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73节
“我跟着你们吧。”
“好,这个点估计要走一段路,这一块地方连续有三个点位,我们可以一起拍了。”
陈星跟着走了过去,问道:“曾哥,咱们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
他看着地图上的线说道:“很简单啊,上级单位审核工作的时候从我们上传好的图斑里找出有疑惑的点,这次我们来就是把这些他们疑惑的点再确认一次,多拍几张照片用来确认。”
一个城市中有着无数的建筑,就算是同一个建筑中,都会有商业店铺或者宅基地,野外还得确认农民的田地,树林的种类等等。
所以前面几轮记录三调的时候,都是用卫星地图和之前一次的国土资源调查相结合,先简单的过一遍再说。
后面的几遍也差不多,属于查缺补漏。
周秀龙带队过来的队伍已经属于最后一批了,把最后审核的存疑图斑拍一次照片做记录,差不多就能交工了。
这里是个很普通的藏族乡村,车停下来的地方有很多经幡,这种经幡和圣城地区的经幡不同,颜色只是单一的蓝色布条,而且很长,大概有三五米,凑近来看上面有藏语的佛陀教言。
陈星不认识藏语,但是看多了这样的经幡,图形的样子他还是记得的。
司机浩哥没必要跟着去拍照,他下车透了透气,靠着车玩手机,陈星跟着曾云高和徐狄沿着石板路往山上走,这个村子的房子是沿山而建的,陈星还听到有水流过的声音。
很快他们就到了第一个地方。
是一个被清理干净的平地,上面放着一些除去了枝丫的木头,还有一些石碓。
曾云高拿着平板拍照,徐狄告诉陈星:“这里之前显示是一片灌木丛,但是现在看来就是标注错了,这次调查应该算做临时用地,估计山上在修房子呢,等房子修好了这里被清空,到时候还是灌木丛。”
“那怎么算?”
“算临时用地啊,以后的事情关我们啥事儿?”
陈星眨了两下眼睛:“有道理啊。”
曾云高说道:“走吧,山顶的点就是他们要修的房子吧,以前的标注是宗教用地,但卫星上看到里面在种菜,我们去看看。”
“不能种地吗?”
“按道理来说是不能的,你说城里的商业用地,你能把他拆掉了去种地吗?”
“肯定不能。”
“那宅基地,或者说这种宗教用地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政府不愿意来管而已,我们也不用去管,拍几张照证明一下就可以了。”
依旧跟着石板往上走,远远的他们就听到有人在唱歌。
很多人在用藏语唱同一首歌,伴随着啪啪啪鼓点一般的节奏,让歌声有了一种神奇的韵律,还挺好听的。
第103章 打阿嘎
沿着声音走去,上面果然是一个寺庙,看起来还在维修中。
走到大门,门口有两个藏族人很客气的对几人说道:“古如寺正在维修当中,是禁止游客参观的,你们回去吧。”
曾云高上去就说:“我是国土局的,正在为国土资源进行调查,能让我们进去看一看吗,主要是看室外。”
“室外?”
这个人确定了一下,见曾云高点头了这才打电话和庙里的人通话。
藏族人,特别是寺庙当地的藏族人,对庙里法师们都是很尊敬的,在外面拍一拍建筑什么的可以,但绝对不可能放别人到佛殿的内部进行拍摄的。
寺庙里面的人还会考虑一下影响,有可能同意,但这些当地居民才不会管你是那个单位的,赶走就完事儿了。
过了一会儿那人才回来说道:“你们可以进去。”
三人这才进了这所正在维护的大型藏寺。
由于不接待客人了,寺庙里显得比较空旷,但空旷只是指进门之后,大殿之前的那个广场比较空旷,没几个人走,大殿的楼顶是绝对不空的,甚至十分拥挤。
之前他们听到有人在合唱,那群人现在就在大殿上面呢。
之前只以为唱,但现在看来别人一边唱还一边跳,拿着个东西不停的打在房子上面,也不怕被压塌了。
几人现在正往前面走啊,陈星就问曾云高。
“曾哥,他们这是在干嘛呢?”
他也摇摇头,道:“不知道,我这也是第一次看见,诶,徐狄,别看了,伱去拍后面个点去。”
“好。”
徐狄一个人往后面去了。
他那边比较简单,就是路有点远,看地图上显示的,他得先沿着寺庙后面的坡一直往上,到寺里面僧人们日常睡觉休息的地方,拍一拍那边以前是宗教用地的地块,现在为什么好像变成了田地。
曾云高这边就简单一点,对现存的一个殿堂进行拍照取证就好了。
之前大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现在都到地方了,一看就知道需要取证的那个大殿肯定荒废掉了,如今多半也在维修当中。
徐狄走了之后,他们还在原地看了会儿上面跳舞唱歌,这才兴致勃勃的往需要取证的地方走去。
陈星说道:“也不知道他们唱的什么,不过还挺好听的。”
“音乐的旋律是没有国界的,如果只听旋律的话,能流传到现在的曲子都很不错,我以前在西疆也听到过很多当地人民歌,和现在们听到的就有点相似,不过调子没这么宏大。”
“像是宗教音乐。”
“对。”
两人走到了一个侧殿来拍照。
这个侧殿的顶已经塌掉了,不过里面看着也是那种很久没住人的样子,应该不会有人受伤。
曾云高一边用平板电脑拍照取证,一边说:“我听说上个月这边下了大冰雹,不知道是不是冰雹惹的祸,不然这种有人气的寺庙建筑不至于会自然倒塌。”
照片一共要拍三张,两张近景一张远景,这样能最大程度的还原地块的样式。
他们拍照也是用陈星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那种软件,不过没有在电脑里那么清晰,点击拍照后平板电脑上会有个箭头的标识,比如你只能在十多米外对着建筑拍摄,地图上就会显示在该方向的十多米外有一个箭头指向这个建筑。
陈星很喜欢这个地图,羡慕道:“果然最好的东西都不是民用的啊。”
“民用哪里需要这么多功能,现在的地图软件不也挺好的吗?”
“就是有些不准。”
“别往深山老林走就没事。”
曾云高说着,已经拍完了这个建筑的三张照片,正在标注建筑编号,这时候一个穿着红色僧衣的僧人走了过来,说道:“你们是国土资源局的?”
曾云高恩了一声,道:“你好。”
“那就太好了,我们正想问问我们土地的问题,我们换个地方坐着聊吧。”
陈星一下就有些傻了,他知道曾哥也就借用一个名头,并不是真正的国土资源员工,而且就算是,他们也不是本地的啊,哪里能和别人聊这么高深的土地问题。
不过曾云高的反应也快,说道:“这得你们去县里自己问了,我们是市里的,只负责检查地块的用途。”
僧人还有些失望。
“我叫傲日其郎,师傅让我来招待你们。”
曾云高想着今天还有人跟拍自己呢,可不能被拍工作时间还在划水的画面,就摇头说:“我们就在寺里拍摄两个地方,拍完就要走了,巴河这边我们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谢谢你了。”
陈星到是很感兴趣,但他得跟着曾云高。
傲日其郎好像也没什么事情,跟着走想要送送他们,路上顺口介绍道:
“我们东古寺是按照密宗的坛城设计的,前面是正在维修的大殿,一共有三层,底层是藏式,中层是汉式,顶层则是尼泊尔风格,不过整体设计的根基是我们藏族人的民族艺术文化。”
陈星问道:“他们在上面是在做什么?”
他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一大群人在房顶上唱歌跳舞,还那么整齐的前后移动,就不怕房子被共振压得塌下来么?
“打阿嘎,这是我们藏族修地面和屋顶的一种传统方式。”
傲日其郎指着空地上的建筑材料说道:
“这是我们高原上特有的一种黏土,通过反复的击打压实在铺好的石子上,从而形成坚实的地面,用这种方式修建的屋顶能像大理石一样平滑,并且坚固耐用,千年不坏。”
“要这样击打和踩踏多久?”陈星问道。
“从最大块的石头,到小块石头再到黏土,这几层一共要像这样反复捶打一个月的时间吧。”
陈星点点头。
这种传统的建筑方式除了有点麻烦之外,安全性完全不亚于钢筋混凝土地面。
好几层的建筑材料,以及上百人历经一个月的反复捶打,陈星实在想不出除了天灾和长久的时间以外,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击倒这样的房子。
更难得可贵的是,如果未来房子倒塌,这些建筑材料也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
他们原本也就是石子,黏土而已,没有任何现代材料。
第104章 玛尼情歌
趁着徐狄在拍摄点位还没回来,陈星绕着这个大殿拍了很多照片。
即使周围有用于建筑的钢筋挡住了一部分装饰,但依旧能看到这个寺庙的奢华。
不说这个建筑所用到的几种建筑风格,就寺院本身,就很能代表藏地文化的多样性,并且这种寺庙都是传承悠久,至少也是几百上千年的了,现代很少有那种忽然就建立起来的庙宇。
除非是为了旅游开发。
陈星问傲日其朗:“你们的寺庙建立有多少年了?”
“大概有一千二百年了吧,这是千年来唯一的一次大修,等这次大修过后应该又能重现一千多年前这座寺庙刚建起来的盛况。”
傲日其朗说到这里的时候也很激动,双手合十。
“这寺院都有一千多年了啊?”陈星说。
“确实,看不太出来。”
藏族的房子本来就古朴,如果没人告诉你,或者你从来没研究过这种建筑风格,那还真不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反正就陈星的眼光来看,百年前的和千年前的,似乎差别并不大。
之前没听人说寺庙是什么时代的,现在被人一提醒,陈星和曾云高两人顿时觉得寺庙变得有韵味了起来。
果然看古物还是需要有人讲解啊。
大殿虽然在维修,但能看到一楼的边缘有一圈转经筒,很大,估计每一个都有六七十公分的高度,沿着侧面背面一排一排都是,而且看那色泽,说不准全都是镀金的。
上一篇: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