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449节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举动,他才发现这个场地里面明星还不少,一个更隐蔽的角落里面腾格尔拿着话筒蓄势待发,他一边随着歌曲摇动自己的身体,一边和身边的尼格买提聊天。
尼格买提应该不是内蒙的吧?听名字就不是,不过这时候也穿着蒙古袍。
下一首歌是不是腾格尔唱?
那达慕是整个蒙古的盛会,每个地区其实都会单独举行自己的那达慕大会,而锡林浩特是整个自治区的盛会,所以来的名人最多。有些是主动来的,有些是被邀请。
这两年腾格尔很红,前两天陈星还刷到了他的宣传曲。
什么领主在召唤……
他不是很喜欢这个曲风,但歌很红,这两个月应该是他最忙的时候,但也抽出了时间来参加那达慕。
过了会儿,果然是腾格尔走上来,唱了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这首歌需要好好品,但观众比之前还躁动,陈星总觉得有人趁乱在揩油,听完这首歌连忙挤了出来。
再往远走,就是草原文化副食品区。
那达慕不单是男人们展现勇武的节日,还是妇女们难得能在外人面前展现自己手艺的时候,这边的蒙古包特别多,沿路的蒙古包外都有人摆着摊,上面大多放着奶制品。
和超市一样,有些摊位可以免费吃一小块。
陈星不想拿,但路过的时候还是被塞了不少小奶油坨子,揉得圆圆的和糖一样,手一捏就扁了,吃起来是奶酪的味,不熟悉的人多半都吃不惯这种。
这边有很多可以印章的地方,最近的就是传统弓箭展览馆。
这牌子打成了标语挂在蒙古包的上面,一走进这一块区域抬头一望就能看见,毕竟这些蒙古包都比较矮,稍微有个高一点的,在这中间都很突出。
门外看不到什么人排队,推门进去才发现人多。
展览品围绕着蒙古包摆放,有摆在桌子上的,有挂在蒙古包上的,边上都有文字介绍,用的是汉语和蒙语,这里面的工作人员长得都很高大,拿着一张弓给游客解说。
右边有一块地方排着队,往前一看就知道是体验射箭的。
陈星也跟在后面排队。
一人只有一次机会,箭头是用布包着的,隔着六七米的样子,只要能射中箭靶就给盖印,偶尔有人能射中靶心,那就能引起围观的人一阵欢呼。
排在陈星前面的人可能有些无聊,拿出一包烟朝陈星问道:“哥们,抽烟吗?”
“不了。”
“那我自己……”他拿着一根正要丢进嘴里,立刻有人过来制止。
“朋友,这里不让抽烟。”
“哦哦,不好意思!”
这里是室内,而且空气干燥可燃物很多,万一这里起火了那可不得了。就算不起火,这种地方抽烟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烟味儿很难散去。
重新把烟放进盒子里,他问陈星:“哥们,射过箭吗?”
“算玩过吧。”
“那你应该没问题,这么近,我以前当过兵,打过枪,应该也没问题。”
“你当过兵?哪年退役的啊?”在他前面又有人搭话了。
这场盛会结伴而来的多,但也不是没有自己过来玩的,陈星要是今年运气好自己想起来节日举行的时间,就算没找到旅伴也会自己过来。
看前面两个老哥应该也是这种情况。
估计都是退伍兵,当即就聊起了服役时候的事情,陈星在后面听得也是津津有味。
他现在去参军也还来得及,明年就不行了,年龄超了。
如果他没有现在这种成绩,去军营也许是另外一条可行的路,总比二十岁就在外面打工强得多,干两年退役以后还能去竞争小区保安,少走二十年弯路。
一人一箭也快,十来分钟就到了他们。
两个老兵都上了靶,拿着纪念币,盖着章,结伴走了出去。
陈星也拿到了弓箭。
弓对他来说很轻,拿着稍微拉了一下弓弦试试力道,发现也很轻。
帮他做准备的人提醒道:“别空放啊,不然放几次弓就坏啦。”
“嗯。”
“以前玩过吗?需不需要我教你。”
“不用。”
陈星从他手上接过箭,这箭前面的红布还挺重,如果射远一点的靶子还得往上多抬一抬,但室内这种距离就不必了,对准靶子中间怎么射都能中。
蒙古射箭的靶子也比较有意思,陈星在国外射的箭靶都是实的,拿着弓箭往上射一中就是一个洞。而蒙古这边的射箭用的好像是谷物还是布编织出来的,一共有三种颜色,中间是红的,内圈是绿的,最外面是白的。
外面当地人的射箭比赛中间还有黄色和蓝色两个圈,这里没有,也是给游客降低了难度。
第461章 欢迎来到我们的那达慕
手指一松,箭矢‘唰’的一声射了出去,箭靶中间红色的靶心被击中,飞了出去。
箭靶也是分开组装的,射中几环,相应颜色的环就会飞出去。这个发明别的不说,安全性绝对拉满。这么近的距离,陈星没有失误的可能,干脆利落的命中红色环。
周边工作人员立刻鼓掌。
“太漂亮了,这是你的奖励,小奖品你自己挑一个吧。”
击中红色环的人除了纪念币和印章外,还额外赠送一个小礼物,这些礼物全都放在一个大纸箱里面,有玩具,梳子,镜子,牙刷之类,种类不少。
陈星拿了一个指尖陀螺。
大部分生活用品他拿着都没用,指尖陀螺样子还挺可爱的,拿着无聊的时候可以玩玩。
丢进背包,陈星朝着下一个打卡点走去。
听呼麦拿到一个印,学习跳蒙古舞又是一个印,之后他就来到了一个有很多大型蒙古包的地方,门外的广告牌表示这里全都是蒙古袍,有些游客也穿着蒙古袍从里面走出来。
陈星一直在找这种租衣服的地方,想让周鹏他们穿蒙古袍拍几组照片。
“姐……这边的衣服租的还是卖的啊?”
“租也可以,卖也可以。”她看了看陈星的打扮,觉得又是一个来赚钱的摄影师,就问道:“你是摄影师吗?要不要在我这里租一个架子出去摆摊啊?”
“不了不了,我帮我朋友问,就两个人拍,可能一两个小时就拍完了。”
“那你随时叫他们来,我们现在还挺空闲的。”
这一片区域非常大,像农村集市上的服装区,半条街都是卖或者出租衣服的蒙古包,看得出活动举办方还是很想让游客们都到这边来逛一逛,买买衣服,也宣传一些草原文化。
但游客基本走不到这边来,离会场太远了。
前面有吃有玩,就算要体验蒙古袍,前面那一片草场也有人出租,还能骑着马拍照。
这些都体验过了,还到这最后面来做什么呢?
所以这里的游客相比其他地方都更少。
陈星在这里逛了两圈,觉得有好几套都不错,于是出去打电话给周鹏。
刚才和陈星介绍衣服的蒙古小妹子看陈星出去打电话了,自己跑过去看一眼,确定下来以后,也悄咪咪的给自己的领导打电话。
“乔姐,你猜我遇见谁了?”
“啊陈星啊!那个旅游主播……!”
陈星在国内的知名度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普通人里面可能会因为刷到陈星的视频知道他,或者从一些介绍国内外现代艺术家的视频里知道他。
在某个领域取得一项成就,便能火遍国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信息茧房嘛,懂的都懂。
但在各地旅游业当中,陈星的出名是以另外一种方式了。
前年陈星一个视频带火了阿勒泰,直到今天这个祖国边疆的旅游景点都不缺游客。而且今年《我的阿勒泰》爆火,电视剧里都还描绘了陈星在阿勒泰旅行时候的几个故事。
在那之后陈星还带火了几个古镇景点,引爆了蓉城旅游。
当时全国的旅游局都想找陈星过去宣传,但人一个箭步跑国外去了,他们在国内找了一个多月找不到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人早就跑了,这才停下这股热潮。
小妹子也是当时的经历者,领导还说遇到陈星就报告。
这份报告她可是等了快两年。
陈星打完电话回来,只觉得眼前这个女孩的服务更热情了,也没想太多,想着反正都要等周鹏他们过来,就靠在蒙古包里面的柜台上和人聊天。
“那件衣服是小孩子的吧?”陈星指着一件坎肩样式的衣服问。
“对,这是小男孩的夏装,穿着很透气的,而且你看这个花纹,你觉得有印象吗?”
这是一个祥云似的花纹,之前没觉得有什么,她这么一问还确实有那么点印象,因为在蒙古的很多东西上都能见到这种类似的纹路,就比如他们这个场景当中,除了衣服,蒙古包里围成一圈的装饰上也是这种纹路。
“你一说还真是,这种专属于蒙古的纹路吗?”
陈星去过西疆,他知道这些纹路对于这些民族来说都是有很独特的意义的。
服务员给陈星说了个故事。
“就说在很久以前,有个非常非常有钱的人,他在草原上盖了一个蒙古包,这个蒙古包很大,也很漂亮,但是呢,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纹饰来装点他的蒙古包,然后就是这个时候,一头小牛冲了进来,正好撞到他蒙古包的毡子,也就是上面这部份。”
她给陈星指了一下上面挂纹饰的地方。
“嗯。”陈星点头。
“然后呢,小牛的鼻子就印在了上面,这就形成了我们蒙古包经常用的纹饰,把蒙语直接翻译成汉语,是叫做牛鼻子纹,但我们本来的叫法也是很好听的……”
她还在介绍,不过陈星的思维已经飘到了以前见过的那些精美古董上。
华夏的很多纹饰都是相通的,比如西疆的纹饰,古代西疆把带着这些纹饰的物品献给中原的时候,中原人也会觉得纹饰好看,于是在一些古董上,丝绸上,都能看到如今所谓的西域纹饰。
眼前这个女孩介绍的牛鼻子纹,在国内的博物馆里也能见到类似的纹路。
这蒙古包里面的纹路在国内其实都能找到相似的,本来华夏就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自古以来交流也比较频繁,抛其糟粕容其精华,才形成了现在的华夏民族。
这时候门外出现了汽车的声音,陈星还在想为什么有汽车会开到这里,就见一个四十多岁,穿着蓝色蒙古袍的女性一脸笑容的掀开门帘。
“哎呀,真是陈星先生本人啊。”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