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旅行从摄影开始

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415节

  很快这位小哥就累得不行,靠在路边休息。

  陈星路过的时候问道:“帅哥,送外卖上山吗?”

  “是啊,呼……”

  “这你们也送啊?跑路费不得给个两百块。”

  “嘿嘿。”

  他比了个三。

  三百块钱跑一个多小时……

  陈星算了算,卧槽也行啊,如果一天多来两单岂不是月入几万?

  怪不得人说送外卖挣钱呢。

第410章 美食节之山城小面

  还好今天没下雨,不然爬这山还真是够受的。

  路上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了这个小哥,一时间这个外卖小哥还成了这条路上的风云人物,回头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堪比在尚海看到了一辆来自山城的出租车。

  都是一样的稀奇。

  不过马上都2023了,遇到再稀奇的事情大家也有了抵抗力,讨论几分钟之后就纷纷换了话题。

  陈星下山也很快,路上还被两个游客要了微信。

  如果一个人在老家不好找女朋友,那出来找个人多的景点旅游就是最好的扩展朋友圈人脉的方式了,旅游当中的女生都是很放松的。

  当然,戒心还是有的,只是说相互之间要个微信很正常。

  十二点六分,陈星走下了山。

  早上来这个公园的时候是凌晨,离出太阳还有大半个小时,见到的公园除了一些蛐蛐的叫声外就很安静了。但现在下来的时候这个公园里面人却很多。

  哪怕是现在到了饭点,依旧有大量的人在这个公园里面到处走。

  这还是很奇怪的,到了这个时间,难道不应该找地方吃饭吗?

  他很好奇,于是也没立刻走出这个公园,而是朝着中间的位置又走了一段路,在一片临水的空地上看到了几排巨大的遮阳棚商业区,入口写着‘第二届播雨县美食节’

  好吧,人家是懂游客的。

  从这几天播雨县旅游计划的操作来看,负责这件事的领导说不定两年之内就会高升,这套路掌控得太好了。

  美食节都搞出来了。

  出来旅游除了看风景,另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吃到别有风味的地方美食,但难的就是大街小巷找那些真正好吃的店。

  他出的探店视频一直都是旅行视频里面播放量比较高的类型,可以看出华夏人对美食的期待还是很高的。

  美食节里面的商铺特别多,人也多,一进到这里面各种辣味,麻味就整个的弥漫了起来,人潮涌动带来的气温上升,让这个里面的气温比外面都高了好几度。

  门口的位置是羊肉串,老板完全是一副西疆人面孔。

  卖得也很便宜,二十块就能买到十串,只不过看起来都特别小,放在架子上被火一烤,肉就几乎不剩下什么了,等一烤好,说不清到时候吃的是肉还是香料。

  不过他旁边也有一家羊肉串是那种大串的,和陈星在西疆吃的差不多,不过更贵。

  正宗的羊肉串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的,平常吃得精细的南方人估计少有能习惯这种正宗羊肉串。

  陈星看了两眼,没买,他准备到更里面去看一看。

  这里似乎是个各地美食的大杂烩,有湖南的臭豆腐,山城的小面,川省的担担凉粉,江西地区的酸枣糕,还有各种口味的泡椒鸡脚,麻辣兔头。

  兔头陈星一看样子,就知道是川省特色。

  说川省美食多,陈星只能说大部分美食只符合喜欢吃辣的人的口味,兔子菜也一样,他之前路过川省自贡的时候吃过自贡山椒兔,那又香又辣又嫩的口感是他此生吃到过的兔肉菜巅峰。

  兔头也是几乎每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的制作方法,但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

  陈星记下了这里,继续朝着里面走。

  直到现在他才走了这条美食街的一半,后面还有好长的一段距离不知道有什么东西。

  由于场地限制,这些棚户就很多都是背靠着背的修建的,从入口位置进来走到头,拐一个U字形的弯又是另外一条街,所以显得特别长。

  这样用棚子搭建起来的美食街到时候不用了也好拆,在游客多的时候这样搞一个地方出来确实很方便。

  陈星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实在觉得有点饿了,就找了一家卖山城小面的。

  山城小面的招牌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很多人到山城就为了吃一口正宗的山城小面,但这东西其实没有什么正不正宗。

  山城小面只用一个很简单的摊子就能摆起来,山城本地那些出名的小面几乎都是这样的路边摊,不是什么老字号店铺。

  小面看起来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煮好了一碗面,老板先把面舀起来放在碗里,然后把所有的作料一一放进碗里,仅此而已。

  很简单嘛,自己在家里也能做,但为什么他在全国这么出名呢?

  因为他的作料极其繁复。

  辣椒要用油辣子,花椒要切得细细的花椒面,榨菜一定是涪陵榨菜,而且是切得均匀的颗粒。直接用蒜会被嫌弃,要用高汤加蒜末制成的蒜水,才能增蒜香而不抢味。

  除了以上那些作料,还有盐、味精、酱油、葱、姜、花生、猪油、芝麻(芝麻酱)、豆瓣酱、韭菜、菜籽油、黄豆面,等等。

  

  所以不要小看一碗小面,简直就是西南地区麻辣口味之集大成!

  很多人都说吃山城小面每一次都是一个新口味。

  那可不,这么多的佐料,老板又不是什么机器人,所以每一次给你打的佐料都有可能或多或少,这味道一相冲,那可不就每一次不一样了嘛。

  所以,没有什么正不正宗,口味每一次都不一样,在哪里找正宗的面呢?

  陈星看着老板忙活完,赶忙就去接过来,用一次性的筷子在碗里把面和佐料拌匀。

  这里没有座位,陈星朝着周围的人看了看,也学着站着吃。

  面的口感十分劲道,然后马上感觉到麻辣味,咬几口下去,除了面条,嘴里还有软糯的豌豆,再加上杂酱和面条融合起来的香味,这一口下去味道层次极其丰富。

  这就是山城小面啊。

  陈星端着面准备走,就立刻又被一口山城话的老板喊了回来,说道:“帅锅,送的豆浆你不要了啊?”

  他这才看到买小面送豆浆。

  豆浆都是包装好的,是一个能容纳250毫升水的纸杯。

  “谢谢。”

  陈星谢过以后拿着豆浆走。

  吃小面确实也要准备一点饮料或者水,尤其是外地很少吃麻辣口味的朋友,不然当你被辣得涕泪横流,麻得嘴都合不上时,喝一口香甜的豆浆,对消解麻和辣有奇效。

  同时也提一句,当被辣到的时候,喝碳酸饮料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陈星不是很怕辣,只要不是辣得特意整人就好。

  这杯豆浆也是拿来当饮料解渴喝了。

第411章 播雨古城

  除了这些各地小吃,还有贵州本地的很多农副产品,比如晒干的干果话梅,素片,山楂片,山药片这种,味道和超市里面卖的不一样,味道当然也是各有千秋。

  不过这一类零食都是少吃一点觉得不错,多吃容易腻。

  陈星在这里解决了午饭,下午又坐了一辆三轮车到县城里另外一个景点。

  播雨古镇。

  陈星有一个探访古镇的长期任务,所以也去过国内的很多古镇了,风格上有川省古镇,江南古镇,其中以江南古镇居多,上次到那边旅游的时候差点逛吐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陈星对很多古代建筑都有所了解。

  在交通条件不便利的古代,两个省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很不密切的。

  除非是人口大迁徙。

  如今川省那边有许多典型徽派建筑风格,有时候还混杂了苏州园林的样式,正是因为当初的人口迁徙。

  和川省不同的是,贵州从古代到近代都是一个极其封闭的省份,只有到了现代才真正融入了华夏这个多文化的大家庭里面,所以这里的建筑也是十分具有自己的风格。

  但也脱离不出吊脚楼的底子。

  三轮车沿着县城的主干道直行,开到底,就是一个有十几米的多孔石拱桥了。看这个桥梁的宽度,可以想象以前这里的河流在当时也算是很雄伟,不过现在只能看到一道小溪流,水的流速也很缓慢。

  对面就是播雨县的老城。

  很多古城古镇现在都商业化严重,一进去里面不是什么古装汉服店就是民乐器店,还有什么纪念品店。

  不过这个古城却很有人间烟火味。

  陈星还没走过桥,就看到那些修了有四五层楼高的木制吊脚楼上每一户都晾着衣服,被单,如果不是这些楼上的木雕都被磨灭了,形成了黑亮黑亮的包浆,不然陈星绝对想不到这样的楼居然是古楼。

  四五层楼的古楼,居住起来的密度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秀起来的居民房差不多。

  走进这个古城,那种烟火味就更加浓厚。

  狭窄的街道,脚下的路是用石板铺的,大概只有三四米宽的样子,这么窄就不用想有什么排水系统了,没有,两边有商铺,卖衣服的,卖毛豆腐的,陈星还看到了有人在摆摊剃头。

  剃头的师傅大概七十多岁了,穿着白色的布衣套着棉袄,工具就是一把和蝴蝶刀类似的刀具。

  陈星拿着相机拍了几张他给一个游客理发的样子。

  这个体验生活的游客头发也很短,应该是经常剃光头不介意的那种,这一点陈星可做不到,真被剃成光头了说不定他半年都不会离开家一次,得等头发完全长出来了才会出来。

  这里的服装店卖的也不是城市里面那些很时尚的衣服,看起来更适合中老年人穿。

  甚至还有裁缝店。

  几个阿姨用着很有时代气息的缝纫机,店里面堆积着无数的布料。

  这种店铺在城市里面可是很难找到了,成衣店绝对占了城里服装市场的百分之九十九,估计一个城市里面只有一些老人才会知道那些做衣服的商铺开在什么地方。

  这家店里还有几套做好了的,挂在架子上等着人来拿。

  在这里拍照录像的游客很多。

  陈星等了一下,想看看有没有人来这里做衣服,不过等了快十分钟也没看到有谁来,倒是一个蓝色的,看起来有点像布依族的服饰被人取走了。

  布依族的服饰不管男女都不是那种太华丽的,和汉服,藏袍,苗族服饰之类的比起来没有什么特点。

首节 上一节 415/4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