。
二楼是一整排的窗户,窗户透出那种低明度的暖色灯,很像电视里面隔着纱窗,看到里面的人点着蜡烛的样子。
电视里面是打出来的灯光,不然单单一个蜡烛可照不到这么亮。
这时候二楼的一扇窗被推开,一个穿着汉服的女孩好奇的朝着外面探望。
氛围感真好。
在苏州古镇游玩的时候特别容易见到这样穿着汉服的游客,很多当地的汉服店,甚至酒店都有出租汉服的业务。
住在苏州的人如果要当摄影师,那技术不得嗖嗖的涨?
那叫什么来着?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推开门走进去,右边是收银台,前面是大厅,里面摆着木制座椅,许多游客都在这里喝茶听曲。最前面就是一张小舞台了,整体和陈星在乌镇看到的舞台差不多,只是有了一个很漂亮的‘评新社’布帘。
演唱的人正好是周伯俊和陆师安两人。
他们两个应该是搭档,周伯俊弹着三弦,陆师安弹琵琶。
陆姐的名字一听就知道很有文化,不像陈星取了个单名星。听说是他的爷爷在他出生的时候夜观天象,说那夜的星空特别明亮,就取名陈星了。
不过也好,总比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好。
陈星点了一杯茶坐下,陆姐看到陈星了,微笑着点了一下头。
他们唱的是一曲声声慢。
这首歌在江南的古镇里面很常见,不管是西塘,乌镇,还是周庄,陈星在很多茶馆的外面都听到里面在唱这首歌。
唱这首歌主要是女声唱,周伯俊的手不断弹着三弦伴奏,眼光也看到陈星了,于是和陆姐一样也做了个微笑点头的动作。让很多游客都回过头看陈星。
然后是一曲天涯歌女。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