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424节
但内容实在是太多,电话里都怕把小姨子压垮,所以让卫东精简不少。
现在果然也把董雪晴惊到。
可她就不会有她姐那种天啊,怎么做得完的悲鸣。
而是马上思考:“化妆品厂……市里面之前递过来的工业名录里面就有化妆品厂,我们可以去接手这个现成的摊子,这比我们从零开始肯定要快得多,毕竟我们的核心在SOD添加,关键是他们应该有资质,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那都是去年刚落户经开区的阶段,市里面的确拿了一堆亟待转制的工厂给让卫东过目,看看有哪些值得带动。
让卫东根本没来得及细翻,明显就是这些日子住在办公室,凤雏才整体系统的查阅了所有资料记在心头。
肯定喜不自禁:“这就对了!待会儿你先联系这档子事,争取跟秦小姐那边找寻工艺流程、产品香型之类联系起来。”
也眉开眼笑的凤雏张张嘴,还是没在开心的时候打听旁的。
让卫东趁着早上没啥车,快速抵达动物园,这边七点就会开门先放晨练的市民免费进出。
特意从后面绕行,看见两栋住宅楼已经有了家家户户开窗晾晒忙碌的生活气。
其他动物村的商住楼依旧保持紧锣密鼓的建设进度。
不用让卫东去废话。
说起来老耿的军事化管理团队,的确能保证他在与不在一个样儿,政委转职成书记,营长、连长身边都有支部书记协助管理。
让卫东又问小姨子这一个月的管理情况。
董雪晴承认:“搞研究的知识分子最讲道理,对你又信任佩服,沟通起来最简单,办公室的小吴能帮帮忙,重点还是港方代表帮手不少,秦小姐的团队虽然只有几个HK人,把他们那套模式带过来也不错,然后厂里按说是最难的,那就不得不说你有小月妹这个好政委呀。”
还是忍不住调侃了,只是以前有姐姐帮腔,现在说出来才觉得怎么有点势单力薄。
让卫东又是个不解风情的:“别瞎说,她还是在用心,这次沪海处理得还不错……”
趁着早上拉饲料、运送垃圾之类的车辆,开了城门,让卫东干脆把车开进去,得了清洁工一连串的让总好、董经理好。
这边可是董雪晴最早的地盘,熟悉又喜欢,随眼扫过到处都是问题细节:“我还没这么早来过,这个清洁进度要加快,气味不对……”
这个多月,她要游走在公司总部、厂区、动物园,工作强度之大,真是吃的草挤的奶。
让卫东也低声下气:“你再招点大学生做助理,让你的工作强度没那么大,我在平京就体会到这点。”
董雪晴却琢磨的工作模式调整:“我觉得不应该是你主外,我守家,我要培育各个部分的管理团队向我们总经办汇报,然后我应该是随时陪在你身边,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随时办公。”
让卫东差点脱口而出说好了,却觉得这跟夫妻俩形影不离有什么区别。
甚至心头还黯了下,要是早点这么搞,董雪莹会不会不走。
赶紧压住心头情绪投身工作。
毛儿果然已经爱岗敬业的跟云豹、猴山、狗舍、百鸟林都交流沟通过,大清早更在陪着鸵鸟跑步!
说是这也算鸟,看看能教出点什么来不。
他倒自在。
让卫东只能轻声叮嘱下,他在动物园就等于全面了解掌控情况。
不需要自家人开口,把消息反馈回管理这边来做调整就够了。
然后故意在部分岗位还没上班前,晃一下被员工看见,表达个老板回来了赶紧拉满状态的讯号。
其实已经驱车返回经开区。
过来这边才八点过,彻底热闹喧哗起来。
中巴车们往返拉载工人过来上班。
货运的、建筑公司、汽修厂,各部分八点换班的全都人来人往。
对让卫东这辆黑色小面包,也纷纷到处挥手问好。
沈翠月果然也跟周扒皮似的早早开始催促美食街打起精神。
看见这边一家三口过来,一眼就辨认出让卫东没操劳,满意的挑了些凤雏管理期间的瑕疵来调侃。
董雪晴跟她斗嘴都成了习惯:“你做得好你来,以后我陪哥出去,你守家!”
还追加:“这次你带队出征有没有搞定什么江湖大事嘛,说来我学习下。”
沈翠月哼哼哼:“抓到杀人犯厉不厉害,看了些公子哥的面相嘴脸,我能帮忙的地方比有些书呆子多得多。”
董雪晴忍不住开始跳:“你才书呆子……”
让卫东还听得津津有味,脑海里都能想象要是过二三十年这俩真的没离开,能这么听着天天吵嘴,也算是缘分。
啰嗦这么会儿,不少大学生在食堂出没,看见老大赶紧过来报到。
但已经开始怵沈助理了,主要这货经常皮笑肉不笑的眼神表情明显在算计人。
纷纷通报给了同伴,还有电子厂的各位领导、专家都来用过早餐后。
让卫东才开始带他们从参观旁边的办公区、牛仔裤厂、卫生巾厂、电子计算机车间,正式商讨可以开放方案给各厂共同生产,然后由东升贸易全面负责销售。
这样对国营厂来说又能回到习惯的统购统销局面,不用操心销售,舒坦。
本来很有点不屑这个电子车间规模的各厂顿时有点动心。
第473章 铺垫总在不经意
让卫东再顺手先把汽车团队的人手塞到维修厂去。
桑塔纳肯定还在货轮上漂泊,切诺基却已经开过来了。
现在大家都能深入参与学习拆卸工作,熟悉零部件运转原理。
再趁着女港商不在,把她那辆路虎卫士给拆了比较下。
甭管以后从事汽车行业的哪个部分,首先就得让自己成为汽车行家。
最后强调这边要挑选几个技术过硬的汽修师傅,到平京厂去跟随老程,既能学习提高进修,也算是老程身处异地的技术帮手。
能去平京上班,顿时激发整个汽修厂这边又激情四射了。
简单安顿好这边,再带着电脑部分的人手去参观西山大厦建设工地。
了解关于整个西山电子计算机大厦、工业园区、商业模式的运转。
这边跟沪海电子工业园的工地规模一样热烈。
港资确实在这个阶段给让卫东的资金腾挪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
分担了建设规模,也尽最大可能降低了让卫东资金链崩盘的危险。
电子大厦、四星级酒店、写字楼、商业中心、商住楼,都在你追我赶的施工。
划分成一百乘五十米左右的块状小街区,现在建筑没有矗立起来,反而能更加清晰的看见临时施工道路划分出的格子雏形。
五六个街区地块,都在同时动工的大场面,周围不是荒坡就是田野,真的很像红警基地铺开建设的模样。
就算没打过战略经营类的电子游戏。
这些熟悉电路板、擅长编程的专家教授们也立刻感受到了自己能掌控布局的恢弘!
学习机配套厂家的领导更沉默了。
他们见过二三十年前的热火朝天大建设。
但那会儿是靠国家拨款,所有人艰苦奋斗的做奉献。
现在基本所有国营厂矿都陷入难以为继、艰难开工的窘境,员工们也吃惯了大锅饭不会轻易被鼓动当傻子。
眼前这就是民营经济、资本的力量吗?
哪怕他们作为国营厂的老大,掌管一大片厂区也没这样为所欲为的局面。
因为各项拨款都得从上面安排,这几年更是捉襟见肘。
实话说就没宽裕过。
现在真的眼热。
终于开始跟让卫东掏心掏肺。
核心就是能不能尽快盈利。
他们的经济压力大极了。
其实江浙沪这部分国营电子厂,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学霸,金陵工学院、南大、清京、沪海交大、安西交大,多年都在朝这边输送天选之子。
集中的都是全国电子产业的顶尖专家。
技术级别高,工资也不便宜。
外面说的平均工资四十多,那是平均。
新入行的小工,能到十八级算技工了其实也只有25.5的工资,但这里普遍助理技术员起步,十四级工资才是44.5,算是跟全国普通工资齐平。
然后技术员到九级,已经可以拿90元。
这种县级厂就那么一两个的香饽饽,对他们只是下限。
多的是工程师。
之上八级都是工程师,一百三五十的工资在七八十年代绝对算是中产阶级,怪不得会被当臭老九收拾。
四级以上则是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两百八十元。
在场基本全部都是!
这种高薪扎堆儿的地方,以前全部由国家承担还好,现在要求自负盈亏,还搞了拨改贷……
上次在东瀛,让卫东决定参与到电脑产业、芯片制造的大战役中来,就是听自己的机电专家科普了这套改制以后的拨改贷。
有点操之过急的直接把所有机电厂家推向市场,吃了几十年的大锅饭,只有极少数能被领头人物带着爬出泥沼。
绝大多数都在这拨儿政策和时代对撞的洪流中淹没了。
大量科技人员卖冰棍、做小买卖的惨状。
基本都是这一波的收入断崖式形成,由奢入俭难上难啊。
让卫东上辈子这时候在税务大院,商州那个本就穷得叮当响的地方,根本没体会到这些艰苦。
怪不得后来那么多人考公考编。
对普通家庭来说,可能就是经历过这段时光,才觉得时代变革下,唯有吃公家饭最保险。
上一篇:和女神同居后,我激活了奖励系统
下一篇: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