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349节
“你好,我是昨天接你的纳丹,请问你现在有时间了吗?我过来接你到公司去?”
“可以,你过来吧。”
陈星挂了电话,伸了个懒腰。
空调恒温但是无声,窗外的喇叭声艰难的从窗户里挤进卧室,但声音也已经微不可闻……还是在大城市里居住起来惬意啊,之前住的那几个酒店陈星总是被早上的声音吵醒。
还真别说,欧洲人懒是懒,但早上说起床就起床,比他果断多了。
洗漱完纳丹还没到,陈星就给朱丽打了个电话。
隔了很久才被接起来,然后一声迷糊的声音问道:“哪位?”
“……”
我收回你们很勤快这句话。
“是我,你到家了吗?”
“到了到了,我妈妈抱着我哭了好久,哈哈,说是惊喜但是给了他们一个惊吓,你呢?一切顺利吗?”
“还好,马上要去哈苏公司了。”
“加油,那可是个大公司啊。”
刚开始聊的时候朱丽还一副完全没睡醒的样子,但说了几句话以后就恢复了她话密的本性,说着昨天晚上回到家以后的待遇,语气特别轻快,听不出有什么负面的情绪,陈星这才彻底放心了。
聊了几分钟,有人敲门。
“应该来接我了,那我就先挂电话了,之后联系。”
打开门,果然是纳丹。
他还是昨天的那套衣服,头上不像昨天那样随便,稍微抓了个发型,显得高了两公分,看到陈星开门,笑着问道:“先生休息得好吗?”
“非常好,非常感谢。”
“你满意就好。”
先下楼吃了点东西,然后坐车直奔城外……
城里的公司就是个表面样子,一般来参观的人都是直接送到城外的哈苏工厂,这里才是哈苏最主要的地方,哈苏公司的高管除了辅助经营的,其他技术类高管都在这边。
这里像是工业园区?
正门口有巨大的哈苏标志,进去后,园区的绿化也做得挺好的,绕着走了两圈才真正停下。
纳丹说道:“这里是我们最终组装的地方,周围的几个厂区也在不停的生产零件。”
他朝着陈星介绍那栋楼负责什么,那栋楼是研究大楼有多少牛人……
走了大概两分钟,才到了一个外表看着不像厂区的大楼。
楼下站着三个人,两个穿着西装,一个穿着和周围工人相似的工作服。
纳丹隔着很远就对陈星说道:
“这三个都是公司高管,高的那个负责外销,中间的是副总,也是对外发布会出现最多的人,你应该知道,叫安迪,边上那个穿工作服的是技术总监,一会儿到了面前我再给你详细介绍。”
“……”
我就是来领一个定制相机的,能不能给了我让我走啊。
怎么副总都来了?
第349章 相机定制
他们的装扮和站位都太正式了,陈星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正式。
如果可以选择,他多半会邀请大家穿随意一点,到咖啡厅喝杯咖啡,或者晚上一起到酒吧喝点小酒啥的,这才是陈星最喜欢的聊天气氛。
纳丹和陈星走到几人面前,为首那个叫安迪的副总就过来握手。
陈星虽然不喜欢这种交流方式,但也是一脸笑容,两人都笑得像几年都没见过面的老朋友似的,然后安迪先说:“陈,我们公司里面每天都在猜测你什么时候会来瑞典,今天总算是等到你了。”
旁边那位负责销售的经理说了一句瑞典话,然后用英文解释道:“这是我们瑞典的一句谚语,意思大概是等待好事的人永远不会等待太久,陈星摄影师,欢迎你到我们哈苏来参观。”
陈星有点摸不着头脑。
自己在你们公司这么有名,说的话我怎么有点听不懂呢?
搞得我像什么大人物似的。
到了这里,纳丹的工作基本就结束了,但依旧跟在后面等待吩咐,陈星和其他三个哈苏公司的高层同行,礼貌的互相吹嘘。
不喜欢这种场合归不喜欢,但陈星从来不会在场面上落人面子。
进了这栋楼的一楼大厅以后,里面的人就多起来了,也不知道这里面用的是空调还是暖气,反正一进来温度就高了起来,巨大圆形前台接待的两个妹子甚至只穿了蓝色的制服衬衣。
当然,也是穿了裤子的。
只是表明一下这里面的温度高。
来往的人也是衬衣居多,看得出来哈苏很喜欢蓝色,公司制服上蓝色占了很大的元素,有些人路过的时候还和几个领导打招呼,然后好奇的看着陈星。
这种好奇不是不认识。
大厅左侧有一面墙,这面墙平时会用来宣传公司政策或者福利之类,但这几个月都用来展现X2D拍出的优美作品,基本五张左右就必然有一张陈星的。
出现照片的同时还会有摄影师的个人介绍。
所以整个哈苏公司的人基本都认识陈星了,这面墙上的内容不止在工厂这边出现,哥德堡内哈苏大楼里也有这样的一块屏幕。
大楼里面有一个产品展览馆。
在这里能看到哈苏从建立到现在的所有产品,一个个的看下去,能看到他们的外观是如何演化的,每一款基本都符合当时摄影师们的审美,但也有固执的地方,那就是为了画面的效果,从而损失了对焦速度。
陈星只用了一款哈苏的相机,也就是最新的这款X2D。
这款相机什么都好,但对焦速度比起陈星之前用的那一款索尼A73来说差得有点多。
最开始还不习惯,但用久了还是能适应,甚至还会喜欢对焦的过程中那种拉风箱的声音,有种机械的魅力。
“我还以为对焦慢只是X2D的缺点,没想到你们所有的产品都有这个缺点。”
安迪摇摇头道:“也不能说这个是缺点吧,就像上帝只会给你留一扇门或者一扇窗一样,我们在保证照片质量的同时,有时候就得损失一些东西,对焦速度就是损失的那一扇窗。”
“对焦速度这一点以后不再是问题。”搞技术的那个高管自信满满,“我们已经掌握了新的最顶尖的技术,会运用在以后的相机型号当中的。”
可能话说得太满,和真实的情况稍微不符,安迪连忙找补:“他的意思是以后我们慢慢会解决这个问题。”
“陈,除了对焦速度,你对我们这款相机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没有?”
“没有,我很喜欢他。”陈星一边看着玻璃柜当中其他型号的哈苏相机,头也不回的说。
不然也不会在拿到手以后就放弃了以前用的索尼,立马转头哈苏了。
想了想,陈星继续说:“我很喜欢你们显示器,比起其他的显示器来说,哈苏X2D的显示器色彩更丰富一点,能体现到镜头面前鲜活的世界,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说到这个,技术高管笑了一下。
哈苏为什么贵,并不是因为他的品牌价值,而是各种相机上的零配件都是最顶级的。
不管是镜头,玻璃,取景器,显示器……
走到七楼的一个办公室里面,还没等安迪介绍这里是做什么的,陈星就看到一个妹子一脸惊喜,然后不管老板就在陈星身边,拿着一个本子和笔就过来了,脆生生的问道:“陈先生?我能要一个你的签名吗?”
“我?”
“对,我特别喜欢你拍的照片,做的视频也非常好看。”
陈星笑了一下,说了声谢谢。
签名,合照。
然后有个人问:“那棵古树现在怎么样了?陈先生。”
“当地政府已经在保护了,周边一大片区域现在都是保护区,不允许砍伐。”
“太好了!”
“这可多亏陈先生了。”
“那个叫朱丽的女生也非常勇敢……”
办公室里的人小声讨论。
安迪轻咳一声,说道:“继续工作!”然后对陈星说,“陈星先生,我们到食堂聊吧,看看你对定制的相机有什么意见,我们会履行合约,按照你的想法来定制属于你的X2D相机。”
陈星精神一震,你们可算说到正事儿了。
不紧不慢的下楼。
作为一个大园区,哈苏的食堂是单独的一个建筑,外观比较特别,走进里面,因为正值饭店的原因,人也很多。
他们自然不会在一楼吃饭,二楼有专门的为接待客人修建的小房间。
通过玻璃窗还能看到下面的食堂。
陈星看了几眼,很不理解的问道:“你们公司人真多啊,为什么我总听人说哈苏的相机和镜头都生产得很慢呢?”
安迪笑着道:“你看食堂人多,但又不是所有人都是我们项目部的人,哈苏可不止是一个相机生产商啊,还有其他的一些项目,现在大家都在这个园区里面工作而已。”
“是这样啊。”
“就是这样,如果你感兴趣,下午我们还能带你去看看其他部门,不过有几个项目是属于军用或者隐秘权限更高的,这种我就不能带你去了,还请你理解一下。”
“不用不用。”陈星立刻摇头,“我没有那种意思。”
他就想拿了相机出去继续逛。
认识朋友,欣赏风景,这些可比在一家公司里面看生产线有意思多了。
不过,看情况陈星现在是拿不到这个定制相机的。
现在只是商量设计,离真正拿到相机估计还有一段时间,也不知道自己离开北欧之前能不能拿到。
到了现在安迪就基本不怎么说话了,一边吃饭一边听着技术高管和陈星聊订制的事情。
这个穿着工作服的技术高管名字叫法比尼奥,三十多岁了。和众多负责技术的人一样,思维比较少放在社交上,说起话来就没有安迪那么圆滑。比如陈星说想要把他说的最新技术放到自己的这一款定机制上,法比尼奥就说什么都不许。
安迪插话道:“这件事还是需要再考虑考虑,因为陈星先生你的定制机就算再怎么改变,首先他也是一台X2D,不可能给你改成了X3D或者X4D,这是不可能的,希望你理解。”
“对对对,希望你理解。”法比尼奥立刻说。
“嗯。”陈星点了下头,又问,“那外观呢?能用华夏风吗?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作品当中的那种色彩风格放在相机的外观当中。”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