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旅行从摄影开始

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361节

  …………

  奥斯陆可以去的地方不多,待了几天陈星最喜欢的却是另外一个歌剧院,他位于奥斯陆峡湾,临近中央车站的地方。这座建筑的外观有点像船,有船头船尾以及船舱的大概样子。

  进入大厅就能感受到一股低调又奢华的气质,内部装饰采用木制品,设计以丰富的线条和平面为主,尽显简约美观。

  这座曾经因花费过高而招来市民抗议的歌剧院,现在已经成为了奥斯陆的新地标。

  它像漂浮在奥斯陆峡湾的冰山,也像一颗闪闪发亮的钻石,沿着歌剧院特有的斜坡缓缓向上,走上屋顶,可以眺望大半个奥斯陆城!

  这是少数能让人站在屋顶上的歌剧院,每天都有无数等待时机的摄影师在这上面拍照,不管是看城市还是看海洋都不错。歌剧院前面是辽阔的峡湾,特别是傍晚的时候,夕阳照射下,银光闪闪,似乎化解了歌剧院的冷峻,增添了一抹灵动的优美情调。

  这里是给了陈星惊喜的,但另外一个闻名世界的奥斯陆景点却让陈星有些不寒而栗——维格兰雕塑公园。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和雕像有关的公园,这里面有数百件雕像,反映了从婴儿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等等直到老年的全过程,虽然艺术是艺术了,逼真的表情和体态却让习惯了含蓄艺术的陈星不太能接受。

  就像很多恐怖故事都出自蜡像馆里面似的,这些雕塑作品也做得实在太好,太逼真,到了能让想象力丰富的人害怕的程度。

  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里是圣地,陈星表示自己暂时还接受不了这种艺术。

  正当陈星想去找御姐的时候,一个在凯拉生日上认识,但互相没聊太多的作家邀请陈星一起去参观蒙克博物馆。

  

  这个作家在北欧应该是很火的那种,因为在宴会上的时候陈星看到很多人都围在他身边,当时陈星还以为这也是某个老板呢,还是那种很像艺术家放荡不羁的大老板。

  漂染的白色短发,唏嘘的胡茬子,刀削一般的脸颊,潇洒的艺术家气质。

  可以说大家都是艺术家,陈星的气场比起他来却弱了不止一筹。

  这样的人邀请我去逛博物馆?

  陈星搜索了一下蒙克博物馆的消息。

  蒙克博物馆是为了纪念挪威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而建,这个画家的名字陈星实在没听说过,巴黎高装的老师说艺术史的时候也没说过蒙克这个名字。

  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艺术史上需要讲的东西太多了,陈星那一个学期没学到这里。

  当在网络上看到蒙克最著名的《呐喊》时,他一下就对爱德华·蒙克这个名字有了记忆点。

  原来这就是他画的啊?

  emoji之父?

  为了表示对作家前辈的尊敬,陈星提前了半个小时到达蒙克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也在奥斯陆峡湾边上,它前面就是码头,停了不少私人游艇或者快艇,偶尔有人带着走路都是走S形的模特往游艇上走的时候,陈星心里都是非常的羡慕。

  好想认识开游艇的朋友啊……

  不对,埃里克森,凯拉,索林,还有艾都有游艇啊。

  先不去找御姐了,明天找他们出海玩玩。

第360章 自画像是什么时代残次品

  陈星看着对面的游艇想入非非。

  直到一个声音叫了陈星的名字,这种被认识的人看到自己丑态的感觉让他瞬间清醒过来,轻咳两声缓解尴尬,然后露出笑容喊道:“克瑙斯高先生。”

  “叫我卡尔就好了。”他也笑着说。

  今天的卡尔克瑙斯高依旧是那一副中年大帅比的气质,黑灰色的大衣加上一条厚厚的围巾,有种诗人的感觉。

  他和陈星站在这边基本就吸引了路上百分之九十女人的目光。

  卡尔朝着陈星刚才发呆的地方看了看,露出一丝暧昧的笑容,带着他往蒙克博物馆里面走。

  “你在看那些女孩们?”

  “可以这么说,青春的感觉真的是太美好了。”

  “哈哈。”

  卡尔笑了出来,不过这笑容可不是嘲笑,而是觉得陈星的回答很诚实。

  “你果然和我认识的华夏人不一样。”

  陈星耸了下肩。

  在巴黎也经常有人这么说他,可能是他有系统太自信了吧,在坦诚方面陈星还是很坦诚的,觉得没有必要讲那些虚伪的话。

  不过要是别人夸得太厉害,他还是会稍微谦虚一下的。

  反正超级零零后,不服就是干。

  以卡尔的年龄,估计认识的也是华夏那些五十岁左右的人,不管是不是文化圈子里面的人,他们和陈星这一代中间的代沟都会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观念已经完全不同。

  克瑙斯高先生的全名叫做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如果有阅读量大的人估计看到过他的名字,属于现代挪威文化圈子里面不可缺少的一个文化符号,出版的作品拿到过大量的文化奖项。

  他的代表作是《我的奋斗》

  没错,和德国小胡子出版的自传一个名字,巧合的是他写的也是自传。

  所以当你在图书馆里怀着敬仰的心情找到这本书,用颤抖的手拿着,脑海当中还出现了某首口哨可以吹的曲调时,请你不要激动,请你看一看作者名。

  有可能你看的就是克瑙斯高写的书。

  陈星当然是没看过了,他现在的阅读量也渐渐起来了,但看的也是华夏文学和法国文学,偶尔看一看英版的小说,也就仅此而已……毕竟他又不会说挪威语,关注人家的文学作品做什么?

  一直到昨天接到电话以后,陈星才紧急恶补了他的资料。

  “星,我可以这么叫你吧?”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

  “你肯定在疑惑我为什么要找你,但这问题我们先不用着急,蒙克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充满艺术的作品,我也很久没来过了,可以一起看看。”

  “难道你就没考虑过我这几天来过这里吗?”

  “呵,那都无关紧要,昨天下午蒙克博物馆有接近一半的作品被送到了意大利交流,今天就弄出了一个特殊的展览,放上了大量蒙克拍摄的摄影作品。”

  “哦?他还是个摄影师?”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来着,所以博物馆里面也很少展出他拍的照片,不过,我觉得怎么也比呐喊要好看。”

  作为一个挪威人,卡尔居然觉得蒙克的呐喊没意思?

  不过陈星很认同。

  他在网络上看过了,对呐喊的风格喜欢不起来。

  不是画得好不好的问题,陈星作为一个看电影都只看喜剧片的人,最讨厌的就是从各种角度接受别人传来的负面情绪了。而呐喊中的压抑,茫然与无措就是他不喜欢的负面情绪。

  好不好另说,喜不喜欢那就是个人的事情。

  “我也就是和熟人说一说。”卡尔说道。

  也无可奈何,好像只要是个挪威人就该喜欢这幅画似的。

  没有了呐喊,蒙克博物馆里的人都少了很多。

  明亮的展馆当中游客三三两两的一起驻足欣赏画作,大家窃窃私语,低声的交流不会影响到其他游客的兴致,反而更加强化了博物馆当中的安静。

  走廊整洁而干净,行走在其中只听得见脚步踏踏的声音。

  蒙克博物馆里面的所有画作,即使画家不是蒙克的那些作品,都是那种有着强烈模糊感的元素的,这种风格让看到这些画的人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完全看不懂。

  陈星关注其中的色彩,即使不看笔触也能体验到画当中的感情。

  走到一个区域,墙上的作品忽然从画变成了黑白摄影作品。

  这些照片主题分散。

  有大量的自拍,在家里,在草地,在沙滩,然后还有景物,人物照。

  这些照片在技术上……

  怎么说呢,一般般吧,甚至称不上什么技术。

  不过从这大量的照片当中,陈星脑海很神奇的浮现出来了蒙克在当时所生活的环境,这样再回忆之前那些画的时候,忽然好像也看得明白那些模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了。

  这难道还是马赛克破解器?

  陈星在其中一张照片的介绍中看到:

  ‘蒙克的照片从技术上讲是非常不完美的,但作为照片,它们反叛传统,意义重大,它们使观看者能以心理学的角度去观赏。迄今为止,没有别的照片能有这样的效果。’

  可能说得对吧。

  陈星直起身,朝着远处看过去,那边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人们被一个可以活动的杆子拦住,表示下半个区域暂时不可开放。

  “不错的作品。”陈星对卡尔说道。

  “你喜欢就好。”卡尔微笑说道,他的手放在大衣的衣兜里,目光看向那些照片,“其实我也很喜欢摄影,但并不精通。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些不会画画的人一个留住时间的方式。”

  陈星听到以后摇头说道:“摄影不是绘画的替代品,如果只说留住时间,那摄影带来的效果比绘画好多了。”

  他学画也是为了能画出和现实不一样的景色。

  就说楼兰古国吧,人们在现实中只能看到一大堆的断壁残垣,这些东西表示了这个地方在很多年以前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无论曾经多美好,如今在相机当中重现的都只是黄沙漫壁。

  但在有些人的眼中,楼兰是鲜活的。

  他是崭新的,是有色彩的,是车水马龙的,是人来人往的。

  这种画面如何展现?

  那就只能靠画了呗。

  别说什么网络制图什么AI画图,那些东西画出来只能当成书籍里面的插画或者封面,他们不可能标上高高的价格被捧上艺术的神坛,因为他们缺乏一种灵魂。

  思想有些远了,陈星回过神来,就听到卡尔说。

  “可能是我太贪心了,既想记录当下,又想还原曾经的画面。”

  他的语气有些唏嘘,陈星本能的觉得他有什么心事。

  那他这次约自己出来肯定也不是认识认识,而是有什么事情要让自己帮忙,但人家一个响当当的大作家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的,总不会是拍照吧?

  有可能,反正自己对外展示的技能中也就这个本事十分出色。

  缺失了很多作品的蒙克博物馆半小时左右就参观完了,两人出来顺着海边走,卡尔说道:“我记得蒙克还说过一句关于摄影的话,他说摄影终究不及绘画,因为它无法描绘天堂或地狱。”

  陈星笑着说:“作为一个摄影师,我对这句话可是绝对的不认可啊。”

首节 上一节 361/4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