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380节
所以说铆足劲完工动物村两栋高层住宅楼的意义重大呢。
不光立刻回收了近两千万现房售楼资金,还有三层楼的商业面积在手里,更是作为硬广告立刻把其他十二栋住宅卖楼花成功。
光是首付,现在都能收了一千多万,加上银行按揭出来的房贷建设款,顿时让所有施工项目的资金链宽松许多。
而且看到江州如此旺盛的售房热潮,港商的开发建设投资也毫不犹豫。
所以在规划出的二十多个“日”字形街区里,港商选择的四星级酒店、商业写字楼、商业中心以及四栋住宅楼盘也都动工开建。
本来老耿抽调最主力核心的一营,现在的基建一部,在动物园两座住宅楼完成后,都只留下一个连带动新招募的建筑工,展开动物村后续建设。
其他人手都调过来协助三营做电子产业园区建设。
因为港商能调动过来的最多只是施工监理、施工技术指导等各种关键岗位。
具体土建施工还不是得基建团打主力。
于是除了二营在商州,三营长带了一个排过去沪海展开阵地。
现在主力都扩散在经开区,还集结了江州本地五家建筑公司、施工队伍。
所以阳光炙烤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基建队伍带动建筑工人们繁忙地穿梭在脚手架间。
如星罗棋布般的多个工地,处处可见钢筋和水泥。
巨大的施工噪音和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真就如交响乐团在和鸣齐奏。
很神奇,市里面这时候就不会觉得“白楼”多刺眼,动物村的地产项目上亿新开发规模有多惊心动魄了。
能把眼光放在整个电子计算机产业上的让卫东,这些事对他都是洒洒水。
根本不值得担心。
经开区的唐主任肯定算不上眼前乐团的总指挥,顶着满头大汗强调会全力配合让卫东,才算是把心满意足的市领导们送走。
让卫东已经在工棚跟老耿“分赃”了。
动物园宿舍楼只有一栋,除了之前违建棚居在这里的四十多户,可以按照住房补贴零首付购买,其他两百来套大多就被舞蹈团、饮食公司、商业街抢购一空。
老动物园员工稍有犹豫,还想着福利分房的思维没转过来,已经没了。
只能等下一拨儿。
现房那一栋更是秒空,其中有四十多套是全款支付。
据说段丽霞传递消息给家电、服装批发市场的个体户们是这种全款主力。
所以完工的两座楼,让卫东这边陆续垫付了约一千多万材料款,几百万生活费工资。
现在唰的一千八百三十万回款到位。
老耿有点懵:“多的两百七十多万是什么?”
让卫东理所当然:“算城建开发公司的盈利啊,我这房地产公司又不赚钱,但跟城建公司一起持有那三层商业地产,以及地下一层的车库。”
商州的两层商业门面最后都卖了差不多接近总房价的金额!
但让卫东把那钱留给北较场城市开发公司,用于市政周边配套建设资金了。
动物园后门这边嘛……商业价值真的不算太大,江州这么大座城市也不会聚焦在这么个旮旯角来买卖商铺。
让卫东就决定捂盘,就先作为房地产公司和城建公司的“办公所在地”。
起码这个建设动物村的阶段,有总指挥部,不用所有人都挤工地上的窝棚,连同车库,三千多平米住个上千人还是没问题的。
也就不动声色的把不动产留在了两家公司。
所以说乱世出英雄呢。
乱世就是没人管的行业,整个房地产都还没兴起,基建团跟随让卫东就是在探索这个新局面。
让卫东反正不会在房地产里面明着捞钱揣兜里。
也奉劝老耿别拿:“现在肯定有个疯狂捞钱的阶段,我们把福利给够,都给到弟兄们,城建公司不做多少盈利纳税,把一线的高温补贴、加班费用想方设法分下去,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也是为了让大家能更齐心协力的把建设工作做好,你信我,就安心跟着拿这种工资奖金补贴,但离退休以后我这边再给你个闲职股份让你发财,对得起你奋斗的这一辈子。”
主要是城建公司最后顶着部分国资股份,老耿也算是转业军官分配到国资公司。
级别挺高的。
所以他的身份像私营老板那样拿高额分红会显得很刺眼。
也不利于他对整个基建团的弟兄们做管理。
因为习惯了军队同工同酬的理念,现在去解释已经变成了商业公司,老耿是高管就要拿高薪连同股份,肯定会影响士气。
让卫东只是为了让自家大将,规避这个含含糊糊阶段可能会被抓的小辫子。
君子协定就够了。
至于他自己,民营企业家做到这个规模,赚钱简直就像小学生做数学题的那个水池,有无数根水管在进水,又有好多水管在放水,水池还在不断扩容,请问最后池子里有多少水。
这尼玛随时都是动态的局面,谁都不清楚。
譬如现在连轴转的十三条无动力驳船,两三条一组租条推轮做动力。
运送到沪海的沿途货物,拉回采购物资,这是从贸易公司里面赚钱的船舶公司;
还有不停往返于江州、商州的沙石、水泥钢材运输,则是城建公司、房地产公司给船舶公司付费;
而拉汉白玉、大理石的运输业务,又由流金大厦项目方支付。
各种左手倒右手的业务多到爆。
董雪莹成天呆在财务中心,统领越来越多的会计出纳,还要请平京的财贸管理干部刘志远来指导工作,心力憔悴不想抛头露面,也情有可原。
老耿是觉得自己现在拿近千元工资,已经很富裕了,根本没想过让卫东以前保证给他个千万富豪会真的落实。
现在毫无疑虑:“现在我只有使不完的劲儿,要带领队伍南征北战!”
让卫东却让他抽身出来:“你应该趁着动物园的宿舍楼完工,有了些经验感受,又开始了西山大厦、厂区宿舍楼、动物村小区,还有基建团宿舍区,抓紧时间去鹏圳出差、去沪海看看,再到商州看看城建公司下面可能要把每个连都单独扩张成建筑公司,到全市各地,甚至全国各地去干活儿,我们要做成全国最好的城市建设公司,没准儿你还能去收编其他转制不太顺畅的基建队伍。”
老耿被让卫东这个开阔思路惊呆:“我……对,您……我确实听说有些兄弟基建队伍现在情况很不好,您说得对!我们改制成功,就要把成功经验朝着其他兄弟队伍传递,要带动其他队伍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方面的觉悟我还是太僵化了,没您想得周全,我马上就去干!”
让卫东实际年龄比老耿大得多,主要是体验过四十年都无欲无求的失败人生:“我不会在地产上纠缠,最多只是挂个名儿支持你做事,但房地产又是个资金密集,很容易犯错的修罗场,所以你记住我对你的要求,我们才有相互支持打遍天下的未来。”
老耿重重的给他敬个军礼,带了俩警卫员兼助手就上路了。
让卫东又要去找池世明。
上亿的房贷啊,江州市的几大银行整个八月都在疯狂争夺这项目,有位行长都想把女儿嫁给让卫东或者池世明了。
最后还是让卫东拍板,给了建行,因为看起来似乎这更符合建行的业务性质。
由此才真正拉开了银行对房地产的青睐……
商州毕竟还是太小了,银行操作影响力有限。
江州这边又恰逢让卫东直接上大动作,直接十二栋高层建筑,上亿的房贷需求。
而且江州的银行之前在两三次跟让卫东接触职工购房时合作过,已经逐渐尝到甜头。
开始慢慢意识到房贷怕是天底下最爽的贷款业务。
因为对银行来说,世界上最香的贷款就是抵押贷款,就算借款人自己浪翻了,至少还能回收抵押物卖钱,只要这个抵押物不剧烈贬值就稳赚不赔。
而在整个房地产土地财政的体系里,地方政府和房企手中的土地,买房人手头的房子,就是最好的抵押物。
之前让卫东和他们合作,强调职工购买要有他们认可的企业收入证明,最好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
这次终于开始尝试只要你能提供“收入证明”,我就敢放贷。
大不了最后银行执行收回房产,怎么都不会亏。
为的就是一股脑把这三千多套房贷都给按揭出去。
这么大的业绩,比贷给公司经营、工厂货款要保险多了。
总之让卫东晚饭前回到动物园这边,池世明参与小股东的江港地产,已经收到两千多万购房资金,外加银行给出来的首批放贷三千万元资金汇票。
真正在江州,乃至全国都算得上“大型”房地产小区建设,可以正式展开。
而且由让卫东垫资完成的这次宿舍楼建设,算是彻底把这种房地产滚动建设的启动资金完成使命。
从此以后,房地产就如同缓缓提速的火车头,进入历史轨迹。
当然这一切,还要经过从计划单列市到省里,到平京以及社会上各界的审视。
让卫东就是来叮嘱HK仔,千万不要犯错的。
他这主公为了手下大将们能够平安起飞,也是操碎了心。
第424章 别出蹊径上牌台
不过让卫东是真没想到,池世明的岔路口会出现在哪。
他只知道要说服HK仔不太容易。
池世明很亢奋,他最梦寐以求的房地产事业如期展开了。
商州这次1408套商品房,共计收款两千八百多万,一万平米出头的商铺卖了两千二百多万,整整五千万的商州第二期商品房销售,是他最后亲手厘清。
他仅仅作为江港地产的业务总监和小股东到商州指(实)导(习)工作,不分红不提成,因为商州的地产销售资金只用在商州本地运转。
这是让卫东的铁律,坚决不许北较场工业园区的地产资金流走。
一定要留在商州,按照老领导期望的那样滚动起来成为生产性投资。
如果自己偷偷赚钱挪走,岂不是打了老领导的脸。
而且这种情况下,赚点旮旯角的小钱反而显得扣扣索索不大气,索性一分不赚,商业门面的收益都全部留给工业园区来搞城区配套建设。
这点池世明还算能接受,毕竟后面还有几十个街区,等这个生产性投资滚动起来,带动了商州经济,后面再赚也行。
但到沪海电子工业园区,电子工厂是苹果公司和让卫东的合资公司掏钱建设。
一堆港商各自瓜分了江港地产的酒店、写字楼、住宅小区。
赶过去参观调研的他肯定没资格参与,每一项都是上亿投资,比让卫东那种一千万左右一栋的二十多层单体楼复杂值钱得多。
让卫东只是把楼修出来解决住房困难,解决没有写字楼办公室的问题,压根儿没有高档概念。
他就没高档过。
人家港商是要在内地打响招牌。
动不动就是华东第一五星级酒店,内地最顶级的国际化商业写字楼,第一座涉外高级白领公寓之类。
上一篇:和女神同居后,我激活了奖励系统
下一篇: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