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旅行从摄影开始

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465节

  整条街到处都是人,也到处都是举着手机拍着的,毕竟后面的世茂国际广场也是尚海一景,值得拍下来留个记念。

  往前走还有几个路口,地上是轨道,边上站着交警,看不到地上有什么路,但确实是一条公路,交警会指挥人群停留或者通过。

  陈星觉得这个也很有意思,找了找角度,走进旁边的一家咖啡厅。

  

  依旧是一个靠窗位,坐在这里能看到远处的世茂国际广场,就是那个有两根天线的浦西第一高楼,背后能看到东方明珠塔。

  不过陈星都不想拍,他想拍地上路过的行人。

  等了好多次绿灯亮起,但陈星总是觉得聚集的人群还不够多,直到点的这一杯咖啡已经完全冷了,这才等来了一次两边的人都特别多的。

  越到晚上,去外滩的游客就越多,毕竟外滩最出名的就是夜景。

  陈星站了起来,贴着玻璃站着。

  当交警吹响哨子,两边的行人同时走向空旷的公路,在还没交汇前绝对是泾渭分明的,直到走在最面前的人群踏上了两条轨道的一边,快要接触的时候,陈星才按下快门。

  拍下照片后他赶紧翻出来看。

  可以!

  这张照片多半能做出来,而且不用调色,直接搞成黑白就行了。

  从岛国回来,和森山大道的儿子接触了一段时间,他对于黑白作品的掌控力明显变强了,人文作品拍的比以前更好。

  他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很多大师越到后期,就越钟爱黑白作品。

  黑白,真的有一种独特的人文滤镜。

  天生就有一种故事感。

  只要找好了构图,哪怕就是拍一张乡间的小路,或者池塘里游泳的鸭子,都能让人瞬间想起自己记忆深处的画面。

  还没到外滩,陈星就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

第484章 最好的观景点

  在南京路步行街消耗了太多时间,陈星赶往最后一个路口。

  这时候的天已经黑了下来,但沿路的灯光让这片区域亮如白昼,往来的行人都是摩肩擦踵的,两边等待绿灯的人都不少。

  陈星挂着相机过来,抬头便可以见到外滩四件套。

  四件套,说的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尚海中心这四座标志性建筑,由于高度原因,隔着很远都能看见。

  过了路口,上了一个台阶,空间就开阔了起来。

  外滩观景平台。

  外滩,这个在无数影视作品、摄影图片里出现过的名字,如今近在咫尺……不,他已经身处这个地方了。

  在南京路步行街见过了这么多低矮的房子,忽然来到这里看到对面的建筑,就像是看到了一群巨人傲然屹立在黄浦江的对面。

  对岸的建筑大部分都开了灯,和各种影视剧里看到的外滩没什么差别,惟独东方明珠塔的灯还没开,黑漆漆的。

  但即便如此,拍下来的照片也很好看了。

  外滩观景平台沿着黄浦江的一边是坚固的护栏,无数的游客倚靠在上面,要是不坚固早塌下去了,但这护栏一点晃动都没有。

  另外一边是一个一个的花坛,分隔只有几米,数量众多,可即便这样也很难找到一个位置能坐下来,到处坐满了歇脚的人。

  中间这条路也一样,人们走过来,走过去。

  甚至有开直播的人在这里扯着嗓子唱,又唱又跳,助手用稳定器拿着手机运镜和直播,从左跑到右,又跑回来,格外忙碌。

  也不知道在直播间里听到他唱歌是个什么效果,但在现实里面听着是没有伴奏的清唱……特别难听,简直公鸭嗓子。

  陈星远离他们找到了一个护栏前的位置,赶紧上去站着。

  然后拿出便携式三脚架,装上相机。

  其他三件套现在就可以拍了,但东方明珠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亮,所以很多想要拍外滩的人都等在这里。

  确定要来尚海的时候,陈星看过最近尚海的天气。

  看起来确实是和蓉城差不多的,都是6-8度的样子,但真当过来了,才会发现尚海的要比蓉城暖和得多。

  但在外滩这里就不同了。

  外滩风特别大。

  可能是受到黄浦江影响的原因,吹的是江风,风又大又冷,不带手套在这里站着,不出十分钟手就会变得冰凉。

  可以揣着手,但脸也被一直吹啊。

  陈星没等多久就已经觉得冷了,有点后悔自己没戴围巾出门。

  就在他想要不要去吃个饭,过一会儿再来的时候,东方明珠塔终于是亮了,于是陈星早早构图好的画面终于派上了用场。

  先拍下来一张,接着就是等一艘船。

  游船,游艇,或者货轮也是,他们鸣着笛从倒影着五颜六色灯光的黄浦江上渡过的时候,陈星拍下了第二张照片。

  不过这艘船不太好看,陈星继续等待后面的船。

  他把手揣在衣兜,竖起领子,看着对岸的摩天大厦高耸入云,仿若一把把利剑直插天际。回头看到的是万国建筑犹如一部部凝固的史书,静静伫立,承载着从前岁月的厚重记忆。

  两岸的差距如此明显,默默讲述着百年上海滩的风云变幻。

  这时候,江面上的渡轮来了。

  来到外滩旅游,如果想过江,或者乘船感受黄浦江面的风情,那一定要去坐这艘两块钱一次的轮渡,经济实惠,还能被外滩上无数的摄影师拍摄进作品里。

  渡轮缓缓驶过,发出低沉的汽笛声。

  船上的灯光照亮了一小片江面,随着船身的移动,那片光亮在江面上划出一道长长的轨迹,随即又被江水抚平。

  江风轻轻拂来,带着丝丝水汽,撩动着陈星的发丝。

  快门声响起。

  陈星在专注拍摄的时候,旁边有一个五六十岁,一身穿着感觉很时尚的大爷一直在盯着看,不过一直等到陈星拍完了,准备收设备的时候才开口。

  “小伙子,你这张照片拍得很不错啊。”

  他看到陈星调整参数,反正自己也有三脚架,也有快门线,就跟着这个小伙子调整了一下,果然拍出来的效果和之前拍的完全不同。

  快门速度多少,光圈多少,在现实当中都不是一定的。

  毕竟现实的光线是会一直变化的,仅仅只是听网上的教程没什么用,一定要自己理解摄影师为什么这样调整,自己才能跟着调出好的摄影参数。

  

  陈星对他点点头:“谢谢。”

  “诶,你先别走,明天你有时间没有,我一个尚海的老朋友邀请我到华隆大厦参观,这栋楼的27层是整个尚海最好的观景位置,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去,再给我指导指导。”

  尚海现在无论什么角度的照片网上都能找到,但那毕竟是别人拍出来的。

  老头以前没接触过摄影,退休以后一下子就迷住了,花了很多钱买相机,买镜头,天天去公园拍花打鸟,这次来尚海,也想拍些好看的照片回去。

  他对摄影还半懂不懂,但看得出陈星是有真本事的。

  “最好的观景点?”

  “对,我们加一下微信,明天我们华隆大厦下面见面,”

  陈星没怎么了解过尚海这个地方,确实不知道有什么观景点。

  反正明天没事,去看看。

  和平饭店也是陈星想去的,但没订到位置,又不知道吃什么,又出来在旁边的麦叔叔解决了一餐……在机场靠他解决温饱,没想到在外滩也要吃一餐。

  第二天,陈星快到约定时间了才起床,打车到和老人约定的地方。

  他搜索过了,华隆大厦的27层确实是拍摄浦东四件套最好的位置,甚至没有之一,但并不是谁都能上去的。

  他想去,找人爆身份当然能去,但太麻烦。

  还是喜欢混着去。

  昨天见到的老人已经在华隆大厦下面的长椅坐着了,正和一个穿着看起来就是老尚海的人聊天,两人都拿着相机,气氛很融洽。

  陈星还没走近,老人见到他了提前站起来喊:“小陈!快来。”

  “周伯。”

  昨天加微信的老人姓周,叫周同,从杭州过来找老朋友玩的,确实也对摄影很感兴趣,想加入家乡本地的摄影协会。

  目前他还不知道自己加了一个刚给华夏摄协上课的讲师。

第485章 流言

  周同是个退休的老师,江浙人,年轻的时候在尚海待过一段时间,所以朋友多,知道的,有关尚海的事情也多。

  他极为热情地拉过陈星,向身旁那位老尚海介绍道:“老宋啊,这就是我昨天跟你提起的小陈,别看年纪轻轻,摄影技术可利害着!”

  老宋上下打量了陈星一番,笑着点头:

  “年轻人不错,现在愿意钻研摄影的可不多了,好多年轻人啊,都喜欢用手机,说什么手机方便携带,功能也强大,什么功能强大?就是懒!”

  陈星也很客气,面对两个老人装什么?

  “宋伯伯您好,我就是瞎捣鼓,还得多跟您二位前辈学习。”

  这位宋伯伯也是个很热情的人,听陈星这样说,就哈哈笑着拍他的肩膀:“小陈,你放心,我可是地道的尚海人,在这一片生活了几十年,对周围的建筑啊,摄影点位什么的,都清楚。”

  说完招呼自己的老朋友和刚认识的小朋友进大厦。

  “咱们先吃饭,这里的淮扬菜做得还是很不错的,等吃完了我就带你们上27层看看,这个地方有个观景平台,以前倒是好上去,现在嘛……”

  陈星很识趣的去捧哏:“现在怎么样?”

  “现在管理严咯,被一家公司买下来当成了活动场地,举办一些活动的时候才开门,一般人不让进,不过……”

  老宋也没继续卖关子,自己笑了两声,说道。“不过我有个侄子就在这大厦上班,我提前和他打过招呼了,带你们上去看看肯定没问题。”

  估计之前就说过了,宋伯伯也没打电话,和三人在餐厅吃着饭,过了会儿就走来一个穿着西装的小伙子。

  当然,以两位老人的年纪可以叫小伙子,陈星这年纪看到了还是得叫哥。

  “二叔,这两位就是您的朋友?”

首节 上一节 465/4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